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再者,河套那是满清的地,西魏怎么给他们?
这时周荣华继续说道:我大魏并不是让你们明面上与满清决裂,如果决裂了,你们必然会承受满清巨大的压力,甚至会遭受满清的进攻,这并非我大魏愿意看见的。我大魏的意思是,你们与满清虚与蛇委,南下至河套都没问题,只要不卖力攻击我大魏就行。届时,我们慢慢打,不仅相互之间能做交易,你们也有机会在河套放牧。这样的合作,你们一点损失都没有!
车臣汗的三角眼一眯,显然是动意了。
魏使的意思是,利用满清想让他们攻击西魏的心理,漠北蒙古可以南下,但是却需要和西魏国保持一定的默契,名为攻击关中,劫掠物资,实为两者勾结。
如果是这样的话,漠北蒙古完全能够,趁着这次机会,一边在河套放牧,一边从西魏拿来铁器,装备漠北的勇士,恢复漠北的实力。
这件事,让我们再考虑考虑!车臣汗终于开口说道。
~~~~~~
北京,满清工部铸炮坊内,多尔衮正在洪承畴等人陪同下,查看工匠铸造的器械。
清军在与魏军的战争中,多次失利后,痛定思痛,觉得八旗将士的勇猛,并不输给魏军,魏军之所以能赢,主要还是因为器械的优势。
在南京派出细作,潜入西安城,窥视魏军的军器制造时,北京的满清也开始下令,对缴获的魏军器械,进行仿造。
这时多尔滚,领着一群人来到外城的铸炮坊,几个精炼铜铁的高炉,正升起一道道的黑烟,在高炉旁边的房间内,工匠内则正钻着铳管。
多尔衮看了看忙碌的工坊,对洪承畴道:高蛮子动作神速,本王稍微不注意,他就已经攻取了四川,收编了关宁军,要是继续任由他发展下去,不出三年,他怕就要东出潼关了!
多尔衮一边走,一边说道:据细作得到的情报,高义欢在夺取四川后,下一步的策略,很可能是经略西域。现在我大清向南无法跨过长江天堑,已经很难在关内扩张势力,本王已经决定,向西收服漠北蒙古还有漠西蒙古,同高义欢争夺西域。
洪承畴思索道:匈奴一统草原,汉据关内之地,尚需联盟西域,才能反击匈奴。西魏所据之地,不过秦楚蜀,只占天下三分,若大清能一统草原,控制西域,西魏国战略上立时被动。
多尔滚微微颔首:本王正是这个想法,一统蒙古诸部,我大清立刻多出控弦之士二十万,必然能够重新形成绝对的优势。不过,漠北蒙古实力尚存,漠西准格尔控弦十余万,我大清要实现一统蒙古的伟业,并非一件轻松之事啊!
说着,多尔衮忽然从旁边拿起一根火铳,问道:洪学士,现在工部一个月能仿造多少自生火铳?
洪承畴忙行礼道:回禀摄政王,工坊缺少熟练的工匠,现在一个月,最多能造一百杆自生火铳!
多尔滚脸色一沉,这么少?不行,必须要加大产量。
洪承畴面露难色,遂即行礼道:摄政王,高义欢比我们早五年,开始造铳,培养出了大批的工匠,而我们才刚刚开始,产量一时间肯定提不上去。不过,如果摄政王,给臣一个人,或许能够增加一些产量。
哦?是谁?多尔衮好奇道。
洪承畴道:西人汤若望!
