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逍遥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大司空

    好吧,都给你,都给你,行了吧?孟仁毅想了想,又说,我再调两个‘都’给你,由你随便调遣。怎么样,够兄弟吧?

    两个都就是200人,再加上黄景胜手下的五十个武侯,这数字好象不怎么吉利啊?

    李中易花了两天的时间,在靠近北门的地方,选了一个空置的军器仓库,在此竖起了救护营的大旗。

    军器仓库占地很广,不仅门窗齐全,而且非常通风,这就是现成的病号房了。

    李中易省了不少事,直接在仓库的地面,铺上木板,就可以当床睡了。

    接下来的几天里,烧热水的大锅,足够的柴火,大批备用的麻布,甚至还有一些丝绸,都被源源不断的送到了救护营内。

    又过了两天,孟仁毅安排的两个都,到了救护营。

    当黄景胜领着都头副都头以及火长来拜见上官的时候,李中易惊讶的发现,这群人里居然有两个熟人:副都头郭怀,火长伍佰。

    呵呵,郭副都头,这个世界可真小啊。李中易笑着和他们开玩笑。

    郭怀躬身说:能够到您的麾下听用,乃是郭怀求之不得的荣幸。下官是个粗人,就一句话,只要您的命令,哪怕是赴汤蹈火,也绝不眨一下眼睛。

    你们的都头呢?李中易发觉,郭怀的这个都,居然没有都头。

    郭怀神色黯然地说:我们的杨都头,在山里抓周国奸细的时候,不幸中了暗箭。

    哦,抓奸细?李中易不由皱紧了眉头。

    就算是不懂古代的作战,李中易心里也明白,如果后周的奸细居然跑到了秦凤两州的后方来刺探情报,可想而知,河池这个辎重大大营,很有可能已经被纳入到敌人进攻的目标范围之内。

    打仗打的就是后勤!

    当年,统帅河北雄兵的袁绍,被曹操偷袭乌巢成功,军粮全部被烧光了,才导致官渡之败,从此一蹶不振。

    李公,在咱们河池附近的山里,周军的探子活动得非常厉害。郭怀解释说,这些探子一般伪装成商人,货物里面,很可能夹带着硬驽,我们杨都头就是一时不慎,被隐藏在树后的奸细给射死的。

    你怎么知道他们是周军的奸细?李中易好奇地问郭怀。

    郭怀摸了摸脑袋,说:周军就要打过来了,有哪个正常的商人,还会选择北上?

    李中易大觉有理,是啊,前边有战乱,正经的商人,谁会主动找死,往火坑里跳?

    两个都的官兵驻扎进了救护营之后,李中易慢慢地了解到,这些官兵其实都是雄武镇的老战兵,这些年颇见过一些血光。

    蜀国的存亡和李中易没多大关系,不过,既然周军已经盯上了河池,这就在无形之中威胁到了李中易的人身安全。

    保命事大,李中易马不停蹄地去找孟仁毅,建议整个河池地区,全面戒严。

    不至于吧?孟仁毅不以为然地说,据前方的军报,东路周军的前锋是赵匡胤,现在刚出凤祥府(今宝鸡市),距离咱们河池还远得很

    李中易摇着头说:在县城北边的山里,周军的奸细已经发现了不少他把郭怀告诉他的实情,一股脑地全都告诉了孟仁毅。

    末了,李中易分析说:咱们是后军,前线的战况如何,咱们鞭长莫及。不过,河池的安危,却关系到了你我的性命,千万马虎不得。




第48章 渣兵(嚎啕求推荐票)
    (兄弟们加最后一把油,司空即将冲上前三了,打滚作揖哭求多砸票票支持!)

    见孟仁毅有些意动,李中易出于怕死的恐惧,赶紧又添了把火,劝道:小心无大错。如果咱们这里被周军所偷袭,导致前方大败,丧师失地,就算是咱们顺利地逃回了成都,你觉得陛下会饶得了咱们么?

    孟仁毅听到李中易连说了好几个我们和咱们,心里不由大为感动。

    虽然,孟仁毅觉得,李中易更多的是因为怕死。但是,李中易不过是个医官罢了,又有仙仆的名声简在帝心,皇帝并不会把他怎么样。

    可是,孟仁毅却是统帅着后军,是管理辎重的主将,一旦兵败城破粮毁,那个罪过可就大了。

    孟仁毅心里有数,一旦兵败,他很可能不会丢掉小命,但是侯爵豪宅金吾卫的兵权,都有可能被盛怒之下的皇兄,给剥夺一空。

    看人眼色的日子,还有什么活头?

