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此时高义欢的仪仗已经进入百姓们的视野,漫山遍野的人群中立时就发出一阵欢呼。
豫南是高义欢的老巢,经营近五年时间,百姓安居乐业,对高义欢自然是十分拥戴。
读书人或许还会想着什么正统之内的问题,普通百姓的想法却很实在,扯什么虚的都没有。谁保他们安宁,能让他们有地耕,有饭吃,他们就拥戴谁,其它都是扯淡。
从几年前开始,高义欢就安排人宣传满清的凶残,而几次豫南大战,南阳的百姓看见从汝宁逃来的难民,也都听说了许多清军的暴行。
这次魏军挡住了清军,保护了他们的安全,他们自然更加拥戴高义欢。
这时老百姓们乱哄哄围在官道两侧,手持长矛的魏军士卒,站立在两侧警戒,维持秩序,也是保护高义欢的安全。
三千多克胜步军,列队走在大军之前,一水的碟盔,黑色棉甲,自生火铳,连鞋子都是革靴,士卒衣甲鲜明,肩头的火铳随着脚步起伏,掩饰不住的彪悍之气,引得围观之人,发出一阵喝彩。
在克胜步军之后,穿着金漆铠甲,披着黑色披风,头上戴着漆金六神盔,骑着黑色骏马的高义欢,便出现在众人视野中。
在他身后,是一面大纛旗,以及打着各种旗幡和礼器的盔甲骑兵。
高义欢骑马慢行,手倒拿着马鞭,不停的左右拱手,到是有点当初李自成进洛阳的意思。
这时马车内的小宫女,听见了外面喧哗,又把头伸了出来,很快目光就落在了意气风发的高义欢身上。
双平髻看了一眼,便把头收了回来,惊喜道公主,奴婢瞧见驸马了,长得不丑,就是胖了些。
坐着的坤兴脸色却很难看,双平髻见了忙又安慰道公主,驸马虽然不俊,但很威武呀!
政治婚姻往往都是不幸的。双平髻小丫头是坤兴公主的侍女,知道公主得知皇帝将她许给高驸马后,公主哭了好几天,不过为了大明朝,公主还是答应下来,但总是闷闷不乐。
现在婚事已经铁板钉钉,谁也不能改变,既然如此,双平髻便觉得唯有接受现实,而驸马爷不丑,也算是件值得庆幸的事情了。
马车中坤兴公主,听了双平髻的话,终于用一支玉手,挑起了窗帘子,往外看了一眼,便正好看见一身金漆甲的高义欢,骑在骏马上,金光闪闪十分晃眼。
高义欢一路抱拳,接受着百姓的欢呼和爱戴,随着大军进入南阳城,并没有发现一对闪着复杂目光的美目,一路看着他进入城门。
高义欢回到府邸,翻身下马,未来得及去后院,王世琮就走上前来,行礼道大王,南京的使者到南阳,已经有几天时间了。
哦?高义欢疑惑一声,将马鞭交给属下,一边往里走,一边说道使者是来干什么的?
王世琮跟在他身后道是来传旨,给大王封赏的!大王见不见?
南京来的使者,自然要见!先生让他们过来吧!高义欢听说是来封赏,立时笑道。
王世琮行了一礼,正要转身,高义欢却忽然又叫住他,沉声道是什么封赏,先生打听过没有?
高义欢自请魏王,南京给的封赏,如果不是王爵,那这个圣旨,他是不会接的,也没必要见使者,必须将使者逼回去,让南京重新下旨才行。
王世琮道回禀大王,南京给的封赏是西魏王!
这多一个字,就掉了一级,不过高义欢并未发火,留一级让南京以后有得封,也不是一件坏事。
况且,魏军今后一段时间,不想与明朝摩擦,所以这个西魏王还是能够接受,也在高义欢的预期之中。
让他们过来吧!高义欢微微颔首,遂即又突然问道公主在府中吗?
王世琮见高义欢手指着他的府邸,心中有点无语,大明的公主岂会不经过大礼,就直接送来你的府邸。
大王,按着礼仪,没行大礼前,公主是不能进府的。王世琮委婉道。
高义欢脸上露出失望之色,淡淡道哦,这样啊~
。
第631章饥渴的高大王
坤兴挑起帘子,等身穿金甲的高精忠,进入南阳城,才放下帘子,轻声道:回去吧!
