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未蚁贼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水中云影
陈远见了,不由会心一笑。心情也轻松了不少,一股自信由然而生。自已在这个世间并不孤独,有这些生死不弃的兄弟跟随,蒙元再残暴又能耐得我何!
“咱们回巡检署。组建兴华军,与蒙古人轰轰烈烈地干上一场!”
“是。”李二讪笑着,兴奋莫明。
警卫营就要组建了。大人从来都不是让兄弟吃亏的人。这次自已得搞上一官半职,光宗耀祖了。只是,这就要离开大人身边了
“李二,想什么呢快走哇。”已经过出一段距离的陈远,诧异地回头叫道。
“是。大人。”正纠结的李二猛地回过神来,急急地赶了上去。
第91章 迁都?称臣?
德佑二年春,临安城,无疑已经到了最后的时日。
元月3日,两浙西路嘉兴府知府刘汉杰开城投降蒙元;
5日,两浙西路安吉州,提刑徐道隆奉昭领大部守军出城前入临安勤王,知州赵良淳领余兵守城。范文虎劝降,赵良淳不答应。是夜,其部将吴国安开城投降,赵良淳身死。未几,徐道隆勤王军未及赶到临安即被元兵追上,全军覆没。这也是整个大宋的最后一支勤王军队。
为防宋廷自杭州湾海路出逃闽广,蒙元中路大军伯顔大军进军武德,距临安不足百里之处却停下了肢步,等待左路阿喇罕与右路的董文柄的前来。
8日,前往平江府元军大营向伯顏乞降的陆秀夫带着令宋廷绝望的消息回到临安。伯顔拒绝了宋廷的和议,也不理会宋廷的称侄、称孙。
空荡的宣庥兹元殿一片失声。太皇太后谢道清面无表情的坐在珠帘之后,看着眼前呆若木鸡的数个文武大臣。
自蒙元南下后,守城争相投降的同时,文臣也掀起了一阵阵的弃官而逃之风。4日,参知政事陈文龙、同签书枢密院事黄镛不告而走;6日,新任的参知政事常楙,签书枢密院事夏士林也跟着逃走。而左丞相留梦炎在第一次出逃后被追回后又再次出逃,无论如何也不应召回朝。
眼下,武臣仅出张世杰、刘师勇等人,如今都在外领着已经不多的兵马。文臣更是一只手也数得过来,只有右丞相兼枢密使陈宜中,签书枢密事吴坚、同签书枢密事陆秀夫、临安知府文天祥、监察御史刘岜等寥寥数人。
“陆爱卿,这蒙元真的要灭我社稷,称孙为一小国也不可”年近古稀的谢道清十分的疲惫,也十分的无奈。
“回太皇太后,蒙元丞相伯顔坚不接受。”陆秀夫恭谨地回答道。
“吕尚书何在”
吕师孟是吕文福之子,也是吕文焕的侄子,前次让他与陆秀夫一道前去,本就是让他前去见吕文焕求情的。
“吕尚书于路偶感风寒,卧病在床。”陆秀夫淡淡地道。
“呵呵,好个偶感风寒,这风寒来的适时啊。”监察御使刘岜轻笑道。
“刘爱卿,勿得多言。吕尚书于路辛苦。”谢道清轻声喝止,向立在珠帘前的一个年老宦官道,“陈伴,等会你让人从库房中收拾些药品送到吕府去。”
“是。老奴记下了。”陈姓宦官打了个揖手道。
“太皇太后。”右丞相陈宜中走了出来,“元兵以百万之众驻太平府,离临安仅有数十里,而我临安已无兵可守。为今之计,唯有再次派使乞请。”
“再次乞请蒙元灭我社稷之心已若明灯,丞相何以不知,再次乞请又有何用!”临安知府文天祥一步迈出,质疑道。
“若不如此,又待如何”陈宜中摇了摇头,“社稷危若累卵,诸公若有什么良策尽可说来。我陈某人已是计穷矣。”
陆秀夫等人俱默然地摇了摇头。
