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这也是整个明朝,皇帝和文官集团,特别是明朝晚期,文官用来与皇帝斗争的主要思想依据。

    这种靠道德来约束人的思想,直到今日,对中国都继续保持着影响。

    在明朝晚期,文官通过道德,限制住了皇帝的许多行为,为士绅集团谋取不少私利。

    不过兴起的商贾和富户阶层,还是没有直接掌握权力,而是需要与士绅结合,或者是将自己变为士绅,才能获得政治上权力。

    李岩提出的五等民策略,让受到泰州学派和李贽思想影响的陈贞慧,看到一个约束官府,让百姓来监督官员施政的机会。

    这个建议立刻就得到了,同为江南人士的新科进士冒辟疆的支持,不过李岩担心官员会与上户勾结,损害贫苦百姓的利益,来满足上户,所以持反对意见。

    高义欢对此也很警惕,持保留的态度,所以目前只给上户参与州县议事的权力,至于今后要不要给其它的权利,则等以后再说。

    现在一切以统一为目的,而统一战争,必须要集合西魏国所有的人力财力物力,高义欢觉得还不是放权的时候。

    不过已后西魏若是统一天下,兴起的商贾和富民阶层,实力日渐强大时,肯定会不断寻求渠道,来表达政治诉求。

    除了这个插曲之为,关员们还提出了两条策略,被高义欢采纳。

    一策是裁兵法,与西魏国的四种营制度相结合,规定清理军中老弱,测试士卒,各营士卒中不合格者,淘汰至府兵,府兵不合格者改为民籍,获得过爵位或者因战伤残的保留兵户待遇,未立功,被淘汰后,则不再享有赋税减免的政策。

    第二策,是军器督造法,进一步严格管理军器的制造,提高武器的质量。

    这样一来,魏国新的国策,就变成了五法五策,高义欢当即便表态,让内阁尽快推行。

    如果新政能顺利推行,高义欢相信,魏国的实力会再上一个台阶。

    下午,会议结束,高义欢却得不到休息,他匆匆来到书房,召见周荣华和孙房源两人。

    在房间内,高义欢看完一份奏折,是梁以樟从四川传来,言牛金星已经返回成都,并带回了孙可望的一些消息。

    孙可望在赤水河畔,击败了曾英,与刘宗敏会师于遵义,然后乘胜攻下了贵阳。

    牛金星在贵阳追上孙可望,彼时西军前锋,已经向云南转进。

    据牛金星观察,西军进入贵州后,不少士卒开始逃离,孙可望的处境并不是很好。

    因此在得知牛金星的来意后,孙可望立时就表示,愿意向西魏国称藩,并愿意用云贵的铜矿和茶叶,换取西魏国的米粮。

    高义欢看完奏折后合上,透过镂空的隔断,看见坐在外堂的两人,便招呼一声,让他们进来!

    半边屁股坐在红木椅子上的周荣华孙房源,见侍卫出来叫他们,两人忙站起身来,整理了一下官袍,扶正乌沙帽,走进内堂。

    臣,拜见大王!

    高义欢微微笑着,抬手道:两位卿家不用多礼。今天召见你们,孤王是有事情要问你们。

    两人站起身来,周荣华躬身道:大王有什么需要询问,臣知无不言。

    高义欢点了点头,问道:河套方面,现在是什么情况,满清有退兵的意思没有?

    常言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可是清军不仅睡在他旁边,还带着刀,抵住高义欢的腰眼。

    河套之地,正好在关中的背上,清军在这里驻兵,就等于在高义欢的头顶,方了一柄尖刀。

    让关中的魏军不敢轻举妄动,魏军如果出潼关攻河南,或者是出蒲津渡攻山西,河套的清军都能够南下,攻击关中,让魏军战略上处于被动。

    周荣华道:回禀大王,清军并未退兵,反而增兵了。

    高义欢眉头一皱,河套被我大魏洗劫后,清军要驻军河套,补给需要从关内输送。满清居然顶住后勤的压力,继续增兵,他们想干什么?

    周荣华道:应该是准备对蒙古动手,或者是来攻我们关中!

    漠北蒙古现在是什么情况?高义欢问道。

    周荣华道:清军对漠北蒙古数次袭击关中都无功而返,已经产生了怀疑,正向漠北蒙古施加压力。车臣汗希望大王能为车臣部,再提供一些兵甲粮食和布匹!

    高义欢皱着眉头,挥手道:给他,让他用马匹来换!

    ~~~~~~

    此时,天色临近黄昏,各个衙门办公的官员,都收拾了一下桌子,准备返回各自的府邸。

    兵部衙门内,邝鹏升重重拍了一名主事的肩膀,宋主事,去喝一杯?

    主事宋从心却摇了摇头,不了,我还有点事,先走了!

    说完宋从心草草收拾了一下桌子,便快步离开公房,邝鹏升看着他匆忙的背影,心中有点诧异,忽然看见另一名同僚,便又笑道:刘兄,去喝一杯?

