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剑诀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曾灵
郑和的奏章早已呈至永乐帝朱棣的案头。朱棣早已翻读多遍。但在朝堂之上由亲历者郑和娓娓道来,却是另有一种感受!
但当那公主朱菁刚得知此消息后,面色刷白,当场晕了过去,醒来之后,如失魂落魄般。收到消息已有一月有余,这公主朱菁经太医诊脉,虽无大碍,但始终是郁郁寡欢,身子也清减不少。
永乐帝朱棣亦忧心仲仲。
而他身边的老廖却嗤之以鼻,并且笑呵呵的。
“我说老廖啊,你咋一点都不担心呢”朱棣问道。
“但心什么”老廖耷拉个脸道。满面皱纹的他,仿如中华五千年的沧桑都写于脸上。
“你那弟子啊,你曾调教过的。”朱棣道。
“你倒不如说担心你家闺女朱菁。”老廖面上的皱纹舒展开来,却如老树开花。
朱棣道“都担心啊。朱菁他母亲去时,曾向俺提到,一定要让自己闺女找个称心如意的郎君。当时她便看上了这个‘木头人’。但如今这家伙生死未卜。这却如何是好”
“首先这家伙并非早夭之人,看他相貌便可知。再者,他只是跌入海中而已,却未见他的尸首。如有尸首,那搜寻这么久早已发现,”老廖道,“更何况这家伙每次见到他时,他的功力都会长高一截。上次见他之时,在我看来,他距‘道’境亦只一步之遥……”
永乐帝朱棣瞬间便明白了老廖的意思福祸总相倚……
公主朱菁的眉头也总算舒展了些许,但她强硬接手了海外锦衣卫的统筹事宜。如今海外锦衣卫指挥佥事陈侍郎将当日王九主持之下,按晋商银股、身股及财神股的模式,对锦衣卫的利润进行分配。于是公主朱菁在繁锁的事务之中,暂时将心中的担忧抛开。
但就海外锦衣卫而言,却如同打入鸡血一般,每人都焕发了活力,无论任何事宜进展得都顺利无比……当然此乃后话。
海盗王陈祖义等三名盗首在文武百官、来京的数十名使节前,被暴怒的永乐帝朱棣于午门处枭首,并被暴尸三日!
纵横西洋数十年的海盗,一朝被清洗。而就在陈祖义覆灭之时,那马六甲海峡之过往客商、曾被陈祖义侵略过的国家,无不拍手称快!
于此同时,大明帝国也就是在数月之前,将那安南一举踏平……
而此刻,这周边的国家方才发现,这世上倒还真是没有不吃荤的狮子!既然如此,还真是要上朝拜拜方才心安。原本有数国使臣尚在心不甘、情不愿之际,见到那纵横数十年马六甲海域的海盗王陈祖义伏诛,而此刻方且真正拜服!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取得圆满成功。此行铲除了陈祖义的海盗集团,解除南方海上势力的潜在威胁,如今东南亚海域之上畅通无阻;获悉贴木儿国国君亡故、其东征大明帝国的行动已然取消;除此之外,还搜寻到了西洋大量的奇珍异物……
当有人问那些奇珍异物如何处置之时,朱棣差点没挥巴掌将他拍死当然是卖掉了,并且还不能卖得太便宜;因为此行费时近两年时间有余,花费由朱棣为主、明月楼为辅的共计八百余万两银子!
当那些奇珍异宝变卖之后,折算成银子,加上之前还掉赊欠的货款,最终得出了一个数。
当朱棣得到郑和此次下西洋的最终结算后,半晌未说出话来……夜半之时,皇宫内静悄悄的,那睡熟的永乐帝朱棣,突然爬了起来,大吼道“我的银子啊……”说罢,倒头又睡。
夜半三更,任谁来这么一下子,都会把人吓得半死,更何况是永乐帝……
因为此次下西洋,配备了百余艘船、二万六千余人,实在是因为人太多,所以花费实在太大。想想,这二万六千余人,单单吃饭,吃了两年多,便是个天文数字……
但纵使在这种情况之下,此次下西洋,竟然共计盈利四百万两银子!
