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唐诗剑诀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曾灵

    藤原兰子招募了近千名武士,自其中查找到数十名曾做过倭寇之人。藤原兰子二话未说,即刻签发命令,街头斩首示众……

    在藤原兰子看来,这些人,是祸害那秀气年轻人的国家之人,该杀!

    留在倭国近五百人的大明水师,对藤原兰子之作为,甚感安慰。这些人等每三年一轮换,虽说背井离乡,但在倭国,来自明启王朝之人却是极受欢迎,尤其是深受倭国女子欢迎……

    每次轮换之时,岸边均会有不少倭国女子,引出不少爱恨别离……当然,此乃后话。

    明启王朝,人才济济,远非倭国尚未开化之人可比。通事费信与吴衍属礼部派来的人员,他们承担了与幕府沟通的义务。虽然藤原氏在倭国又异军突起,但主外事的费信与吴衍却始终维护幕府的主导地位,因为除寇,还需要幕府出面。

    并且,藤原氏亦开始对幕府进行暗中的资助。这让明启王朝所册封的、捉襟见肘的倭国国王足利义满心中窃喜。如今明启王朝尚未正式批准两国协定,而批准与否,在于足利义满是否拿出诚意来除倭寇。

    足利义满当然有心除倭,但此刻的他,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在藤原兰子的暗中相助之下,室町(足利)幕府慢慢喘过气,便开始着手除倭事宜。

    永乐三年十一月,足利义满发兵捕捉二十余名动掠明启王朝沿海的倭寇头目,并派人将他们送交明朝廷。永乐帝朱棣大喜,厚赏倭国使节,赐足利义满“九章冕服”等礼品。为显示明朝廷的大度,朱棣将倭国所献倭寇头目发还倭国,交由幕府按律处置。

    岂料,这倭国使节亦是狠人。归国途中,行至宁波,将这些倭寇头目,一个个严实捆绑放入铜甑(一种类似“蒸笼”的蒸食器具),“一人执炊,一人上甑,尽行蒸杀”,这些昔日猖狂一时的倭寇头目全被活活蒸死!直至明启王朝嘉靖年间,抗倭名将胡宗宪还在浙江宁波见到此次“蒸杀”倭寇头目的旧址和铜甑,他在《筹海图编》中写道“今铜甑犹存,炉灶遗址在芦头堰。”

    由于足利义满积极配合明朝抓捕倭寇头目,对倭寇产生很大震憾,此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明启王朝沿海倭患大为减轻。

    据陈懋恒在《明代倭寇考略》一书中统计,永乐三年至八年六年时间里,倭寇对明朝沿海骚扰仅四次,虽未自根本上杜绝倭患,但倭寇骚扰次数及危害程度均有减少!

    “勘合”为明启王朝朝贡贸易中的一种纸质贸易通关凭证,长八十厘米,宽三十五厘米。

    朝贡贸易的勘合由“倭”和“国”两字组成,明朝礼部分别印制“倭”、“国”字号勘合各百道,共计二百道,另有用于验证的“倭”、“国”字号勘合底簿各两扇,共计四扇,保存于明朝礼部;另一扇“国”字号底簿交由浙江布政司收存;将“国”字号勘合百道及“倭”字号底簿一扇交于倭国幕府保存。

    鉴于倭国国王足利义满除倭的诚心,永乐帝朱棣同意了两国间勘合贸易。

    永乐四年,明朝廷正式批准两国勘合贸易,派人给倭国送去新印制的“国”字号勘合和“倭”字号底簿一扇,约定以十年一贡,贸易船只限两艘,人员限定二百人以内,违例以寇论处。为方便倭国朝贡贸易,明朝廷还特别赏赐倭国两艘船舶,作为朝贡专用。

    当倭国朝贡船持勘合至宁波港后,宁波市舶司校验勘合,如与底簿相徐超,则予以接待。

    贸易结束后,明朝廷收回倭国勘合。若遇明朝廷改无,照例送去新勘合和底薄,倭国将剩余旧勘合及底薄归还明朝廷。

    勘合贸易为两国官方正式交往,但私下两国贸易交往亦频繁起来。尤其是藤原兰子的准官方身份,在两国交往之中,占尽先机。而足利义满在两国贸易交往之中获利颇丰。于是他成了第一个,大概也是仅有的一个,拿金箔做装饰的人。他以金箔将金阁寺修饰成了金色的样子。金阁寺名符其实!

