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在后面观战的额磷臣,以及巴布等人,都已经惊呆了。
以往的战争中,面对结阵的明朝步军,蒙古骑兵在攻击时,会在大队骑兵之前,派出百余人的游骑,当着百余人的骑兵,冲进步军阵线时,步军会因为紧张,火铳开始走火,一次性打出全部的火铳。
这样一来,前面的骑兵,骗走了步阵中绝大多数火铳,等后面的骑兵冲上来时,大部分火铳还在重新装填,便给了他们用箭雨覆盖步阵的机会。
可是今天他们遇见了训练有素的魏军,排枪阵轮流发射,绝对不会出现一次性打完所有火铳的问题。
魏军一排火铳发完,铳手们动作整齐划一,持铳后退,急忙倒药装填,后一排的士卒则抬铳向前,魏军士卒面对数千骑马军蜂拥而来的阵势,他们不慌不乱,坚守岗位,各忠其职,可以说是精锐之师了。
魏军铳手平举自生火铳,抬铳瞄准,眼睛中暴射出凌厉的精光。
砰砰砰千铳齐发,弹丸而带起的气浪,如一股劲风拂过蒙古马军,骑兵中弹落马者比比皆是。
蒙古马军还没接近魏军阵线,就伤亡惨重,在六七十步外,便连连坠马。
这哪里是骑射袭扰,分明和送死没什么区别。
蒙古马军在硝烟中奔驰,付出极大的伤亡,终于抵近魏军阵线三十步内,马军透过弥漫的硝烟,看清烟雾中斜刺的长枪,顿时慌忙松开弓弦,向魏军步阵抛射一片箭雨。
一名蒙古骑兵,放出一箭,心中松了口气,忙一拔马缰,想要赶紧脱离,身后却一声铳响,弹丸击中他的后背,腾起一团血雾,战马奔驰,他的身体却坠落下来,重重的砸在地上。
虽然漠北蒙古与漠南蒙古关系并不和睦,但是巴布也看不下去了,沉声劝道:王爷,我看还是算了!
算了?这话刺痛了额磷臣,什么叫算呢?你这是看不起我鄂尔多斯部的勇士吗?
可是眼前的事实,额磷臣又不得不承认,蒙古轻骑手中的骑弓,破甲距离在三十步左右,而对方的火炮打几里,火铳七十步破甲,此外还有火箭和震天雷则不用提。
蒙古轻骑冲过去,挨一顿铳炮,退回来还要再挨一顿铳炮,而他们的目标只是为了冲到三十步内,射出一支羽箭,这根本不是乱阵,根本不是展示蒙古的骑射功夫,而是在给魏军当靶子。
要是这样继续下去,怕魏军阵线没被骑兵扰乱,负责骑射袭扰的蒙古骑兵却要死完了。
额磷臣痛心疾首,为什么老祖宗留下的经验不管用呢?
看着两翼和正面都讨不到便宜,蒙古骑兵拿魏军完全没办法,继续磨下去,魏军没被耗死,蒙古骑兵却要被磨成针了。
如果对方是步军,蒙古骑兵还可以在大炮射程之外等待机会,等着魏军撤退,阵型一乱时,骑兵在发起突袭。
可是对方都是骑军,步军也都有战马骑乘,再加上有火炮稳住阵脚,蒙古骑兵根本没机会了。
额磷臣不禁长叹一声,沉声下令,传令,全军撤退!
号角声冲天而起,战场上的蒙古骑兵一听这个号声,立刻闻声而动,扯了缰绳,调转马头,凭借精湛的骑术,飞快的撤离了战场。
马宝扬起战刀,顿时一声怒吼,杀!
