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清军的补给,主要还是靠劫掠,把宝压在能打赢战争上,而不太在意地方上的恢复和发展。
为了支持战争,清军在地方往往采取竭泽而渔的政策,搜刮大批物资,来进行战争。
如果清军打赢了,抢夺了大批的钱粮,那不打仗时,地方上还能松口气,但是如果清军没打赢,没得到大批钱粮,地方上便要在遭搜刮,百姓便难以承受,也拿不出来清军想要的钱粮了。
现在,清军在兵力上虽然压着魏军,可在后勤补给,兵源补充上却不如魏军。
此时,清军已经作战半年的时间,又多出了几十万降军,补给方面也有些吃不消了。
清军营盘,中军大帐内,帐篷中坐着几人,多铎脸上满是愤怒,豫南大战,我大清军损失很大,但高蛮子也损失不小。如果现在放弃,那此前的付出,就等于全部白费。我要给摄政王陈情,战事绝对不能停!
大帐的帅位上,坐着的却不是多铎,而是一个穿着红甲的老头,他等多铎发泄完,才沉声说道:老十五,这是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决定,摄政王也不能改变,这里的事情已经不归你管,你还是回北京领罪,想好怎么向朝廷解释吧!
老头不是别人,正是代善,本来到他这个年纪,是不会再领兵作战,可是现在北京能有资格统领几十万大军的人,并不多,多尔滚不愿意把兵权交给济尔哈朗,便只有让他这个正好从关外到北京的老头,来豫南主持局面。
代善属于中间派,济尔哈朗等人也同意,他才拖着半截入土的身子,赶来豫南。
多铎一听是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决定,就晓得不是多尔衮要撤他,而是满洲贵族们对他不满了。
帐中一阵沉默,多铎阴沉着脸,半响道:礼王准备怎么处理豫南的局势?
因为满达海的事情,代善对多铎很有意见,不过还是解释道:现在同南京的谈判谈崩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意思是,答应高义欢的条件,议和停战。先从战事中抽身出来,消化掉江北的土地,然后寻机会,挑拨南京和高义欢的矛盾。汉人最喜欢内斗,我大清向在关外时一样,看他们斗,等找准时机,再重新开战。
多铎听了,沉默了良久,高蛮子不是李自成,现在不灭了他,让他有喘息之机,今后我必死无葬身之地!
说罢,多铎长叹一声,身形寂落的转身,然后挑开帐帘出帐。
等多铎一走,孟乔芳站起身来,心中也有些感慨,礼王爷,现在怎么办?
代善为多铎的话皱了皱眉头,闻语抬头看向孟乔芳,沉声道:你去襄城见高义欢,就说朝廷答应议和停战!尽快与高义欢签订协议,然后将协议泄露出去,让高义欢和南京小朝廷去斗。
孟乔芳点了点头,行了个满礼,便告辞离去。
襄城内,府衙里,陈名夏疾步走进书房,敲了敲门,大王,臣有要事禀报!
进来!高义欢随口应了一声,手提着毛笔继续写着。
门嘎吱响了一下,高义欢见陈名夏进来,将笔放在砚台上,笑道:先生这么急,有什么事?莫非清军退兵呢?
大王神机妙算啊!陈名夏笑道:其实差不多,是清军那边派了孟乔芳过来,要同我们议和!
高义欢脸上有些惊奇,多铎那厮会同意议和?
陈名夏道:臣探听到,城外清军已经换帅,多铎被拿下,现在是代善统兵,议和是满清的意思。
高义欢脸上露出笑意,他们什么条件?
陈名夏道:没提条件,就是双方以控制区域为界,休兵罢战。孟乔芳人已经到了,要与大王签订协议,大王见不见。
高义欢微微笑道:不见!先生口头转告他,条件孤王同意了,让他们直接退兵就行,但这个协议,孤王不签!
陈名夏微微颔首,这个协议不签,就没有约束力,可是签了,万一泄露,也是个麻烦,还真是个难题。
高义欢笑道:先生以为,孤王签了协议,就有约束力了么?那协议只能约束君子,约束文明,与满清打交道,那就是一张纸而已,关键还是要自身实力够硬。
陈名夏一点就透,微笑道:臣明白了,签了协议束缚住我们的手脚,却束缚不住满清,以现在的局面,我们不签,满清也只能退兵,没必要给满清一个把柄!
高义欢点了点头,又提起笔,先生去办吧!
是夜清军营寨中,孟乔芳将城中的事情告诉了代善,然后不惊感叹,这个高义欢像条泥鳅似的,真是滑不溜丢,一点破绽也没有啊!礼王爷,我们现在怎么办?
代善心头也有点惊讶,像高义欢这样的南人,他还真是第一次遇见,答应又不签约,这太奇怪了。
代善不禁想起了多铎的话,不过他还是挥手道:不签就不签吧!传令大军先撤军,准备把徐州解决!
