第五任县委书记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厍建玉
“我记得在上初中或是高中的时候学过,我基本上能背下来。”我说。
“我能断断续续地背诵下来。”天行健公司董事长梁刚说。
“我能马马虎虎、结结巴巴背诵下来。”月光县经贸委主任郭杰龙说。
“我能流利地背诵下来。”新华社省分社记者高迎春说。
“那就请高记者跟我们诵读一下吧。”陈总说。
高迎春清了清嗓子,开始很有感情地诵读起来。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
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
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最早的《莱茵报》,巴黎的《前进报》,《德意志-布鲁塞尔报》,《新莱茵报》,《纽约每日论坛报》。
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做为这一切工作的完成--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
第544章 参观恩格斯故居
出于对马克思这位千年思想家的敬重,我们在特里尔呆了一天。请新华社省分社记者高迎春跟中国驻德国大使馆一等秘书喻颜联系,克思曼先生那边还是没有消息。喻颜建议我们不要着急,耐心等一下,我们就决定到恩格斯的故乡伍珀塔尔市去看看。
伍珀塔尔座落于伍泊河畔。因为城区高低差别大,这里有很多的台阶与陡峭的街道,因此成为德国有最多公共台阶的城市。而马克思的故居特里尔是德国最古老的城市。两位伟人的城市,都至少有一项德国之最。
伍珀塔尔周长约94.5公里,面积168平方公里,人口要比马克思的故乡多,接近40万人。伍泊河流经市区段约为33.9公里。城市最高点海拔350m,城市最低点海拔100m。伍珀塔尔市是发明“阿司匹林”的城市,同时也是德国纺织工业的发源地。
著名景点有海德博物馆、山城有轨电车博物馆、恩格斯故居等。
我们来到恩格斯故居。
恩格斯故居坐落在伍珀塔尔市巴门恩格斯大街。故居是一座具有巴洛克风格的四层楼房,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门口的铜牌上写着:恩格斯故居——1775年建。
周边贴着排列整齐的灰黑色石片,窗户是奶油色的,显得不大。木制的大门开在半楼上,楼外有石台阶与其相连。楼前是一个大花园,花红草绿,古木参天。
从正前方看去,整个小楼掩映在绿树丛中,雅致而温馨。这是恩格斯父亲的祖宅,也是少年恩格斯主要生活的地方。
故居门前,首先映于眼帘的在行走中思考的中年恩格斯的雕像。这是一个沉思的哲学家,肃立在恩格斯的故居前。这座雕像由青铜铸造,高约4米,重量超过860公斤,还有一个40厘米高的底座。由中国艺术家曾成钢创作。
伍珀塔尔市每年约吸引3万中国人来参观,大多数人直奔恩格斯故居。市政府希望,新的雕像能吸引更多的中国人前来。
我们走进故居,故居一层是门厅,二层是展厅。尽管过去了这么长时间,楼内的木质旋梯,仍然显得富贵。故居内第二层为陈列室,有4间房屋,分为出生和家庭、不来梅生活、柏林服兵役、曼彻斯特进修、布鲁塞尔-巴黎-伦敦、1848-1849年德国革命、在曼彻斯特、国际运动、马克思与恩格斯9个部分。
一排玻璃展柜里陈列着恩格斯的重要文献和一些珍贵资料,其中还有中文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恩格斯画传》等书籍。另一间大房间是恩格斯家的客厅,在当年已算装修得十分考究,家具和摆设也保留了原貌,桌上摆放着由前东德国务委员会主席昂纳克赠送的一尊恩格斯青铜全身塑像。
与还算热闹的马克思故居相比,恩格斯的故居就比较冷清了。虽然不能用门可罗雀来形容,但来的人的确不多。
恩格斯故居就是这座整栋房屋。和马克思家庭相比,恩格斯家族要富裕的多的多。他祖上有贵族血统,本身就拥有这整栋房屋。
恩格斯故居内,也和马克思故居有着天壤之别,现在的马克思故居内部陈设,基本上已经看不到了,而恩格斯故居则基本保留了当年他们家族生活的原貌。
二楼橱柜内的瓷器引起了我的注意,据德国工作人员介绍,这些都是当年恩格斯家族拥有的中国明代瓷器。要知道,当时的德国人非常喜欢中国瓷器,但只有非常有钱的人家,比如贵族,国王才能买的起。
