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战国之军师崛起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晨风天堂
    依秦律,士兵不问出身,只论军功。

    所以,从军是许多低层身份想翻身最好的机会。

    次日,正式的军事会议召开。

    白晖亲自主持。

    这一次,可以说没有一个秦军参与,对于攻打这些刚刚从旧石器时代进化到新石器时代的半原始人,白晖并不认为需要强大的秦军亲自出战。

    事实上,都不需要此时准备出战的这些士兵。

    只要让辰国半岛的奴隶,装备上铁制武器,再训练上几天,就可以击败倭人的村落。

    会议正式开始后,白晖让人挂出一副巨大的地图来。

    这是整个倭岛的地图,虽然有些不准确,所以需要各位在作战的过程之中,再次绘制详细的地图。

    白晖手绘的地图,只是凭记忆对倭岛的地形有那么一个意思。

    真正的地图是需要详细的数据的。

    根据探马得到的消息,倭人的部落最大的一个有数万人口。本君相信,集三千兵马可以完胜,若是败了自己领罪便是。

    接下来,分派任务。任务的优先第一条是,低战损胜利。第二条是保证奴隶足够多。第三条是,根据探马得到的消息,倭人的大部分是弓猎捕鱼为生,大的村落已经有农田。

    倭人的农田,根据分析应该是自大江顺流而去,流落到这里的楚人传播的,因为倭人种的是稻米。当然,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保留那些农田,特别是会种田的倭人,价值比起只会打猎的要高。

    至于会打猎的倭人,你们认为他们能成为好的士兵吗?

    白晖一条条的说着规则。

    再说港口,六个临时港口的位置你们要记下来,这个关系到补给,以及奴隶的运输。其中最重要的三个港口分别的褔港熊港鹿港。

    为什么要叫熊港,根据秦军大河博士院所研究,大江顺流飘到这里的楚人,最先登陆的位置。本君以为,以楚王之姓来命名挺好,不过这港口却是楚国没有半点关系。

    再说这鹿港

    白晖一一介绍着,所有的军侯百将都在拿笔记录,他们还会回去再给士兵们讲一次。

    会议开了整整两天。

    别说是军侯百将们,就是魏王韩王都记录了厚厚一本子。

    这次白晖也真是舍得,竟然给每个人都发了好几个用纸制作的本子,可以让他们作记录。

    连续两天的会议之后,白晖累的连话都不想讲了。

    白晖回到住所正准备休息,宣太后却到了。

    太后。

    没叫人通传,也能想来你肯定是累得不轻。本宫就是过来闲聊几句,你坐着,可以靠的舒服点。

    宣太后的话是关心,白晖也不能真正就半躺在那里。

    就算宣太后不说太后的身份,那也是长辈。所以白晖依然还是坐了起来。

    宣太后拿出了一个小本,正是宣太后在旁听白晖对倭岛攻略布局,以及一些介绍的记录。是宣太后亲自亲笔记录的。

    网址:




第四九二节 脑补的一梦千年
    看到宣太后拿出小本,白晖就大概猜出宣太后的来意了。

    没等宣太后开口,白晖就说道:太后前来,怕是心中有疑惑,我为何知道这么多?

    没错?

    宣太后以前有过疑惑,但白晖所知大多都是中原之事,就算远,也是人力可及的地方。

    但这倭岛,白晖知道的似乎有些太多了。

    白晖倒是很淡然,被怀疑没什么,只要让怀疑自己的人再相信就可以了。

    所以白晖说道:太后,我白晖是死过一次,还是两次,或是三次的人。

    或白晖说,白晖已死,估计这会宣太后就要喊人进来了。

    可白晖说自己死过一次,两次,三次,这话便有意思了。

    不懂。宣太后没去想,她只想听到白晖的解释。

    白晖说道:太后,我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六代之志二世而亡。

    正所谓,成也商君,败也商君

    白晖讲完了李斯讲完了赵高。

    却只字没提自己死过一次两次三次的话题。

    宣太后听的很认真,在白晖讲完之后说道:听起来,倒是象庄子所说过的,一梦千年。

    差不多。

    白晖倒没再多作解释,既然宣太后脑补了一梦千年,自己也没必要再废话了。

    宣太后又问:这儒家,好吗?

