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逍遥侯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大司空

    这时,李中易注意到了一个现象,郭怀手下的士兵,并不是每天都进行军事训练,而是三日一操。每次出操,也仅为两个时辰。

    李中易带着疑问把郭怀找来,谁知,郭怀却回答说:回李公,三日一操,已经是精锐官军的标准了。咱们大军里边,一般是五日一操,甚至是一月四操。

    为何?李中易有点想不明白。

    郭怀叹了口气,说:不瞒李公,就算是三日一操,士卒们的体力也仅仅是勉强可以支撑。

    这个解释,引起了李中易的高度重视,也给他带来了新的思路。

    吃午饭的时候,李中易特意在军营里转了很长的时间。他注意到,郭怀的部下,饭碗里并不是白米饭,而是有些泛黄的陈黍,佐餐的菜就一个:用粗盐腌制的淡黄色萝卜条。

    李中易又找来郭怀,郭怀苦涩地说:营里每月发下来的饷钱粮食佐餐的菜,都都有缺额下官自己也领不了全饷,每月还给弟兄们贴了半贯钱

    在李中易的追问和逼迫下,郭怀这才说了实话。

    在这个时代,普通士卒,尤其是轻步兵,大多属于消耗品的范畴。他们不仅没有甲胄的保护,很多时候,甚至连饭都吃不饱,更别提肉食了。

    这些普通士卒,本就很少的饷钱,由于长官们层层剥皮,再扣除吃饭和住宿的钱,到手的也就所剩无几了。

    另外,去辎重营领粮食和佐餐菜的时候,一般都会短斤少两,惯例是二成。

    这还不算,如果没有给辎重官私下里塞好处,领到手上的佐餐菜和粮食,很可能是发霉的腌萝卜和陈年旧黍。

    李中易大为震惊,看来,还真的是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打仗,打的就是后勤,李中易联想到,后世的某个世界霸主——鹰国。

    即使是最前线作战的鹰国普通士兵,除了吃得饱穿得暖营养丰富之外,每天还有很多的额外供应:两盒香烟三个苹果咖啡敞开供应,甚至连《play-boy都可以做到每期人手一本。

    李中易不禁一阵汗颜,再怎么说,郭怀的部下,已经是他的兵。连自己身边的兵,都吃不饱吃不好,穿不暖,拿很少的工资,真到了危难的时刻,有可能指望他们拼死报效么?

    这样可不行!

    李中易掉头回到书房,在他纸上谈兵的训练大纲上,重重地添加上了诸多后勤保障的计划。

    当李中易带着后勤供应计划,去找孟仁毅的时候,孟仁毅正忙着批公文。

    兄弟,我正忙着,你有啥想法,自己拿着令符和令箭去办吧。孟仁毅知道李中易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反正城里东西多,由着他自己去折腾吧。

    接过孟仁毅递来的令符和令箭,李中易二话不说,回营里集合队伍,到辎重营里去领物资。

    辎重官是孟仁毅的最宠爱小妾的亲哥哥,他早就认识李中易,而且也知道李中易在孟仁毅心目中的超级分量。

    见李中易今天居然骑着孟仁毅的那匹宝马青璁,亲自带队来领东西,辎重官屁颠屁颠跑过来,谄媚地巴结说:李公,您怎么亲自来了,要啥东西,直接吩咐小的便是了。

    李中易冷冷地说:我是来领东西的,不管营里现在有的还是没有的,都必须给我置办齐了。

    是,是,是,小的一定包您满意。辎重官见李中易来者不善,赶忙夹起小尾巴,点头哈腰地答应了李中易的一切要求。

    十头肥羊,两百石新米,一千贯钱,佐餐菜除了上好的大白腌萝卜之外,还有韭菜芹菜菠菜白菘等等。

    衣衫兵器和盔甲都配齐后,记得送到我的营里去。李中易扔下这句话,押着大车满载而归。

    是,是,是,哪怕是砸锅卖铁,小的也一定让您满意。辎重官低眉顺眼的服从态度,让跟着李中易来领东西的官兵们,一个个喜笑颜开,不由自主地挺起胸膛,抬高视线。

    李中易注意到这个现象后,暗暗有些得意,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成天低着头的渣兵,怎么可能在关键时刻,替他卖命呢?