这一次,魏军马军没有继续缩在火炮射程内,而是撵着蒙古轻骑就追杀上去。
额磷臣一拔马缰,看着漫野而退的蒙古骑兵,还有后面追赶的魏军马军,心头苦涩,合着追上来,就是为了丢几百具尸体,为了撞个头破血啊。
王爷,走吧!一名小酋长提醒一句。
额磷臣这才恨恨的看了战场一眼,一溜烟的向北策马而去。
魏军追杀一阵,蒙古轻骑凭借着速度,很快与魏军拉开了距离。
当马宝发现,蒙古轻骑有意保持间距,不时回身一箭,将魏军射落下马时,马宝立刻一勒马缰,挥手喝令,停止追击!
刚放了几箭风筝的蒙古轻骑,并不停留,悻悻的策马而去。
河套之地十分宽阔,地广人稀,就是骑马奔驰,常常一个上午也不能发现一个部落。
两日后,满脸懊丧的额磷臣领着骑兵渡过黄河,返回阴山脚下的王帐。
这时随行的巴布却勒住了马缰,忽然对额磷臣道:王爷,我们就在这里告辞了!
额磷臣脸色一变,忙问道:那出兵的事宜?
巴布目光闪烁,笑道:这个再说把!我得和父汗商议商议,再做决定!
土谢图汗的儿子察珲多尔济也道:王爷如果能说服大清增兵,我们土谢图部会响应南下,但如果只有我们三部,恐怕还需要准备一段时间。
漠北三部出于畏惧清军的兵威,没有明确的拒绝,但是意思已经不言而喻,就是有点不想滩浑水了。
巴布等人说完,将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便一拔马缰,往北而去,扬起一道黄尘。
额磷臣见此只能先回王帐,再向多尔滚禀报此事,于是便催马继续前行,可是蒙古马军却忽然发现有些不对劲,靠近王帐,居然一个牧民都没有,几乎没看见一个人影,让他不禁皱起了眉头。
这时额磷臣又奔驰了十多里,心中正忧郁着,前面一阵山风吹来,却让额磷臣忽然皱了下眉头。
血腥味?额磷臣鼻子一动,脸色瞬间大变。
这时一名骑兵,却逆着队伍奔驰而来,飞身下马,连滚带爬的跑过来,惊恐道:王爷,部落被人洗劫了!
额磷臣心里咯噔一下,拔马冲出,第一个冲进营盘,便见满银狼藉,地面被染成赤红之色,无头的尸体堆积在营地中央,像是一座小山。
进入营地的蒙古汉子,神情瞬间狂暴起来,额磷臣却没有愤怒,一张脸瞬间惨白,从马上栽倒下来。
第693章出使漠北
魏军出塞扫荡河套蒙古一战,堪称经典,不仅给予河套蒙古重创,还像塞外展示了魏军的战力和尊严,让诸胡都知道,关内新兴的西魏政权,并不那么好惹。
蒙古在明清之战中,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骑墙的,在明清之间摇摆。
直到林丹汗覆灭,再加上黄台吉联合漠南蒙古入寇关内,大肆劫掠,让蒙古人得了好处,同时又看到了明帝国的无能,才彻底倒向满清一边。
草原上部落的兼并和杀戮是常有之事,他们的文化和道德观念与中原完全不同,讲仁义道德是讲不通的,他们只认拳头和实力,敬畏强者,而弱者被灭,在草原弱肉强食的法则中,是理所当然的。
两万多魏军,突袭河套,斩获无数,掳来人口一两万人,牛羊马匹十多万头,可以说缴获十分的丰厚。
不过魏军虽然给予了河套蒙古重创,但是眼下却没有能力控制河套地区。
那里一马平川,要是清军八旗精锐赶来,魏军是守不住的。
事实上,当多尔衮得知高义欢居然出击河套后,顿时就大发雷霆,令豪格率领两蓝旗,再调集东蒙古藩兵,驰援额磷臣,并再次要求漠北三部南下。
