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高义欢露出慈父的微笑:乡亲们不要害怕,都起来吧。孤王今日过来,就是来看看你们,了解一下藩府的官员有没有安置孤的要求来安置你们。你们有什么话,可以对孤说一说。

    院子里没那么多凳子,士卒从隔壁借来长条凳,高义欢与几名百姓坐着,官员们到是站在一旁,让难民们很不自在。

    这时村子里另外四户难民也被叫来,三十余人坐满了院子,院子外则围满了看热闹的村民。

    高义欢与众多难民说了几句,难民只觉魏王,爱民如子,犹如慈父。

    这时高义欢正说着话,李来亨却挤进了,附耳低语道:大王,玄衣卫有紧急揍报。

    高义欢挥了挥手,让他先退下,微笑这看着老乡们,问道:乡亲们在这里都习惯了么?




第750章了解民情
    院子里三十多个老老少少坐下,高义欢坐在他们对面,寒暄着问了些家常。

    几位老乡,藩府有没有给你们安置田地耕种啊?高义欢问前面几位老者。

    大王,安置了,一户人家有二十亩地,县里借了耕牛和种子,给了口粮,大家心里都蛮踏实的,都念着大王的好。胆子大的老者,有些激动的说道。

    一旁的李岩问道:老乡,借贷的东西,来年压力大不大?

    西魏实行新政,其中有一新法,乃是借贷法,是效法王安石的青苗法。

    王安石变法失败,内阁很担心新法不能帮助百姓,反而会加重百姓的负担,因此李岩有此一问。

    没什么压力,县里才收我们一分利,我们在凉州时借贷都是三分四分的利。老者忙回道:司隶这边的租子,也比那边交的少,大家都感谢大王的恩德哩。老乡们脸上布满了笑容,发自内心感谢高大王,感谢大魏藩府。

    一旁的孙知府郑县令却背后冒着冷汗,幸亏他们没有搞什么名堂,不然仕途就完了。

    其实李岩的担心,是有些多余的,推行考核法后,对地方官员的考核,是从多个方面进行的,不仅看县里的水利人口田亩赋税,还要看县里五等民结构的变化,已及每一个等级的收入变化。

    光赋税增长,水利工程和道路修建,县里百姓收入却减少,跌破一个标准,考核时就该看一看官员是不是好大喜功了。当然,赋税人口水利都没增长,县里还越来越穷,那这个官员就更加不合格了。

    另外,吏部考核时,还会对县里五等民进行调查,让他们对地方官员做个评价,作为考核的参考。

    新法推行后,西魏官场,反对的声音很大,不少官员都埋怨,官不好做,有很大的抵触情绪,高义欢每个月都能收到几本攻击新法的奏疏。

    为此高义欢也比较头疼,大部分人寒窗苦读,并非是来兼济天下的,他们没有那么高的情操,而是来当官大爷,来作威作福的。

    藩府对官员限制太严格,引起反弹,高义欢也不可能将他们都换掉,毕竟能帮助他治理国家的只有文官系统,你再选上来的人,依然是一个德行,而国家的治理,也不可能交给武将,更加不可能交给百姓。

    至少历史上没有一个武将来统治的国家,或者交给百姓来统治的国家,能够长久。

    为此内阁提议,增加官员俸禄,给予更高的待遇,高义欢采纳了建议,并承诺今岁制定出方案,明岁开始推行,才将反对新政的声音压下来。

    李岩听了微微颔首,扭头与身边几名官员交谈了几句,高义欢则微笑着继续说道:听老乡们这么说,孤王就放心了。其实我大魏,除了种地之外,还有许多别的生计可以做。老乡们想早点还掉官贷,农闲的时候,可以参加兴修水利,可以去矿场采矿,去作坊上工,都能多得一笔收入,让大家赶快安定下来。

    老乡们只觉得从没见过魏王这样爱民如子,为百姓着想的大王。魏王怕官员不作为,搞名堂,亲自来慰问他们,为他们想生计,谋福利,让百姓十分感动。

    高义欢要的就是百姓有这种想法,他要将慈父的形象,深深植入到老百姓心中。

    这样今后藩府有什么引起民愤的政策出来,或者有贪官污吏,百姓都会觉得,这是官员欺上瞒下,是官员王八蛋,是他们蒙蔽了慈父的眼睛,如果魏王知道他们的苦,一定杀了狗官,为他们做主。

    老乡们对高义欢的话来了兴趣,一名健壮的汉子忍不住问道:大王,草民想知道修水利,挖矿怎么算工钱?