“临安即不可守,朝廷何不出巡海上。天下残破,闽广尚全,若据闽广与敌血战,若胜则以江淮之师遏敌归路,则天下可复。朝廷何不立即行之!”文天祥又抛出了迁都走避闽广的旧策。
“迁都之事岂能遽然行之。”陈宜中摇摇头道,“如今伯顔之兵已迫在眉睫,而张宏范领着元军水师已据盐官、澉浦,太皇太后携圣上出巡,还当详细计议,岂是说行就行的。”
“正是如些,太皇太后出巡更应从速行之。元军水师虽据盐官、澉浦,但仍不敌我大宋水师。以今之计,莫若急速登上水师大舰,扬帆出海,以蒙元水师之力,必不敢前来追击。朝廷自可从容前往闽广。”文天祥正色道。
陈宜中仍摇着头。陆秀夫走出,劝说道:“文大人,圣上即便南巡,也需些时间准备。与再次派使并不相冲。若万一求得蒙元怜惜,则社稷可保。若不行,迁都未迟。”
“哎,国事如此,这临安又有何可恋!伯顔据太平府后为何不急速前来临安城下,只不过在等董文柄、阿喇罕偏师前来会合,绝我后退闽广之后路。若此时不走,待元兵会合,我等当被其一鼓而擒矣。”文天祥跌脚叫道。
“文山,勿急,若有万一,我等可作万一之备,若事急,急登水师大舰可也。陈丞相乞和之议,与此并不相突。”陆秀夫劝道。
“唉。”文天祥叹息一声,不再多言。
“太后,此次前往元军大营,臣保御史大夫刘岜前往。刘大人忠贞肝胆,世所罕见,必能胜任。”陈宜中拱手道。
“也罢。就劳烦刘大人前往一趟吧。”谢道清点了点头。
“太皇太后,丞相。”见乞降的大任又落到了自已的头上,一脸懵逼的刘岜走了出来,向两旁看了看,不由恍然。现在殿上,除了自已,就只有陈宜中、吴坚、陆秀夫、文天祥。
陈宜中自已肯定是不去的,一直没说话的枢密使吴坚也肯定不愿前往的,文天祥坚拗着迁都,陆秀夫刚从元营回来,这样一来,只有自已了。
刘岜硬着头皮上前,拱手道:“太皇太后,臣以为,若仍请以侄孙,求封小国,以留社稷,蒙元必不肯答应。国事至此,臣粉身碎骨也是应当,就是怕误了朝廷大事!”
珠帘前后都沉默了下来。都已经称侄称孙,求封一小国,以保社稷了,若再降底线,与亡国又有何区别。
良久,陈宜中缓缓道,“太后,臣以为,当前之势,我大宋应忍辱负重,以求万一之望。若能保得大宋宗庙社稷,什么都当应之,称臣亦可。”
“称臣那与社稷覆亡又有何区别。”文天祥又气愤地站了出来。
“宗庙宗室在,社稷即在。称臣又如何,若换得蒙元允诺,虽一小国,我等也可励精图治,以待北方之变。昔时,越王勾践委身为奴于夫差,又何止称臣,然得保越国社稷,后卧薪尝胆,复灭强吴。勾践能行之,为何我大宋不能行之!难道就是你文大人刚正不阿,我陈某便是阿谀之徒!”陈宜中一摆袖,沉着脸喝斥道。
“你…”陈宜中突然撕破脸皮,文天祥一时气得说不出话来。
“两位卿家,俱必忧国事,勿伤了和气。”珠帘之后,太皇太后谢太清终于开口道:“就烦刘爱卿走一遭吧,一切尽由蒙元,称臣亦可。”
第92章未日闹剧
德佑二年元月9日,御使大夫刘岜怏怏出城议和,第二日即兴奋地赶了回来。
蒙元丞相终于答应议和,宋廷去帝号,称臣,上尊号,岁贡绢银25万两匹,得留为一小国。并拟于20日于临安城外的长安镇缔结和议。朝中好些人额首相庆,但诸官之首,右丞相陈宜中却高兴不起。为了使各议更加的正式,伯顔要求宋廷派出宰相级人物前往缔约。朝中宰相,那还有谁左丞相留梦炎终于逃走了,这朝中不就只有自已这一位右丞相吗
蒙古的人恑计!这是陈宜中听到消息后当即浮起的念头。以蒙元之诈,他能这么痛快地答应,一定的怕我挟着太皇太后、宗室出海前往闽广,或许自已一去,面临的就是蒙元屠刀!
