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不过朱慈烺却知道,这些人嗓门虽大,但是真正的威胁,还是不如江北的明军。

    江北的改革,声音完全被浙东海商的喉舌压制,看似没什么声音,可一旦发难,就会要命,而浙东海商反对声音虽大,但是他们手上没有兵,可能煽动百姓制造,但是只要决心够大,就能派兵镇压下去。

    此时,在浙东宁波县,丁忧解官在家的前太仆少卿谢三宾的府邸内,几名浙东的士绅聚集在一起。

    朝廷要让织造局主导对倭国的贸易,这件事实在是欠考虑。一名士绅满腹牢骚。

    谢三宾脸上却很淡定,这件事情钱兄不必担心,当年没成的事情,现在就更加不能让他们办成。

    姓钱的士绅,闻语脸上一动,那么多大臣劝说,皇帝都不听。谢老有办法,阻止此事!

    今时不同往日,皇帝根本不信任江浙士绅,不相信他们的话,就算他们一哭二闹三上吊,皇帝也不会心动。

    谢三宾冷笑道:如果开海,损害了多少人的利益?你们听我的,先把市面上的布帛收起来。

    一人道:谢老的意思是,让织造局找不到布,可是江南那么多作坊,我们吃不下啊!

    谢三宾道:不是让织造局找不到布,而是炒高了价格,卖给织造局。

    姓钱的士绅皱着眉头,谢老,那能挣几个钱,怎么能比得上走私之利。这个织造局一旦办起来,朝廷获利之后,下一步必是开海,那大家的生意,便没得做了。

    谢三宾却笑道:你急什么,先将布卖给他们,然后联系郑家,在海上把船给劫了。让织造局血本无归,王彦就准备吃奏本吧!




第697章海上航行
    二月间,海面上刮起了东南暖风,三艘雄伟的福船,正乘风破浪,侧着帆向东北方向航行。

    这三艘福船,船长约十丈,尾部的舵楼高高耸起,三根高大的桅杆矗立,杆上挂着的硬帆,被吹得鼓起,中间的主桅上,还有一个望斗,可以容纳一人观望海面上的场景。

    福船的甲板上,十多名水手靠着船舷坐着,正晒着春日暖阳,身边是用红布覆盖下的火炮。

    船舱内,底层防着压舱的瓷器,瓷器中撒了黄豆和水,黄豆芽比绿豆芽要大许多,长出来后,会将瓷器包裹,瓷器便不惧海上的风浪,水手们还有新鲜的豆芽可吃,避免患病。

    倒数第二层,则放着各种货物,再上一层就是水手们居住的地方。

    每艘海船的空间有限,为了能带更多的货物,水和实物都带的很有限,所以船上不养闲人。

    这三艘福船,正是织造局派往倭国的三艘商船,运载了一批布帛和瓷器,前往倭国的长崎港,出售货物的同时,还将送上国书,允许日本派船前往宁波交易。

    大海上十分安静,只有船头破开海面,带起的浪花声,以及海风吹得竹帆鼓荡,船身摇晃的嘎吱嘎吱的声响。

    在辽阔的大海上,前方海天交接,一望无际,海面上只有三艘海船向前航行。

    福船高耸的尾楼上,高义仠看着眼前景色,不禁道:将军,前往倭国还有多远?

    一旁站着的郑森没有立时回答,似乎是陷入了回忆中,半响道:我六岁以前随母亲在倭国肥前国平户生活,后来回到福建,便没有去过倭国。因此对于航线并不是很清楚,不过我们才走三天,距离应该还很远。

    在瓜州大战中,高义仠的人马打的不错,王彦看中了他的人马,借机会直接兼并进入了捧日军中。

    郑森在守卫江防的大战中,表现同样出彩,后又参与了救援徐州的战役,加上又有关系在,已经成了水师参将。

    这两人王彦都认识,并且了解他们的身份,这次前往倭国对于织造局来说十分重要,所以王彦找来两人前往。

    这时两人站在船头,郑森意气风发,似乎他能掌握海上的一切,但高义仠却有些担心,他记着临行前王侍郎的交待,可能会有海盗劫船,所以希望能够早点靠岸。

    两人正说着话,桅杆上的水手忽然喊道:将军,那边有船,似乎正在打劫。

    郑森忙抽出千里镜,向水手指着的方向看去,便见一艘长笛行的大船,正在追赶一艘日本的朱印船,他放下千里镜,别管,是红毛夷在抢劫倭国的商船。

    说完,他又扭头道:快打旗,通知另两条福船,让大家都戒备起来。

    三艘福船,远远的从荷兰人的船只旁边航行过去,那艘荷兰人的船只,已经捕获了日本的朱印船。

    这时高义仠看清那艘荷兰人的海船,脸上不禁露出惊讶的神色,修长的船身,桅杆上挂满了白色的软帆,侧舷露出狰狞的炮窗,与明朝的福船完全不一样。

    郑森眼中有些忌惮之色,他注视着比福船大上一圈的荷兰商船,解释道:这是在海上的红毛夷,与澳门的佛郎机人不是一伙人,据说来自极西之地。这些夷人的海船速度快,火炮多,惹上了很难缠。

    高义仠看着被打劫的倭国船,皱眉道:这海上也不比陆地上安全啊!