第629章代善撤军
从去岁秋开始,清军发动南侵战争,至今岁三月间,战争持续~~~
这对一个后勤主要靠抢的政权来说,已经到了极限。
现在东西没抢到多少,眼看已经到了耕作的季节,如果影响了耕种,那今年就比较难熬了。
此时清军向南和向西,都到了一个极限,南边的小朝廷靠着长江天堑,清军暂时没能力过江劫掠,西面的高义欢是个硬茬子,也没法子从他身上抢东西。
这就逼着满清不得不重视,控制区域的粮食种植。
这一战,清军虽然丢了关中,但是得了两淮。
从战略上来说,清军变得十分被动,可是从土地的好坏来说,两淮无疑要好过关中。
眼下清军很难通过劫掠明朝和高义欢来获得补给,几十万清军要吃饭,满清朝廷只能休战,先把战领的地区消化,剿灭各地的反抗武装,生产出粮食来。
虽然高义欢没有签任何和议,甚至不承认,与清廷有任何的媾和行为,但是代善还是决定,先行退兵。
代善年纪大了,人的思想就趋于保守,他不像多尔衮和多铎那么激进,觉的饭还是要一口一口的吃。
既然现在吃不下,那就先消耗掉,等身子强健,有了胃口,再吃也不迟。
三月的最后一天,代善令何洛会领三万人马北上洛阳,交给耿仲明节制,令他镇守豫北,构筑一道防御线,防备关中魏军。
又留十万人马给尼堪,令他镇守开封归德汝宁三府,监视南阳,并清剿魏军残余。
这样安排之下,耿仲明和尼堪就像是两把大锁,把魏军锁住,代善就能率师东进,去解决徐州,将满清控制的区域内的敌军全部扫除。
傍晚时分,代善在尼堪的陪同下,打马来到襄城外,依稀还能看见激战过后的痕迹。
这时代善又想起了多铎的话,微微摇了摇头,然后扭头对尼堪道自萨尔浒始,八旗勇士所向披靡,从未出现几十万人,还拿不下的劲敌。本王虽未与高义欢作战,但是老十五的本事,还是清楚的,能将他打得锐气尽失,甚至让他感到恐惧的人,必然是个厉害的人物。
多铎居然认为,此时不灭高义欢,今后就没了机会,大清还会被高义欢所灭。
他现在表面战意坚毅,意志坚定,但代善看来,多铎其实已经丧胆,没有勇气再来一次,也不相信大清以后能灭了高义欢。
多铎是他的小兄弟,也是最有锐气,最骄横跋扈的一人,居然会被折磨成这样,代善很心惊。
代善打马慢行,很平静的继续说着,这一战,大清死伤甚多,你做为前线统帅,应该有所感悟,明白敌人的长处短处,想好应对之策,只有这样,再下次交手时,你才能找到克制高义欢的手段。本王在朝中,听人言,高蛮子火器厉害,但本王觉得这并不是什么问题。当年老汗十三副铠甲起兵,后来怎么样?我们不仅有了精锐的八旗劲旅,明人的火铳,甚至红夷大炮也都能造了!
说道这里,代善勒住马缰,看了远处襄城上插着的魏军大旗一眼,然后盯着尼堪道本王这么说,你可明白什么意思?
尼堪勒住马缰,回道王爷的意思是,不能因为这一次失败,就丧失了信心。
代善满意的点了点头,发现这个侄子是个能够培养的人才,不错,我大清能够纵横天下,靠的就是八旗的锐气,还有必胜的信念。如果自己都丧了胆气,不再相信自己的实力,那还不如早点回关外算了。
尼堪深有感触,此时大清的条件,比当初太祖起兵时不知道好了多少。
那时的太祖,面对的是一个庞然大物一样的明朝,而现在大清面对的不过是一个暗弱的小朝廷,一个割据军阀,有什么可怕。
这一战是失利了,但只要人还在,还有必胜的信念,大清就能卷土重来。
王爷,我明白了!尼堪的眼神坚毅起来。
代善点了点头,遂即一拔马缰,在骑兵的簇拥下,回到营寨,下令大军拔营。
至此,高义欢与清军之间的决战,便终于告一段落。
次日清晨,守卫城头的士卒们,抱着器械靠在城墙上休息。
一夜下来,人人都有些四肢麻木,十分辛苦。
这时东方泛起一片鱼白,守城的魏军们陆续清醒过来,站起身来活动一下筋骨。
忽然一队马军斥候,从远处奔来,直接来到襄城下,还没靠近城门就吼了起来,鞑子撤了!鞑子撤了!
城上立刻一阵骚动,活动身体的士卒们,纷纷涌到了城墙边上。
一名掌旅探出头来,急忙询问怎么回事儿,得道回复后,立刻分开人群,蹭蹭的报信去了。
不多时,高义欢便在一众将领的簇拥下,登上城头,一名将领将报信斥候带过来,斥候行礼道拜见大王!