    ·······

    西安城中,因为大魏定都于此,带来了大批的公职人员,从而在城中催生了不少酒楼。

    在靠近太平街,西魏国衙门聚集之地,便有多家酒楼。

    这时兵部主事宋从心,来到一家小酒肆,直接穿过大堂,走上二楼,挑开门帘走进一间屋子。

    雅间内坐着一名清瘦的阴鸷男子,正自斟自饮,他见宋从心进来,立刻眉毛一挑,你来晚了!

    宋从心一言不发地在他对面坐了下来,从怀里掏出一张纸,冷冷道:这是你要的东西,上面有西魏与漠北三部交易的全部清单,我希望你不要再来找我了!

    阴鸷的男子接过纸张,看了看,却对着宋从心阴恻恻的笑了起来。

    在酒肆对面,邝鹏升正与刘湘客喝酒,眉头却忽然一皱,正好从窗户看见,宋从心从对面酒楼出来~




第704章巡视藏区
    在议政堂议事结束后,魏国的新政,很快就得以推行。

    西魏国境内,立时热火朝天。在川蜀,梁以樟以前做过知府,有管理一地的经验,被放在四川后,对于四川的政务,也算等心应手,在加上有季国风辅助,四川之地又比关中更为富裕,所以政策一出,很快就有了成效。

    藩府首先调拨银元七十万,支援四川重建,用来官府购买农具和牲口,借贷给百姓,让百姓重建家园。

    许多为躲避战乱,躲入山林的川蜀百姓闻讯,纷纷收拾行装,离开山寨,返回家乡,开始在遭受破坏的故乡上进行重建。

    一时间,成都平原上,田间地头到处都是犁地的耕牛,还有新建的窝棚。

    张献忠入川后,灭蜀王,杀富户,将四川原本的社会结构,完全摧毁,后来西军与关宁军的大战,又造成了普通百姓流离失所,纷纷逃离平原,进入山中结寨。

    这造成了藩府手中拥有大批无主的田产,为招募百姓提供了前提条件。

    藩府分配土地,提供种子和农具,便将一些渴望安宁的百姓,吸引回来,不仅恢复了生产,同时也减轻了匪患。

    下山归乡的百姓,得到官府分的土地种子和牲畜后,对于西魏政权自是感恩戴德,百姓纷纷称颂高大王仁德,把统治四川多年的明朝,还有什么张献忠,全都抛掷脑后,如弃敝屣。

    与四川相比,恢复关中,面临的问题则大得多,而其中最主要一点,就是缺少人口。

    长年的战乱,让关中人口损失惨重,加上土地相对贫瘠,恢复起来比四川要难数倍不止。

    事实上人口不仅影响到了关中的恢复,还影响到了魏军的士气。

    因为藩府缺少银钱,所以用田产来代替银钱来进行奖赏,士卒从征分田,立功还是分田,战死后的抚恤也是分田。

    可是因为地广人稀,许多士卒分配到军功田,特别是将领拥有大片土地后,却缺少佃户来耕种,造成土地价格严重贬值,已经影响了士气。

    为此西魏只能减少给百姓分配无主的土地,收紧土地的供应,来稳住地价,但是劳动力不足,却是一个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

    考虑道关中情况与四川不同,藩府除了在渭河水系,种植精耕细作的小麦之外,其它缺少水源的土地,则推广种植棉花玉米和番薯等耐旱的作物,并采用屯庄式的大规模种植,来缓解人口不足的缺陷。

    这样一来,关中之地,就能依靠经济作物,从草原换取牛羊毛皮,然后转卖到湖广和四川,甚至江南,换取银钱,然后购买南方的粮食,补充米粮的不足。

    在关中和四川着手恢复时,西魏国同陇右的蒙古部落和藏民的茶马贸易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在林丹汗被清军扫灭后,清海地区出现了一个权利的真空,和硕特蒙古中的一部,在北面准格尔部压力下,在几年前乘虚而入,占据了青海地区。

    其部落首领建立和硕特蒙古汗国,称固始汗,控制整个青海地区,而后又应西藏黄教摄政者索南群培和五世**四世班禅邀请入藏救助黄教,于崇祯十五年进入拉萨,控制了西藏。

    此时和硕特蒙古汗国控制整个青藏高原,并且在崇祯八年,也就是1635年,就已经归顺了满清了。

    当然这种归顺,只是名义上的归顺,为的是找个靠山,来抵挡日渐强大的准格尔。

    现在和硕特蒙古汗国,盘踞青藏高原,准格尔蒙古的威胁已经不再,与清的联系就少了。

    不过和硕特汗国,毕竟名义上臣服于满清,对于西魏来说,便始终是个威胁。

    西魏国收编关宁军后,战马数量增加至六万多匹,须要大片土地供战马驰骋,而且耗费大量的草料和豆子,一匹战马的消耗,顶得上几名士卒,给魏国财政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应此在占据关中之后,西魏国就开始寻找自己的牧马之地,最后理所当然的看上了陇右地区。

