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寒星》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小强

    他们对北京的古文化新风貌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一伙人不知疲倦地东奔西跑。这天来到了八达岭,一下子就被长城的雄伟气魄给慑服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一股血液直冲脑门子。只见那莽莽群山间,雄关古道上仰卧着我们祖先们创造的巨龙。它在湛蓝的苍天下,碧绿的丛林中翻腾飞舞,傲视乾坤。一起的一个去德国学建筑的瘦高个,站在长城上看傻了眼,眼圈都红了,口中喃喃道:“妈呀,这长城真比想象中的强十倍,提精神,太伟大了。我一直认为国外的建筑好,最好的在这儿呢。我它妈的还出去留什么学,让外国人来这里学咱们的长城!”

    小吉站在志明的身旁,深深感觉出志明的胸膛在剧烈地起伏。大家都默不作声,尽量地将这长城鎸刻在脑海里,容纳于心中。要出远门了,有这长城做脊梁骨,气势和胆子要壮得多。风势很劲,满山的树林子都哗哗地发出响声,像那古代的勇士们冲锋陷阵时的呐喊。志明伸手从城墙外的一棵枫树上采下一片早熟的红叶,仔细观赏着叶子的筋脉,然后情不自禁地放在鼻子下嗅着。过了一会,他把这片树叶递给小吉,说:“留着做个纪念吧。”

    一个从内蒙古大学来的学文学的壮实汉子忍不住随口诌了一句:“天苍苍,野茫茫,我们出国去留洋。”平添了一分壮士一去不还的悲壮气氛。

    临近集训结束时,教育部用专车组织这些公派的出国人员参观**纪念堂,进行爱国义教育。大家排着队,缓缓地随着人群在**广场上移动。天气有点阴,空气很沉闷,这气氛让小吉记起了小时候过少先队生活时看的一部苏联电影,人们在红场上也是排着长队瞻仰列宁遗容。小吉看看四周,那在画册里见过无数次的**城楼,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都矗立在那里,仿佛都在向躺在纪念堂里的共和国缔造者肃穆致敬,小吉有几分激动起来。志明在身后说:“小吉,你在想什么?我觉得自己站在我们国家的心脏上,感觉得到她的脉搏在跳动。”

    小吉过头来,静静地看了一会志明,然后说:“不知怎的,我有一点舍不得离开这个国家。”

    他们进了纪念堂的大门,猩红的地毯两侧笔直地站立着两个卫士,雪白的手套端握着长枪,帽徽、领章、肩章在徽弱在灯光下闪闪发亮。他们缓缓地走到灵堂旁,水晶棺材里躺着一个时代的巨人,他化了妆,闭着眼睛仿佛在沉睡。大家缓慢地移动着脚步,大厅里很静,有点压抑的感觉。志明停了下来,恭敬地向这位伟人鞠了一个躬,用手臂拭去泪水。这时有一个军官走过来,告诉志明这里不可停留。他们又随着人群走出了纪念堂。出到外面来,天空明亮了许多。

    “你刚才怎么了?”小吉问志明,她从来没见他动过这么大的感情。

    “我也不知道,心里一发热,眼泪就止不住。一个时代就这么完结了。我很崇拜他。”志明说着,眼睛看着纪念堂旁的巨大工农兵雕像。

    “可是这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啊。不然,我们恐怕还上不了大学,更不用说出国了。”小吉有自己的看法。

    “那当然。可是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功过自有人评说,要紧的是一个人在有生之年要多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才好。我想,在这一点上,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比得上毛席。”

