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诗与刀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祝家大郎

    这个时候,便也开始有商人下乡,开始收生丝入城。随着商人而来的,还有税丁,倒是这些税丁并非收的是商人的税,而是收这些农户的税,也是知道各家各户出了生丝,手头有了一些小钱,也到要交税的时候了。

    税丁倒也不是要挨家挨户亲手去收税,只需要找到村落乡绅,便可完成差事。

    衙门里的税丁,下乡来收税,自然神气十足,五六个人负责几个村落,一番差事,便是这些税丁也能赚得盆满钵满。

    徐杰看着身边偶遇同行的税丁,一个个肥头大耳,穿着红青相间的差役服装,带着毡帽,腰间别着腰刀,不禁也想起了每年到得秋季上徐家镇收税的税丁,想起了往青山县城了运去的一车一车的田赋粮食。

    天色都黑下来的,还要往胡家村走一趟,每年就是这胡家村穷得叮当响,三杆子打不出个枣来,当真都懒得去。一人说道。

    另外一人也答:可不是,霍家镇子丁口多,又富庶,霍家老太公还极为大方,今年霍家的差事却给那韩捕头抢去了,朱捕头,是不是你给县太爷的拜年礼少了啊?

    最头前那人大概就是朱捕头了,闻言叹了口气,答道:弟兄们今年跟着我,吃亏了。老韩那厮今年当真是舍得,拜个年就送出了三百两,这叫老子如何想得到,老爷岂能不把好差事都给他?

    便听人答:此番回去,当寻个由头补个礼,街面的差事也该分一分了,别到时候好差事都给韩捕头抢去了。

    朱捕头点了点头,心中却也肉疼,但是又知道这礼还是得补,面色微微有了些狠厉,只道:今夜就宿在胡家村了,非把那胡老头好好整治一下,多打他几杆子,让他多落几个枣出来。

    就在一旁的徐杰,边走边听,便也听得真切,抬头看了看天色,便也是宿夜的时候,加快了些步伐,走到了这些税丁的头前去。




第七十七章 读书的胡精忠
    徐杰一行人的脚步超过了那几个税丁,便也先到了头前那个村落。

    村落姓胡,比徐杰想象的要小许多,几十户人家,不靠水道,却靠官道。看着村子里的建筑,也看不到那般比较气派的建筑。看来这江南富庶地,也还是有比较穷的地方,

    一个村落是否能富裕,其实往往也取决于这个村落里最近这几十年能不能出现读书人,比如一个村镇出现一个举人,那么这个村镇两三代人都会比较富庶,包括人口都会增加不少。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有举人功名的,便不需要纳税了,同族之中,只要把家家户户的土地所有权都交到这个举人名下,整个村镇便也不需要纳税。至于是名义上托在举人名下,还是直接卖给举人再来租种田地,都能节约很大一笔赋税。

    这也就是土地兼并的开始,人口的增加,不仅来自口粮增加后的多生多养,也来自邻近同姓之人的投靠,一个家族势力的增强,必然也会吸引附近同姓之人的投靠,也是为了抱团取暖,不受人欺负。

    当然,这也会给国家税收带来损失,即便这个举人去世了,这个村镇势力也会增加,成为一方不大不小的豪强,即便没有了功名庇护,后人需要继续交税,有钱有势力的家族,也能想尽办法逃税避税,比如瞒报田亩数量,比如贿赂税丁或者衙门里的主要官吏,少交赋税。

    农业社会,田地赋税的压力其实极大,也是朝廷主要的收入来源。那税丁口中的霍家镇,显然就是有钱有势力的镇子,这小小的胡家村,自然就是那出不得功名庇护的地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就是其现实意义最根本的体现,一个举人功名,就能给一个小地方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不一定都要进士及第。

    徐杰带着几人,往那胡家村里看起来最为气派的房屋走去,说是最为气派,不过也就是一个小小的院落,两三间厢房加上一个小厅,还有一个篱笆围起来的小院落。

    院落柴门未关,徐杰便在门口停步,口中微微大声:主人可在家吗?

    小厅里走出一个老汉,带着农家特有的淳朴微笑,见得一个儒生少年在门口,连忙快步迎出,作揖有礼,口中说道:老朽有礼了,小老爷有何贵干?

