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知全能者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李仲道
也就在这个时候。
许广陵已经忘了记数,已经忘了进行过多少次的冲击了,甚至已经忘了他是在攻关中了。真的,他已经差不多把每天夜晚的冲关当成了日常的任务。
就和吃饭喝水睡觉一样。
但这个日常,却确实不是日常。
晚上,天池底,许广陵再一次地宴卧着,再一次地运行着根本窍法。
按往常固定程序,不久后,他也会再一次地从定境中退出。然而,这一次,许广陵终究是没有再掉线。
定境一直在持续着。
根本窍法一直在运行着。
然后,那过去几十天里一直仿若天堑般的左足心窍,此际,在气血的冲击下,居然连几分钟的时间都没能坚持住,就如一张薄薄的纸片,轻轻唰地一下,就被冲破冲碎了。
几乎没有任何难度可言!
曾感千难与万难,原来,工夫到处只一般。
==
感谢sn_yang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小黑的月票捧场。
第356章 落地生根
随着春天的行进,各种当季野菜,也逐渐被摆上餐桌了。
在研究所,要么是食堂,要么是老夫人给准备的小食堂,许广陵几乎是每日都能吃到新鲜的蔬菜,嗯,野菜。
绿中带紫的香椿芽,被开水烫着,捞上后,放酱油,放醋,放香油。
小许,你吃蒜不?老夫人问许广陵。
吃。许广陵道。
于是这一天的早饭,便多了一道蒜末拌椿芽。
阿姨,这香椿哪来的,我记得北方好像没有这东西吧?许广陵一边享受地吃着,一边问道。
其实要说有多好吃,那也不是。
而且香椿这东西还不能多吃,它是药,而不是已经被驯化完全的日常食用菜,与人体并不是百分百地契合。不契合的地方,换个说法,就叫做毒素。
不过,少量吃点的话,益远大于害。
而且,这菜,吃着很清香。
那是春天的味道。
老头子在云南的朋友寄过来的。那边的香椿,发芽得最早,也最好吃。老夫人回答道。
于是许广陵心里小小诽谤。
大傻和佳公子那两个家伙,也太不识数了。
作为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不上贡一下董事长,这像话?这是人干事?尤其佳公子,亏他还是个美食爱好者!
这一天的晚上,多了一道新的焯菜。
不再是香椿芽,而是枸杞芽,也就是枸杞树春天新发的嫩苗儿。
许多人可能接触过枸杞子,红红的葡萄干一样的小东西,甚至是经常拿它来泡水喝,但枸杞苗吃过的人应该不太多。
许广陵以前就没吃过这玩意儿!
别说,味道还相当不错,嫩嫩的,同样有着一种淡香味,或者这不是香,而只是属于嫩叶的清新。
和椿芽比起来,二者各有千秋。
第二天中午,吃的饺子。
而饺子的馅,是荠菜,春入平原荠菜花。
不过从吃的口感来说,这时的荠菜还很嫩,远未到开花的时候。
晚上,依然还有一道凉拌小菜。
刺五加的芽。
春天,就这样走上了许广陵的餐桌。
晚饭后,告别了两位老人,许广陵再次地向长白山而去。
左足心窍,在三日前打通。
打通后,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只能说,很美妙,和右手心窍打通后的感觉一样美妙。
和右手心窍一样,左足心窍,不,还包括右足心窍,在之前都是打通过的,并且也带给了许广陵两腿轻盈日行千里而不觉倦的本领。
但现在许广陵才知道,那真的不算什么。
右腿很沉重!
不是它真的沉重,而是在真正打通了左足心窍的左腿对比下,它既沉重,又僵直,以至于让许广陵走起路来,始终觉得有点怪怪的,好像左腿如风,而右腿如水。
风无形无质,一下子就到了。
而水还要慢慢地流动着。
这么说可能有点模糊,也不是很恰当,但其实真的不太好形容,总之,许广陵觉得自己现在有点像是另类的瘸子,左右两腿,并不平衡!
走起路来,他总感觉踉跄。
当然实际上没有。
还有一点,和金鸡独立有关。
抬起一只脚,只用一只脚站立。
这个时候,人体固有的平衡会被打破,然后要求寻找新的平衡。就在这个趋向新平衡的过程中,人体的气血会加速地流转。
一般而言,这时,人的两只手臂会张牙舞爪地乱晃。
但是,它们应该被垂在身体两侧。
肢体处不动,加速流转的气血才会在脏腑间动,然后,通过脏腑,调和整个身体的气血。
但哪怕两臂垂在身侧不动,人依然会通过眼睛,向外界寻求定位。这个时候,眼睛是一种力量。
所以,眼睛也应该闭上。
人完全依靠脏腑间气血的自主性流转,完成对人体新平衡的确立。
这个动作,最简单的动作,却也是许广陵目前发现的,在单个的动作中,对人体气血活动及调节功效最显著也最事半功倍的动作。
最。
没有之一!
在这种动作下,人体能完成新平衡吗?
答案是,不能。
这个架式本身是不平衡的,想让它平衡,就必须让体内的气血运行恰如其分,或者说,有快有慢,有多有少,不平衡着。这样,两者相加,才能平衡。
人体的气血运行能那么恰如其分吗?