朱棣不是不高兴,而是高兴不起来。他下定决心,马上再次下西洋,而此行目的只有一个,那便是赚钱;再者,既然那老廖说那王九未死,依那老不死的意思,这王九一定是在西洋沿海某个旮旯里呆着,那叫郑和把他找回来,省得自己闺女成天郁郁寡欢……
朱棣忽然想通了,能让自己的女儿笑起来,却是如今最重要的事情;她喜欢王九这个“木头人”,那便让她嫁给他好了,并且这王九这种年轻人确实有本事不说,更是不贪财,不象另一位锦衣卫指挥使纪纲,既贪财又好色……呸,这人怎可与我家闺女看上的人来比!
朱棣很是清楚,如今他的帝位不稳,尚且需要锦衣卫纪纲之类的人如狗一般乱吠,当有一天他不需要之时,那便是纪纲覆灭之日!
但那朱棣对海外锦衣卫所采用的晋商模式,散股于众,银股、身股及财神股的分配模式十分感兴趣。并且最大头的银股放于他手上,占了六成,抓于王九手上的占了两成,明月楼占了两成。
在奏章之上,王九还曾表示,如若按此进行,三年之后,海外锦衣卫可不需朝廷再拨付一两银子,便可运作,且每年不少于三百万两银子的分红予朝廷。
最末王九尚在奏章上言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吾愿以有生之年,以男儿七尺之躯,执剑誓死悍卫这片生我养我之土地……”
永乐帝朱棣动容了,少有的在奏章之上朱笔御批了数字“忠心可鉴,照准!”
第247章 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取得圆满成功,永乐帝朱棣龙颜大悦,在皇宫举行盛大的欢迎和封赏仪式,对立下如此大功的郑和以及船队官兵予以重赏。
主帅郑和连升二级,封蟒袍玉带,仍掌管司礼监事,赏一等金银绸缎若干;副帅王景弘封柱国太傅,赏二等金银绸缎若干,其一子封中书舍人;五营大都督、四哨副统帅均连升三级,赏金银绸缎若干;游击、参将、都司、各水军都督连升二级,赏金银绸缎若干。
总之,船队各级官兵均有赏赐,有封官的,有赏物的,有晋爵的,有荫子的,赏银与物品更是不计其数。
对于下西洋过程中阵亡或病故的官兵家属也给予一定封赏,表示安抚与慰问。
与此同时,朝廷又颁布诏令,对旧港一役中擒获盗首陈祖义等有功官兵进行奖赏指挥、千户、百户、医士、番火长、校尉、旗军、通事、军伴等均有钞布等奖励。
跟随船队出使西洋,是一项充满危险的使命。永乐帝朱棣希望通过这些物质奖励,激励士气,为下次出海作铺垫!
除了论功行赏,下西洋官兵还有假期,回乡探亲,与家人团聚,畅谈海外见闻,共享天伦之乐。
出访西洋各国时,郑和允许船队官兵进行一定限额的私人交易,这样官兵在归家探亲期间,便可将自西洋各国带来的特产赠送亲朋好友或售卖。
这些西洋特产既有胡椒、、没药、安息香、芦荟、丁香、龟筒、木别子等香料、药材,还有西洋布、手工艺品、铜铁用具、玻璃器皿、孔雀毛、翠羽、珍珠、玛瑙、宝石之类。
随船队一起来京的各国使节向永乐帝朱棣敬献了带来的贡品。大明帝国本着“怀柔远人、厚往薄来”的对外政策,予以丰厚的“回赐”。并特许这些使节与商人将带来的大量土特产在会同馆开市数日,向京城社会各界售卖,亦可至国内其他城市销售。
由于这些西洋货物不经市舶司,且朝廷明确免税,所以这些使节获利颇丰!
但永乐帝朱棣对海外锦衣卫却是未有任何嘉奖的表示,对指挥使王九坠海失踪一事,更是只字未提。
然而圣意难测。无人知晓为何立了如此大功的海外锦衣卫人员竟无任何封赏!
