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唐诗剑诀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曾灵

    汉族人之中,自然少不了客家人。

    客家人,多是中原聚群南迁到江西南部、广东北部、福建西南一带山区的中原汉人,后来又陆续扩散到珠江三角洲和广西东南部,以及湖南、重庆、四川等地。唐末及两宋期间,陆续有客家人渡琼,尤其南宋末年在元军驱赶下,大量闽南人与客家人南迁,有的渡过海峡进入海南。

    而这何氏一族,也正是在南宋末年渡琼而至。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何氏一族背靠一座高岭,而人称为“狗岭”,面临大海。

    辛勤的何氏族人硬是在这“狗岭”山下,以人力开垦出百亩良田,虽不足以养活全村人,但倒不至于饿死;同时,农闲时光,他们还组织精壮之人下海捕鱼……

    何氏族人虽说不算富庶之家,但尚算可以糊口。这何氏族人所处的小山庄,亦被称为何家庄。

    在何家庄村口,可见一棵数人手牵手合围方可围住的柳树。

    这棵柳树,枝叶繁茂,有种“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感觉;粗大的树根,层层叠叠伸延,伸得老远……柳树边,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溪水应自山脚下流出,流经这个小村庄,又伸向了海边。小溪的一边为开垦出的稻田,一片片、一层层黄中带绿的禾苗。小溪的另一边为村庄,村庄内的人家不多,数十户平房人家,家家都已起炊烟,一片平静祥和的景象!

    王九被何山与另一人抬着担架入了村口,在一处分叉路口,那何三叔思虑道“何山啊,把这个后生仔,还是抬到我家吧,我让你婶子和你堂妹帮他处理一下。你家里反倒没有那么方便。”

    何山应道,便与另一人抬着王九往何三叔家里走去……




第249章 阿九
    何三叔指挥着何山与另一人将王九放至客房。

    何三叔妻子王氏携“何家有女初长成”的女儿何伊,正等候自家相公、父亲归来。乍见何三叔抬着一人归来,这王氏却是吓了一大跳。

    “这是何人”贤惠的王氏问道。

    “给你家何伊找的东床快婿……”那何山调侃道。话未说完,何山的脑袋便被何三叔拍了一巴掌。

    那何伊的脸“刷”地便红了。

    何三叔冲着自家的女人与闺女叹道“甭听那小子瞎说。这人是在海边救上来的,看着倒不似坏人,也不知道在海水里泡了多久,胸口竟然还有点热气,命真大!”

    王氏见状,连忙上前,将王九身上湿漉漉的衣裳解下。她正待解这王九胸前的衣裳,却发现他胸口一块硬邦邦的东西。她顺手摸了出来,却发现这是一块非铁非金、黑黢黢的令牌,古朴的花纹中有一个篆体字,而这牌子背面却是赫然一个指印……

    王氏不识字,顺手将那牌放一边,然后叫女儿去提桶热水来,帮王九擦身子……何伊羞得脸如同红布一般。

    那王氏却一边帮王九擦身子,一边无所谓地道“女儿啊,你看,这后生的相貌却是相当俊朗。哎,你看他,胸口有青淤一块……噢,刚好是之前那块牌子挡了一下……腹部这里还有一处旧刀伤……噢,后背还有……啧啧,要叫你爹爹来看看……”

    王氏叫他相公何三叔过来,而此刻的何伊怀里揣了个兔子般,红着脸,打量着这成年男子的躯体。却见这人身上被海水浸泡得有些发白,但他身上骨架均称,肌肉一条条镶嵌于上,流畅的人体线条,却似乎蕴育了无穷的力量;虽然身上数条浅浅的疤痕及胸前的青淤,但却无损躯体的美感,仿如经岁月的磨励而历经的洗礼……

    何伊的脸更红了。她颤抖的手握着纱巾在王九俊朗的脸上擦拭。

    忽然间,他的眼睛睁开了,四目相对,他的眼神漆黑如墨,清澈如洗……

    何伊愣住了,她未想到便在此际他竟然睁开了双眸,她忘记了害羞,却只是傻傻地看着他。

    这一瞬间,却如永恒。

    何伊只是未曾想到竟有人的眼睛竟那么清澈如斯,宛如一池春水,让人心里起不了一丝波澜……

    “……相公,您过来看看……”随着数人的脚步声传入客房,这何伊霎那便回到了现实。

    她装做若无其事,继续用纱布擦拭着王九的脸庞。而那王九却乖得如同孩子一般,一动不动,睁着眼睛任由那何伊帮他擦拭。

    “爹、娘,他刚醒了。”何伊见他们入内,而之前何山与另一人仍在与何三叔聊着天,王氏告知王九身上有刀伤,他们便一同入内看看。

    那王氏乍见睁开眼躺于床上的王九,愣了一下这眼神太清澈了,就如刚出生的孩子一般。王氏瞬间便母性爆发,喜欢上了这个孩子!

    何三叔、何山也愣了,这年轻人也太、太俊朗了些,而他身上的疤痕,倒还为他的身躯平添数分美感!