第695章朱慈烺的焦虑
在魏国占据四川,收编关宁军后,西魏国的实力迅速增长,无疑引起了清军的恐慌。
天下大势,此消彼长,在西魏变得更强大的情况下,清军就是保持住现有的实力,都是一种衰退。
在得知高义欢拿下川蜀后,多尔衮心慌了,怕一不留神,大清国就被高蛮子彻底超越。
当得知魏军在占据四川后,下一步的战略居然是经略西域,占据陇右,河煌之地,甚至控制叶尔羌,多尔衮立时就焦虑了。
为此,多尔衮寝食难安,苦苦思索后,决定吃掉漠北和漠西蒙古,同西魏争夺西域。
现在清军在关内的发展已经进入瓶颈,无法快速增加清军的实力,向西扩张无疑是一条出路。
他纵观历史,但凡草原上出现一个统一的游牧帝国,必然会对中原王朝形成巨大的威压。
匈奴突厥契丹蒙古,都是如此,大清国有骑兵之利,又有汉人精湛的制甲和锻造工艺,兵甲精良程度,远胜过游牧状态的蒙古诸部,要统一他们并不是一件难事。
一旦控制草原,大清对于西魏,就实现了两面包围,要是在控制西域,西魏将三面受到威胁。
以西魏之地,根本无法,同控制草原的清军队抗。
为此,当西魏突袭河套后,多尔衮在愤怒和震惊的同时,更加坚定了要与西魏争夺草原和西域的决心。
大清铁骑二十余万,骑兵优势明显,西魏国的骑兵,绝对无力与大清争夺草原。
因此,多尔衮强令漠北三部南下攻击西魏,目标也从原来的骚扰关中,让关中无法修养生息,变成了骚扰关中的同时削弱漠北蒙古,从而控制住漠北蒙古。
在满清议事到局势变化的同时,江南的明朝,也同样感到了焦虑。
高义欢的魏国,突袭了巴蜀,占据四川,军力增长之下,已经让朱慈烺感到恐惧。
不过这次朱慈烺并没有什么过激的举动,反而派人去西安,看望了魏王妃,并私下承认高义欢对四川的占据。
在西魏国强大到大明不能控制,甚至有能力灭掉明朝后,朱慈烺必须要隐忍。
此时在南京皇宫,朱慈烺的御书房内,年轻的朱慈烺嘴上已经畜起了胡须,他身穿龙袍,头戴翼善冠,负手站立在地图前,王彦陈子龙路振飞等心腹干员则低头站在他的身后。
现今局势,满清具有燕赵齐魏,并得两淮之地。高精忠占据秦蜀荆州之地。此二者,皆是我朝心腹之患。休战一年以来,清军剿灭北地义师,巩固了北方,西魏攻下巴蜀,实力迅猛增长,唯有我大明还在进行内部争斗,长此下去~朱慈烺注视着地图,发出一声长叹。
陛下,近一年来,朝廷还是颇有建树,陛下切不能灰心丧气啊!路振飞忽然跪地拜倒。
王彦则道:陛下,要解决眼下的困境,只需有钱粮,有大军就行。自上次江北大战后,朝廷以得五万禁军,商税的改革也有了成效,局势已经有所好转了!
朱慈烺却微微摇头,太慢了!他转过身来,看着几名大臣,诸卿可有什么策略,来改变眼下的局势?
陈子龙道:陛下,臣等对此早有商议,下一步将准备瓦解马士英阮大铖对江北兵马的掌控。
朱慈烺眉头一挑,明显有些心动,但随即又担心道:江北兵马关系江防的安危,处理不好会出大问题啊。
陈子龙道:臣等分析过,准备先从黄得功入手。靖国公深受先皇大恩,又备受陛下器重,只要他能效忠陛下,则朝廷就有实力逐步控制江北兵马,再下一步,就是逼迫左良玉入京,然后整顿左镇,接手武昌。
朱慈烺不禁在堂上来回疾走,大明王朝的崩溃,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对军队逐渐失去了掌控。
他要是重新控制军队,就能乾坤独断,就能按着自己的想法来行事,这让朱慈烺有些激动起来,但同时,他又有点担心和害怕,要是万一激起兵变,那他该怎么办?
这件事情,让朕考虑考虑!朱慈烺来回踱步。
陈子龙道:陛下,清与西魏都在图强,我大明要是不变革,怕偏安而不得。此事要是出了问题,臣愿意一力承担!