    我刚醒来的时候,三世而生所知的儒家,不好。不过这几年读了一些经典,倒是不错的。

    你的意思是,原意不错,被人学的差了?

    白晖摇了摇头:我倒是感觉,是朝堂之上利用,用来愚弄万民了。没有杀气,就象咱们秦军没了剑。

    说的好。

    宣太后认同了白晖的说法之后,想了想说道:商君定下过秦律,秦皆为民。让当年的秦国奴隶都变成了民,可现在,依你的计划,秦国未来十年的奴隶就会有百万之重。

    太后,之前商君升奴为民,那些奴多是战俘,多是穷苦欠债的人,说的直白些,都是华夏同族。现在却不同,我们降伏的是异族。

    恩,有理。

    宣太后想了想白晖收服的这些,唯有乌氏算是西戎的血统,其余的皆与中原有渊源。

    义渠是西戎与中原的混血楼烦当年就受过周王册封林胡都不算是纯粹外族,他们曾经也在现在的太原郡生活过,其血统之中也有部分的商民混血。

    再说九濮,当年可是九族的梁州之地,在周灭商的时候,也派兵有过参与。

    其余的,东胡匈奴戎王等等,却是白晖下令攻打的。

    挺好。那么眼下,人手够吗?宣太后心中的疑惑被自己脑补解决之后,开始操心扩大秦国的地盘了,在宣太后看来,这一大片岛,虽然远不如中原,但似乎也是值得占据之地。

    臣有份计划。白晖说着就去翻自己的柜子。

    宣太后看着白晖的身影微微的点了点头,虽然内心还有些疑惑,但她已经不想多问了。

    至于白晖所讲的,赢公子柱在老的快死的时候即位,若细思,也在情理之中。

    可以说,因为白晖,原本的轨迹改变了。

    但二世而亡这个说法,宣太后却记下,似乎要考虑一下秦国如何才能长久。

    白晖找到自己的计划书,刚转身,就见内侍史急急的冲了进来,先是对白晖施礼:大河君,冲撞之处还请见谅,实在是因为发现的极珍之兽。

    无妨,发现了什么?

    内侍史是一个很稳重的,能这么急的肯定是重要的事情。

    白晖跟着宣太后一起出来,看到所谓紧急的事情有些无语,竟然是因为一只大海龟,当然这个时代的人,对龟有种莫名的崇拜。

    因为这只巨大无比海龟的出现,所有的政务全部暂停。

    可以说,所有人都对龟有更多的敬畏。

    白晖对龟的兴趣不大,找了一个借口没参与宣太后要办的大祭祀,倒是那只海龟,确实是大的太过惊人。

    话说燕国。

    张顺,就是张平的那个远方族弟,稷下学宫求学,家中虽然有些钱财,但确实大富大贵还有很大差距。

    此时的张顺,即将抱得美人归,又同时被赵国与燕国拜为上卿。

    燕国张顺府。

    府中内室,魏无忌张平张顺三人围坐在一起,窗户关严密,门外还有魏无忌的人守着。

    张平先开口:张顺,你有今天不说为兄讲,你也应该明白,这一切是为什么?

    明白,得益于秦大河君之计,此时再想来,此计精妙无比。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若非经历其中,到现在还有些不相信这一切都是真实的。

    张顺已经安下心来了。

    已经问过名,廉颇想退婚也不容易,这个脸廉颇丢不起。

    魏无忌这时说道:弄死苏代。

    这个!张平很是犹豫,因为苏代眼下对于燕国来说,算是非常重要的臣子,并不是一个寻常人。

    张顺倒是不太明白:这苏代不是苏秦先生的弟弟吗?