可当时的恩格斯家族就有两柜这样的瓷器。我在马克思故居参观时,也曾经见过他们家使用的瓷器,是非常简陋的,中国的名贵古董,马克思家连想都不敢想。
在二楼左侧的大厅,可以看到原版的墙画。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个画的材料是纸。能保存到现在,可真不容易啊。
顶层和地下室我们没有参观,据这个工作人员介绍,和马克思故居现在属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党产不同,恩格斯故居则属于伍珀塔尔城市所有。
恩格斯故居藏有大量的,当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亲笔书信,照片以及工人运动的历史。我还见到了19世纪末出版的资本论书籍,书籍很珍贵。
由于家境殷实,恩格斯家族建有5所住房。最古老的房子因1842年修建铁路而被拆除。第二所房子,在如今这所房子的庭院中,只剩下墙壁残余。目前的恩格斯故居是第三所房子,是他少年时期的住所。
1970年,为了纪念恩格斯诞辰150周年,伍珀塔尔市政府将此修建为博物馆。在这所房子的旁边是一座更大、更体面的房子。此外,就是恩格斯出生时的房子,已在二战中毁于战火。
在恩格斯故居旁边还耸立着一座座厂房,据说是恩格斯父辈的纺织厂,它们已成为德国高科技纺织业基地。当地的老人说,从中世纪晚期开始,人们就在伍珀河旁的草地上漂白棉纱、在家庭作坊里纺织棉纱。
18世纪末,工业化的进程使伍珀塔尔成为一座纺织城。恩格斯的父亲是一个大纺织工厂主,在欧洲各地都有工厂和贸易公司。纺织工人的苦难恩格斯看在眼,并设法帮助很多的穷人。
中学毕业的前一年,父亲希望恩格斯继承家业,就让他中断了学业,学习经商。就在那时,恩格斯开始热衷于撰写政治性时评,并与当时任科隆《莱茵报》编辑的马克思有了书信联系。1844年,恩格斯与马克思在巴黎市中心的一家古老咖啡馆会面,从此开始了两人长达近四十年的友谊。
&nbs
第545章 恩格斯的爱情观
“不要着急,听我慢慢说。作为一个爱尔兰人,当玛丽还很年轻的时候,就在感情上和本族人民的自由斗争息息相关了,她对英国统治阶级阻止爱尔兰实现民族独立感到非常愤怒。她痛恨那些压迫她本族人民的人。玛丽的革命精神,唤起了恩格斯对受尽英国资产阶级和君主政体掠夺的爱尔兰人民的深厚同情。”海水集团董事长陈凉说。
“不久后,两人开始同居。”陈总说。
“同居他们没有像马克思和燕妮那样,领取婚姻证书吗”新华社省分社记者高迎春问。
“没有。”
“为什么啊”
“你不要慌,恩格斯自然有不拿结婚证的道理,你听我慢慢说。”陈总说。
“好吧,你接着讲吧。”高迎春说
“恩格斯同玛丽这个从童年起,就熟知无产阶级困苦及斗争的女工,一起走访曼彻斯特的工人区。这使恩格斯能够结识很多工人家庭,走进他们的住宅并熟知他们生活中的许多详情细节。恩格斯还和玛丽一起参加工人们的社交。”陈总说。
“恩格斯对玛丽有着深厚的爱情,1843年6月,恩格斯和玛丽开始同居,直至1863年玛丽42岁去世,两人整整同居了20年。恩格斯之所以一直不办理结婚手续,是因为在《家庭、婚姻与私有制》一书中,恩格斯曾经说过,结婚,那些经过国家批准并在教堂举行的仪式都是多余的,没有必要。由于恩格斯反对婚姻制度,两人终生未走入婚姻的殿堂。”陈总说。
“1844年秋,恩格斯离开英国返回巴门。1845年4月,恩格斯在马克思处境困难的时候,毅然迁居布鲁塞尔与他并肩战斗。同年,玛丽离开英国,迁往布鲁塞尔和恩格斯住在一起。必须承认,这对年轻夫妇是在一种自由的、互相尊敬和独立自主的结合**同生活的。”陈总说。
“1850年冬天,恩格斯为了能够在经济上给马克思以更多援助,又重新回到曼彻斯特,作为‘欧门—恩格斯纺织厂’的总经理。用恩格斯自己的话说,是做了整整二十年他极不愿做的‘该死的生意’。”陈总说。
“在这里,尽管恩格斯非常希望和玛丽经常共同生活,并且事实上也是常在一起,但流行的资产阶级伦理观念和其它一些原因,不允许恩格斯和玛丽固定同住一所住宅。恩格斯必须另外有自己的单独住宅,以便可以同业务上的朋友交往商谈,并且当他父亲来访时能加以接待等等。”陈总说。
