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这时,二哥心中暗道,不愧是做过官的,要面子的很,硬是要进了屋,四下无人,才肯给他致谢。

    二哥忙走上前,准备去扶,不过梁以樟未等他靠近,便直起了身来。

    呵呵~高二高见此,不禁尬笑道:我这也是佩服府君的忠义,不晓得~

    梁以樟未等二哥说完,便抢先说道:梁某知道恩公的心意,先前恩公对我说,有用之躯,不可轻弃之,我思来想去,觉得说的很有道理,眼下局势糜烂,我确实因该为天下做些事情。

    高二哥听他这么一说,心里一喜,娘个劈的劝了一路,这个木头总算是想通了。

    想通了就好,眼下鹿邑百废待兴,府君有大才,正好可以一展抱负。高义欢当即笑道,主动投去橄榄枝。

    梁以樟却摇了摇头,我知道恩公想让我帮忙治理鹿邑县,不过这个要求,我却不能答应。因为这不是在帮恩公,反而是在害恩公,况且现在天下大乱,中州百姓饱受流贼之苦,我既然决定留下有用之躯,那就得为天下做事,不能留在鹿邑。

    二哥一听,觉得不对,我叫府君留下有用之躯,是为了帮我做事,府君怎么上升到天下的高度了。

    梁以樟却继续说道,鹿邑一个小县,恩公自己治理足矣。我决定去淮安,然后转道北上,继续报效朝廷,顺便给恩公争取个招安的机会,也算是报答恩公救命的恩情。

    高义欢脸上一阵愕然,娘个劈,搞了半天,这个木头居然还是想着回去为大明朝效命,根本就看不上他这个小流寇。

    梁以樟见高二哥脸色一黑,忙道,我看恩公与李闯之流不一样,所以才想为恩公争取一个招安的机会,从而改邪归正。恩公别看流贼现在势大,但看其做派,鼠目寸光,绝对成不了大事。眼下国朝内忧外患,关外鞑子虎视眈眈,恩公助流寇就是助纣为虐。我给恩公争取这个机会,早早归顺朝廷,才能保恩公平安。

    本来是高二哥要劝他归顺,现在却反了过来,变成了梁以樟劝他归顺朝廷,这真是让二哥哭笑不得。

    梁以樟并不看好李自成,自是觉得高二哥跟着流寇没有前途,他们父子跟着高二哥自然也没有前途,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官军剿了。

    在梁以樟看来,无论是为了他们父子,还是为了报恩,劝说高二哥接受招安,重新走上正途,才是正确的抉择,否则就是在害高二哥,也是害自己。这不仅是帮恩人弃暗投明,他也能重回大明,实现报国的理想。

    梁以樟不知道,高二哥也知道李自成靠不住,他其实是想自己发展实力,没想过死跟李自成。

    这时他见高二哥的脸色,怕他不答应,于是又道:其实恩公刚到鹿邑县,已经做得很好。要治理一地,无非是让百姓有屋住有田耕衣食足而已。恩公清理城中废墟,重建屋舍,就是使居者有其屋,接下来就是重新丈量土地,招来流民耕种。这些事情根本不须要我来做,恩公安排于应龙和孙玉成去做就行,不必非要我来办。

    梁以樟的态度很明显,他一个府台,跟你经营一个小县,太大才小用,浪费人才,这种事让两个秀才做就可以了,而他要去为大明效力,力挽狂澜。

    高二哥一阵沉默,明白梁以樟看不上鹿邑这个小地方。眼下天下动荡,他想的是怎么为天下扫平动荡,而不是帮一个有私心的人,经营一个小县城。

    虽然二哥知道他最后肯定要失败,但是他现在告诉他大明要亡,梁以樟怕是立刻要与他翻脸。

    看来自己庙小,还是装不下这尊菩萨,而明朝现在气数未尽,这些文人士大夫对于明朝的忠心,还没有被动摇。

    高二哥叹了口气,他想吸收大量人才,还得势力做大,有个能吸引人才的理念和主张才行,或者等北京失守,大批官员南下,却被弘光朝廷定罪的时候,同满清去抢人才。

    梁以樟说的两人,正是高二哥在文庙救下的两个秀才,不过他们对二哥的态度与梁以樟差不多,并不合作。

    现在梁以樟父子都在他手中,虽然梁以樟不想给他干事,但高二哥硬是逼迫,也不是没机会,只是这样隐患太大,高二哥沉默半响,才开口道:府君先帮我劝说于应龙和孙玉成两人,至于府君的事,让我再考虑考虑~