此时在大漠之北,翁金河两岸,遍布蒙古人的营帐。
漠北三部,车臣汗部土谢图汗部札萨克图汗部,集兵于此,六万蒙古马军遍布旷野,营地中士卒穿梭,牛羊成群。
在巴布等人返回漠北后,各自向自己的部落,陈述了在河套看见的事情,便使得三部对于出兵南下,都有些犹豫起来。
只是迫于满清的压力,三部最后还是将兵力集结起来。
此时,在寒冷北风中,从南面的沙漠中,走出来了一支驼队,顶风接近蒙古人的营垒。
营地中,一群蒙古汉子,正围坐在火堆旁,烤火取暖,忽然一名头目操着刀战了起来,说了几句蒙语,周围的蒙古汉子,瞬间纷纷起身,各执兵器,翻身上马,呼啸着冲出营盘。
刺骨的寒风中,周荣华等人身穿臃肿的棉袄,头上戴着毡帽,脸上蒙着棉布,浑身上下,只露出一双眼睛,从飞舞的黄沙中走出来。
就在这时,对面马蹄滚滚,蒙古骑兵呼啸而来,将他们团团围住,怪叫着围着驼队转圈,惊奇一团团的沙尘,引得驼队惊恐的聚拢在一起。
蒙古马军挥舞着弯刀,转了会儿圈,为首一名马军,才猛地勒紧马缰,厉声用蒙古话喝问,你们是什么人?
周荣华扭头对身边的孙房源说道:告诉他,我们是大魏国的使者!
将军,我们来自大魏,是大魏的使者。孙房源用比较生疏的蒙语回道。
在魏军入蜀之前,高义欢点了周荣华和孙房源的将,让他们两人主持西魏国与蒙古叶尔羌藏区的通商事宜。
孙房源天分很高,极短的时间里,就学会了一些简单的蒙语和藏语。
这时,周荣华已经从骆驼上取出一根代表使节身份的竹杖,拉风的举在手中。
据说汉使张骞曾手持汉节凿空西域,人们看见汉节就知道大汉的使者到来,汉节所到之处,西域小国莫不听令,很是威风。
后来匈奴人学了过去,等汉逐匈奴后,西方人见手持节杖的匈奴人老厉害了,节杖就逐渐演化成了西方的权杖。
当然这些周荣华并不知道,他手中拉风的节杖,是高义欢自己砍了根竹子,特意打造,并向周荣华灌输了一下节杖曾经的辉煌,整得周荣华热血沸腾,是如珍宝。
蒙古骑兵还以为他要拿兵器,见最后拿出一根竹子,杆头系着黑缨和一面小藩,见他摆出一副很厉害的样子,顿时齐齐大笑。
蒙古士卒匆匆将事情报告上去,车臣部的王子巴布,首先得到了这个消息。
他初听,感到十分的惊讶,但随之便释然了。
魏军扫荡河套,先下手为强,现在又来联系他们,目的都是一样,想必都是为了阻止蒙古南下劫掠关中。
巴布皱眉思索一阵,关中的蛮子似乎很有头脑,而漠北蒙古见一见关中的使者,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
巴布站起身来,在帐篷内走了两步,终于还是开口道:立刻将此事禀报大汗。
漠北蒙古的大营,车臣汗的大帐外。
上百名穿着铠甲,头上戴着毡帽,腰间挂着弯刀,手里持着长矛的蒙古勇士,小跑着来到大帐外停住脚步,然后分左右站定。
蒙古勇士一手按着弯刀,一手以枪柱地,一个个抬头挺胸,摆出凶神恶煞的神情。
此时大帐帐帘高卷,朝里望去,便见中间点着篝火,两排坐着大饼脸,塌鼻梁,三角眼的威武汉子。
在大帐上方,车臣汗硕垒,土谢图汗部衮布,札萨克图汗沙喇,则并排坐在着正面,威严十足的注视帐外。
这时外面一阵脚步声传来,帐内蒙古人齐齐侧头,便只见两人在几名蒙古勇士簇拥下向大帐而来。
周荣华手持竹节和孙房源一起穿过威武的蒙古士卒,漫步走进蒙古人的大帐。
在汉中当街砍死清使,眼前的场面,只能算是小阵仗,根本虎不住两人。