“恩格斯真正的家是在戈顿海德路252号,也就是玛丽和她妹妹莉希居住的地方。在这里,他能完全自由自在了,他找到了真挚的感情和温暖,以及爱情和献身精神。在这里,还可以同工人零距离接触,这种接触是恩格斯在曼彻斯特的其他交往关系方面,所不能得到而又是他所殷切希望获得的。恩格斯就是喜欢直接接触工人。”陈总说。
“多年以来,玛丽与莉希和恩格斯生活在一个家庭里。在姐姐玛丽去世后,莉希深深地悼念她的姐姐,她们姐妹之间,不仅有手足之情,而且由于政治观点相同,关系极为密切。以后恩格斯和莉希日益亲近和相互关心,直到由于互相同情和倾慕而产生了爱情,于是莉希成了恩格斯的第二位夫人,开始同居。”陈总说。
“莉希是比恩格斯小7岁的爱尔兰女工,热情而又聪明,她不曾学会读书写字,未受过学校教育,但这些并没有妨碍她以清醒的头脑,和批判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她有坚定不移的阶级本能,毕生都非常热心地为几百年来,备受压迫剥削的本民族出力。”陈总说。
“莉希不仅是恩格斯的夫人,而且还是恩格斯的好同志。她赞同恩格斯的观点,支持他和马克思共同为之献身的事业,并积极参加恩格斯所从事的一切活动。”陈总说。
“1870年7月,恩格斯与莉希一同迁居伦敦。他们在伦敦的住宅,与马克思寓所的距离,只有步行15分钟的路程。
1876年后,莉希患了明显的哮喘和坐骨神经痛病。1877年秋天,莉希的疼痛愈来愈厉害了。在病床上,莉希请求恩格斯履行一个正式结婚的手续。”陈总说。
“恩格斯答应了吗”高迎春问。
“恩格斯一向认为,结婚经过国家批准并在教堂举行仪式是多余的,不必要的。可是,他还是答应了临终妻子这个最后的要求。1878年9月11日晚上,恩格斯和莉希举行了结婚仪式。”陈总说。
“几个小时以后,莉希就在恩格斯的怀抱里安详地去世了,时年51岁。恩格斯的两位夫人,都没有马克思的夫人燕妮活的时间长,燕妮活了67岁。但恩格斯比马克思活的时间长,恩格斯活了75岁,比马克思多活了10年。”陈总说。
“在失去莉希的这些日子里,恩格斯心情如何沉痛,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载。不过,事实比语言更能说明问题。恩格斯向来是那么热心地参加国际性政治运动的,可是这个时候,他和德国的、法国的以及其他各国同志的通信,却几乎完全中断了几个星期之久。
第546章 伟人有无爱情诗
“我父亲专门研究过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是这方面的专家。我曾经问过他,他说没有。我上大学的时候,读过马克思写给燕妮的诗,觉得写得非常好。就想看看恩格斯给他的两位夫人写过诗没有,查了不少资料,还是没有查到。”海水集团董事长陈凉说。
“那恩格斯为什么没有给两位夫人写诗呢”新华社省分社记者高迎春问。
“我又不是恩格斯,我哪知道”陈总说。
“你可以分析一下啊。”高迎春说。
“好吧,我跟你们分析一下,一家之言,对错由你们自己掂量。”陈总说。
“从文化程度上看,马克思是正宗的科班出身,耶拿大学的哲学博士。恩格斯被父亲命令从中学辍学,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名中学肄业生。恩格斯虽然是自学成才的典范,但从所接受的系统教育看,马克思的情商要高于恩格斯。”陈总说。
“从家庭背景上看,马克思的祖父是一名犹太人律法学家,父亲是一名律师,母亲是荷兰裔犹太女子,马克思父母生育了多名子女,但从只有马克思和三个女儿存活下来看,家境一般。充其量,马克思就是普通市民家庭的孩子。”陈总说。
“但马克思故居那么漂亮,三层楼的房子,还有后花园,家境应该不错啊。”高迎春说。
“我们看到的马克思故居3层楼的房子,事实上,不是马克思家的房子,而是马克思父亲租的房子,马克思一家只在这里住了一年半时间。”陈总说。
“哦。”高迎春说。
“而恩格斯家呢恩格斯的父亲是工厂主,就是民营企业家,也是资本家,带有普鲁士贵族血统。恩格斯的母亲心地善良,遵守礼教,喜爱文学和历史。比马克思的家境殷实多了。按说,这样的家庭,恩格斯应该是很有情商和情感表达天赋的。”陈总说。
“无奈,恩格斯没有接受系统教育,中学就辍学了。后来又被父亲逼着经商,缺乏风花雪月的氛围,希望恩格斯像马克思一样,写出真挚动人的爱情诗,就有些勉为其难了。”陈总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