    年轻人不像老头们,他们的干劲比较足,有将生活过的更好的动力。

    高义欢微微笑着,扭头对郑璋宪招了招手,让他在一旁坐下,然后微笑着对百姓们道:孤王统筹全局,具体的事情,你们郑县令要比孤王更加清楚,他是你们的父母官,孤王让他来给你们解说,你们有什么疑问都可以问他。

    郑县令受宠若惊,忙磕头行礼,大王是大魏国君,全天下都是大王的子民,臣也是大王的子民,臣只是民中读了点书的,帮助大王照顾兄弟姐妹罢了。大王才是天下的父母,小臣不敢称什么父母官。

    哈哈~高义欢大笑起来,龟孙这么说,岂不是要认孤王当爹。

    高义欢扶起郑县令,欣慰道:郑知县这个认识很有高度,官员也是来自百姓之中,做了官,也不要忘了自己起于何处,不要高高在上,脱离了百姓。

    说着高义欢拍了拍郑知县的肩膀,郑县令,好好干,孤王很看好你。安置难民,就是藩府对你的考验,不要让孤王失望。

    郑县令已经激动的说不出话来,只是频频点头,高义欢遂即转身对院子里的百姓道:孤王还有些事情需要处理,就先走了,老乡们的问题,就让郑县令来回答。

    当下众人纷纷起身,恭送高义欢离开院子,高义欢让他们留在院子内,然后来到村子中间的打谷场,翻身上马,带着众多官员,在亲兵的护送下,往东南奔去。

    等高义欢出了村子,数十名影藏在暗处,躲在屋顶墙角的玄衣卫,便也匆匆撤出~~~~~~

    这时高义欢纵马疾驰,问道:玄衣卫有什么消息揍报?

    李来哼回道:方副使已经到了永寿县,不知道大王在哪里,便派出了几路人马出城,其中一路在蒿店找到臣,但并不晓得是什么消息。

    高义欢闻语不再说话,一挥马鞭,加快了马速。

    骑兵一路冲进永寿县城,在县衙前勒住战马,高义欢与李岩等一起翻身下马,脚步蹭蹭的往里走,方家玉已经迎接上来,大王~

    高义欢一挥手,进去说!

    众人在一间大堂坐下,高义欢坐定后,才问道:说吧!有什么事情?

    方家玉行礼道:大王,北京的细作传来几条重要的消息,臣觉得必须尽快禀报。

    哦?高义欢疑惑一声,猜测道:难道是多尔衮收到了鳌拜被孤王围歼的消息,做出了什么动作?

    洛水之役,魏军全歼了四万清军,清军破口而入的人马折损了一半,惊得索尼夺路而逃,在秦州与南路一万疑兵汇合后,向西流窜到巩昌府安定县,四万清军与三万魏军追兵激战一场,损失数千人,被魏军追杀四十余里,又窜入兰州府,渡河时又遭受阻击,又损失数千人,最后引兵继续向西,窜入青海,走祁连山南麓,绕过嘉峪关,返回草原。

    八万清军,被追杀,饿死,渴死,最后能回到草原的人马,恐怕不足两万,损失可谓极为惨重。

    这么大的损失,多尔衮自然暴跳如雷,肯定会有新的动作。

    方家玉道:大王,多尔衮确系有动作,不过不是针对我们大魏,而是针对豪格~

    豪格!高义欢立时挑起眉头~~~



第751章帮豪格一把
    大堂内高义欢坐在中堂,两边坐着李岩等大臣,众人听了方家玉的话,不禁议论纷纷。

    西魏刚击败了清军,瓦解了清军对关中的袭扰,并且使得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清军都无法从北线袭扰魏军,为西魏国赢得了一个相对安宁的环境,有利于西魏休养生息。

    这时清廷内部又传来将要内讧的消息,便让众人一下都激动了,纷纷赞叹,国运来了,真是挡都挡不住啊!