高义欢抬手让他起来,你探知到鞑子撤呢?
回禀大王,千真万确,鞑子确实撤了!小臣率领部众,按例出城游弋,监视鞑子动向,发现鞑子营内异常安静,便上前查看,营中少许鞑子骑兵发现我们,便立刻拔马北走了。斥候头领有些兴奋的答道。
高义欢与身边将领,对视一眼,脸上露出笑意,傲娇道哼,鞑子也就这点能来,想击败孤王,也不看看自己的对手是谁!
儿郎们,鞑子的对手是谁,是谁击败了鞑子!旁边吴世昭,举起手来,不失时机的振臂大喊一声。
大王!大王!大王!城头上瞬间,响起无数激动的高呼声。
高义欢等将士欢呼一阵,才淡定的抬手压了压,不要搞个人崇拜,这一战,是我大魏将士们,齐心协力的功劳,不能算在孤王一人身上。
话虽这么说,但高义欢看向吴世昭的目光,却分明充满了赞许和欣慰。
大魏!大魏!大魏!城头上立时又响起一阵欢呼。
当下高义欢便再次派出斥候,出城查看,打探清军撤退的方向,不过却并没有打算派兵追击。
魏军的骑兵只有几千人,万一清军马军来个回马枪,那就得不偿失了。
骑兵现在就是魏军最大的短板,不解决这个问题,主动权就依然掌握在清军手中。
他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胜了掩杀你,败了溜之大吉,魏军目前并未有什么好的克制手段,基本都是等他们来攻击,然后消耗他们。
这样一来,结果就是,即便打赢了,也无法扩大战果。
很快,不到中午,侦查的斥候便回来禀报,清军确实撤了,襄城已经没有了威胁。
至此,魏军与清军的这次对决,才终于告一段落。
这一战,魏军前前后后损失人马超过三万众,而清军至少损失十万以上,此外还有五万关宁军背叛了满清。
在版图方面,魏军占据了关中的广大区域,清军占据了魏军的汝宁府,还有开封府境内几个县。
这么一比较,魏军损失虽然不小,但相比于清军,无疑是此次大战的赢家。
不过放眼天下,损失最大的却不是清军,而是丢失江北的南京朝廷~
。
:书友们,我是话凄凉,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630章西魏王
代善做事一点也不拖泥带水,说撤就撤,事实上这也是他南下接替多铎的使命。
多铎已经打红眼了,损失这么大,还想着向满清朝廷要兵,完全不考虑大清的承受能力,有多少家底都得让他败光,让议政王大臣会议上的满洲贵族都动怒了。
此时,在多铎手上已经葬送了两个王爵两个贝勒,这是大清立国以来,也没发生的事情。
现在三顺王就剩下耿仲明一根独苗,已经伤了汉军的元气,奴才不太够用了,就像是韭菜割了一波,必须要歇一歇了。
这次满洲贵族对多铎已经彻底失望,就连多尔衮的执政地位,也会因此动摇。
满清是从一个原始部落发展起来的政权,虽然吸收了汉族的制度,但是还是保留了许多原始部落的特色。
多尔衮是摄政王,不过并不是皇帝,他是议政王大臣会议推举出来的掌舵人。
如果他做的好,那议政王大臣会议中的满洲贵族们,自然拥戴他,但要是做的不好,让诸王诸贝勒各旗旗主不满,那也有可能被拉下马。
上次汝南之战,众多满洲贵族就对多铎不满,这次多尔滚想压也压不住,为了平息怒气,他只能将多铎拿下,而多铎回到北京,估计王爵不保,今后也很难翻身了。
在代善接替多铎后,攻打南阳的清军终于后撤,高义欢让人探明清军真的撤退后,便也领着大军凯旋而回。
这一战魏军同样伤筋动骨,因此并为趁着清军退军的机会收复汝宁,而是与清军默契的保持现在的疆域。
四月初三,南阳城北的官道上,三万多魏军浩浩荡荡的而来。
在城外十里长亭,鲁义方等近百官员,出城迎接,南阳城的百姓也在官府的组织下,欢迎大军凯旋。
一时间,城中百姓几乎倾巢而出,十余万人齐聚北郊,场面十分壮观。
这时在北郊关道旁的一座山坡上,停着一辆马车,周围有腰配苗刀的汉子护卫左右。
马车的车帘被掀开,一个梳着双平髻的小丫头,伸出头来,往外面瞧了瞧,见到人山人海的场景,小嘴变成喔形。
她左右看了看,头又缩回车内,小脸红扑扑的,有些兴奋的对里面一名戴着面纱的女子道公主,驸马的威望好像很高哩!外面人山人海全是百姓,都是来迎接驸马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