朱慈烺微微一愣,陈子龙的意思是,削弱军阀的事情,由他去做,成了对大明有利,要是万一激起兵变,或者有人起兵问罪,就把他推出去顶罪,杀了他来消除军阀的怨气,从而保存皇帝。
忠臣啊!朱慈烺心中一喜,脸上却肃然起敬道:卿家说的什么话,这件事你尽管去做,朕就是你坚实的后盾。
臣领命,定不辜负皇恩!陈子龙立刻拜倒。
朱慈烺急忙亲自将他扶起,然后又说了几句。
此时王彦又站出来行礼道:陛下,要解决江北和左镇,朝廷必须要准备一大笔的银钱,建立向西魏一样的粮饷发放制度,朝廷才能真正的掌握军队。
朱慈烺微微颔首,此前朝廷发饷,钱粮都落入各个军头之手,士卒只知道军头,不知道朝廷。这些人还与朝中之人勾结,侵吞粮饷,让朝廷花费巨万,养出的兵马,一不听朕的旨意,二不能御敌,三还要祸害朕的子民。西魏的兵饷制度,确实可以拿过来,推广实行。只是如此一来,朝廷便不能再欠饷了,户部的压力将会大大增加啊。
王彦行礼道:陛下,江南之利在于商业发达,北地战乱,人口锐减,已经影响了江南的丝织。臣启奏,由官府在苏州杭州设立织造局,从江南各地收集布帛,然后由官府主导,运往倭国交易,或者允许倭国的朱印船,到宁波和杭州来。海贸获利丰富,一定能为朝廷换取大批银钱和物资。
朝廷主导?朱慈烺道:这会不会被说成与民争利?
王彦道:陛下,有些话,是不能信的。臣本意是建议开海,担心阻力太大,所以才先采取这个策略。现在北方对棉布茶叶瓷器的需求都在降低,西魏一方,进一个月报关的货物,也在日渐减少,江南不少工坊的货物都出现积压,朝廷出面将这批货物卖去倭国,为百姓找到一个销路,怎么能是与民争利呢?损害的怕只是那些走私商贾的利益吧。
明朝海禁政策之下,其实并没有禁止住明朝和海外的贸易,反而让郑芝龙和东南的走私商人发了大财。
隆庆开海是明朝海禁政策的一个转变,不过在走私势力的影响之下,隆庆开海只是开放在福建漳州府月港一处口岸。
这个月港还只是一个潜水港,主要贸易依然是浙东走私海商,还有福建的海盗把持。
朱慈烺对于王彦还是很信任,这次他没有考虑太久,便点头道:那这件事情,就由卿家去办!
王彦当下领命下拜,臣一定尽力办好此事。
朱慈烺点了点头,然后挥手道:好了!今天就议到这里。对了,陈卿,如果黄得功确有为朕尽忠之心,你给黄得功下个旨,让他来南京见朕一面。
第696章
日渐强大的西魏国,不仅逼着多尔衮,同时也倒逼明朝加速改革,尽快解决自身的问题。
西魏在强大,明朝却疾病缠身,若是再不改变,那就只有等死了。
当然历代以来,想要让既得利益者,吐出到手的利益,都是难上加难的事情。
只是眼下的局势,逼得明朝必须要变,否则就只有混吃等死。
因此朱慈烺,还有真正忠于明朝的大臣,心中都十分的焦虑,迫切的想要改变如今的局面。
本来明朝的变革,很难看到希望,不过随着朝廷练出五万禁军,局势便逐渐发生了一丝改变,有了一线希望。
朱慈烺在与心腹大臣商议之后,很快就采取了行动,着手对江北明军进行控制,同时进一步开源节流,以便能够获得更多的赋税。
临近新年,朱慈烺披着一件大氅,在御花园中漫步,被召回南京述职的黄得功跟在他的身后。
黄得功见皇帝满脸忧郁,忽然停住脚步,抱拳行礼道:陛下为何事忧心?