    却是当这老头走出几步到门口,便也看到了刀剑之物,微微愣了愣之后,又见这些挎着刀剑之人,并非那等凶神恶煞,少年人俊朗漂亮,两个老头也看起来普普通通,倒是也稍稍放心了些,只觉得头前这个儒衫少年大概是身份不凡。

    徐杰也是有礼一番,说道:老人家,路过贵地,天色不早,想寻个地方投宿,也寻一些吃食,在下也带了银两,还请老人家行个方便。

    老头倒是没有不愿意,只是面色有些为难,只答:老朽家中房屋不大,吃食倒是有一些,就怕陋室怠慢了贵人。

    徐杰笑道:无妨无妨,出门在外,有片瓦遮身,已然足够了,没有那么多讲究。

    老头闻言方才少了为难,连忙作请,出门在外投宿乡间本也是正常,一般投宿之人,贩夫走卒居多,老头招待得不少,只是这徐杰一行人,看起来有些身份,老头倒是少有招待过。其实招待过路人,也能给这农家带来一点点小小的家用贴补,虽然不指望这事情赚钱,但也还是有些小小的好处的,至少过路人在吃饭的花费上不会让主家人吃亏。

    老人家可是读过书?徐杰一边往里进,一边问道。问这话语的缘由,便是这老头用了一个平常农家汉少用的词汇,陋室这种词汇,当真是读书人用的,一般人说寒舍二字,已然就是雅词了。

    老头面色稍红,答道:祖上倒是出过读书人,到得老朽这一辈,便也谈不上读书了,家中还留有几本圣人言语,奈何老朽儿子们皆不上进,只得田地里刨食,倒是老朽有个孙儿,读书有些灵气,将来兴许能有个出人头地。

    徐杰闻言点了点头,随着老头一直进到小厅之内,小厅里果真有个七八岁的少年正在摇头晃脑,口念子曰。

    这家庭里的场景,也让徐杰莫名有些亲切,似也让徐杰想起了自己在徐家镇的那些年月。

    老头为徐杰作请落座,又倒上了几碗清水,口中方才说道:老朽且去准备些饭食,不知小老爷晚间可要吃酒?

    徐杰闻言笑着说道:有酒最好,老人家且去准备,好酒好菜都上来,定然不会让你吃亏。

    老头闻言微微一笑,又道:老朽姓胡,家中老妇病故,儿子媳妇还在田里干活,所以这做饭的便是老朽动手,手艺差了些,还请小老爷多担待。

    这老头当真是个淳朴人,招待客人当真也是热情,便是这口味上的事情,也还先行告罪。

    胡太公太客气,出门在外,有一口饭食就不错了。微笑而语的徐杰,显然也不是那般讲究之人。

    小老爷客气,太公之称不敢当不敢当。老头受了尊称,还有些不好意思。

    徐杰笑着点头,便也不答话语。老头方才往门外而去。

    徐杰注意力已然移到了那正在读书的孩童身上,那孩童也早已不再摇头晃脑,而是转身在打量着徐杰,一双小眼睛极为灵动,却也怯生生模样。

    徐杰似乎从这农家孩童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抬手招了招,说道:过来,到我这里来坐。

    孩童看着徐杰,便也看着徐杰脸上的微笑,又看了看徐杰身边之人,一个俊秀的少年,一个貌美的女子。犹豫了几番,还是起身走到了徐杰身前。

    徐杰抬手摸了摸孩童的脑袋,转身到云书桓放下的小包袱里翻了翻,翻出几个苏州城里买的小点心,然后塞到孩童手中,开口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孩童看着手中的点心,下意识想还回去,却是又有些舍不得,手便悬在身前,口中却答:我叫胡精忠。

    名字倒是不错,虽然不是如何雅致,却也有另外一种味道,便再道:精忠报国,不错。刚才可是在读《论语?