    这从侧面也印证了,魏王就是将要扫平天下,建立新朝的天选之主。

    李岩脸上有些兴奋,大王,黄台吉死后,豪格与多尔衮争位,两人之间矛盾重重。虽然豪格没有登上汗位,但豪格是黄台吉的长子,掌握满洲正蓝旗,很早就因为战功被封为肃亲王,许多黄台吉的心腹都支持豪格,他实力不可小窥。如果多尔衮要对付豪格,满清必定大乱,这对大魏而言,将是一件大好事啊!

    堂上众多大臣们显然也是这么认为,任何时候王朝内部倾轧,都将给王朝致命一击,大大消耗王朝的实力。

    现在天下纷争,三足鼎立,满清内部倾轧,给满清造成的打击,无疑将会更大。

    清军新败,内部再一乱,大魏收取河东,杀入北京指日可待,而一旦大魏拿下北京,就可以凭借驱除鞑虏之功,泰山封禅,称帝建制,调转矛头,扫灭残明一统天下。

    朱元璋靠驱除蒙元获得法统,大魏驱除满清,夺回神器,来个泰山封禅,再夺老朱家的江山,也不算太过分,能够勉强在道义上站住脚跟。

    一时间,堂上的官员都兴奋了,对于大魏的前途充满信心。

    不过高义欢却并没像众人那样乐观,他觉得豪格这个人,或许根本就不是多尔衮的对手。

    多尔衮对豪格动手的结果,可能不会像西魏官员们想的一样,造成满清四分五裂,实力衰落,或许没有倾轧,只有豪格被杀,清廷的实力不仅不会削弱,反而造成豪格派瓦解,让多尔滚独掌满清的政权。

    毕竟在历史上,豪格在击败西军,平定四川,凯旋回京后,还被多尔衮构陷削爵,莫名其妙死在狱中,现在豪格吃了败仗,没道理忽然神勇到力战多尔衮。

    在立了大功的情况下,还能让多尔衮弄死,连媳妇儿都被多尔衮抢去,可见豪格同多尔衮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选手。

    高义欢知道这些,但是在坐的官员,都不知道这些,一个个还都兴奋着。

    高义欢沉吟一会儿,思索后道:几位先生别高兴太早,当初黄台吉暴毙,豪格最有资格继位,可他自己却屈服了,丧失大好时机。如今局势已经不是皇台吉刚暴毙时,支持豪格的人,很大一部分都已经投靠了多尔衮。现在豪格的实力,远远比不上黄台吉暴毙时,再者福临坐了汗位,又分去他一部分实力。孤以为他这次吃了败仗,恐怕根本没能力和多尔衮斗,一回北京就会被软禁到死。

    堂内的众多大臣闻语一愣,没想到魏王这么不看好豪格,众人一阵议论。

    李岩皱眉道:大王,臣以为不管怎么说,有豪格在,多尔衮就会被掣肘。我们既然得到了这个消息,不管豪格是不是多尔衮的对手,都应该出手,不能让多尔衮轻易处理豪格。

    这话在理,豪格毕竟是皇台吉的儿子,有很大的号召力,只要他同多尔衮闹翻,不让多尔衮将他一下解决,就能分化满清的力量。

    高义欢微微颔首,忽然沉吟道,增兵河东的事情,可以先压一压,我们这边逼太紧,说不定多尔衮和豪格就斗不起来了。

    高义欢说了一句,又沉默了一会儿,脑中迅速盘算着,该怎么利用这件事,半响,他才皱眉道:现在关键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保证豪格能和多尔衮多过几招!