    回到营地后,李中易把所有人都召集到操场上,指着堆积如山的各种物资,大声宣布说:从今天起,凡是听老子命令的,就有肉吃,不听话的,打军棍撵他娘的。

    和这些士卒混在一起的时间长了,李中易意识到,文诌诌的那一套,对于这些大字不识几个的丘八们,没有任何作用。

    所以,李中易索性把自己也变成粗人,学的脏话连篇。

    在郭怀的帮助下,李中易费了很大的劲,才把全体士兵,按照高矮的顺序,排成了歪歪扭扭的几列横队。

    然后,黄景胜带着他的人,拿出准备好的红布条,缠到每个人的左臂上。

    李中易站在用大木板搭起来的台子上,当众示范了几个以前读大学时,军训的动作。

    其实,由于年代久远,李中易的动作,多有变形之处。没办法,就他一个人懂这些,勉强将就吧。

    这边是左,另一边是右。

    ‘错了,拖出去,打三棍。

    李中易发觉,根本没办法和这些士兵讲道理,讲也白讲,简直是对牛弹琴,索性祭出简单粗暴的惩罚。

    黄景胜领着他那队人,手持军棍,虎视眈眈地盯着训练中的士兵。只要发现动作严重走样的,就揪出来,打三棍,再放回队列继续训练。

    当天的训练结束时,李中易非常遗憾的发现,能够分清楚左右,动作学得有些样子的士兵,只有区区八个而已。

    万事开头难,毕竟还有八个聪明的嘛,李中易一边安慰自己,一边大声说:你们看那边。

    众人不约而同地扭头,看向李中易手指的方向,却见,那边的空地上,架了几口大锅,厨师们正在忙活着今天的晚餐。

    热气腾腾的白米饭,香气袭人的羊肉炖萝卜,青油油的韭菜炒鸡蛋,油水十足的羊肉白菘汤,看着就有食欲的羊肉末蒸竽头。

    咕嘟咕嘟有人的肚子,咕咕乱叫,正在狂咽口水。

    李中易暗暗有些得意,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一声令下,今天训练合格的八个人,享受大餐,敞开肚皮随便吃。

    其余的人,继续吃黄黍饭,咽腌萝卜佐餐。

    不患贫,唯患不均,这可是中国几千年没什么大变化的,具有普遍性的思维模式。

    只有,拉开了差距,才能促使人为了改善生活,努力拼命。

    开饭的时候,李中易故意拉着那八个人,和他共一个桌子进餐。

    其余的人,只能端着破了口的粗瓷碗,蹲在地上,眼巴巴地望着他们大快朵颐,胡吃海塞。

    不料,半夜的时候,这八个人无一例外,上吐下泻,折腾得昏天黑地。

    李中易这才意识到,他疏忽了一个大问题:一直吃素的人,面对肉食的时候,不能敞开来暴饮暴食。

    好在,李中易自己就是顶儿尖的名医,救护营里又有的是药材,开出止泄和止吐的药,熬了药汤,给这八个人喝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想吃肉,想过上好日子的**,是抑制不住滴。

    第二天,吃午饭的时候,已经有十七个人达到了训练标准,不仅分清了左右,而且也学会了用脚后跟,原地转向。

    七天之后,所有人都学会了第一阶段的动作,队列也在军棍的威胁之下,渐渐的排成了直线。

    向左转

    向右转

    起步走

    立正,稍息立正,稍息

    虽然转向的时候,队列很容易变成扭曲的斜线,不过,李中易还是蛮有成就感的。

    过了半个月后,李中易开始琢磨着,下一步的训练。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脚功不行,逃命都比别人慢,那就彻底悲剧了。

    时间已进六月,根据前方的军报,周军到达凤祥府(今宝鸡市凤祥县)之后,居然诡异的并没有马上出兵。

    李中易心想,多一点准备的时间,就多一分活的机会。

    郭怀的这个都,被一分为二,他领着手下的弓驽兵,按照一管九的比例,去挑选合适的乡兵弓手。

    剩下的普通步兵,就全部编入了李中易自己率领的步军,同样是一个见过血的老兵,带领九名菜鸟乡兵。

    李中易怕惹来麻烦,并没有改变蜀国固有军制的编成。这支两千六百多人的队伍,被他分为五个营,每营辖五都共500人,每都辖两队共100人,每队50人,队下有五火十伍,每伍5个人。

    剩下的一百多人,加上黄景胜带领的50人,被李中易当作旗鼓官,进行单独的训练。

    在李中易的训练过程中,最大的受益者,居然是郭怀。他的部下,即使以前是个普通的小兵,如今混得最差的也是个火长。

    虽然带领的并不是正规官军,而是名声一向不好的团结乡兵,但火长有十个手下,却也是实打实的硬实力。




第50章 小成
    在晨跑的时候,出乎李中易的预料之外,这些团结乡兵们居然就没几个掉队的,绝大部分都能跟得上为首的郭怀的步伐。

    李中易略微一想,不由笑了,居然歪打正着,赚到了。

    这些乡兵平日里纪律性虽然很差,也没多少集体战斗力,但是,他们可都是附近山区的乡民,负重爬山以及走路的脚力,却是他们的强项。

    换句话说,就是基本身体素质过硬,却没有用严格的纪律组织起来。

    没有不透风的墙,纸里包不住火!