    世人皆知白晖与秦王亲自为苏秦抬棺,所以在张顺想来,苏代既然是苏秦的弟弟,那么白晖应该会照顾一二。

    魏无忌说道:与公与私,本公子都想苏代死。

    为何?张平想不出来有什么理由让魏无忌这么恨苏代。

    与公,苏代想效仿其只苏秦,也想超越张仪,靠纵横之术为燕国谋求生机。与私天下七雄,最强的齐国被灭,而然后是我魏国与你韩国。偏偏最弱的燕,还想谋求生机,这容不下他。

    魏无忌说的很直白,丝毫也没有回避的意思。

    若说魏国附秦之事,魏无忌内心没一点心病,那是假的。

    可无奈秦国太强,白氏兄弟太强,所以很无忌很清楚,附秦是魏国唯一的机会,若不附秦别说是魏国,就是他一族估计也会死绝,所以说附秦是魏无忌心中的疼,却也是魏无忌的生机。

    但弱燕凭什么?

    所以,魏无忌也见不得燕国好。

    苏代要死,正好借苏代污蔑秦国这件事情,可以大作文章。

    张平也说道:既然这么说,这个苏代也确实应该去死。



第四九三节 要搞事吗?
    张平想苏代去死,理由与魏无忌不同。

    张平说道:苏代既然想纵横以抗秦,那么就不能留他。虽然我是韩相之子,但韩国已经附秦,我王也是秦王的半臣,所以我也是秦国的臣子。若我王一心抗秦,那我父子二人以死报效,眼下,我父子二人忠于秦国,忠于秦王。

    为王上计,为秦国一统大业计,任何一个挡此道者,杀。

    张平的理论并不矛盾。

    他父子忠于韩王,但韩王都降了,没理由不忠于秦国。

    更何况,秦国给予了他们父子极高的待遇,原韩相张开地,眼下为秦外域城池左相。

    换个简单的说法就是,秦国眼有土地之外,所有的城池,有一套单独的小朝堂体系。这个外域包括乌氏最近才占据的河西走廊的一部分土地,以及肥邑,还有新港福港。

    因为这些地方,执行的政令与秦国还有那么一些区别。

    这些地方也是一些新政令的试验田。

    万一政令有失误,也不会伤及秦国的根本。

    咱们谋划一下,如何整死这个苏代。

    魏无忌有点兴奋。

    三个人商量了一天,傍晚的时候秦使到访。

    秦使是依正式的礼节前来拜访燕国上卿,顺便就秦国交付给燕国最新一批的军械,向燕国朝堂正式提出新的价格清单。

    在白晖眼中,没有什么买卖不成仁义在。

    既然燕国想跟着赵国混,那么军械的价格就在涨一涨了。

    秦使到,见到张顺之后的第一句话就是:张大夫,请将这份密令交给令兄张平以及魏公子无忌。还有就是,本官已经有计划逼死苏代,张大夫眼下还是请依计先稳住自己的地位。

    秦使的语气多少有些不客气。

    首先,他是秦国驻燕国的特使,更是秦国在燕国密探的总负责人。

    魏无忌在这里要办的事情,有他暗中的支持。

    但魏无忌在他眼中,依旧还是一个半大孩子,还没有到能够独挡一面的时候。

    还有,苏代是他的猎物。

    搞死苏代,朝堂之上会给自己记大一功,若是让魏无忌插上一手,这算什么。

    驻燕国秦使可不是空手来的,他拿着一份手令。

    这份手令原本的意思是,让他择机再给魏无忌与张平,驻燕国秦使认为,眼下就是好时机。

    魏无忌是不可能出现在燕国的阳光下的。

    他秘密来到燕国,若让人知道自己与张顺有关,那么大计划自然就没机会了。

    躲起来的魏无忌很快就见到了那份手令。

    看过手令之后,魏无忌狂喜。

    张平兄,大河君让我们二人前往肥邑以北,给我们三万兵马负责对付来犯的燕军或是赵军,虽然这三万人兵马没有老秦人,却也是受训过数月的精锐之师。

    噢!张平有点意外,接过手令翻看了起来。

    在看手令的同时,张平说道:秦军战将如云,随便一位军侯的统兵能力都可以抵得上寻常的领将,何须我二人。

    张平自认,自己是文官,给点建议,出点主意还行,统兵打仗怕是差的很远。

    魏无忌也明白,自己读过一点点兵书,若论起统兵能力上,比起秦军精锐军侯来说,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1...231232233234235...30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