    胡精忠点了点头,嗯了一下。

    爷爷教你的?徐杰又问。

    胡精忠又是点了点头,看了看手中的点心,又看了看徐杰。

    徐杰便也看出了小孩子的犹豫,伸手推了一下胡精忠的手,说道:桂花糕,里面有蜜糖,又香又甜,你尝尝。

    真正的甜味,在没有砂糖的年代,想尝到可不容易,对于这小孩来说,吸引力实在不小,犹豫之间,胡精忠还是把这点心往口中塞去,小小咬了一口。

    把《论语背来我听听。徐杰倒是有些考教的意思,便也是想知道这个已然是农户的家庭,到底还有没有点所谓传承。

    胡精忠又咬了一口桂花糕,舔着嘴唇,口中开始背诵起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徐杰听得连连点头,要说这少年背起来,当真极为熟练,熟练背诵的味道,如同和尚念经一般,呜呜囔囔的。

    背得片刻,徐杰出言打断:可知道《论语说的是些什么内容?

    胡精忠停了那呜呜囔囔的背诵,点了点头,却又连忙摇了摇头,口中答道:爷爷教我读了许多,也教过几句意思。

    徐杰便也听懂了,孩子能读能背,却是大多并不知道其中含义,想来那胡太公大概也不敢胡乱解释,也就挑着会解释的说了一些,那些稍微有些延伸的语句,胡太公便也不敢私自多教,却又上不起学堂,倒是有些尴尬。



第七十八章 《三字经》的缺陷
    徐杰其实也知道,许多已经没有门第的读书家庭,大多是这般的情况,真要拜师上学堂,当真是一笔不小的花费,这胡家还能留下一些书籍,已然就是不错的了。

    孩童读书,启蒙为重。却是这个时代并未有真正的启蒙读物,论语已然就是启蒙的基础了,其实也无形之中提高了读书的门槛。

    书,便是文化传承。一个文化最早的传承,其实就来自于故事,一个民族流传的故事,就代表了这个民族的价值观,就代表了这个民族如何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个如何的道德观念体系。

    启蒙之物,徐杰脑中有一个《三字经,其中主要就是以故事为文化之榜样,兼以许多常识为辅助。孝义的道理,谦让友爱的美德,民族文化的认同,华夏历史发展的轨迹。从南宋开始成文,历朝历代都以发生过的事情进行补充。大华朝起,宋已然没有了。

    三字经之所以能成为蒙学之物,就是因为三字经道理简单,字面之意,并不需要再进行发散。比《论语之类好学太多,也并不存在论语之中比较深的逻辑思维与辩证的哲学道理。

    只是在徐杰看来,《三字经其实有一个缺陷,《三字经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唯独却少了一个东西,那便是勇武。《三字经里既没有那些将帅打仗的故事,封狼居胥马踏燕山,也没有士卒奋战的事故。常识里,没有健马战车,也没有铁盔弓弩,更没有刀兵血腥。

    唯有简单说了一句古六艺,今不具。却也从来没有劝人勇武的话语。这在徐杰看来,便是极大的缺陷,一个民族,怎么能不教育自己的孩子勇武呢?从春秋战国之下,到秦汉隋唐,君子佩剑行,再也不复,这是一种潜在的悲哀。

    徐杰看着这个名叫胡精忠的小孩童,忽然想编写那蒙学《三字经,还要在其中加一些语句,徐杰脑中已然在编,要加一些比如:三千甲,能吞吴。孙膑腕,运筹胜。武灵王,骑射胡。少卫青,逐匈奴。霍去病,狼居胥。。。

    又不如:马能驰,骑士威。弓能射,百步穿。铁甲厚,将军勇。刀枪利,胡不侵。。。

    这些故事,这些常识,如何能不讲给小孩子去听,小孩子最是好教化,自小听着这些故事,如何能不在脑中浮现出那些勇武英雄事,如何能不产生勇武之心?勇武自少年,若是年少没有勇武之心,长大之后便更不可能有勇武之心。

    编着编着,徐杰越发觉得这《三字经的启蒙读物,一定要写出来,还要写得不同。不仅要有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的孝义与友爱。还要有卫青霍去病那般少年英雄事。不仅要有道德教化历史更迭常识见解,还要有英雄事,勇武心。

    忽然,厅外的院子柴门,被人踢得嘭嘭作响,几个税丁大摇大摆走了进来,也听得有人喊叫:胡老头,快出来!

