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剑诀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曾灵
那富商高兴得却连那院子一事完全抛之脑后。而那王卜鸣却不含糊,将那院子按市价给予那富商银子,并叫他至衙门备案、过户事宜。
这院子的名字却是记予公主朱菁名下。而这数日以来,王卜鸣开心异常,但他却要告假一周回老家福建南靖,因为他的孙子王九就要归来,王卜鸣要为他的孙子办理认祖归宗的祭祀……
第222章 客家土楼的学问
南靖,属闽,即是在福建南部。
不知何时,或可追溯至西晋末年至南北朝时期,“永嘉之乱”之后;又或在“安史之乱”之后,唐王朝由盛转衰,局势再度动荡不安,因战乱流亡的中原士庶堪比“永嘉之乱”,有诗为证“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在闽粤赣边界,生活着这样一群人
他们操着外人听不懂的方言,却不在五十六个民族的名单里;他们吸收了海洋文化不断向海外扩展,却有着非同寻常的自我意识和价值观;他们偏居华夏政治文化主舞台的一角,却有自信自称是真正的汉族传人!
作客异乡,“客而为家”,他们是历史上多次大迁徙的见证者,远离了自己曾经的故土而定居,才被称为客家人。
而王卜鸣,王氏一族,正是客家人!
闽粤赣边界地区气候潮湿,土壤酸性大,不够肥沃,地形以丘陵为主,山多田少,良田匮乏,事实上并不适合农耕民族的定居。但在外部纷乱的战争年代里,交通不便、农业水平低的劣势,反而是构建一个世外桃源的优良条件。定居在贫瘠又偏僻土地上的客家人,迎来了一段较为稳定的发展时期。
客家人从中原带来的先进生产工具为该地区的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同化畲族土著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不同于后来北方汉人的自我意识。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如西方的吉普赛人一样,长期的流动和迁徙并没有打散这个民系的凝聚力,反而使之形成了独特的群体意识。这种群体意识体现在客家文化的方方面面,首先就是与现行北方官话迥然不同的客家方言。客家人强调宗族关系,不说自家话会被视为忘祖,从外地娶进来的媳妇也必须学说当地话。
对方言的强调,表面上是同乡情谊的简单反映,实则是客家人艰苦的流亡迁徙历史造成的自我价值观的反映。对外而言,这也是客家人提高人群凝聚力的工具,以在战乱年代和与土著争夺生存资源时占得先机。
而客家人的生存环境之恶劣,可自客家人的特殊的围屋式建筑可见一斑!
王九一家三口,杜雪萌、王七毓均在奶奶蔡氏的带领下来回至王家老宅。
公主朱菁原本亦想跟着王九一起来,但踌躇了半晌,她还是脸皮薄,未曾跟来。
王家老宅在南靖赫赫有名,不知为何,“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而这人家,成片的客家土楼之中,王家老宅虽说不显眼,但众多土楼之中,这王家老宅却如同众星拱月般,居于当中。
王九的姑姑王宁带着十一岁的儿子和七岁的女儿,在福州公主的宅子与自己父亲王卜鸣一起出发,乘上马车,回到南靖老家。
王卜鸣乍见王九,老泪纵横……王卜鸣与这王九神似,血脉相溶之感,自不必细说。
院子里种着各种植物,一楼的正厅和大门之间有一个莲花照壁,照壁后的院子里有一坐小型的假山,假山旁边是一口从地下涌出来的泉水,泉水连着院子里一条用石头镶嵌起来的曲折的小沟,小沟里养着金鱼。一条条活灵活现,在水里快活的游来游去……
王宁的一对儿女带着王七毓看着金鱼,而那七毓从未见过如此的玩物,开心地“咯咯”直笑……
那王宁的丈夫是名憨厚的中年男子,名叫何山渚,这老宅一直是他打理着;当他见到王九,王九向他见过礼之后,他却是不好意思地伸着大手在头上挠了几下。而这王九对这宅子却是很感兴趣,不住地四处张望、巡视。
“下面的那口泉水我看着不错,一般人家里很少能打得出这样的天然泉水来,里面还养着鱼。这里面有没有什么讲究”杜雪萌问王九。
“你觉得有什么讲究”王九笑着问道。
“从来都是这样。”何山渚一旁接口道。他亦为客家人,却是自幼与王九的姑姑王宁青梅竹马长大,直至十余年前做了上门女婿。
“你们看那大门,如果从里面把门堵起来,里面又有人守着,外面的人能不能攻得进来在以前,这一楼的屋子里都没有什么窗户,只有二楼才有。因为房子密封得好,不通气不受潮……”王九指了指下面的大门,王家老宅的大门弄得就像是个城门洞一样,大门两边可没什么墙,四面全是两层楼高的屋子,十多二十米高,从外面看,不算楼顶的话,就是一个四方形的筒子!
