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北京城内,摄政王府邸,多尔衮正和众人议事,今日来的主要都是八旗的王公大臣,有巴布泰巴布海谭泰何洛会屯齐和度巴颜刘之源石廷柱李国翰马光远等人,原本没什么资格参与议事的汉八旗,居然占了半数。

    代善死了,多铎被俘虏,豪格和济尔哈朗去了盛京,阿济格在前线,多尔儿滚身边已经没啥能依靠的人,只剩下两个不中用的哥哥巴布海和巴布泰。

    努尔哈赤十六个儿子,也并非个个都有能耐,其中也有那么几个名声不显的。

    巴布泰是第九子,巴布海是第十一子,与被高义欢杀了的第七子阿巴泰名字差不多,三人地位都不显赫,名子也取的比较草率,没什么特点。

    现在大清朝廷,真快到了青黄不接的地步,多尔衮只能给两个不怎么中用的哥哥,加了郡王,充下门面,把担子担起来。

    这时多尔衮听了禀报,沉默一阵,挥手道:英王要的东西,尽快拨给英王,让他务必坚守住,援兵用不了多久,就能开进河东。

    说完,多尔衮环视众人严肃道:本王决定,不能再等了。诚郡王兴郡王,你们两人坐镇北京,联系蒙古,本王要精选虎贲两万,星夜南下,击败南线的明军,稳住南线,然后再挥师东进,与高贼决战!

    洪承畴建议多尔衮有所取舍,多尔衮权衡利弊后,最终决定把河南的兵马掉出来,只留两万人马守卫洛阳,牵制魏军,令耿仲明率八万大军,同他兵分两路,先击败比较好打的明军。

    只要击败了明军,确保南线的安全,那他的棋就活了。

    西魏兵马毕竟才三十多万,而少了南明的牵制,多尔衮能动用的兵力远多于高义欢。

    这样一来,清军兵力上占据优势,又占着防守之利,搞不好,能打个防守反击,或者等兵力到位,设套等高义欢去钻,一举扭转局势。

    王爷,您不能轻易离开北京啊!豪格何洛会却急声道。

    多尔衮却挥手打断,这点本王知道,心中已有底数,你无需多言,去调兵便是!

    商议草草结束,众人行礼散去,多尔衮在书房内坐了一会儿,也站起身来,离开了王府。

    紫禁城慈宁宫内,布木布泰正检查顺治的作业,这时宫女却慌张的跑进来,跪在地上,启禀太后,摄政王到了!

    布木布泰微微皱眉,从床榻上起身,多尔衮已经直接闯了进来。

    皇上也在?多尔衮进来,看见低头站在一旁的福临,然后挥手道:本王有要事和太后商谈,皇上回宫学习去吧!

    福临却低着头不说话,眼中带着愤怒,小手攥紧,一旁的布木布泰,忙走过来拍了拍他的小肩膀,柔声道:听你皇叔父摄政王的话!

    福临这才低着头,敷衍的行了一礼,然后出了内殿。

    多尔衮微微皱了皱眉头,不过这时他也没功夫管一个十岁的小孩,他等福临走出去,立刻又一挥手,都退下吧!

    宫里的宫女太监们,忙行一礼,然后倒退着出殿。

    多尔衮走到布木布泰的床榻上坐下,后者立刻走了过来,坐在旁边,摄政王,今天怎么过来了?

    多尔衮扭头过来,看了布木布泰一眼,三十多岁的女人,皮肤却依然白皙,身材也保持的很好,很丰满。

    因为饮食的原因,许多女子要么太瘦弱,要么太胖,布木布泰是蒙古人,吃的较好,营养跟的上,所以不会太瘦,而她又不像许多富人家的女子一样,每日不怎么运动,她能骑马射箭,身材自然好的很,很有线条。

    这时多尔衮手伸过来,抓住布木布泰的手,揉捏几下,本王过来是有大事商议!

    说完,一把将布木布泰拉过来,坐在他的身上,然后上下其手,布木布泰并不反抗,反而配合着扭动,发出不可描述的声音

    内殿外,红布帷幔后,福临听着里面的声响,看着扭动的身影,年幼的脸上,满是狰狞,他双拳紧握,眼睛充血,牙齿都快咬碎。

    ······

    大约一刻钟后,恢复元气的多尔衮坐起身来,最近烦心事太多,有些不在状态,他穿上衣袍,同时低声道:本王已经决定亲征,北京的事情,你可以关注一些,适当的时候,要出来稳定人心。虽说豪格现在不太可能威胁北京,但防备还是要有,本王留了三万人,你再联络下科尔沁,让他们监视下豪格,以策万全。

    布木布泰赤身坐在床上,并不遮掩,像她胸前一样豪迈,局势到了必须要摄政王亲征的地步吗?