    徐杰听得眉头一皱,便也知道是收税的来了,抬头往外看了看,又示意身边的小孩童坐回去。

    胡精忠似乎有些害怕,却是没有坐回去,而是直接到得一边的墙角处站定。

    胡太公连忙从院子侧面的小厨房奔了出来,腰弯成九十度不止,连连作揖行礼,赔笑道:几位官人今年来得早啊,快里面请。

    头前那个朱捕头脚步不停,直往厅内而来,口中笑道:今年春早,听闻你村里已经出了生丝,合该把赋税交一交了,县太爷哪里我也好交代。

    这是应该,这是应该。胡太公连连点头,也在把这几人往厅内引。

    朱捕头进了厅内,见得厅内坐了几人,却也觉得有些眼熟,左右看了看,眉头微微一皱,回头与胡太公问道:胡老头家中有客?

    其实这问话显然也有其他意思,小厅不大,坐了六人之后,哪里还有多少地方再去招待这五六个官差?

    胡太公此时当真有些为难,看了看徐杰,又看了看着朱捕头,口中答道:不凑巧来了些客人,朱捕头今夜可是要留宿?老朽屋小,但是挤一挤也住得下。

    朱捕头又是打量了一番徐杰几人,看着几人身上挎着的刀剑,面色虽然不好看,却也知道这些人轻易还是不招惹为好,便也无法,只道:胡老头,再去搬些条凳桌子来。

    老朽这就去再借张桌子与些条凳来,朱捕头稍待见谅。说完胡太公连忙出门而去,便是去隔壁左右借那招待人的东西,不仅是座椅之类,也还要借一些碗筷,甚至还要多走几家人,看看能不能再借一点酒菜。

    如此,朱捕头几人便站在了厅内,抬眼看着徐杰,见得徐杰丝毫没有让出几个位子的客气之意,朱捕头不免也有些不快,微微有些怒意再看徐杰一眼,气呼呼走到了厅外去。

    若是平常过路人,这朱捕头只怕早已开口赶人,却是徐杰一行人,衣装不差,还有刀剑在身,朱捕头便也忍了忍。倒是也并不代表朱捕头就怕了徐杰,官府捕头,一县之地,缉拿一些强梁盗匪的差事,不论愿不愿意,也是做过的。能当捕头的,手底下总有几下把式。所以刀剑并不能真的吓到这朱捕头,倒是徐杰一身儒生打扮比较起作用。读书人,能不为难,也就尽量不为难,其中也是有几分道理。

    待得条凳桌子借来,胡太公搬了几番,然后又端上了水,赔笑不止。

    朱捕头落座喝了水之后,再开口:胡老头,这赋税你可准备好了?是用粮来抵,还是用钱来付,亦或是拿生丝来抵?

    丝农田地,多种桑,想要出产大量的生丝,便要养殖大量的蚕,蚕胃口惊人,桑叶本身并不高产,百十只蚕就能吃完一颗不大的桑树叶,所以靠着自然界里的桑是养不活巨量的蚕的,还需要人工栽种桑叶树。栽种桑树,与种植粮食,其实是有互相影响的,其中也还要有权衡。

    胡太公闻言,面色皆是为难,又是作揖几番,口中答道:朱捕头,我们胡家村不比其他地方,相比别的村镇向来都要贫瘠一些,田地也少,口粮之外,余粮实在不多,每年都靠生丝贴补生计。所以还请朱捕头您通融通融。

    胡太公显然也知道套路,通融之下,其实办法倒是简单,那就是要孝敬,孝敬的作用就是让这朱捕头能帮忙少算交税的田亩,如此便可少交税。通融的办法也是简单,那就是给点好处,至于这好处给多少,就如谈生意般,也有一个讨价还价。

    只是这讨价还价的主动权都在那捕头身上,胡太公自然是希望朱捕头不要那般狮子大开口。




第七十九章 路见不平
    徐杰与二瘦三胖对视一眼,几人都盯着那捕头去看,也是他们之前都在路边无意听到了这朱捕头的话语,也知道这捕头大概是要狮子大开口了。
1...3940414243...29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