    (感谢,王维栋的999,金蛋蛋o小金的打赏,感谢大家支持)




第47章鹿邑种田记上
    高二哥对于如何治理一个县城,并没有经验,不过经过梁以樟一说,他的思路却清晰起来,就是让居者有其屋,耕着有其田,使民丰衣足食,再保一方平安。

    其实二哥入城之后,也是这么做的,只是他脑子里没行成一个系统的方案,听了梁以樟的话后,他的思路便清晰起来。

    一个鹿邑县对他来说,确实不算什么难事。如果一个县都治理不了,自己不把架子搭起来,让人看下他的能力和潜力,恐怕他也难以得到人才的投靠。

    鹿邑城内,因为被闯军焚烧过一次,居住的问题,是眼下比较严峻的一个问题。

    这时城中大多数居民,都挤在一片废墟中,城中情况十分杂乱,高二哥已经让吴世昭去清理,并准备借此机会,对城池进行重新的规划。

    高二哥首先想到的是烧砖,不过一块砖的诞生,需要挖土和泥制胚晾晒装窑烧制等环节,特别是烧好砖,需要煤炭,整个过程要几个月的时间,却不能解决眼下的燃眉之急。

    此时高二哥还是准备先搭建些木屋和帐篷,让城内居民和即将到来的家眷,有个地方安置下来,让每户至少有个棚户可以将就,渡过眼下的难关。

    不过做这些的时候,二哥也开始准备烧砖,他让柱子寻了快粘土地,在河边制胚,先将胚子晾晒起来,等今后改造城墙,建设屋宅时,便可直接烧制。

    烧砖用木柴也是可以的,只是这种低温砖,强度远远不够,要烧好砖,还得有煤才行。

    高二哥记得平顶山和商丘都有煤矿,不过平顶山离鹿邑太远,运输成本太高,他自然烧不起,也不划算。

    商丘的煤矿到是可以,不过好像在永城,那是刘黑子的地盘,高二哥不禁感叹,他和刘黑子还真是分不开了。

    烧砖这事暂时无法实现,只能等农闲的时候,才有机会组织大批人手,把这事干起来。

    现在高二哥与吴世昭一起,加上城中百姓,花了几天功夫,终于将城中的废墟清理完,并借着机会,对城内重新规划,有板有眼分成居民区,衙门区,街市区,军营,并将街道宽阔,两侧规划排水沟,准备改变鹿邑的面貌。

    废墟清理干净之后,高二哥每日又拿着斧头,带着一群汉子到附近的树林去砍树,枝叶做柴火,树杆便用来搭建棚屋,造桌造椅,总之缺什么造什么。

    这样一来,不论是城中的百姓,还是他属下的人马,对于这位都尉,都亲近起来。

    鹿邑原本被洗劫一空,城内近万居民,早就一无所有,没有什么希望,但有二哥带头干活,从新创造,却逐渐换起了百姓对生存的希望。

    一时间,城内人群忙碌,炊烟缕缕,逐渐恢复了一丝活力。

    县衙内,梁以樟自从决定留下有用之躯后,加上看见小儿,心情转好,又有老仆人细心照顾,身体恢复的极为迅速。

    此时,在他的房间里,老仆人杨村给他炒了几个菜,不知道从哪里还弄来一壶酒,摆了一桌。梁以樟便邀来于应龙和孙玉成,给高义欢做起了说课。

    府君,您脱离虎口,怎却害晚生二人,让我们名节不保,为贼人效力呢?于应龙敬了梁以樟一杯酒后,有些埋怨的说道。

    一旁的孙玉成,也是这个意思,不过梁以樟毕竟是大员,进士出身,他心里不满,却也不好直说。

    梁以樟脸上有些挂不住,他为了自己脱身,却把他们推荐给高二哥,明显有点儿不厚道。

    这时梁以樟看着两人,只能安抚道:这些日子来,你们对这个高都尉也应该有些了解,他本质不坏,与那些流贼不同。他之所以从贼,也是被流寇裹挟,其父高祖荣和你们一样,都是个生员,完全是被逼无奈,流贼破了庄子,才被迫投贼。