    “我们现在上哪里去呢?是随专车学院,还是自己去玩?”小吉转了话题,看见有人已经上了车,赶紧问志明。

    “教育部发的七元制装费还没用,我们是不是到王府井出国人员服务部去看看。”志明建议道。

    “对了,得买一些行李箱和衣物。这些天光顾到处玩,出国的行装一点也没有买。”小吉很高兴志明的这个建议。

    他们来到王府井商场里的出国人员服务部,在门口被拦了下来一个戴着红袖章的人让他们出示证件,态度很有点趾高气扬。小吉他们只得掏出证件,那人方才允许他们入内。进到里面,嘈嘈杂杂地挤了不少人,有大腹便便,前额宽广的教授,也有扎着长辫,羞羞答答的女学生。这里面的东西是专供出国人员选购的,许多东西外面根本看不着,档次也高一些。能够在这里面买东西,让人无形中产生了一种优越感。可是服务员的态度很差,一个个活像阎王老子,大呼小叫地训斥人。这个不能碰,那个也不能看。要什么,张嘴,他们给拿,不能挑选。志明想买一双黑皮鞋,一个男服务员取了一双给他。小吉发现左右脚大小有点不一样,请换一双,男服务员不让,态度非常生硬。小吉动了气,非换不可。那男的瞅了瞅小吉,嘴角露出一丝不怀好意的笑容,说:“好,我给你们换一双。”就走到后面去了。不一会出来,手里拎了一双皮鞋往柜台上一扔,说:“这双可以了吧。”却是一双更糟糕的皮鞋,鞋帮都脱了线。

    “这双不行。”小吉说。

    “不是要换吗?就这双,别的没有了。”男的眼皮耷了下来。

    小吉指着他身后的许多鞋盒说:“那里不是有许多吗?”

    “那是给别人的。”男的眼皮抬都不抬。

    志明挡住了小吉,对那男服务员说:“就要先前的那一双吧。”

    “交钱。”男服务员冷着脸说。

    买完了鞋,小吉肚子里憋着火,怪志明太老实

    志明倒宽宏大量地安慰小吉:“不就是一双鞋吗,穿在脚上看不出来。”“你不买不行吗?”小吉还是不高兴。

    “这里不买,外面的质量更差,还不一定买得着。”

    没办法,两人又一人买了两只航空旅行箱,全是一个式样,这是外面绝对没有的。除此之外,小吉就再也不要买任何东西了。她对志明说:“外面的北京人热情似火,连问个路都说半天,生怕你找不着。这里面的人怎么这么恶劣。”

    <!---->

    <!---->

    政治集训完了,护照和去美国的签证也由国家教委集体办妥发了下来。另外飞机票也发了下来,通通由国家出钱。上飞机的这天一大早,小吉和志明就来到北京语言学院留学生宿舍的门口,只见这里早已熙熙攘攘地站满了其他留学生和送行的亲友们。他们在一个角落里放下行李,和大家一起等车去机场。去德国的瘦高个和其他几个相熟了的留学生都来送行。

    人群里有一个穿着西装。头发梳得光亮,看上去很体面的人。他手里拎着个袋,里面装满了大大小小的钢精锅、莱,叮叮咣咣地乱响一气,那样子非常滑稽,引得大家侧目,他自己也极不自在。

    “我说老兄,您这是要到美国去开餐馆怎么的?”

    旁边有人问。“不,这是我自己做饭用的。”他脸有点发红。

    “我让他不要带这些东西,美国那边肯定有,他就是不听。”他身旁一个穿着时髦,看上去像妻子或女朋友的人接上话头,样子有点赌气。

    “人家美国人都吃面包,喝牛奶,根本没有这些。”他红着脸争辩,嗓门有点高,有点掩饰自己的不体面。“再说我在国内买的多便宜,即使美国有,花美金在那里买也不划算。”他又为自己找了一条理由。

    “可是您提着这玩意上飞机,进海关多难看。”有人揶揄他道。

    “都出国留学了,还带上这些,不值得。”

    “这能值几个钱,扔到太平洋里去算了,何苦来。”

    众人七嘴八舌,说得这人不好坚持,恋恋不舍地将袋递给了身边的那个女人。

    “这人真有意思。”小吉看着这一幕说。

    “也难怪,第一次出国,谁知道外面是个什么样子。”志明倒是很同情那人,“我听说有人出国箱子里装的都是卫生纸。”

    “哪能呢。”小吉不信。

    “真的,是我亲眼看见的。”去德国的瘦高个作旁证。

    不一会,一辆大专车开来了,大家伙有点乱了秩序,提着行李箱和旅行袋就往车门里挤。司机手一拦说:“别乱,是不是都去美国?”