    在李中易的鼓动之下,孟仁毅最终决定,调派手下的部队,分别驻守到北部山区的各个山寨,盘查路人,抓捕周军的细作。

    李中易发觉,孟仁毅的命令,显得太过于粗糙。他转念一想,这个时代的古人,哪里见识过美帝的cia,和苏联kgb之间斗法的种种传说。

    于是,李中易不厌其烦地向孟仁毅灌输,反奸细的各种手段和方法。

    可是,当孟仁毅给部将下令的时候,这些个大字不识几个军将,一个个翻着白眼,两眼一片茫然。他们根本没办法理解,这些琐碎而又细致的反细作工作的重要性。

    没办法,孟仁毅只得回过头来找李中易,强行给他安了个检校河池捉守使的临时差遣。

    检校就是代理的意思,河池捉守使,类似于河池县警备司令。

    李中易问清楚职权范围,二话不说,就接受了命令。保命的工作,自己都不操心,还能靠得住谁?

    孟仁毅担心李中易指挥不动金吾卫的骄兵悍将,干脆把临时召集到河池县城,却没有直系将领愿意率领的两千多团结乡兵,全都交给了李中易指挥。

    反正,这些乡兵也没啥大用,成天闲在城里,还经常闹出一些鸡飞狗跳的屁事。

    这么一来,算上郭怀他们两个都的正规战兵,李中易手上掌握的兵力,已经超过了两千六百多人。

    李中易带着郭怀等人,来到乱哄哄的团结乡兵大营后,立即看傻了眼。

    单单集合好队伍,就花了一个半时辰,也就是后世的三个小时。而且,这些人完全没有队列和纪律观念,他们三五成群,挤成一团,有吵架的,有大声聊天的,等等等等,各种怪现状不一而足。

    李中易算是搞明白了,这些乡兵,说好听点是兵,其实就是一群没见过世面的土农民。

    他们身上的服装,花花绿绿,乱七八糟;手里的兵器,五花八门:弓箭长刀木棍短剑钉扒甚至连粪叉都有。

    李中易心里一阵发凉,难怪孟仁毅手下的将领,没人愿意统帅这些土得掉渣的渣兵。

    算了,既来之,则安之。

    既然是一群渣兵,李中易也没怎么客气,站的时间久了,腿有点酸,就让人搬来马扎,索性坐到了简陋的点将台上。

    李中易深吸了一口气,按照他对守城工作的粗浅理解,先命人招呼会射箭的站到他的左手边来。

    真没想到,这群渣兵里面,擅长射箭的,居然有千人之多。

    嗯,好,很好,好极了!

    李中易虽然不懂古代的作战模式,可他却晓得,弓箭兵是个高技术活。没有长年累月的训练,射出去的箭,根本不可能有准头和杀伤力。

    经过郭怀等人的点算后,弓箭兵一共有一千一百人五十人,绝大部分都是周边数县征发来的山间猎人。

    李中易点点头,心想,这批人平时都见过血,虽然是野兽的,那也是血。

    只要经过训练,让他们进攻可能还不行,但是躲在城墙后边放暗箭,应该问题不大吧?

    剩下的一千两百多人,李中易想了又想,觉得还是把他们变成枪盾兵算了,用于掩护弓箭兵的射击。

    只不过,李中易出于多件武器,就多个保命手段的实用性考虑,决定给全体乡兵,每人都配备一把腰刀。

    琢磨完了武器之后,李中易猛然发觉,他根本没有那么多军官来指挥这些团结乡兵。

    刚才问过几个乡兵头领,对于怎么作战,怎么列队,怎么冲锋,一个个都是一问三不知。

    肿么办?

    李中易的视线,不经意地掠过郭怀的身上,这小子是个副都头,相当于后世的副连长,他应该懂一些行军布阵的东东吧?

    郭怀,你觉得这些人可以上战场么?李中易有心试探一下郭怀的肚子里有没有干货。

    回李公,这些人不仅上不得战场,就算是守城,恐怕也很困难。郭怀撇着嘴,把这些团结乡兵贬得一文不值。

    哦,为何?李中易有些好奇地问郭怀。

    郭怀解释说:李公,我们这些战兵,都是经过好些年的训练,鸣鼓而进,闻金收兵,令行禁止。这些乡兵,即使帮着守城,也很可能因为害怕而逃跑。要知道,在战时,一人逃跑,很可能牵连很多人。与其让他们这些胆小鬼上城去祸乱军心,不如不要他们。说得非常直白。

    李中易摸着下巴,心想,说来说去,其实还是两件事,一是足够的训练,一是严厉的军纪。

    大战在即,李中易也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也从没指望把这些乡兵一下子就训练成精锐战士。

    不过,万一张永德或是赵匡胤带兵来偷袭河池城,这多一个人,不就等于是多一份守城的力量和希望么?

    可问题是,怎么才能够把这些渣兵,真正的派上用场呢?

    李中易这个古代军事菜鸟,连连叹息,早知道有今天,当初怎么就不多研究一些古代作战模式呢?