坤兴公主到南阳已经有了两个多月,却很少出们,一直都在官府安排的府邸内居住,今天听说高精忠回到南阳,她才来到城外,决定先看一看。
高精忠的名字,坤兴很早就知道,起初南京都在盛传,他是大明的韩岳,抗清的英雄。
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皇兄提到此人,总是愤怒异常,大骂不止,说他是大明朝的朱全忠。
自从先皇驾崩后,大明的江山就处于风雨飘摇中,皇兄接下一个烂摊子,要维持祖宗的江山,每日三更睡,五更起,可是依然如覆薄冰。
坤兴想为皇兄分忧,不过却是女儿身,什么忙都帮不上,只能看着皇兄一人扛起,整个大明的江山。
去岁清军南下,直接打到了扬州,江防危机,南京危如累卵,大明江山危在旦夕。
那天皇兄赤红着眼睛,突然找到她,说要将他嫁到豫南,将她许给高精忠,来换取高精忠出兵,来拯救大明。
坤兴当时就哭了,她知道不是万不得已,皇兄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所以她没有拒绝。
其实她早到了出嫁的年龄,皇兄已经准备将她许给护送她南下的王给谏,她也很满意王给谏,但是为了大明,坤兴还是决定舍弃私情,听从皇命。
从南京出来的那一刻起,坤兴就知道这就是一桩政治婚姻,而高精忠在坤兴心里,就是不折不扣的奸臣,是个董卓一样的恶魔。
她嫁过来的目地,就是让高精忠这个奸臣,出兵帮助皇兄,同时帮皇兄稳住高精忠。
从南京过来时,坤兴心里已经将高精忠想成了一个恶魔,认为他的治下,百姓一定是民不聊生,都憎恨高精忠,拥戴大明。
可是她到了湖广后,便发现和她想的并不一样,高精忠的治下,不仅没有赤地千里民不聊生,百姓反而都很安宁,到是路过大明控制的武昌府时,俨如鬼蜮。
等到了豫南后,百姓和府中的下人说道高精忠,更是尊敬异常,都说俺们大帅怎样怎样,到是提道朝廷直撇嘴,便让坤兴有些迷茫了。
高精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皇兄的敌人,坤兴应该恨他才对,但她看见百姓们对他的爱戴,看见南阳百姓对前线的担心,她的心中就有了一丝微妙的变化,让她产生了一丝好奇。
正是这种好奇,她才来到城外,想要看一看他的样子。
坤兴穿着一身白色的长裙,头上有一圈轻纱,遮住面容,坐在马车里想着刚才的情景。
高精忠相貌很普通,可是他身上意气风发的英雄气概,天下确实少有,就连皇兄也不如。
坤兴正想着,忽然眉头一皱,赶紧驱散了心中的念头。
这时在南阳城中,高义欢回到府邸,先与众多官员碰个头,了解藩府运行的情况,然后又见了南京的使者,接了进封西魏王的旨意。
大明朝二百七十余年,基本不封异姓王,这次为高义欢破了例,可以说相当不容易了。
每个王朝末期,都有乱封王爵的问题,明朝一直死守这条线,但是面对日渐强大的魏军,南京光死守这个规矩是没有意义的,不免还是走上封爵失控的道路。
高义欢接见使者,同属下官员商谈,一直道傍晚时分,才勉强忙完。
这时天色渐黑,丫鬟正在院子里挂着灯笼,赵娟坐在院子里,腿上抱着九个多月大的高建兴,正逗乐着,几名婢女站在后面伺候。
自从生下高建兴后,赵大娟的地位直线上升,名字也改了,那掉了有些土气的大字,而她也终于有了些底气,开始大方起来,慢慢有了点贵妇的样子。
她早知道魏王已经回到府邸,便一直在院子里坐着,等高义欢回来。
这时她逗着儿子,眼角余光却不断地向前院扫去,心里想着大王怎么还没有忙完。
夫人,天色快黑了,要不回屋等去吧!旁边一位老仆妇请示道。
赵娟看了看,腿上的儿子,刚说了句,好吧!可就在这时,便见高义欢终于走进后院。
赵娟忙站起身来,抱着儿子就迎接上来,她脚步很快,走到跟前却又慢了些,最后抱着儿子站在高义欢面前。
赵娟眼睛闪着亮光,轻轻咬着下唇,高义欢微微一笑,大步上前,直接抱住她。
赵娟把头深深埋在高义欢的怀里,好一阵才说出一句:大王可算回来了。
虽说高义欢对赵娟并没有什么太深的感情,但是赵娟对高义欢,却是动了真心的。
高义欢出征在外,面对凶猛的强敌,她每天都提心吊胆,生怕他也突然回不来。
高义欢见此,心里不禁一暖,抚着赵娟的后背,居然柔声安慰道:没事了,这不回来了么?
他正说着,情绪刚上来,赵娟抱着的儿子,却忽然哇的一下哭了起来。
高义欢忙松开手,脸上立时大笑起来,伸手接过儿子,抱着抖动几下,问道:会说话了么?