    “这里还有一个令牌。”王氏指了指刚才自他身上摸出的那块非铁非金的牌子。

    何三叔却是识字之人,乍一见那黑黢黢的牌子,古朴的花纹正中一个“锦”字,便道“这是个‘锦’字,莫非这人是公家之人……嗯,既然他醒了,问清楚再说罢……”

    王九让他们失望了。

    任谁问何问题,他都用疑惑、毫无杂质的眼神看着别人,却不说话;当别人冲着他笑时,他亦会冲着别人笑,露出八颗雪白的牙齿……

    他不说话,安安静静的,斯文得如同一个姑娘。

    他与何伊特别亲近。

    “嗨,你叫什么名字”何伊问道。

    他疑惑地看着她。何伊叹了口气,不再问了。因为这个问题问了至少有几百遍了,他从未回答过。

    何伊看着他无辜的眼神,忽然笑道“那我帮你取个名字,好不好”顷刻之间何伊亦不知取何名字好,待得见家自家的狗儿过来,她嫣然一笑道“那叫你阿狗好不好”

    他看着她的笑脸,忽然张开了嘴,认真地道“阿九。”

    何伊乍一听他说话,开心得跳了起来,便跑回屋喊道“娘,他说话了,他说话了……”

    于是,王九有了个名字。

    他叫阿九。

    阿九开始学说话了。不同于幼儿“咿呀”学语,这阿九学话极快。大半个月时间过去,他便可跟人流畅交流。但若问他自哪来,他仍是答不上来。只是说自己只是睡了一觉,醒来之后,便来到这里。

    别人不信。但看着阿九漆黑发亮的眼眸,却都相信了他确实不清楚自己自哪而来。

    人不可貌相。但如果有一个好皮囊,确实比较容易让人接受。

    阿九很勤快,任何事情王氏、何伊只要教他一次,他便可以学会。

    洗衣、生火、做饭、耕田、插秧……他是自清晨起来,便跟着王氏、何伊一起操持家务,直至夜深。

    慢慢地,整个何家庄都知晓何三叔家里多了一个年轻、勤快、俊朗、名叫“阿九”的小伙子,也慢慢地接受了阿九的存在。而大多数之时,都是何伊带着阿九外出干农活。

    不少人拿着何伊打趣道“阿伊,这是你的相公好俊朗的后生仔!”

    而此时,这何伊更是脸红至脖子处,回道“才不是呢……”说罢,扭头便走,背后更是传来众人的嬉笑声……而那阿九则是疑惑地看着众人,跟着何伊而去。

    何家庄之人,大多都是沾亲带故,民风质朴;除却客家人之外,还有少部分闽南人。而那何三叔的妻子王氏正是闽南人。

    但那何三叔却始终是心头戚戚,因为那个黑黢黢的“锦”字令牌。但他始终未说出口,他只是让王氏将那令牌妥为保管,他观那阿九身上的数道伤疤,那极大可能为战场之上所受之伤;那“锦”字古朴令牌,更非凡品,莫非是如今大明帝国之锦衣卫这是极为可能之事!



第250章 积贫积弱的宋室王朝?
    虽然何三叔心头戚戚,但随着时间地推移,转瞬三个月已逝,这阿九乖巧得很,帮着家里忙里忙外,如同不知疲倦一般。何三叔发现,这阿九的脚步极为轻盈,当他在自己身边走过,尘埃不起;举手投足,却极富蕴味……

    阿九劈柴,打算生火做饭了。他蹲在院子里挥起了柴刀,划了一个完美的弧线,“啪”地一声,用力不大不小,刚刚好可将那柴禾一分为二,而不至那柴刀用力过猛砍至木墩之上……只是一会儿,他身边便堆起了小山般已劈好的柴火。

    何伊笑吟吟地帮着阿九将劈好的柴禾放至一旁,或搬于厨房之内。

    阿九劈完柴禾,站了起来转向屋内,修长的手指拎着柴刀,转手往后一挥,那柴刀如同长了眼睛一般,转了数圈直钉在那木墩之上!

    站在屋檐下的何三叔愣住了,如同怪物般地看着阿九,问道“阿九,你会武功”

    阿九懵然道“何谓武功”

    何三叔看着漆黑发亮、清澈如洗的眼眸,叹了口气道“你去吧。”

    阿九跨入房内,与何伊一起做饭去了。

    傍晚的何家庄,热闹异常。外出劳作、出海捕鱼之人回至家中。家家户户吃过饭,有些人会在家门口摆上一张条桌,煮水泡茶,数位男人在一起聊着天,而坐在一旁的女人或者抱着孩子,又或扯着布做着针线活。

    但仍有许多男女老少则至村口的大柳树下纳凉,聊着家常。十多位不知疲倦的孩童则在大人的陪伴之下,围着大树嘻笑打闹。大人是不管的,只任得那些孩童们玩耍……

    在这棵大树侧,是一座三进出的院落,正门前从右至左四个大字“何家祠堂”。何家祠堂前一个长宽十余丈的地坪。地坪侧上方摆着两排兵器,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闲棍槊棒、鞭锏锤抓……等兵器。除此之外,地坪之上还有大大小小的石锁、擂石等器具,而不少精力旺盛的年轻人,正在那里较量着枪法,汗如雨下地挥舞着石锁……

    而旁观的妙龄怀春的女子,不时瞄着那些心仪的年轻人,欲看还羞的感觉,更是让人不忍直视!