“也罢,为了大宋江山社稷,若需陈某前往,陈某万死不辞。”陈宜中慷慨地道。
“时势危及,朝中一日也离不得陈爱卿。此事容后再议吧。”也许看出了陈宜中的勉强,年老成精的谢太后淡淡道。
殿上诸人俱沉默下来。
“太皇太后,臣以为,蒙元虎狼之辈也,实不可信。佯准议和,实欲诱我朝廷大员。如今事急矣,请立即遣送皇子以镇闽、广。”文天祥出班奏道。
有宋以来,为防宗室诸王作乱,朝廷都将宗室诸王拘束在身边。如今文天祥之议却再明显不过,与其临安城破,宗室俱亡,不如放将出去。是该给赵宋宗室留些种子,留些希望了。
珠帘后的谢道清点了点头,道:“可。着封皇子赵昰为益王,镇福州,皇子赵昺为广王,镇泉州。即日出行。”
值些宗室危亡时刻,谢道清这老太太也是雷厉风行,随即以驸马都尉杨镇,益王赵昰之母杨淑妃之弟杨亮节,赵昺生母俞充容之弟俞如玨,同签枢密院事陆秀夫、秀王赵与择等宗室组成二王班底。17日,即命殿前禁军都指挥使江万载父子带着自幕之义兵护送出城前往封地。
谢道清的感觉果然没有错。签约的日子到来,陈宜关没有丝毫前往的意思。候在长安镇,正准备着揉捏摆布宋廷大臣的伯顔闻报大怒,忽又哂然而笑。
“大帅,宋廷如此无礼,你为何反而发笑”一真待在一旁的孟琪笑着问道。
临安在望,正是这个孟琪献计,让伯顔暂缓进兵,以防宋廷逃窜海上,甚得伯顔赏识。
“宋狗惧怕不来,情理之中耳。人皆有惧怕之心,何须恼怒其不来。”伯顔如汉人一般,抚着黄白的短须笑道。
“大帅可畏明理矣。”孟琪赞道。
“来或不来,俱是一般。他还能逃脱不成。如今我左右大军俱已赶来,宋室插翅难飞。”伯顔一捶面前案桌,随即下令道:“左右,即起大军,直薄临安城下。”
临安城内,陈宜中已乱了阵脚。自已失约不前,伯顔含怒起大军前来临安自在情理之中。和议已断,不降,也只有走了。想着如此,陈宜中立马带领群臣入宫劝说太皇太后迁都避祸。
朝殿之上,风蚀残年的谢道清面对突然转变念头的陈宜中也是左右为难。未不答应,恐怕明天自已临朝,这朝堂之上可能只剩下自己这个年近古稀的老妇与五岁孩童了。
“陈爱卿准备如何”谢道清问道。
“太皇太后,事情急矣。臣以为应乘敌未至,稍加准备后,今晚连夜出城南下。”陈宜中急道。
“也罢。陈卿家可急速前往准备,老妇在宫中稍是收拾,即随卿家出宫。”谢道清点头道。
陈宜中与众臣随即散去,急匆匆也各回家收拾。令陈宜中想象不到的是,因自已的一个疏忽,想象不到的事情即将发生。
“呯…”夜半,一个古朴的首饰在地上跳动,金银珠宝洒满了一也。
面对杂杂乱乱的临安宫,谢道清气不打一处来。忙乱的一整天,总算收拾好了行装,等到半夜也不见一个人过来。狠狠地扯下头上的首饰,连同首饰盒狠狠地摔到地上。
“老太婆本来就不愿迁都,你们非要逼着我去。我答应了你们,到时你们又杳无音信了,这不是在戏弄我老太婆吗!不走啦,老身一把年级了,出去还不知道死在哪里,干脆一起死吧!”太皇太后谢道清双目通红,撒散着头发叫道。一干宫女吓得索索发抖。
第二天一早,陈宜中早早到到皇宫,看到紧紧关闭的宫门不由暗中叫苦。
昨日,回家收拾行装,可家中财物杂乱,一时也收拾不过来,想着明日清晨再走也还来得及,陈宜中就让人通知了随行众臣,但忙碌起来,单单刻忘记了让人通知宫中。
陈宜中上前叫门,可紧闭的宫中就是死死不开。
不一会,群臣相继来到。在群臣的劝说下,怒气冲冲的谢太后开了宫门,升了大殿,就在珠帘后冷冷地坐着,再不提出行之事。