在学了,就快会叫父亲了!赵娟擦了下眼泪,笑颜如花道。
高义欢听了更是高兴,逗着高建兴,想听小崽子叫一声,不想越逗,小崽子越哭得的厉害,弄得高义欢有点手足无措。
赵娟忙接过来,哄了几下,孩子就乖了。
大王,先歇息,妾抱兴儿去睡!赵娟见儿子安静了。
高义欢几个月没粘过荤腥,赵娟近几年修养的越发白净,身材也养好了,高义欢哪肯让她走,当即一把搂住腰枝,让奶娘把孩子抱走,便一起进屋去了。
高祖荣听见孙子哭闹,杵着拐杖从屋里出来,正好看见这一幕,拐杖杵了杵地面,摇摇头又回屋去了。
这时房间里,赵娟搂住高义欢的脖子,两人唇舌相交,已经在床上打起滚了~~~
第632章祭拜宗祠
次日清晨,虽然昨夜甚为劳累,但是天刚亮,高义欢还是早早
此前高义欢在关中仓促称王,许多礼数都没有做全,对此高义欢到并不怎么在意,也比较反感那些繁文缛节。
让他一个土寇出身的人,被那么多规矩束缚,高义欢便觉得浑身都不够自在,很不爽。
不过如今毕竟是一藩之主,又做了大王,丢掉的礼数就必须重新捡起来。
几千万人的藩国,除了需要用律令来约束外,还需要用礼来规范,需要文化来凝聚,魏国的统治阶层很有必要,提高一下自己的修养了。
毕竟今时不同往日,大家伙不在是高家庄的泥腿子,也不在是盘踞一方的土寇,成了正儿八经的官军,都成了新兴贵族,而贵族就该有贵族的样儿,贵族就该有贵族的担当和责任了。
昨日高义欢接了南京的圣旨,成了西魏王,高家祖坟上算是冒了青烟。
今日一早,高祖荣就召集了高氏的宗亲,来到东院外的家族祠庙,准备进行祭拜,来告慰祖先。
赵娟起床后,帮高义欢穿了一声黑色的龙袍,头上戴着翼善冠,洗漱一番后,便前往祠堂。
这时祠堂内已经收拾干净,祭品和香烛都已经准备好,在南阳的族人也都赶来,清一水的男丁,居然有二三十人之多。
汉人迁居一处,最先建造的东西,必然是祠堂和家庙,这是文化的一部分,高氏的祠堂见起后,高义欢也祭拜过几次,不过都是随随便便了事,并不是太过讲究。
这次他走进来,见众多族人齐聚,却有不一样的感觉,令他不禁感叹人果然还是需要有仪式感。
此前高义欢来祭拜,大概不到一刻钟就完事了,这次一套流程下来,居然用了一个多时辰。
这虽然挺耽搁正事,但是高义欢走完流程,心中也有些异样感,对于崇祖的文化,对于自己的先人,不觉间有了一种联系,以及多了一份光耀门楣的责任。
对于祭祖的规矩,高义欢并不太懂,完全是高祖荣在主持。
终于,过了好一阵,高义欢开始上香祭拜,旁边高祖荣则替他念着一些告慰先人的话,总结来说,中心就是一句话,告诉列祖列宗,高义欢做大王了。
高义欢行了大礼,站起来把香给插上,忽然发现前面的牌位,又多了几位,心中不禁有些疑惑。
祭拜结束,高义欢不禁低声问道爹,俺家怎么多了几位祖宗?
高义欢记得上次来拜时,宗祠的牌位,还只到他的曾曾祖父,直系的祖先就十多个,这次整整一面墙,上面全是牌位,仿佛陈留高氏的档次一下就提升了。
高祖荣微笑道你现在是魏王,今后更是贵不可言。为了以后准备,俺们老高家是何起源,祖上是何出身,是不是要查清楚?为父这是未雨绸缪,最近都在忙着续谱的事情哩。
高义欢有点懂了,大人物一般都要证明一下,自己是谁的后裔,来为自己的执政,增加一点合法性,这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情。
不过高义欢有点疑惑了,爹不是说,俺们家的家谱,追踪道曾曾祖,就查不到了么?
高祖荣点点头,你曾曾祖是山东来的流民,俺们家到里祖父那一辈才发家,以前的事情,确实很难查了。不过这没什么关系,为父翻阅了典籍,查看历代高氏名望,已经找到了几家,一是起自齐太公后人中改了高姓的一支,二是孔子弟子高柴,三是北齐的高氏。现在为父还在考虑,到底选哪一支!
这也能选,高义欢脸上一阵愕然,爹,您这不是碰瓷么?
啥,碰瓷?高祖荣有些疑惑。
高义欢摆摆手,一时间觉得祭祖这事又不那么庄重了,他不想再说这件事了,没事,那这件事,就由您来办,不过一定找个名声好些的。
高祖荣郑重的点了点头,这件事为父清楚。对了,爹想了想,你现在也是大王了,该换个字了。
高义欢来了兴趣,有字在古代是身份的体现,混得好才有,一般贫苦也就是柱子拴住过一生了。
哦?俺还有字!高义欢问道。
高祖荣道为父以前想了一个,后来见你实在不是读书的料,交的都是狐朋狗友,就算了。
朱重八发达了也改名取字,元璋,字国瑞,档次立刻就上去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