    和硕特汗国虽然控制青藏高原,可是部落的战士,也就两万多人,青藏高原地广人稀,便成了西魏蚕食的对象。

    从去岁开始,西魏国便派出商队,进入青海地区,一边贸易,一边联络一些小部落和藏民,已经将势力推进到了青海湖东面,并在此设立边市,出售粮食茶叶布匹,还有少量的铁器。

    在中原,一个铁锅也就一两钱银子,而卖到草原上,换几支羊都没有问题。

    没奈何,游牧民族冶炼技术落后,除了牛羊什么都没有,而饭又必须吃,茶又必须煮,便只有高价换汉人的铁器。

    不过,铁器虽是暴利,但是西魏国却控制很严密,只出口极少部分,以免蒙古人熔了铁器,打造兵器,主要的货物还是茶叶布匹和瓷器。

    自从西魏开市后,便陆续有蒙古人前来交易,而关中的商人,往往取得数倍乃到十余倍的暴利,高义欢下令边境加强控制,稽查货物,征收商税。

    又命士卒严查走私,一遇查获,款货全部没官,西魏藩府的税收也迅猛增长,另外大批牲畜进入关中,也改变着关中百姓的饮食。

    建章四年,春耕过后,高义欢从西安出发,西巡至青海。

    众人过了秦州后,便开始发现,原来汉人居住的地区,开始出现许多藏人和蒙古人,不少土地都逐渐荒废。

    等过了西宁府,便开始出现成片的帐篷,遍地的牛羊,还有身跨骏马放牧的藏人汉子,以及穿着长袖,面皮黝黑,两个脸蛋却红朴朴的妇女。

    大王,这里聚集的部民,主要是信奉红教的藏民,还有当年林丹汗带来的一些蒙古部落,大概有两万多人。李定国身穿铠甲,拉着马缰,对高义欢说道。

    高义欢对于青海复杂的局势,只是知道一些皮毛,他勒马驻立在一处山岗上,俯视着周围,风景状况,就是他娘的有点喘不过气来,太阳也毒辣得烤得人头皮发疼。

    走,去下面看看,路上你详细给我说一说这里的情况!高义欢忽然一扬马鞭,大声说道。



第705章草原上的格桑花
    高义欢这次西巡,其实是有目标的,他是来寻找适合养马的牧场,同时意图重创和硕特蒙古汗国。

    西魏与漠北蒙古勾搭,联络漠西准格尔,满清不可能没有动作。

    现在满清增兵河套,要是在联合和硕特蒙古,就能对关中形成夹击之势。

    虽说藏区强大的吐蕃帝国已经不存在,但是这一地区兴起的势力,毕竟曾经攻陷过唐都长安。

    据深入藏区的西魏商人,探查来的消息,固始汗有两万精锐的常备军,在加上臣服于他的蒙古部落和藏人,不说十万人,七八万还是能够拉出来的。

    多尔衮既然能制定阻击魏军西进的策略,没道理不会想到这个固始汗。

    此时趁着满清被漠北蒙古牵制住,没有对关中出手的机会,高义欢觉得不管固始汗有没有与清军联合的意思,他都应该先下手为强,解决西南方向的威胁。

    至于兴兵的借口,那也好找,朵甘督司和乌斯藏都司,乃是大明朝的固有领土,是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魏作为大明藩属,揍你一顿,合情合理吧。

    这时高义欢与身后骑兵在草原上纵马驰骋,马匹在广阔的天地间奔驰,令他感到心旷神怡,意气勃发。

    定国,你说这里的蒙古部落,主要是林丹汗带来的旧部,孤王还是能够理解,可信奉红教的藏人为什么会投靠我们,你给孤王说一说!高义欢扬鞭抽打着马臀,奔驰中问道。

    当年林丹汗被清军击败后,逃到青海,得了天花死于青海大草滩,其子额哲于翌年投降后金,跟随林丹汗到青海的蒙古部落,大部分返回了漠南,但还有一些小部落,留在了青海。

    这些部落在青海属于被压迫的对象,因此西魏能够拉拢,但是高义欢对藏区却不了解。

    大王,臣初到此处时,也不清楚这里的情况!李定国大声回道:臣了解后得知,藏人信奉的佛教主要有四个大派,现在是黄教当权,剩下三个教派,臣也不是太清楚,便都归为红教!

    李定国先一步到清海,不过也没完全理清这里的情况,其实来头靠的主要是噶玛噶举派,他为便于记忆,便都说成红教了。

    这时李定国抬起马鞭,指向远处的营地,大王,前面的营地,就是藏人中噶玛噶举派的聚集地,头领的名字叫彭措多伽,和硕特蒙古进入拉萨后,他们这一派被赶下台,逃到了这里!

    高义欢眉头一挑,便道:这个人可以利用啊!

    西魏对此时的青藏地区,并不是很了解,如果有熟悉青藏地区的藏人投靠,偏巧还有些号召力的话,那便可以扶植起来,作为西魏国控制青藏高原的傀儡。
1...314315316317318...4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