“外面很难打得进来!”杜雪萌看出了点门道,插嘴说道。
“这便是当初王家家把老宅盖成这个样子的原因了,若遇到兵荒马乱,一个村几百号人都能躲起来挤一挤,大门一关,用砖土从里面一堵,五百人以下的土匪,若无攻城重机械,很难打得进来。这人一多,就要考虑饮水的问题,所以这房子当初便建在此处有泉眼之地。家业大了,要防有歹人在水里下毒搞事,要想检查这水源有没有问题,就要在水里养鱼。一般都只能取能把鱼养活的水用。军队上的火头兵们不管到哪里也都带着几条活鱼,就是用来检测水质的,这个方法又可靠又简单。你们再看下面菜地里的那些菜。若遇到灾荒和乱世的时候,将土松开,全部种上那公主朱菁提到的番薯,这一亩的院子里若是是全部种上,这一家老小就是全部关着门关上几年,也饿不死……”
杜雪萌与何山渚听着王九滔滔不绝,简直目瞪口呆。
这何山渚在这宅子里呆了十数年,倒还真没想到那么多。实在是因为这大明自建立之后,倒未曾遇到个兵荒马乱,倒也是太平;更因为这王家宅子、这处客家人聚居之地建在深山内,那些兵匪,难得至此;更是因为这些客家人若遇兵匪来攻,全村人齐上阵,若无上千兵力,如何能抗衡!
“啪啪……”一阵巴掌声,这倒是王卜鸣在一旁看着自己的孙子,赞许地拍起了巴掌!
第223章 金玉满堂
“这吃的有了,喝的也有了,要是再能把值钱的东西也留下来,那就算周到了,这老辈人的智慧真个不能小瞧!”杜雪萌道。
“怎么没有留下值钱的东西……”王九说着打量了一下周围,拍了拍身旁一根漆成朱红色的一颗大柱子,发出“砰砰”结实的声音道,“这根柱子你们说能值多少钱”
杜雪萌打量了一下,涂上厚厚漆水的柱子,道“这柱子,漆水太厚!”