    何氏一族,在此地的老人口口相传,最早之人却是在南宋末年一位主战的武将。因遭迫害,流放至琼州府,直至崖山海战,宋朝灭亡……他收到消息后,望北大哭三日后,投海自尽。临跳海前,留下遗训后世子孙,必须识字、尚武,光复中华!

    所以,何家庄的男子大多识字、尚武。女子不包括在内。

    何家庄的老人,时常谈及宋室王朝、崖山海战,十万人纵海随宋朝殉国……

    阿九对这些事情非常感兴趣,他经常目不转睛地听着这些老人讲着宋室王朝的富庶与繁华,崖山海战的悲凉……

    但无论如何,宋人有过的尊严与风骨,那段用礼仪、善良与法治去构筑的历史成了越来越遥远的回忆!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无论是北宋的汴京还是南宋的临安,人口规模都远超唐朝时的长安,也远超当时世界上的其他城市,其繁华盛景在后来的元明清只能靠想象。

    国学大师陈寅恪说“华夏民族的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华夏文化在一个朝代体现到淋漓尽致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唐宋八大家,有六个赫然在列!宋太祖赵匡胤肯定想不到,他的一抹私心成就了历史夜空中最绚烂动人的烟火。

    960年,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从无助的后周小皇帝手里顺走了人家的龙椅,从此他对武将就不太放心……

    “杯酒释兵权”后,宋朝徐徐展开了“右文抑武”、“文以靖国”的卷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就是来自宋朝皇帝的感悟。

    当宋太祖一手握兵权一手搞生产的时候,开明的“建隆之治”让五代十国的创伤很快在中华大地上愈合,并再度盛开出一个非凡的文明世界。

    这个世界里有一样东西令人感叹,那就是平等。

    宋朝的科考是真正的全民科考,不仅“取士不问世家”,对“有官人”官二代)反而还有着更严格的考核制度,可以说,改变命运的钥匙交给了所有人。

    宋朝不再有良民和贱民的等级划分,契约制让人身平等的意识显得更加具象。城里的雇工干完活,可以决定要不要跳槽,农村的佃户今年种完地,也可以自由决定去留。

    打破了身世固定的枷锁,取消了人口迁移的管制,宋朝社会的流动性空前高涨。

    有人说宋朝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弱”可能是真的,但“贫”就不知道从何讲起了。

    两宋时期,陆上丝绸之路被西夏、吐蕃等阻断,但宋人将目光投向了广阔的海岸线。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迎来了真正的大爆发,宋神宗在位时,还推出了中国第一部“海外贸易法”《市舶条法》。

    宋朝对外贸易的港口,一度有二十余处,而设置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的五个“市舶司”更是担当起贸易中心的角色,迎接着来自海六十多个国家的商船和货物,其业务范围甚至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在国家内部,商业已然是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

    曾经唐朝的长安城大气方正,规规矩矩,交易只能在指定的东西二市,听到号声才能出入,商业区与居民区完全隔开,人们晚上还不准出门,特别憋屈。

    宋朝的汴京则是在按着人们的意愿生长,汴河两岸自发形成了众多的货物集散地,集市在最恰当的地方天然形成,《清明上河图》讲的就是这样一道风景

    城墙外,商贩自然而然地聚集成镇,城内顺着街道就开起各种铺子,美食一条街,服装一条街,胭脂香粉一条街……

    重要的是,可以通宵地逛!

    曾经有官员给宋真宗上书,说,那些商贩太自由了,应该给墟市定点规则。

    宋真宗倒反问说那不是扰民吗

    有皇帝如此,民间的殷富自然不在话下。也是从宋真宗开始,宋朝的工商税逐渐超过农业税,到南宋孝宗年间,非农业税占比超过了八成,这就意味着,农民起义基本不会动摇国家的根基。

    两千多年来,中国大部分朝代都更迭于农民起义,只有宋朝是一个例外!



第251章 纸醉金迷、奇思妙想的时代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无论是北宋的汴京还是南宋的临安,人口规模都远超唐朝时的长安,也远超当时世界上的其他城市,其繁华盛景在共后来的朝代只能靠意淫。

    国学大师陈寅恪说“华夏民族的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华夏文化在一个朝代体现到淋漓尽致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唐宋八大家,有六个赫然在列!宋太祖赵匡胤肯定想不到,他的一抹私心成就了历史夜空中最绚烂动人的烟火。

    960年,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从无助的后周小皇帝手里顺走了人家的龙椅,从此他对武将就不太放心……“杯酒释兵权”,宋朝徐徐展开了“右文抑武”、“文以靖国”的卷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便是来自宋朝皇帝的感悟!

    当宋太祖一手握兵权一手搞生产的时候,开明的“建隆之治”让五代十国的创伤很快在中华大地上愈合,并再度盛开出一个非凡的文明世界。这个世界里有一样东西令人感叹,那便是平等。
1...99100101102103...16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