群臣之中,文天祥、张世杰等人主张立即登上泊在杭州湾的水师大舰,将蒙元大军引到海上,与蒙元水上决战,但遭陈其中等众臣人坚决反对;陈其中等人主张立即出城,但又遭谢太后否决。
一时金殿之上议论纷纷,而宋廷唯一的逃生机会也在一片乱哄哄的闹剧中流逝。
18日,蒙元主力在伯顔的带领下进战临安城外皋亭山,左军董文柄、右军阿喇罕率军前来会合,蒙元游骑直达临安城北门。
这次,群臣也停了争论,在谢太皇太后坚定命令下,真接拟定降表,直接派出监察御史杨应奎出城献上玉玺与降表。
张世杰黯然离去,登上泊在杭州湾的水师大舰,与刘师勇、苏刘义等人领着水师各自离去。
或许仍对宋廷宰臣的爽约梗梗于怀,伯顔仍执着地坚持由宋廷的宰臣在城头宣读降表。众人回过头来,却怎么也找不着丞相陈宜中。临安城内众目睽睽,城外大军环绕之下,陈宜中却如人间蒸发一般。
陈宜中跑了,无奈的谢太后只得抓着文天祥顶缸。19日,太后任文开祥为右丞相,兼监枢密使,都督诸路人马,和吴坚、谢堂、贾馀庆等前往元军大营请降。开始了一代民族英雄的第段囚徒生涯。
德佑二年2月1,投降诸事谈妥后,白发苍苍的谢太后,抱着五岁不到了孙子,宋恭宗率文武大臣正式投降。也结束了这出荒诞、怪异的未日闹剧。
第93章 洗脑大会
宋廷投降的消息传到铅山已是十天之后。尽管陈远比所有人都预见到了宋廷的投降,但依然还是叹息不已。数百年的文明,终究还是被野蛮的游牧民族狠狠地践踏在地。华夏大地也第一次整体陨落在异族之手。
宋廷投降,这勤王之名看来也打不下去了,在铅山部众之中,势必引起一定的混乱。为统一思想,陈远干脆如后世一般,召集起所有在铅山的军政大员,隆重地召开了一次情报通报会。在铅山的军政大员,王夫子、赵忠、陈山、陈江、陈雄悉数参会,陈永也从信州赶了回来。
“情况就这样,宋廷投降后,下昭各地军州归附蒙元。要求各地遣散士卒,封藏府库,待待蒙元接收。如今,信州城内已接到昭书。前知州孔洙、林签判、周都监等俱已辞官返乡;暂行州事的陈胶不知去向,现在州中主事者为通判郑畴,郑畴已决议奉昭。”难得回铅山的陈永首先介绍道。
“奉昭,奉谁的昭。”陈雄叫道。
“当然是宋廷太皇太后的昭书。昭书还有临安诸王公大臣的签名。”王夫子笑道,“我们昨日也收到州中文书。文书中要我等散去乡兵,封即府库,静待蒙元委派兵官吏人等前来处置。”
“不错,铅上县衙是收到州中文书。”一直辖理县务的章如旦也点点头。
“放他们的屁。让咱们解散就解散!我们兴华军吃过州里一颗颗粮还是花过他一分钱那姓梁的倒不把自已当外人。”陈雄当即开骂道。
“别动不动就叫嚷。”陈远摆摆手道,“今天即是情况通报,也是关系咱们今后的探讨会。咱们今后怎么办,是向鞑子投降还是接着跟鞑子干,我陈远不搞一言堂,大家都畅所欲言,谈谈自已的看法。”
“总指挥,还有什么说的。我们讲的本就是驱逐鞑虏,兴复华夏。咱们兴华军就是为了这个才拉起来的,又不是他赵家朝廷的禁军、厢军。这赵宋朝廷支撑不下去,贪生怕死地投降鞑子,就随他们去好了,咱们继续做我们的。我陈雄首先表个态,让我陈雄束手就擒万万办不到,我陈雄与鞑虏誓不两立,不将鞑虏驱逐出去,誓不罢休!”陈雄起身叫道。
“遣散兄弟,我老郭第一个不同意。咱们杀了这么多元兵,他们能放过咱们这蒙古人凶残成性,谁能保证他们不秋后算帐。我老郭宁肯站着死,也不想跪着生。所以我听团长的,与鞑虏接着干,不将鞑虏驱逐出去,誓不罢休。”一个紫膛大脸的汉子站了起来,拍着胸脯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