朱慈烺就等他问,停下脚步,转过身来,便是一声长长的叹息,清军占据两淮,高精忠取了四川,祖宗的江山失于朕之手,然而朕却毫无作为,不能保护子民,心中甚为愧疚啊!
陛下!黄得功听了,觉得是个表忠心的机会,立刻拜道,主辱臣死,失地辱国,是臣等的罪过,陛下不必太过自责。臣愿为陛下分忧,率领麾下将士,挥师北上,为陛下光复河山!
靖国公真忠臣也!朱慈烺赞叹一声,亲自扶起黄得功,而后又叹气道:靖国公之心,朕知道了,然而北伐大事,光有靖国公一支人马却也不行!还有许多人马,不听朕的旨意啊!
黄得功也就是随口一说,他虽然对明朝还算忠心,但是也没到什么都不顾,便提一支兵马去送死的地步。
他方才是为了博取皇帝的好感,就算他肯,他的属下也不会愿意。
黄得功听了朱慈烺的话,心中松了口气,知道他已经给皇帝留了个好映像,心里便有些得意了,立时又拍着胸脯道:陛下是大明的皇帝,谁敢不停陛下的旨意,臣第一个灭了他!
好啊!靖国公能有此心,朕心甚慰!朱慈烺脸上高兴起来,看着黄得功,露出狐狸尾巴,正色道:有卿家这句话,朕心中就放心了。陈子龙建议朕对江北兵事进行改革,加强朝廷对军队的控制,一些人可能要回到南京任职,朕怕他们不理解,因此想委任卿家总理庐州合州安庆太平池州五府的军务,协助陈子龙来完成此事!
黄得功一愣,猛然明白了朱慈烺的意思,皇帝是要对江北兵马动手了。
一瞬间,黄得功有点尴尬了,他刚放出豪言,实在无法拒绝朱慈烺,可这个差事,他又真的不想接。
卿家怎么不说话?不愿意为朕分忧吗?朱慈烺见他没回应,突然直视着黄得功。
黄得功惊觉失态,朱慈烺毕竟是皇帝,黄得功骑虎难下,不敢迟疑,正色抱拳,臣敢不从命!
从皇宫出来,黄得功就后悔了,他这人没啥毛病,就是喜欢放豪言,大包大揽,一下给自己揽了个要命的差事。
黄得功骑马走在街上,左思右想之后,还是一拔马缰,来到了马士英的府邸。
在马士英的书房内,黄得功说了面圣的事情,马士英听后一阵沉默。
其实对于帝党近期的动作,马士英早就知道了,但是他认为帝党想的太简单,明朝内部的问题是一环套一环,早成了一团乱麻。
马士英做为明朝首辅,自然不想看见大明灭亡,也想大明图强,但是他不认可陈子龙王彦等人的做法,他认为眼下维持明朝才是大事,冒然改变,绝对会出大问题。
江北那群丘八,可不是那么好控制,推行西魏的兵饷制度,必然得罪一大批人,搞不好还是需要他来收拾残局。
黄得功能来见他,马士英还是很高兴,不过马士英还是问了句,国公,如果江北兵马因为此事哗变,国公会怎么办?
黄得功脸色一沉,思索半响,开口道:如果陛下给我下旨,我会发兵镇压!
马士英神情微微一愣,半响幽幽道:哦,这样啊!
南京朝廷中派系复杂,朝廷要做什么事情,基本无法隐瞒。
此前清军南下,江北四镇遭受重创,两镇投降,一镇几乎全军覆灭,江北明军元气大伤,而在与满清的战争中,朝廷的新军却慢慢成长起来,使得原本跋扈自雄的江北兵,有所收敛,不敢像以前一样,明目张胆的对抗朝廷。
不过另一件事情,却遭到了朝野的激烈反对,不少大臣言辞激烈的指责王彦的策略,是变相开海,是与民争利。
开海损害浙东走私商贾的利益,这些人与江浙士绅的关系盘根错节,发声的渠道,比江北的军头要多得多,立刻就给了朝廷,巨大的舆论压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