“二十两银子吧!”看不清材质,何山渚只能估摸着说了一个数。
“二十两银子你去买几斤散料还差不多,还想买这样一根柱子要买这根柱子,在你说的那个价上,还要再添三个零……”一旁的王卜鸣插嘴道。
“两万两银子一根……”在场的众人,就连王九,亦是目瞪口呆。
“以前我在老宅这边住的时间比较少,也就没怎么注意老宅这边的这些家当。及至我知晓我这孙子要认祖归宗,我便找人来这老宅,是在请人重新翻修的时候才发现老宅的这些木石用料有些讲究……”王卜鸣指了指王九道,“即便是这个家伙,我都未曾细述。”
王卜鸣又指了指何山渚。
“我说呢,上次父亲您回来,带了数位工匠模样的人,在此盘桓了数日之后,他们便离去。”何山渚又挠了挠脑袋道,“我倒未曾在意。”
这时王宁走来,嗔怪地看着自己的丈夫道“你啊,不会为家里多操操心。却让父亲那么大老远地回来,还操心家里的事情。”却也别说,这身为姑姑的王宁,与侄儿王九笑起来,却是有数分神似;尤其是她的眸子,黑得发亮,与王九同出一辙。
王卜鸣倒未曾在意。这个女婿,傻是傻了点,但胜在自己女儿喜欢他,也无心眼。
原本王卜鸣招这个上门女婿,亦是未想将这个家传予他,女儿有一儿一女,尽皆姓王。但这女婿何山渚倒丝毫不在意,这些年兢兢业业打持着老家王宅,一心一意地待着自己的女儿。
其实王宅并非仅有这老宅,尚有千亩良田,大部分租予佃农耕种。而这何山渚起早贪黑,从无怨言。
如今的王卜鸣寻到自己的孙子,自然是想将这祖业传予王九,想来何山渚无想法,但自己的女儿王宁是否会有想法,自己有空却待与她聊聊……
王卜鸣把老宅这边的情况简单的解释了一下。其实真要说起来,何止是讲究两个字这么简单。当初王卜鸣请来这边翻修老宅的也是福建泉州地带顶尖的工匠。能入福建布政使王卜鸣的眼的工匠,那技艺自然没的说。
那数人开始来到至南靖之时,初始有些不以为然。深山老林之处的老宅子,却不知值不值得他们出手。唯有“布政使”的官帽子,方才使得他们敬畏!
但当那数人来到王家老宅,发现老宅中的这些上了年份历尽风吹雨打的房屋建材似乎从来没有被虫蛀过的痕迹,其中的一人出于好奇,用随身携带的工具费尽老气的把王家老宅一根外表略显沧桑的柱子,那不知道被漆了多少层的厚厚的那层漆面,使劲而刮开露出里面一小部分质地的时候,看着柱子里面那熟悉的质地,再凑上鼻子闻了闻,所有人一下子都变了脸色……
一人合抱粗细的紫檀,用做柱子的,这一辈子有几个人见过当然皇宫内除外。
而王家老宅内所有的柱子,用的都是这种材料!
自从王卜鸣与来自吕宋岛的两名修士搭上线之后,而那永乐帝朱棣意欲迁都至北京,而建造皇宫急需大量的紫檀、金丝楠,而吕宋岛盛产此类珍贵树木!
一人合抱粗细的紫檀,价值二万两银子,此言绝不虚。
这件事倒让王卜鸣上了心。
王卜鸣暂时停止了修葺。他找了数人过来,开始勘察这王家老宅,哪怕是一块砖,一块石头,一根草一块木料都仔细的检查过才让人动手或拉走。
这一检查下来,还真是考验人的心脏。
那些砖头和外面的青石倒没什么,都是普通材料。里面房子中用的柱子,横梁,椽子那就太金贵了,不是紫檀就是金丝楠,一根根用料外面漆了不知多少层厚厚的漆水,遮住本色,用刀都难刮开,也因此这些年居然就一直没被人发现,这些材料堆在一起的价值那有多吓人
且却不知为何,这永乐帝朱棣执意迁都北京,而这王卜鸣身为钦差大臣,开始为建造北京收集珍稀木材,仅这几年间,又加上是太平年间,皇帝励精图治,百姓日子一天好过一天,仅紫檀的价格在大明的价格如同坐上火箭一般,价格直接翻上一番!
而更吓人的是老宅里面正堂的堂屋和台阶底下,埋的居然都是和田玉的原石,还有一小罐金元宝。那些和田玉的原石,足足就埋了两车,那些金元宝也有一斤多,真正是来了个金玉满堂!
王卜鸣自然也没也没找人把那些原石解开,金元宝也更不会用,只让在老宅重修后像老宅里的那些木头一样,再一块不少的原样埋上,所以那些原石的到底值多少钱外人就难以知道了。
王卜鸣说至此,指了指王九如今站的脚下,正是那些和田玉原石所在。众人的眼光直接看向王九脚下。王九赧然移开了脚步。王卜鸣很是诧异,他的孙子王九为何就站在和田玉原石所在之处!
而对王九来说,就算那些东西埋在地下,但对他来说又不算什么秘密!