    郑森道:海贸利润之高,除了因为船只会遇到风浪,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可能遇见劫掠。在海上没有律令的约束,航行数日,有时候也看不见一艘船。如果抢劫遇见的船只,根本不用担心被别人知道,所以你遇见的任何一条船,都可能变成海寇。正是因为危险,所以往来一次,本金基本都会翻上三四倍。

    高义仠听了有些惊讶,他是第一次听说这样的事情。

    他眼睛又看了远处的荷兰商船一眼,荷兰商船也看见了他们,兴许是见他们有三艘船,所以并没有靠上来。

    三艘福船,继续前行,太阳很快落入海平面,一轮明月挂了起来。

    福船在平静的海面上航行,甲板上的水手根据引航员的要求调整着风帆的方向,以便船队能够顺利到达日本。

    郑森看了下天空中的星辰和手中罗盘,见水手们操作无误之后,吹了会儿风,便返回船舱。

    高义仠也跟着他下来,两人在瓜州之战时就已经相识,郑森听说高义仠和高义欢相识,还找他打听了许多高义欢的事情。

    海面上航行十分的枯燥,两人来到船舱后,便坐在一起交谈。

    高义仠道:海贸如果真像将军说的一样那么挣钱,那朝廷必能增加一大笔赋税,再编几万新军,就能夺回两淮。

    朝廷开海肯定是影响郑家利益的,郑森自然也明白这一点,不过此时的他,是崽卖爷田不心疼,没有国那有家。

    现在他并未成长为延平郡王,而是一个刚刚投笔从戎的书生,心中满怀激情,都是报效大明的想法,再加上,郑家的利益主要在福建,他认为织造局对郑家的影响不大,所以对于此事,秉着支持的态度。

    郑森从下就不缺钱,这让他现在视金银为粪土,他太想看大明整顿兵马,挥师北伐了。

    郑森笑道:如果朝廷真正开海,选一两个港口通商,设立市舶司收税,恐怕立刻就能吸引海外诸多藩属前来。届时不说太多,一年多几百万两的赋税,还是有的。

    两人正畅想着开海后的前景,这时一名水手却匆匆进了船楼,看见两人,站在门口,便直接禀报,将军,情况有些不妙,远处有船队迎上来,不知道是不是海寇。

    郑森听后眉头一皱,高义仠脸色大变,已经站起身来。

    快带我们去看一看!高义仠急声道。



第698章路遇海寇
    郑森与高义仠急忙出了船舱,登上船楼顶部,船上的士卒几乎都站到了各自的位置上,各执兵器,向东面张望。

    白天的时候,船队刚刚目睹了一艘荷兰商船,明目张胆的打劫了一艘朱印船,众人都理解了海上的凶险。

    此时的大海之上,充满了危险,遇见的任何海船,都能随时化身海盗,就算明朝在东南的水师战船,遇见过往的商船,也有可能去干上一票。

    大海就是法外之地,即便是明朝强盛时,也管不到海上的事情,因此满载织造局货物的三艘福船,并不安全。

    在月光照射的大海上,水手们伸着脖子眺望,郑森几步走到船楼边上,手按着腰刀,向东面望去,果然见远处海面上有十多个黑影在移动,但是天色黑,距离远,看得并不真切,不过却可以确定是船无疑。

    郑森抬头看了看星辰,又叫人拿来罗盘看了看,然后沉声道:快到琉球了,是从琉球过来的船队,但是不晓得是什么身份?

    高义仠对海上的情况不了解,是不是从琉球去浙东和福建的商船?

    不太可能!郑森摇了摇头,现在海上刮东南风,要去浙东和福建不是这个时候。

    说完,郑森忽然对甲板上的水手喊道:摆舵,调整帆面,避开他们,船队向北航行。

    高义仠想起王侍郎的嘱咐,脸色沉了下来,将军以为是海寇?

    郑森神情严肃,还不清楚,不过对方船多,能避开就避开,是不是海寇,等会儿就知道了。

    这时船上的操帆手,听道命令后,立刻解下帆索,调整着帆面,船尾舵楼上,四名水手合力推动舵杆,船舵偏移,船身顿时嘎吱着倾斜,海风吹动这帆面,船只向北破浪,改变原来的航线,避免与对方船队相遇。

    桅杆上,负责瞭望的士卒,站在有些倾斜的望斗里,一手抓住桅杆,一手拿着千里镜张望,双目炯炯的注视着海面上出现的黑影,忽然向下大喊:不好,他们也在转向,要追过来了!

    不用谁说,船上的人都明白了,肯定是遇见海寇了。

    高义仠脸上愤怒起来,王侍郎说浙东海商,可能会勾结海寇劫船,没想到他们为了阻止朝廷,真有这么大的胆子。现在大明朝举步维艰,不变既亡,这些人还为私利,阻碍朝廷变革,真是该杀!