    于应龙出身于归德府考城县于氏,族里出了一个名人,便是明朝名臣于谦,他不能辱没了祖宗,府君,恕晚生直言,从贼就是从贼,被逼无奈也是从贼,没有什么借口可说的。若我们士人都是如此,那城池还要不要守,贼兵一来,官吏不都可以被逼无奈投贼?

    高二哥没有逼迫梁以樟,其实担心的就是他身在曹营心在汉,到时候忽然把他给卖了。他不想留下这么个隐患,也不想对梁以樟形成依赖,所以才决定自己尝试经营鹿邑,先把核心的班子带起来。

    此时,天下的士绅,大多数都站在明朝一边,明朝还没有像之后那样,昏招频出,使得一些士绅心灰意冷,也没有展现出立刻要完。

    这个时候李自成那么大的势力,也吸引不到几个读书,李岩刘金星都只是个举人,高二哥一个几百人的小流寇,想收一个进士,时机确实不太成熟。

    高二哥考虑再三之后,还是决定放梁以樟回明朝。

    这样一来,李自成要是不成了,二哥便有机会,有门路搭上明朝这条线。

    另外,如果历史还向原来一样发展,等弘光在南京登基,东林党和马士英等人,为了把持南京朝政,排挤从北方南下的官员,大兴顺案,使得不少官员绝望北返时,他或许能通过梁以樟,收罗一批官员。

    当然,这有个前提,就是等到那时,二哥已经成为一支不能被忽视的力量,他才能成为满清之外,这批官员的另一个选择。

    梁以樟听了于应龙的话,放下酒杯,我知道你们的意思,不过我回去之后,就会想办法让朝廷对高都尉招安,你们现在帮他,就等于是帮助朝廷。

    说着梁以樟叹了口气,松山大败后,朝廷已经没有多少可用的兵马,你们也是知道的。这鹿邑城内兵马虽不过千,但是我看却是一只可以用的人马。如果你们帮着高都尉,把鹿邑的民政处理好,让他有精力去练兵,等招安诏书一到,或许朝廷就能多一支精兵,你们也能重归朝廷。

    高都尉真的有心归顺朝廷?孙玉成不禁问道。

    梁以樟心里其实没底,不过他却肯定的点了点头,这件事,我和他谈过,他是愿意的。你们两人看他干的事也能瞧出来,别的流寇都是破坏洗劫,而他却是在恢复地方,他同那些流寇不一样。

    听梁以樟这么说,于应龙和孙玉成神色缓和了些,两人沉默半响,想着高义欢确实不像流寇,而他们现在也没有多少选择,只是需要一个台阶下。

    两人沉默一阵,才举起酒杯,既然府君这么说,那晚生就帮帮他,等大人回来主持招安。

    梁以樟帮二哥说服了两个酸秀才,几日后便告辞离开,不过儿子和老仆人扬村,却留在了鹿邑县。

    这到不是高义欢有意要留个人质,而是梁以樟对于回去后的处境,感到并不乐观。

    归德被贼兵攻下,兵锋直接威胁凤阳,朝廷不敢拿拥兵自重的刘良佐怎么样,可能会让他背失地的责任,所以他不敢带着小儿回去。

    鹿邑南门,高二哥站在城楼上,看着梁以樟牵着一头毛驴出城的背影,心中不禁有些触动。

    大多数人都是趋利避害,但是梁以樟为了心中救国的理想,明知道回去可能会有危险,却还是义无反顾的往火坑里跳。

    高二哥想到他可能注定要失败,大明朝最终还是会崩塌,心里就忍不住叹息起来。

    二哥,真就这么让他走呢?赵柱子见高义欢的神情,他知道高二哥劝了梁以樟一路,端茶倒水像伺候祖宗一样,没想到最后还是没能打动梁以樟,他不禁有些气愤道:要不我把他绑回来。