    大家齐声说:“是”

    司机说:“好,留学生和行李先上,送行的后上。”

    按照秩序,大家都上车坐好了。司机发动了油门,驶离了语言学院,驶离了市。小吉望着车窗外逝去的景物,一阵难分难舍。她心中一阵潮涌, 眼眶都红了。

    她和志明坐在前排,志明不一会就和司机聊上了。

    “您已经送了多少人出国了?”志明问司机。

    “有好几人了吧?”司机答说,“我真高兴看见你们这些青年学生出洋,我们国家真是强大了。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我正在朝鲜和美国鬼子打得你死我活呢。”

    “您当过志愿军?”志明问。全车的人都在注意听。

    “没错,你看我这只手指头就是在朝鲜战场上冻掉的。那时人家欺负我们,为了保家卫国,我们打得真艰苦。美国的武器先进,飞机贴着头皮擦过去,我们只有用机枪打,总算没有给自己的国家丢脸。一晃多少年过去了,现在你们要到人家那里留学了。要有志气,得好好学,不要给咱们中国人脸上抹黑。希望也像我们当年一样,为中国人,为我这个老志愿军争口气,干出好样子来。”

    司机满头霜雪,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他那邃亮的眼光盯着前方,仿佛沉浸在自己血与火的青春年月里。他情不自禁地哼起当年的来,那有点沙哑的男低音极富感染力。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华-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这熟悉的歌声显然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从小到大,不知听过了多少遍,很壮士气。车上的人都不约而同地唱起来。大家的心情现在很复杂,马上要到美国去了,除去兴奋,多少有点紧张,唱唱这歌,正好能驱除心里的不安,壮壮胆量。歌声飘到窗外,引来路人好奇的眼光。唱完了车内一阵哄笑,自然是因为歌词的内容和现在的情形太不相称。但大家却觉得很有意思。




寒星 三
    <b style="mso-bidi-fo: normal">三</b><b style="mso-bidi-fo: normal">

    </b>

    从首都机场登上了中国民航的飞机,大家告别了亲朋好友,横跨太平洋来到了美国纽约。

    下了飞机,出口处有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的人来接机。他先领着大家去取行李,然后让在纽约读书的留学生到机场大门口等着去领事馆。他到停车场去取车。有几个到其它城市的留学生要转飞机,不能一同到领事馆,大家就此道别。互相珍重,后会有期。车来了,大家上了车,驶离了机场。

    一出肯尼迪飞机场,一股繁华就扑面而来。让人又兴奋,又窒息。高速公路上一辆辆小轿车、大卡车急驶而过。炽光灯、霓虹灯照得处处如同白昼。大家两眼紧紧盯着车窗外,车内一片寂静。

    “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大家都累了吧?”司机先开了口。

    “有一点。”有人答话。

    “这纽约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有得你们看、你们玩的。”司机说。

    渐渐地,小吉注意起前方远处密如繁星的灯火来。它们是那样奇特,高高在上,飘飘忽忽,从形状各异的摩天大楼里闪射出来。这群星般灿烂的灯光组成了一幅奇妙的图案,勾画出一个轮廓,在夜空里像一艘军舰航行在海上。“志明,你看前面那是什么?”小吉问坐在身边的志明。

    司机接上了话:“那就是有名的曼哈顿,领事馆就在那里 。”

    那就是曼哈顿?小吉和志明的学校也在那里。两人和车上所有的人都看着前方。小吉从小从父亲那里听过不少关于曼哈顿的离奇故事,那是一个纸醉金迷的地方,冒险家的乐园,原来它是这般地辉煌璀璨。人类真了不起,可以创造出如此的现代文明,是一种和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不同范畴的文明。想到自己将要在这花花世界里求学生活几年,小吉的心里不免有点兴奋。那个由千千万万盏灯光组成的巨大图案由远而近,越来越清晰。及至到了它的跟前,一下子变得眼花缭乱起来。那堂皇,那富丽,那嘈杂,让人有一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车子进了曼哈顿,路两旁商店林立,灯火通明,店门却是关着。路上各种肤色的人行色匆匆,不见有悠闲散步者。司机这时话明显多了起来,沿途介绍。他对这一切很熟悉,习以为常。车开到一个地方,光怪陆离的霓虹灯突然骤增,巨大的广告牌闪着奇蓝亮紫,异绿艳红,这里的店门却是开着,那橱窗里都是**女。路旁三三两两地站着打扮怪异的女郎,紧身超短裙刚刚遮住臀部,高跟鞋衬出双腿的修长。在这繁华的闹市里,可以看见全副武装的警察骑着高头大马,嘀嘀哆哆地在宽敞的马路上巡逻。