见两人气宇轩昂,小胸脯高高挺起的走进来,坐在上面的三位大汗,不禁交头接耳起来了。
看两名使者的气度,就晓得西魏国,确实不简单。
草原上的民族,都崇拜强者,你越是软弱,他越是觉得你可欺,但你要是表现出强悍的一面,他们反而不敢惹了你,甚至会佩服你。
这时周荣华将帐内众人都打量一遍,目光最后落在正面三人身上,他拿着竹节拱手道:鄙人奉大魏国大王之命,前来拜会几位大汗。
一旁的孙房源,忙给他翻译一遍。
使者何事?车臣汗嗓门很大,此时故意提高音量,想要再吓一吓魏使。
周荣华听了孙房源的解说后,再次抱拳,大魏国与漠北蒙古没有仇怨,魏军希望与几位大汗结成联盟,共同对抗满清。
第694章争夺西域
巴布得知魏使到来,便向三人进行了汇报,并猜测了一下魏使的意图。
车臣汗与其它两人对视一眼,心道果然是想阻止他们南下。
三人用蒙语交谈了几句,车臣汗开口了,我们漠北蒙古为什么要同你们西魏国结盟?
周荣华道:因为这符合几位大汗的利益。
听完翻译后,札萨克图汗开口道:怎么说?
周荣华笑道:想必几位大汗应该听过河套发生的事情!
巴布走过来,对车臣汗一阵耳语,车臣汗听完后,遂即道:是听过,扎萨克多罗郡王额磷臣的老巢都被血洗了,据说损失极惨,不过一个额磷臣而已,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大清八旗的实力依然很强,我不认为西魏能够胜过八旗。
周荣华道:你们知道这件事就行。我想请问几位大汗,你们摸着自己的胸口老实说,就算你们漠北蒙古南下,能讨到好吗?翻给他们听。
孙房源进行一番加工后,开口说道:我提这件事,并不是想讨论我大魏铁骑能不能对抗八旗,事实上八旗兵屡次败于我大魏之手。今日我们来此,是为了给几位大汗分析利弊。如果漠北蒙古南下,面对的将是强大的魏军,你们绝对讨不到一点便宜。满清的意图很明显,他就是想利用漠北蒙古来牵制我大魏,同时也削弱漠北蒙古。届时大战一起,我大魏被牵制,而漠北蒙古必然损失惨重。到时候,满清肯定会乘机控制你们,几位大汗损兵折将不说,最后还要被满清控制。这时何苦呢?所以几位大汗,应该和我们合作。
周荣华愣愣的看着孙房源,心道蒙古话真他娘的啰嗦,一定要建议大王,让他们都说汉话。
漠北蒙古不想南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担心消耗过大,实力被进一步减弱,最后彻底沦为满清的傀儡,不过三人脸上却依然没有被说动之色。
其实在决定见魏使时,他们心中早就有了方略,就是两面摇摆,看谁给的条件,更加符合他们的利益。
车臣汗沉声道:大清许诺将关中的物资全部交给我们,给我们许下了重利,西魏能给我们什么,值得让我们冒险与大清决裂?
周荣华笑了,如果关中的物资那么好拿,会轮到到你们,八旗自己就杀进去抢了。同我们大魏和作,我家大王说了,不仅仅能给你们出售粮食茶叶铁器,还能将河套让给你们。
这次孙房源直接翻译,三位大汗听了,脸上却有些不高兴,不过周荣华说的确实是实情。
要是关中好打,哪里轮得到他们,但是在满清的兵锋下,他们却不能不出兵。要是他们不听号令,多尔衮肯定会,再次进攻他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