    大清国这次确实面临着挑战,但只要懂得取舍,应对起来,问题其实不大。

    多尔衮现在缺的是一支机动兵力,决定从河南抽出兵力后,多尔衮的机动兵力便有了。

    有了耿仲明的八万人马,无论是投入河东,还是投入徐州,都足以占据优势,而只要击败了明军,打退西魏,丢失的地盘,今后自然能够收回来。

    多尔衮阴沉着脸道:南京的朱慈烺,西魏的高贼,都亲征了,本王自然要会一会他们!不过你放心,朱慈烺乳臭未干,不堪一击,高贼也不会是本王的对手!

    说着多尔衮已经站起身来,这一战,本王将连败他们两人,你办好本王吩咐的事情,就行了!

    布木布泰闻语,沉思着点了点头,哀家知道,豪格进了北京,对哀家和皇上也没有好处!

    多尔衮点了点头,布木布泰是个聪明人,就是福临那孩子有点傻气,本王到现在还没儿子,讨好本王,把本王当老子一样孝敬,皇位不就稳了么?

    (感谢无限凶猛火力的打赏,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晚上有事,明天恢复更新。)




第788章 摧枯拉朽
    徐州乃是江北重镇,曾今是明朝四镇之一,战略位置相当重要,自古便是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贾云集中心。

    对于东南政权而言,有守江必守淮之语,而徐州位于淮北,东南得之,便表示东南政权处于强势,进可图山东中原,退可保淮江一线。

    如果不得徐州,东南政权,便会处于弱势,只有守江之力。

    快快快,都跑起来!大运河两岸的旷野上人头攒动,士卒的衣甲在奔跑中哗啦直响,军士们一个个汗流浃背,但军官依然并不满意,骑马站在高处给士卒打气,催促大军快行。

    三十万明军攻下淮安后,兵分两路,一路十万人取归德,作为大军侧翼,一路二十万众,沿着运河北上,直扑徐州。

    运河上,明军战船蔽江,船帆如云,两边穿着红色棉甲,扛着旌旗,拿着长矛,推着炮车的士卒绵延数十里,一眼望不到头,场面宏大而壮观。

    这时在运河中一艘大船的甲板上,王彦陈子龙路振飞黄得功郑鸿逵郑森张煌言等人站在高大的船楼上,俯视两岸宛如巨蟒前行的大军,心中激荡。

    王彦扭头对众人道:此情此景,余当赋诗一首!

    少司徒请言,我等洗耳恭听!陈子龙等人笑道,众人都被眼前的情景所感,脸上也是跃跃欲试的神情。

    王彦当即吟道,天子北征起六师,雄兵百万扫齐鲁,试看虎贲争大运,中原还需复姓朱。

    好啊!余也得了一首!陈子龙微微笑道。

    哦,请少司马吟诵!

    ······

    明军三十万北伐,不到一月,横扫淮南。

    两淮不比北方,这里灾害较少,也没长期遭受兵祸,在混乱的明末,算是百姓还能生存得不错的地方。

    清军占据两淮后,先是劫掠一番,补充国库,满足军队消耗,近一年多以来,在洪承畴的主政下,才有了一定的恢复,但是相比明朝时,还是差了许多。

    一两年的时间,还不足以让百姓忘记仇恨,所以江北出现百姓士绅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局面。

    特别是两淮的一些士绅,眼睛都快哭瞎了,王朝更替,倒霉的不只是普通百姓,这些士绅掌握巨大财富,自然会成为清军眼中的肥羊。

    满清依靠的是八旗王公辽东汉人北地最先投靠的士绅,论资排辈,怎么也轮不到两淮的士绅,所以他们其实是被打压的对象。

    这也是历史上江浙大批士绅官员,投靠满清后,又纷纷走向反清的一个重要原因,清廷并不代表他们的利益,他首先是维护,八旗王公,满蒙八旗的利益,其次是维护汉人包衣,最先投效的汉奸利益,明朝才是维护了江南士绅的利益,因为朝廷里不管那派当权,都是他们的人。

    淮南的快速失陷,让清廷没有想到,也让接替了阿济格,镇守两淮的郡王尼堪没有预料到。

    朱慈烺毕竟是大明天子,影响力还是有的,声望甚至要高于西魏的高大王。

    淮南除了淮安城,因为有八旗驻防,坚挺了半个月之外,其它城池大多望风而降。

    清军在两淮和山东部署了十五万大军,其中淮南驻兵七万,淮北驻兵五万,山东驻兵三万。

    淮南的七万清军,只有不到五千人退到淮北,其他人马并不是被明军歼灭,而是临阵倒戈,辫子一割,摇身一变,又成明朝大军了。

    这种情况下,让守卫徐州的尼堪很不安,他手上有五万五千余大军,手中精锐旗兵也有近七千人,但是他却不敢派出骑兵出战,去骚扰阻滞明军接近徐州,而是大军龟缩于城内不敢出来。

    朱慈烺亲征,发布檄文招降明朝旧部,表示只要反正归降,便既往不咎,动摇了徐州城内绿营兵的军心,加之清军遭受魏明两军的攻击,内部又出了问题,一副快要嗝屁的样子,造成了城中不稳。