假若老得成精的指挥佥事陈侍郎在此,便可隐约猜得出数分圣意你们的头儿不在,所以暂时不给你们任何封赏;一切等你们把你们的头儿找到再说……并且不声张亦有保护你们家的头儿的意味在内!
所有的迷底,却是在永乐帝朱棣单独诏见了下西洋的主使郑和之后,方见分晓。
“你要准备,马上第二次下西洋!”这是朱棣见到郑和之后第一句话。
郑和并未大吃一惊,他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
朱棣倒是有些诧异,问道“为何你不吃惊”
“即便陛下不说,臣下也会尽快向陛下提议,着手进行第二次西洋之行。”郑和道。
“为何”
“如今海路畅通,海上贸易利润实在是高。二次西洋之行,可酌减人员,增配货物,以期更大利润,”郑和续续道,“还有一个原因,便是搜寻我的义弟王九,在我看来,他应该还在。而陛下对他们未作任何嘉奖,应该是想待我那义弟归来再说……”
“正是……”剩余的话,朱棣未说假若那王九未归,那你们此生都不用指望有任何赏赐了……
南京城原有两座天妃庙,一在江东门外的上新河北岸,一在安德门外的大胜关,皆修建于洪武年间。
自西洋回至南京后,郑和为感念天妃女神海上一路保佑船队平安,又特地在南京龙江修建了第三座天妃庙。这便为如今南京天妃宫的前身。
永乐五年1407年)九月八日,龙江天妃庙落成,郑和带领船队官兵来到天妃庙进行祭祀。
此次祭拜,除感谢天妃对船队第一次下西洋活动的保佑之我上,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即祈求天妃继续保佑他们,因为他们马上就要动身二下西洋了。
其实,永乐帝朱棣要郑和二下西洋,还有一个原因。
因为随船而来的各国使节,更让朱棣踌躇满志,有了一种“天下共主”的飘飘然的快感。他觉得那些质疑自己“篡位”的大臣们应该闭上他们的乌鸦嘴了,由此江山稳固,自己可稳坐皇位。
为使各国使节安全送返,龙江船厂更是彻夜赶工,在永乐帝朱棣特命工部夜以继日,再造一艘宝船,专为海外各国使节、宾客乘坐。
永乐五年1407年)九月十三日,郑和率共计四十八艘大、中型宝船自南京龙江启航,到达太仓刘家港驻泊,与先期停泊在此的六十余艘其他船只汇合。
在刘家港停留二十日后,船队前往福建长乐太平港,在太平港休整,静候季风。
无论是在南京龙江,或是在太仓刘家港,或是长乐太平港,那些来自全国各地的货物源源不断地运上郑和的宝船之上。与上次无异,朝廷占股六成,而其余四成由明月楼把持。但用于实际操作之中,却还是主要由明月楼在操持着其中的利益分配。
朝廷以官厂的身份收集了大量的丝绸、茶叶与瓷器,而来自民间的各种成品、手工艺更是应有尽有。
此次筹谋自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始便开始谋划。嗅觉灵敏的江浙一带商人,早已将明月楼的门槛踏平,欲分一杯羹……任罄的父亲任卜显,上次已了二十万匹的丝绸,此次更是了近四十万匹的丝绸,其中还有成品及半成品近十万匹。而明月楼对任卜显的丝绸全部照单全收!