    在行军来河池的路上,李中易也注意过,大军之间的联络方法。

    别的军队李中易不太清楚,孟仁毅的金吾卫里,仅仅指挥大军行动的军旗,就有不下几十种之多。

    至于,金鼓和号角,或长或短,或高或低,都代表着各种不同的含义,简直太复杂了。

    别的不说,仅仅教会这些乡民,辨识清楚指挥的旗号,就不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问题。

    就在犯愁的时候,李中易忽然听见一阵整齐的鼓点,他脑子里立时灵光一闪。

    拿破仑的时代,虽然有枪有炮,但是,法国的精锐步兵进攻的时候,依然需要排成整齐的队列,踩着鼓点层层推进,而不是乱七八糟的一拥而上。

    李中易马上联想到,反正只是守城战,只要把军鼓做得轻便化,并且尽量简化鼓点的指挥含义,应该会起一些作用吧?

    不管有用没用,李中易胡思乱想了一番之后,索性解散了乱哄哄的团结乡兵。

    回到救护营后,李中易找来郭怀伍佰以及另一个都的都头鹿清山,和他们商量着怎样练兵的事情。

    鹿清山一听说要训练那些团结乡兵,心里就不太乐意。李中易也不想强人所难,干脆打发他带着手下的一百战兵,分成几组,在县城的大街小巷里维护治安,抓细作。

    实际上,李中易这个所谓的检校捉守使,到目前为止,只是一个空架子。

    孟仁毅手下的亲信将领,各自把守着四门的防务,他这个没有实力的外来户根本插不上手。

    县城里边的治安,由县衙的差役和民壮负责,这里面的油水很厚很厚。

    由于涉及到重大的利益问题,县衙对捉守使衙门发过去的公文,一直采取阳奉阴违的策略,态度很端正,可就是拖着不办。

    迟早要回成都的李中易,也没想过要夺人家县令的权,更不可能去承担警察的工作。他所做的一切,目的只有一个,把城守住,保住小命。

    乱世草头王,有枪的才是爷!

    说一千道一万,李中易手上没有实力,也怪不得别人不肯舍弃已经到手的丰厚利益。

    这么一来,李中易放下一切幻想,专心致志地考虑练兵的事。手头有一支可靠的武力,才是保命最大的本钱。

    等鹿清山走后,李中易就把路上想到的一点练兵方法,告诉给了剩下的几个人。

    黄景胜和王大虎这两个人,阴人黑钱是把好手,却不懂怎么练兵,自然是李中易怎么说,他们怎么点头。

    有实战经验的郭怀和伍佰,居然也由着李中易瞎胡整,没有提出任何异义。

    李中易其实也没有成套的练兵的方法,他只是觉得,整齐的队列是培养纪律的有效方法。

    唉,隔行如隔山呐,为了保住小命,一切都需要摸索!

    说干就干,李中易把郭怀的部下召集起来,仔细地一看,又傻了眼。

    郭怀带领的这个都,共计一百一十人,其中弓手二十人,驽兵二十人,刀盾手四十人,长枪手三十人。

    这种编制既有远程打击力量,又有近距离肉搏的战士,即使李中易不懂古代的作战方式,也心里清楚,这种队伍的编成,很有其合理性。

    只是,李中易对于弓手驽手的训练方法,可以说是一窍不通。他唯一觉得有点把握的是,刀盾手和长枪手。

    在冷兵器时代,没有拼刺刀一说,但是长枪手和刀盾手所起的作用,就相当于拼刺刀。

    怎么办?

    好在郭怀在当上副都头以前,就是个熟练的弓手,再到伍长火长队正乃至于副都头。

    技术兵种还是交给专业人士去管理吧!

    李中易打算自己亲自训练刀盾手和长枪兵,把弓手和驽手交回到郭怀的手下。另外,再让郭怀去团结乡兵里面,挑选两百名弓驽手,专门进行集中梯次射击训练。



第49章 攒家底(求赏推荐票)
    (兄弟们,冲榜已经进入血拼化,大家再咬紧牙关,多砸几张推荐票,司空就能荣登前三了。司空承诺,只要冲入前三,一定加更,绝不失言!)

    李中易对郭怀只提了两个要求:一是,敌军攻城的时候,这些弓手和驽手必须听从统一的指挥,把箭射向指定的区域;二是,必须想方设法的练胆量,杜绝临阵脱逃的现象发生。

    可是,郭怀挠着头,困惑地说:李公,下官的部下都见过血,射术也不错,而且指挥得动,没啥可担心的。倒是那些乡兵,没有几年的训练恐怕有负您的托付

    面对郭怀的担心,李中易也很头疼,让这些完全没有纪律性的乡兵射手,变得纪律严明,该怎么办呢?

    李中易一宿没睡,不管是坐在书桌旁,还是躺在床上,他的脑子里一直在琢磨,怎么加强队伍的纪律性?

    一连三天,李中易虽然有些头绪,但还没有完整的训练思想。
1...3132333435...8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