    明朝廷输入倭国的主要有绸缎、布帛、瓷器等。而倭国输入明朝廷的主要是漆器、硫黄、折扇、刀等物品。尤其是漆器和折扇,工艺精细,明人均称之为“倭扇”。不久,便开始有人仿制,折扇遂在明朝廷流行开来。

    勘合贸易使明朝廷的书籍、茶具大量传入倭国。而那茶之一道,在明朝廷反而有些落寞,发扬光大反而在了倭国。实在是因为倭国追求极致的品质使然。

    而茶叶、茶具为藤原氏家所专属的贸易,实在是因为明月楼是明启王朝的茶叶市场上的寡头。任何欲输入倭国的与茶有关的事物,均由藤原兰子代理。王九每年均会寻得好茶,托人送予柳生十兵卫。

    王九丝毫未有小看倭国,相反,他反而十分欣赏柳生十兵卫,并将柳生十兵卫与洪平看作自己仅有的好友!




第112章 云游
    永乐二年(1404年)秋,也即是郑和自倭国后归国不久,明朝廷终于正式颁诏,确定了郑和作为出使西洋远航船队的最高指挥官和外交正使;而宦官王景弘,也即在宝船上发现王九、直接签发“大明水师借调令”之人,为外交副使。

    鉴于汉、唐宦官专权的历史教训,明太祖朱元璋曾严禁宦官干政,并在皇宫前竖立一块铁牌,上刻“内臣不能干预政事,预者斩”。然而,以郑和为代表的内侍们在靖难之役中的忠心改变了朱棣的看法,并促使其不再拘泥于父皇禁令,重用郑和等内廷宦官。

    无数历史事实证明,只有无能的君主,方有宦官专权而误国。

    接到但任主帅统领下西洋船队的旨令后,郑和立即投入到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之中;而那王景弘亦是紧密配合。但那王景弘又是想找那名秀气的年轻人做自己的帮手,实在是那手脚麻利、话语不多的年轻人给了他很深的印象;却在那自倭国归国之人中却找不到年轻人了。

    王景弘依稀记得那年轻人与自己同是本家,也是姓王,单字为九,名字很好记。他命人再将那年轻人找来,未曾想竟无人知晓王九的去向;待得有人寻回至锦衣卫,方且得知,这王九已归锦衣卫复命,复命之后便告假半年,而不知去向。

    王景弘有些怅然,但随即而来的繁锁事宜,却让他暂时忘却了王九,投入到下西洋的准备工作之中……

    此刻的王九却是到了哪呢

    此刻的他又上踏上了云游之路。此次倭国之行,见识了广阔无垠的大海,并且借于“忍术”的契机,成功地打通了任督二脉,王九觉得自己需要巩固修为。于是自倭国归来,当船只驶入刘家港检修之际,他便孤身一人踏上云游之路。临行之前,他通过锦衣卫传送讯息,并办理路引,借故告假一段时间,便消失于茫茫人海之间……

    忍术,也即为“隐”术。借助于五行的金、木、水、火、土的各类的特性,以达到隐匿身形的目的。

    但在王九看来,这倭国的“隐”术,也只是身形之隐,只是一种障眼法而已;而中华文化的“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方且为真正的心灵上的升化。

    如今的王九却隐身于江湖之中……王九漫无目的,行至哪便是哪。有时他会是一位秀才,有时会是位农夫,有时又会是一位嘴角长了个大麻子、手执招牌的“铁口神算”或风水师,有时又会是位“悬壶济世”的赤足郎中……不一而同。

    但王九挺喜欢风水师。

    风水师,看风水。任何一地风水是否好,首要看那处五行是否平衡。而如今的世界在王九看来,均为五彩,绿属木,黑属水,赤属火,黄属土,白属金。当一处之地五行达到平衡,那处风水自然不差。

    而对于人来说亦是如此。

    人体最为重要的,即为五脏六腹。

    肝归属于木绿色;心归属于火赤色;脾胃归属于土黄色;肺归属于金白色;肾归属于水黑色。当五行平衡之时,人体自然无碍。

    按五行里面五行生克的规律,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对人体而言,便是是肝(木)藏血以济心(火),心(火)之热以温脾土,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金),肺(金)清肃下降以助肾(水),肾水之精以养肝(木)。

    五脏之间的相生关系,简单来说,其实就是一种互帮互补的良性循环关系。

    换句话说,肝好心就好,心好脾就好,脾好肺好,肺好肾好,肾好肝更好。

    而任何一人,在王九看来,亦是一个不断变幻莫测的五彩综合体,而这个综合体基本达到一个平衡,但凡人体失衡,必定生病;如若严重失衡,那也必将离死亡不远了……

    而对于王九来说,做郎中,他也只能看出那人五行哪里不足,但若论如何治病,如今的他却是一窍不通!