    司机告诉大家,这里是时代广场,有名的红灯。穿过广场不远,街灯稀疏下来,车开到了一条河边,是一个很大的游船渡口。离河边不远,矗立着一个孤零零的大楼,这就是领事馆了。卸下行李,早有领事馆教育处的杨领事等待大家。他先把大家集中起来,说有要紧的事情交待。

    杨领事穿着蓝布中山装,尖瘦。看见大家坐好了,清了清嗓子说:“大家不远万里来到美国留学,辛苦了。到了这里,领事馆就是你们的家,我们就是你们的亲人,有什么事来找我们。但是,我要提醒大家的是人在美国,还是要讲组织纪律,一切行动听从安排。你们是公派生,出门在外,代表着我们的国格,一言一行都要格外注意。特别是党团员同志,要像在国内一样,做好表率。”他停顿了一下问:“是党团员的举手 。”

    大家都举了手。“嗯,不错。大家的政治素质很高。这里以前是一个旅馆,我们买下来了。你们刚到这里,还没有在外面找到住房,可以先住在领事馆,每天交十二美元。”他看了一下手表,然后接着说:“好了,时间不早了,各人到门房先领钥匙,赶快安顿好。食堂已经给大家准备好了饭菜,吃饱了好休息。另外明天早上到十四楼教育组报到,填写登记表,每人可以免费订一份。这是优待,为了和祖国加强联系。”

    小吉和大家一起在门房领了钥匙。坐了电梯上到二十楼。她和一个爱因斯坦医学院的女留学生住了一个房间,里面有两张床。这一夜小吉没睡好,是时差,还是兴奋,她说不上来,两眼睁着,和同房间的人聊着天直到天亮。

    第二天一大早,两人梳洗完就到二楼的食堂就餐。食堂很大,吃早餐的人很多。这多少有点出乎小吉的意料,在这里一点也感觉不出是在美国。那早点也是国内常见的,烧饼油条加豆浆,精白面粉的馒头花卷和稀饭,还有那金钩豆瓣,香油咸菜萝卜丝和豆腐乳。小吉拿了几样,异常上口,比国内的做工还好。看来戴白帽穿白衣的厨师们个个手工娴熟,技艺精湛。

    “嘿,师傅,您这手艺真不赖,家常早点吃起来和山珍海味似的,比得上一流的。”有人忍不住夸奖道。

    旁边有人插话了:“什么比得上一流的,人家本来就是一流的。这位是国家一级白案厨师,以前专门做国宴的。”

    小吉端着早点来到餐厅,看见志明和一群人高马大的姑娘们坐在一起聊天。小吉只觉得这群人好面熟,在哪里见过。见小吉经过,志明喊住小吉:“小吉,快过来见见中国女排。”

    小吉这才恍然大悟。可不是,郎平、周晓兰、陈招娣、张容芳、梁艳,还有那个袁伟民,电视上见过千的面孔都在这里。小吉可没少为她们哭过,在冲击世界冠军的各个大赛中,她们失败了小吉生气得哭,她们胜利了小吉激动得哭,她们站在世界冠军的台子上小吉笑着哭。孟选经常奚落她,说她是个哭迷,中国女排的第一号球迷。是她的泪水感动了上帝,才赐给中国女排世界冠军。这些往事飞快地掠过她的脑际,现在和这些心中膜拜的女神们蓦地相见,倒有点不好意思起来,心想这大概是上帝的安排。中国女排的姑娘们都冲着她友好地笑着。小吉心里一闪念,让他们签个名,寄去给孟选看看。她掏出了自己随身携带的记事本,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女排姑娘们都挺大方,一个个龙飞凤舞般地签下了自己的大名。小吉像完成了平生的一件大事一样,把记事本收好。她和志明一直是体育爱好者,自然不肯放过这个机会,和女排队员们谈得火热起来。这次中国女排是来美国参加中美对抗赛的,途经纽约。
12345...1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