    中国商人在掌握巨大的财富后,必须要在政治上获得靠山,他们往往会倾向于与士族结合,或者是将自己的后人,培养成为士族,完成身份的上转变,从而使得自身财富得到一定的保障。

    郑芝龙对邓森就是如此,花费巨万来培养他,并让他拜东林大佬钱谦益为师,融入士族的圈子内,而很少让他接触郑氏家族的事情,不过这并不表示,郑森完全不知道海上的事情。

    这算什么,当年横行东南的倭寇,也是与这帮人勾结的。郑森说了一句,立刻又对船上士卒下令,将旗挂上,船上火炮准备。

    望斗上的水手,点了灯,通知其它两艘福船,并在桅杆上挂起一面黄色的旗帜。

    那是郑家的旗帜,郑家是东海和南洋上的霸主,一年赚的钱比荷兰东印度公司还多,拥有近千条海船,影响力十分巨大,就是荷兰人也不敢随便动打郑家旗号的船。

    郑森代表朝廷,不想打郑家的旗号,但是对方来的船不少,他们有任务在身,不能出什么事故,所以还是将郑家旗号挂起,希望这伙海寇能畏于郑家的实力,放弃打劫三艘福船。

    不过此时天黑,旗帜挂上,对方眼下也看不清楚。

    在士卒挂旗的同时,船上的水手们已经行动起来,船舷和尾部的红布被掀开,漏出一门红衣大炮,六门千斤火炮,还有碗口铳等若干火器。

    甲板上的士卒一阵忙碌,将火箭刀矛火铳拿到东面的船舷放好,并且迅速进行装填,从船舱内出来的士卒,则连忙把衣甲穿好。

    船上的炮手,给火炮装填完毕,将千斤佛郎机的子铳也装填完毕,然后神情严肃的注视着东面的黑影。

    此时明军的三艘福船,将航线从东北方向,转向正北方向,海寇的船队则将方向从西改成西北方向,两支船队的航线,就像是一个卜字,海寇明显是想截住三艘福船。

    三艘福船满载着货物,吃水很深,船只速度要慢一些,而海寇的船队,没有装载货物,速度则快上许多,正在拉近与三艘福船的距离。

    不过海面上视野极好,船队虽然出现在视野中,但距离依然很远。

    海寇船队速度虽快,但并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追上。

    来的海寇船队,正是谢三宾请来,他们在琉球已经等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在福船从宁波出发时,谢三宾派快船,先一步感到琉球,通知了海寇,海寇才能精准的算出,福船到达琉球群岛的时间。

    朝廷设立织造局,主持对倭国的贸易,从近期来看,对郑家的影响并不大,不过在收到这份消息后,郑芝龙还是引起了极大的重视。

    如果织造局在对倭国的贸易中赚了钱,朝廷下一步必然开海,那对郑家的打击,将无比巨大。

    现在郑家等于取代了朝廷,在海上收取赋税,并进行走私贸易,明朝如果将目光投向海贸,那郑家与朝廷必然会发生激烈的冲突。

    此时郑芝龙并不想与明朝翻脸,他希望的是继续维持郑家的利益,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告诉朝廷,海上凶险,风险太大,将朝廷的这个想法,扼杀在萌芽状态。

    为此,几个月前,郑芝龙便派遣五弟郑芝豹来到琉球,找来一股在东海活跃的海寇,来拦截织造局的货船。

    袭击官船,等同于谋反,郑芝龙虽然不惧怕,但是没必要从福建派船,便让郑芝豹直接联系东海上最大的一股海寇,来办理此事。

    郑家在海上收保护费,如果海上太平,那自然是收不上钱,必须要有危险,商船才会愿意一年花三千两,买郑家的令旗来保平安。

    海上的危险,就是海寇,他们与郑家之间,其实有很大的关联,有些其实就是郑家的人假扮。

    这时在海寇的一艘大舰上,郑芝豹看见向远处逃窜的三艘福船,脸上漏出冷笑,哼,发炮,满帆追击!

    海面上轰的一声巨响,闪烁出一团红光,将一片海面忽然照亮,然后立刻就暗淡下去。

    而就在这时,空中发出一声呼啸,一枚黑色的炮弹急速射向福船,在距离船只一里多的海面上溅起一道水柱。

    远处的海寇船队,依次发炮,海面上火光闪现,硝烟弥漫,炮身带动甲板和船身微微震动,海水将这种震动,传播老远。

    郑森看见海寇开炮,脸色沉了下来,从火力来看,这伙海寇的实力,不弱于明军的水师。

    左转舵!郑森大喊一声,然后握拳怒吼,发炮还击!

    轰一声巨响,福船上一门火炮,炮身猛地一退,甲板一阵颤动,船上烟雾弥漫,船身冲散硝烟,继续向前逃离。

    一时间,漆黑的海面上,炮声隆隆,铳焰闪烁,场面壮观。

    只是双方距离比较远,而火炮的准头不高,双方都没有命中目标。

    船队在夜里,你追我赶,一直到天色渐明,才终于将距离拉近。

    这时海盗船上,一名独眼的头目,却忽然对郑芝豹道:五爷,这船有郑家的令旗啊!

    郑芝豹用千里镜看去,果然看见桅杆上飘着郑家的旗帜。
1...311312313314315...4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