    如今王九这嘴角边一粒大麻子,配合着披散的长发,再配着青衫布鞋,却也是俨然一位中年大叔般人物,而与原来秀气的年轻人的气质完全不同。

    此次王九走的地方实在是有些远。南至两广、海南;北至外蒙古边境一带包括东胜卫、斡难河卫、开平卫、大宁卫等,这些地方皆为明朝边防重地,其走向大致为阴山、大青山、西拉木伦河一线;西南至青藏地区的乌思藏、朵甘卫;西北哈密、沙州、安定、阿端、曲先、赤斤蒙古、罕东左等卫……

    应该说此次云游,王九是绕了明启王朝疆域大半个圈,足足花了近半年时间。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你所经历过的事都会影响你的人生格局。

    视野决定格局,而格局成就人生。

    一座小山坡上,所视低矮的草屋,袅袅的炊烟,满目疮痍;而在高山之巅所视,却是锦绣山河云雾缭绕的山峦,若隐若现,一条锦带般的河流,直奔运方……

    不同的高度,有不同的视野;不同的视野,就有不同的胸怀。

    每人均在自己的视野范围内做判断。如井底之蛙,天不是井口大小,它肯定认为你是个骗子,因为它看到的天就是井口大小。它的视野决定了它的格局。

    而遇过的人,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这些就构成了你的人生格局。

    时间转瞬即逝。如今已踏入了永乐三年(1405年)的春天。

    而今的王九,已褪却嘴角边的大麻子,却换上仆从的衣衫,俨然一名青衣小厮,出现在峨嵋山脚下的小镇里。这一小镇却是专门为山上近千人的峨嵋派而设。可以想象近千人的门派,每日花销实在不小,而这个小镇随时日而应运而生。

    每日里进出小镇的货物实在不少,人来人往,却也秩序井然。因为小镇上时不时便有峨嵋弟子手执兵刃而下山采办,没有哪位不长眼的蟊贼胆敢来峨嵋山脚下撒野……



第113章 栖身谭府
    峨嵋山脚下的小镇里来了一位木讷的青衣小厮。这位青衣小厮凭打零工为生,每日帮人搬搬抬抬,只要管吃的就行。虽然他吃得很多,但他从不偷懒,力气也大。一人可顶三人。虽说他吃得多,但做得也多,从无怨言。一回生,二回熟,大家都叫他“九哥儿”。

    这九哥儿来此仅一周时间,每日里街角打散工的数十人当中,他却是被请得最多之人。原本这些打零工之人都是分帮结派,但这青衣小厮的到来却如同一粒石子投入死水中,没有半点波澜。

    实在是因为最重的、最脏的活这青衣小厮都愿意干,木讷的他只要别人说啥他都是笑呵呵地去做,别人想欺负他都不好意思。

    这段时是峨嵋山脚下这个小镇来了许多其他门派的江湖武林人士,以致于各处客栈、酒楼人满为患。因为峨嵋派的长老谭晶欲过六十大寿,他广撒英雄贴,邀请各门各派的武林人士前来为其祝寿。

    峨嵋派的长老谭晶,是峨嵋派的外事长老,位高权重,纵横江湖四十余年,结交甚广。如今的谭府,亦正在此小镇之上。

    如此一来,这小镇却是更加忙碌。

    长老谭晶的六十大寿定于一周之后,而今谭府的管家谭厚林欲在集市之上找数位帮工至谭府帮忙。而当他来至集市散工的聚集地,第一眼便相中了坐于最角落的九哥儿,因为这九哥儿看起来特老实,一看便不是那种弄奸耍滑之辈。