    高二歌长出了口气,算了,强扭得瓜不甜,或许用不了多久,他就会自己找上门来。

    等天下大乱,胡虏南下,到时候只要他实力强大,能够成为天下汉人和有识之士的希望,那自会有大把人才送上门来。

    想到这儿,高二哥精神一振,忽然笑着挥手道:走,随我回去看看小崽子去~

    (感谢王维栋的10000打赏,感谢本书第一位舵主,明天加一更,谢谢支持。同时也感谢无顬的打赏,感谢大家的推荐,收藏)



第48章鹿邑种田记中
    在梁以樟走后不久,去开封的赵大宪便领着数百家眷,推着一千两白银,另外还有几车物资回来。

    这几车物资,是赵大宪给高祖荣送信,李岩得知后,特意让人调拨的一批物资,主要是些粮食和农具,用于高义欢经营鹿邑县。

    李岩还让赵大宪带来一封信,嘱咐高义欢要好好经营鹿邑,给李自成看一看。

    李岩一直想要改变闯军的流寇习性,不过进展却十分的艰难,李过回开封大营之后,他听李过谈起高义欢,以及在归德府设官的事情,顿时就兴奋起来,以为这是一个好的开端。

    高义欢看了李岩给他的信,估计李岩是希望他能做为闯军转型的一个试点,等做出效果,便可在闯军中推广,不过高二哥对此却并不乐观。

    他开了天眼,还有许多后世的知识,经营一个县城,都颇为不易,刘黑子陈宝平肯定还要艰难一些。

    现在闯军太缺人才,再者老天不给饭吃,播了种子不长麦子,怎么经营都是白搭。

    人员回来后,高二哥便将他们暂时安顿在城内的棚户,准备等于应龙和孙玉成两个酸秀才,将鹿邑的人口和田亩理清,再将他们疏散到城外。

    在勉强解决了住的问题后,高二哥便将目光落在解决吃和耕的问题上。

    这日一大早,高二哥在院子里,跟随一名属下耍刀,练了一阵后,于应龙和孙玉成两人,从房间出来,站在一旁道:都尉,今日去城外查看田地,都尉是随我们一起,还是稍后过来。

    高义欢闻声收刀,我们一起过去,你们等我片刻。

    二哥将刀丢给领着他练刀的那名属下,这人叫金献刚,是留下明军中的一员,刀法不错,有些本事。

    高二哥结束练刀,简单收拾一下,回屋换了身衣服之后,便走回院子。

    他见梁以樟的小崽子拿着把木刀,在一旁哼哼哈嘿的挥舞着,于是又蹲下去捏了捏他的嫩脸,把小崽子弄得哇哇大哭,才笑着站起身来,神清气爽的挥手道:走,咱们去城外看看。

    鹿邑县坐落在涡水南岸,位于豫东平原上,有大量可以耕种的土地,不过河南的耕地,大半都是藩王家的土地,并不属于贫民。

    虽说高二哥占了鹿邑县城,不过县城外的村落,却还是在乡绅的手中。

    鹿邑这种平原地带,无论匪兵还是官军过兵,那对于百姓都是一种灾难。县城外各村各镇,为了自保,必然都要像高家村那样结寨。

    虽然这些寨子二哥有把握打下来,但是二哥并不打算这么做,而是默许他们的存在,只要他们给二哥纳粮出丁,二哥便暂时不会发兵去剿灭他们。

    毕竟他就那么几百兵,鹿邑方圆数十余里,他根本管理不过来。

    这些乡绅是地方上稳定的基石,高二哥暂时不打算动,他的目标是鹿邑县境内,明朝藩王的田产。

    为什么说乡绅是地方稳定的基石,就是因为一个地方,如果遭了灾,穷人可以找乡绅借粮,拿怕是拿田产抵押,灾年总归是能熬过去。
1...2122232425...4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