王九失踪一事,早已传至其祖父布政使王卜鸣耳中。
当有人怜悯地看向这老头儿时,这硬朗的老头却未有半丝伤心,尚且言道“你们甭这样,我家孙儿王九是不会有事的。说不定何时,他便会回来的……”
这王九,此刻到底是在哪呢
第248章 何家庄
这天清晨的大明最南端、天涯海角的琼州府某处海边,距离印尼旧港码头达四、五千里之遥。
这天清晨,风和日丽。
几只海鸥穿过绚丽的红霞,自由地在飞翔,时而展翅遨翔,时而发出欢快的叫声,把黎明的海洋换上一片新装。海面上涌起了层层波浪,汹涌的海水冲击着岩石发出阵阵声响,喷溅出的雪白的泡沫,好似在演奏一首气势磅礴的歌曲。
大海的脾气多变,有时暴燥如雷,掀起滔天巨浪;有时又如温柔的小姑娘,只是翻起层层涟漪。而今日的海面不暴燥,又不似小姑娘,却如同一个有活力的中年大叔一般,浪头不高,却也不低,只是无休止地翻腾着,不时将海中飘浮的物事卷至岸边……
如今海上远处,忽现一个黑色影子,正被那浪头不时卷起又放下,看样子,正缓慢向岸边移动,应该用不了多久,便会被海浪推向岸边。
海边有一个小村落,村内数十户人家、数百人,世代均在海边,朝出晚归,均以打渔为生。
不知何时,那道海中的黑影被卷至岸边……
而天上那轮火红的太阳逐渐落下,变得更加金黄,更加温暖。晚霞就在这样的傍晚缓缓出现。
晚霞,由夕阳而成。夕阳在天边散射出火红,金黄的光束,染得闲逛的白云变了色,射得海洋变了色,涂得沙滩也变了色,都变为耀眼的色彩,灿烂的颜色。十分多样,有红、有紫也有黄。放眼望去,皆为闪耀的暖色。
霞光照射而下,令人沐浴在温暖之中。云层和白天不一样,白天,它们堆积起来像一堆棉花,现在,在夕阳之下,拉得越来越长,变成一条耀眼的彩带。色彩斜着分布在那条带子上,并不平整,并不均匀,只是随意地染上。左边是红,中间是紫,右边是黄,像是彩虹,但又有些不一样,他是凝重的,华贵的,壮丽的。正如所有宝石矿石混杂起来的带子。
大海是金黄的。霞光照耀下映照出耀眼的光点。一闪一闪,像是点点碎金洒落在海中。波浪悠然而来,悠然而去,每一浪拍打沙滩,都发出动听的乐声。岩石被金浪击打,低沉有力的隆隆声回荡。海水是融化的金水,流向远方。
金光照下,照着海边的椰树,变得昏黑,变得模糊。看不清楚,只见一个黑影屹立沙滩。远处海鸥飞向夕阳,留下金黄的尾迹……
当晚霞升起时,大海远处有了数道帆影,帆影之下数道古铜色的身影正在辛勤劳作……
那数道帆影,正在缓慢向岸边驶来。
当夜幕即将笼罩大地,那数道帆影已靠岸,一位古铜色的精壮汉子,忽然发现岸边一道黑影,他吓了一跳吼道“哎,这里有个人!死尸噢,胸口还有点温度,还没死呢……”
这精壮汉子已将这黑影翻了过来,查看他的胸口,再一看却见这黑衣人正闭目,面庞俊朗而清秀,修长的手已被海水浸泡得发白,看样子已被浸泡多时了……
这精壮的汉子一声吼,船上又跳下了几人,另两只船上亦跑来数人。众人围一起查看。
“噢。何山,这还是位后生仔,却不知是自哪而来。”一位赤膊的中年人道。
“三叔,我看我们还是把他救了吧。”那精壮的汉子道。
被唤为“三叔”的赤膊中年人点了点头道“那你们把他抬回去。这人都不知道被泡了多久了,能活着,都算他命大……”
这黑衣人,正是自数千里海外被海浪卷走,而飘至这大明琼州府海域的王九!
何三叔、何山……他们这群渔民,假若王九尚在清醒之时,必会发现这些人操持的正是客家话,虽然与自己在福建南靖之时口音稍有不同,但这些人必定是客家人无疑。
客家喜族居,这帮人自然不免俗,靠得岸后,这些人等便将自己所打之鱼以桶盛好后,往村子里抬。今日这些人收成还不错,除了满载的鱼之外,还有一名大活人。
整个琼州府,与大陆一水之隔,栖息之人斑驳复杂。
黎族,主要来源于岭南的百越民族,古雒越人后裔,为琼州府最大的少数民族。除此之外,还有自广西迁来的苗族、海上丝绸之路的舶来人群之回族,当然更多的为汉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