    管家谭厚林找了五、六名散工,便带至谭府之上。他们领了衣服、必须的生活用品之后,便被安排在一个大通铺里。第二天,包括这数名散工便被安排至各处帮工。九哥儿一开始被安排至帮厨。但做了两日后,却发现这看似木讷的九哥儿手脚甚是麻利,并且从来都是乐呵呵地闷头做事,并且再细看这九哥儿,虽然眼神有些木讷,但实则却是细看还是很秀气的年轻人。

    那管家谭厚林便把这九哥儿调至招接待处端茶倒水。这端茶倒水之处,却是有五、六个丫鬟,有数名颇有姿色的却是一步三扭,想着哪天得到某位大人物的青睐,纳为妾室,也不枉来此世上一糟。

    这九哥儿自从调至接待处端茶倒水,未曾想到提前来到谭府之武林人士尽皆对谭府的茶交口称赞不已。即便是招待所用的最劣等的茶叶,却是能泡出不一样的意境出来。直让人啧啧称奇……

    这管家谭厚林一开始并未留意招待处的茶水较之前有何不同,但得到客人的赞赏次数多了,他便跑去茶水房去看看,这一看,却是让他火冒三丈那数名稍有姿色的丫鬟却是吊着脚在那嗑瓜子,而忙着烧水、泡茶的却是那忙得脚不沾地的九哥儿……

    “九哥儿,这开水差不多没有了,要烧开水啊……”

    “九哥儿,再帮我添多点水呗,这客人哪是品茶,明明是牛饮……”

    “九哥儿,觉得你泡的茶实在别有韵味,却是咋泡的,一样的茶叶,我怎么就泡不出来……”

    这九哥儿,木讷的眼神,一笑却是露出雪白的牙齿,这却是让令人眼前一亮。只听他道“不需要怎样,用心泡就行。你要让这茶跟水开心便可……”

    顿时,这茶水房里响起了阵阵叽笑……

    “让茶跟水开心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

    “不若你今晚老娘让你开心一下……”

    而在一旁的管家谭厚林头脑中灵光一现,似乎觉得这九哥儿所述似乎甚是有理,但他始终抓不住脑内的灵光一现,谭厚林转身便离去,他倒忘了当初来此的目的。在他看来,谭府能够运作正常也就是了。其余事情他倒也是懒得管了。

    但随后数日里,谭府的家主谭晶亦发现茶水房如今泡的茶别有韵味,他却是指定要这人泡茶。这让管家谭厚林大为奇怪。这让茶水房的丫鬟亦兴致盎然。那些丫鬟泡的茶,均被那谭晶打了回去,直道不对。直至那九哥儿所泡的最后一杯茶。

    这长老谭晶终于露出了微笑这杯茶的茶意相当不错!

    管家谭厚林大喜,马上跑至那茶水房即刻宣布,自今日起,那家主谭晶老爷的茶均由九哥儿泡。这谭老爷的茶水,每日早、中、晚各一泡,而且谭老爷对茶水的要求甚高,泡茶所用的水,均是自峨嵋山上大峨寺侧的玉液泉边所打下来。

    而据此一来,此项重任自然便落于这九哥儿的身上。

    玉液泉位于大峨寺旁的神水阁前,四周风光具有峨眉独特的清幽和深秀。其水品,世人有“饮水诧得仙”之句,认为此泉水不同寻常,故把它称之为神水,又名甘泉。千余年来,神水遇旱不涸,终年不竭,在嶙峋石壁之中冒出来的这泓碧水,清澈明亮,光鉴照人。

    夏日用手一掬,冷气直透肌骨,喝了下去,只觉得涤肠荡胃,浊气下沉,清气上升,如饮琼浆玉液。因此以玉液名泉,是一点也不为过的。

    每日清晨,天方蒙蒙亮,这九哥儿便背着水篓往峨嵋山大峨寺旁的玉液泉进发,待得他背水归来,天刚刚放亮。九哥儿煮水泡茶,再端至家主谭晶老爷处。

    家主谭晶老爷自然喜欢峨眉山大峨寺一带盛产云雾茶,并以玉液泉水泡制。而其他地方所产之茶叶如武夷大红袍、云南普洱之类的,家主谭晶老爷时不时亦偿偿鲜……

    而如今这九哥儿只是侍候着谭晶老爷的茶,其余事情均不需要他做。所以每天晚上他都是很有空,于是他便在自己所住的大通铺侧摆上茶桌,怡然自得地泡起了茶。
1...4748495051...16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