    起初,辎重营只是高标准供应郭怀的都,才一百来人,孟仁毅的部将们,即使知道李中易多拿了一些物资,也没谁敢言语。

    如今,两千多团结乡兵,都要求按照高待遇来供养,孟仁毅的部将们不干了,他们聚在一起,去向主帅提意见。

    大帅,队伍不好带了,小崽子们现在都想去当团结乡兵

    侯爷,您听小的一句劝,总不能让没有任何战力的乡兵,反而骑到官军的头上吧?

    一帮泥腿子,顿顿吃肉,这哪成?

    兀那贼娘的总之说啥的都有。

    说实话,孟仁毅也不看好李中易的团结乡兵。以他的带兵经验,没有几年的工夫,根本不可能训练出一支精锐部队出来。

    李中易知道情况后,二话不说,硬把孟仁毅和他的几个心腹将校,拉进了团结乡兵的军营。

    只有事实,才能胜过雄辩!

    嘀尖锐刺耳的集合竹哨声猛然响起。

    原本正在午休的乡兵们,从四面八方的营房内快速涌出,

    立正

    向右看齐

    向前看

    稍息

    就在孟仁毅他们的眼皮子底下,两千多团结乡兵们居然不到半刻钟,就已经整齐的列队在了点将台下。

    整个集合的过程,没有任何人喧哗,更不可能有吵闹声。军官们的口令声以及竹哨声,即使夹杂在沉闷的脚步声中,也是那样的清晰。

    他们虽然没有拿着兵器,可是,黑压压地一大片,横看成直线,竖看还是一条直线,一个个昂首挺胸,注目前方,纹丝不动。

    别的且不说,这股子不动如山的凛然气势,实在令人心惊。

    孟仁毅暗暗叹息了一声,他扭头,扫了眼站在身后部将,他们一个个张大了嘴巴,显然已经被惊呆了。

    半刻钟,仅仅是半刻钟呐!

    要知道,蜀国的正规禁军,如果能在一个时辰内集结完毕,就已经算是训练有素的精锐部队。

    该显摆的已经显摆了,实力也亮了出来!

    既是守城保命,就不可能只靠这么一点点团结乡兵,李中易不想把孟仁毅的心腹部将们都给得罪了。

    李中易叹了口气,说:也就是一些花架子,唬一唬老百姓还可以,真上了战场,这些没有见过血的乡兵,恐怕会是掉头就跑。

    听李中易这么一说,孟仁毅的部将们心里舒服多了,看向李中易的目光,也友善了许多。

    孟仁毅暗暗摇头,他心里很清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他绝对不可能把乱七八糟的乡兵,到鸦雀无声的程度。

    事实就在眼前,但是,李中易却秉承凡事留一线的原则,不仅没有提出过分的要求,反而在七天供应二十头羊的基础上,减为十头。

    这么一来,孟仁毅的部将们,心里更加舒坦,自家大帅的兄弟,很会做人!

    实际上,孟仁毅的部将提意见,也并不是没有道理。

    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哪有正规军的待遇,反而比民兵差的道理呢?

    现在,李中易主动让了一步,正规军的大将们心里的怨气少了,孟仁毅面临的压力,自然也跟着变小。

    与人方便,才能与己方便嘛!

    实际上,李中易虽然没上过战场,却对人心趋利,有着深刻的了解。

    即使羊肉真的可以敞开供应,李中易也不可能让所有的士兵,每天大块吃肉。

    有比较,有差别,才有奋进向上的动力!

    一天杀两头羊,当天训练成绩优异的前三百人,才有资格吃上香喷喷的羊肉炖萝卜。

    剩下的乡兵们,顶多也就喝一碗羊骨头汤,吃几口只有少少几片肉的青菜。

    人人瞩目的大目标——羊肉,虽然减少了供应,可是,李中易却在孟仁毅的照应下,暗中从军器仓库里,弄到了三百副铁甲和两千多副皮甲,团结乡兵做到了人人有甲。

    虽然蜀国产铁,但是,限于生产工艺和冶金水平的制约,铁甲毕竟还是总量不多。

    李中易的团结乡兵中,只有火长以上的军官,每人才分了一副铁甲,普通士兵只能穿皮甲。
1...3233343536...8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