老宅地面之下,在王九的感知之下,那一堂堂绿色,红色,紫色,各种颜色的气息交织在一起,五彩缤纷……并且,站在这玉石之上,王九直觉欲上天一般,荡涤经络,让人身心俱醉!
他娘的,什么叫包子有肉不在褶上,这就是了!不知道的人,看不出这王家老宅的价值,外面看起来也就是觉得这老宅样子怀旧了一点,面积大了一点。
哪里知道里面另有乾坤,而知道的,别的不说,仅看王家老宅天井边上四面杵着的这十五六根柱子,就足以让人头晕了,二万两银子一根,那还是一年前的价钱。这两年高端木材的价格,因永乐帝朱棣欲迁都,囤积紫檀、金丝木等一直蹭蹭蹭的往上涨,这种品相的紫檀木还有那些金丝楠,根本就是有价无市,不管什么时候拿出来都是宝贝……
第224章 阳谋·祖训
“咱们些老祖宗们做的事,真是绝了,这是阳谋中的阳谋啊。这些值钱的家伙就摆在你面前,外面厚厚的给你刷上几十层的漆水,你见宝也不识宝,就算你识宝,你再来多少贼,也偷不走抢不走啊。”王卜鸣叹道。
一旁的杜雪萌笑成一朵花道“遇到兵荒马乱的时代,也只听说过有抢金银财宝的,没听说过有抢柱子的。有几个当兵的,或者土匪会扛着一根柱子满天下的跑!”
“老辈人苦心积虑,尚且时刻想着要给后世子孙留下福泽。而我们这一辈人,不知道以后能给我们的子孙留下多少东西”王九颇有感叹地道,目光投向一旁玩耍的包括自己女儿在内的三个小孩子……
祭祀的过程繁锁而庄重。
王氏族人不多,但旁系请来见证的人却不少。包括王九的姑父何山渚的何氏家族的族长何休。
王氏与何氏两族为世交,两族人关系甚佳。与王氏世代单传的不同,这何氏一族却是人丁兴旺。这片南靖的客家土楼,大多却是何氏,而王氏一族因为人丁稀少,数百年来也只是一幢老宅而已。而这何氏却如众星拱月般地围着王氏老宅,足足扩建了二十余座如城堡般的宅子。何氏族人经数百年的发展已达到千余人。
正是因为何氏人丁兴旺,当初这何山渚做上门女婿之时,何山渚足足五兄弟,他排行第二。何山渚的父亲何多,正是求之不得……
当然这片客家人聚集地,除了何氏、王氏之外,还有黄氏、马氏一族,其余尽皆为人口仅几十人的小家族。参加见证王九认祖归宗的尽皆为男子,且辈份较高之人。
王九今日亦是盛装出席。一大早,那杜雪萌便开始为王九装扮。
王九一袭绣绿纹的白色长袍,外罩一件亮绸面的乳白色对襟袄背子。袍脚上翻,塞进腰间的白玉腰带中,脚上穿着白鹿皮靴,乌黑的头发在头顶梳着整齐的发髻,套在一个精致的白玉发冠之中,从玉冠两边垂下淡绿色丝质冠带,在下额系着一个流花结。
而最为吸引人眼球的却是王九的眼眸,漆黑得发亮……
当数十见证之人乍到这王九,尽皆叹道“好英俊的男子!”
认祖归宗的程序足足进行了三日,而斋戒自一周前便已开始。在未曾宽衣解带、间或只体息半个时辰的冗长而繁琐的程序之中,王九的心灵接受了一次洗礼。
他仿如感受到先祖对后辈的凝视与眷顾,自这饱含期盼、费尽心力的王家老宅可见一斑!
而这三日之中,最重要、最为冗长的流程莫过于育读祖训。在袅袅升起的香烛的烟火之中,祖宗的灵牌,包括他父亲王泊的灵牌已放置于其内……烟火之中,王九仿如听到亘古永存来自王氏先祖的祖训
“……王氏子孙,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今日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少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