    如果豪格一个回合都撑不下去,上来救被多尔衮解决,那西魏商议这些就没有意义。

    这时方家玉道:大王,臣以为可以将多尔衮要对豪格不利的消息,泄露给豪格,让豪格提起警惕。多尔衮不可能直接对豪格不利,必是等豪格离开军队,返回北京后,才忽然出手。因此臣以为,只要豪格收到消息,不轻易回北京,与军队待在一起,多尔衮一时间就拿他没有办法。

    高义欢点了点头,确实,多尔衮这个阴人,不会蠢到发兵攻打豪格,他的盘算肯定是通过其他手段,来对付豪格。孤想来,最有可能的方法就是利用豪格损兵折将来做文章,用合法的手段,办了豪格。

    说着,高义欢话头一转,可是,这个消息该怎么传呢?要是大张旗鼓,多尔衮也会收到风声,他知道我大魏插手,可能就不会与豪格闹翻,而且会宣扬我大魏在使离间之计,意图分化清廷。多尔衮肯定会设法化解,或者做好准备,而豪格刚与孤王打了一仗,也不太可能轻易相信我们。

    方家玉道:那就让清廷内部将消息泄露出去!我们的细作,级别不低,可以投靠豪格,并将消息传递给豪格。

    高义欢知道方家玉说的细作是谁,不过他却有点舍不得用这枚棋子。

    满人不信任汉人,造成了满清朝廷中绝大多数汉官,都接触不到什么机密。

    满人不可能投靠西魏,给高义欢做探子,而玄衣卫收买的汉员又接触不到什么机密,只有最近打进去的这个细作,因为接近洪承畴能够得到不少机密。

    这个细作能让高义欢了解到多尔衮的许多动作,让他知道多尔衮打什么牌,做到心中有底。

    高义欢捋了捋短须,沉思一阵,清军败了一阵后,已经无力再攻打西魏,如果能让豪格与多尔衮分裂,那西魏在战略上,就可以转入反攻了。

    高义欢沉吟一阵,忽然一拍椅子扶手,猛然站起身来,大声说道,孤王就帮豪格一把!这件事,你们玄衣卫去处理,把事情办得漂亮些。豪格能与多尔衮斗一斗,自然是好事,如果他斗败了,孤王希望细作能让豪格投靠大魏!

    豪格是黄台吉长子,西魏要是能拿下他,必然能给多尔衮添堵。

    方家玉抱拳行礼,臣明白了!

    说完,他又道:臣还有几件关于满清铸造火器的事情要禀报!

    哦,那你说一说。高义欢坐下来,抬手示意。



第752章我代表人民感谢你
    北京,摄政王府邸,多尔衮的书房内。

    关中之战的确切消息传到了北京,魏军在洛水全歼鳌拜军,四万人马全军覆灭,满洲第一勇士鳌拜,也被乱刀分尸。

    破关而入的八万兵马,只有索尼率领两万残兵,绕道青海奔回蒙古,损失之大已经动摇了国本。

    消息传到北京,立刻引起了满洲贵族大震,极大的打击了满清的士气。

    多尔衮的计划本来是袭扰关中,破坏关中民生,可这次不仅没给关中造成多大损失,反而折损六万兵马,更可气的还是给西魏送去了好几万匹战马。

    清军马军损失,魏军马军增长,此消彼长之下,局势也逐渐变化了。

    这让多尔衮恼怒万分,豪格这个蠢材,到底是去劫掠关中,还是去给高义欢送马匹的。

    这时多尔衮与几名心腹聚集在一起,正在商议怎么处理豪格的事情。

    多尔衮对众人道:豪格是太宗长子,可他这个人优柔寡断,实在不能担起大任。本王正是看清了这一点,才为了大清的江山,为了爱新觉罗氏的基业,阻止他登上大位,但他不知本王苦心,对此一直怀恨在心,时常用言语伤害本王。本王念在太宗的份上,他平常犯些错误,本王都原谅了他,还有心栽培他,让他统兵出真。

1...335336337338339...4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