答案是,不能。
小孩能保持的时间最长。
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时间也渐短。
别看已经是准大宗师,许广陵以前也依然不能这般地一直站下去。
开始时候是可以的,只不过是气血运转略快而已。但慢慢地,气血的运行出现了絮乱。虽然那个时候许广陵还是能站得稳当,但究其实,已经是一种用力的勉强的稳当了。
而不是自自然然的稳当。
但现在,不一样。
如果是右脚着地,左脚抬起,那情况和以前一般无差,嗯,程度上要好不少,但性质上并没有彻底为之改变。
但如果是左脚着地。
也就是刚刚打通了关窍的这只脚。
身体的气血,所有运行的要求,都被左脚心窍完全地满足了。
只是一只脚站着,但许广陵却感觉自己站得比一座山还稳,似乎都可以一直站到地老天荒。
他也真的这样试了。
在天池底。
结果,十几个小时的站立,感觉,和站立了十几秒是一样的。
足窍打通,落地生根。如山如岳,巍然不动。
许广陵如是记录着。
所谓日行千里而不觉倦,那终究只是一种力,是一种外相的表达,而对人体来身来说,意义并不大。两相对比,许广陵知道了内外的差别,也知道了,以前的所谓开窍,是伪而非真。
体会到落地生根的感觉后,定境中,许广陵就真正地觉得自己是一棵树了。
以前的时候,手时手,腿是腿,脏腑是脏腑。
虽然它们都是身体的部位,但在感觉中,明显地,它们并非浑然一体。而现在,右臂,左腿,在许广陵的感觉中,已然彻底地完成了与脏腑的深度融合。
气血在这一路上,畅通无阻。
须臾在手,须臾在脚,须臾在脏腑,一念之间,如影随形。
而左臂,右腿,它们和脏腑之间,以及和右臂左腿之间,却明显还隔阂着。
有对比,才有发现。
许广陵以前认为,他对肢体的操控已经到了一个相当的层次,尤其是经过特殊训练之后。但现在,他才知道,那时的所谓相当的层次,仍然还是门外的功夫。
而现在,他入门了。
==
感谢王超推荐票支持。
感谢灵魂使徒的月票捧场。8)
第357章 自从一见桃花后
开窍后,许广陵的脚小了一号。
之前,他的脚是四十三码,而现在,穿在同样的鞋子里,左脚明显感觉宽松。适脚的鞋子大小,已经变成了四十二码了!
面对这样一个结果,许广陵终于知道过去的那段时间里,根本窍法的运转之下,他的脚为什么那么痒了。
这是整个脚部从内到外的改变啊!
但是之前的几十天里,一直都没有看出什么变化,变化出现在最后开窍的那一晚。
用许广陵学过的中学知识来理解,之前,一直都是量变,而开窍的那一晚,便是达到了质变的条件。
手心窍比脚心窍更早开,但手只是痒,而最后并未出现缩小一号的现象,缩小的只是手臂的肌肉等,被梳理了一遍。
这是为什么呢?
手脚不同的待遇。
作为一个新司机,对许广陵来说,目前及以后路上遇到的一切效验,都是新鲜的,不可能有什么书或人告诉他,这些是怎么怎么回事。
以前两位老人还能对他很多方面进行提点,而现在,在这条路上,他早已经越过他们很远了。
再无人能从前面回头,指点于他。
所以就以眼下的这情况,许广陵也只能是猜测。
或许,人类在地上行走及奔跑,为了更稳当,所以脚并非自然地大了那么一点?也就是说,这是因为环境的适应,而并非生命体的完美选择?
许广陵这样猜测着,但也只能是纯猜测。
在可望见的甚至是较遥远的时间内,关于这个问题,他注定没有答案。
足窍打开,落地生根。
面对在自己身上发生的这情况,许广陵忽然就对别人的走路感兴趣了。
所以在足窍开通后的几天里,许广陵通过天眼,又开始了对周边行人的观察,如同以前在老师那里,早上从公园回来的一路上,观察人体的光环并以此建立人体健康指数一样。
然后现在这一观察,他就看到了更多的东西。
人老腿僵。
腿脚,这是离人体核心最远,也最早会被人体放弃的部分。
这是两位老人都对许广陵着重阐述过的问题,章老是从医道的角度来说,而陈老是从武道的角度来说。事实却是,这两个角度完美重合。
想要身体健康,必须要让腿脚积极参予到身体的运化中来。
想要武学入门,必须要让下盘稳固,练拳想求达,先站十年桩。拳法的根本不在拳,而在脚,这很有意思。
所以陈老先生教许广陵开天步。
开天步是什么步?它是抬脚后,脚心落地,然后以脚心为中心点,让整个脚掌前后左右次第落地。在这个过程中,配合身体的走动及两手的动作,让气血从脏腑上冲下贯,上冲两手,下贯两脚。
足窍打通之后,许广陵对这开天步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然后他也发现,这步伐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不过问题是,他现在的改进,是否适合两位老人?
观察周边行人,许广陵观察了好几天。
然后,他就发现,不需要通过人体光环,而只需要通过每个人落脚的态势,他就能判断出那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了。
许广陵先看落脚,得出分数,后通过光环,得出分数。
渐渐地,经过对前者观察结果的一步步调整和修正之后,他现在,已经不需要通过天眼来观察光环,而单纯地只靠落脚,就能得出相当精确的结果了。
假设有一个过道或者挡板,底下是空的,空出那么二十厘米左右。
一行人,在过道的一边走过。
而许广陵站在过道的另一边,他看不到这些人的其它情况,而只能看到他们的脚。
但是。
就通过这个,他就可以知道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了,首先是精确的健康指数,七十一分又或八十二分等,其次,是这个人脏腑及肢体方面的具体情况,是心脏不好,还是胃部有毛病,等等等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