    尼堪担心旗兵一旦出城,徐州的绿营会造反,所以不敢出城,只能坐困徐州待援。

    尼堪率领淮北清军主力,闭城坚守,徐州外围的州县,见明军势大,顿时便纷纷扯旗造反,到处都是反清复命的大旗。

    十月中旬,徐州城下,军帐蔓延,将徐州城团团包围。

    二十余万明军,加上数以万计的民夫,将徐州围得水泄不通,让任何一员久经沙场的战将视之,都会被明军之众,惊得肝颤。

    这时在徐州城东,明军的中军大帐内,年轻的皇帝朱慈烺,身穿明皇龙袍,腰间缠着玉带,头上戴着翼善冠,颇有威严。

    忽然帐帘被挑起,一名穿着旧式明将盔甲的将领疾步小跑着进来,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痛哭流涕,罪臣拜见陛下。近些年来,罪臣身在敌营,却时常担心陛下,今日得见陛下,已经成为大明圣主,罪臣死也瞑目了!

    朱慈烺站起身来,绕过桌案,微笑着将那将领扶起,摆出欣喜的神情道:朕就知道,将军心怀大明,只要朕发兵北上,韩将军就会响应。将军请起,今后朕必定重用将军。

    来将原是明朝青州守备韩昭宣,现在是清廷宿迁总兵,刚投降明军。

    当下朱慈烺勉励几句,便让他安心退去,然后对帐外唤道:叫下一个!

    不多时,帐外便有侍卫禀报,陛下,李化鲸李总兵到了!

    朱慈烺坐回御案后,整理了一下衣袍,坐正身子,威严的一抬手,进来!

    侍卫挑开帐帘,一名四十多岁的精悍男子,走到案前跪下,伏地拜道:罪臣李化鲸拜见吾皇万岁。当初淮安被围,罪臣与大帅被迫降清,便一直等待今日。

    朱慈烺再次站起身来,绕过桌案将他扶起,面露欣喜,进入工作状态,机械道,朕就知道,将军心怀大明,只要朕发兵北上,李将军就会响应。将军请起,今后朕必定重用将军。

    ······

    朱慈烺大军进抵徐州,清军困守孤城,四野望风而降,两淮瞬间便了眼颜色,百姓俱都网巾道服。

    一时间,降军数万,朱慈烺到了徐州之后,连续数日,都在接见安抚反正的将领,以及有名望的士绅。

    短短几日之间,朱慈烺就见了几个总兵,十多个参将,刘泽清的旧部几乎大半反正,他甚至还接近了山东来的绿营将领的信使。

    士绅方面,朱慈烺见的人也不少,连被崇祯罢免的前总督丁启睿,也让其弟丁启光跑来拜见,而朱慈烺也是来者不拒,先收为麾下,好言安抚,许官许爵,等稳定后再来清算。

    ······

    这时帐帘再次被挑起,朱慈烺机械式的准备起身,进来的却是兵部侍郎陈子龙,他行礼道:陛下,臣有事情禀报!

    哦?朱慈烺见是心腹,人放松了一些,背靠上椅子,问道:卿家,有何事禀报?

    陈子龙从袖子里取出一封信,城中给了回复,希望陛下能够多给他们一点时间!

    朱慈烺年轻的脸上露出笑意,有点自得道:这么说,就是答应呢?把信拿过来,朕要观看!

    陈子龙将信递上,然后退回来,接着道:陛下,臣还有一事禀报,西魏派人送来情报,让我们小心河南和北京方向的清军,切莫冒进。

    朱慈烺拿过信,正准备观看,听了这话,把脸一板,朕用兵,需要高精忠来教吗?朱慈烺冷哼一声,继续道:朕看高精忠是得知朕的大军横扫两淮,心里着急,生了眼疾。他要是没有好的郎中瞧病,朕这边人才济济,可以给他送两个太医!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求支持正版)



第789章 朱慈烺膨胀了
    朱慈烺说完便拿起书信看了看,是徐州镇旧将李成栋等人投出来的书信,说愿意反正,放大军入城,不过城中有八旗坐镇,四门又被石块堵住,需要些时间准备,请朱慈烺多给他们一点时间。

    看了信的内容,朱慈烺却更加的自得,大明朝二百七十余年的积威,天子的金字招牌,岂是高精忠一个草寇能比。

    陈子龙见朱慈烺的神情却道:陛下,高精忠肯定不想看见我们太顺利,但是他应该也不想我们出什么意外。这就像陛下,现在也不想看见西魏被清军杀得大败一样。

    朱慈烺眉头一皱,坐正了身子,卿家是什么意思?

    陈子龙行礼道:陛下,臣的意思是,西魏既然派人送来这方面的消息,想必是收到了什么风声,陛下还是要提起警惕!

    朱慈烺眉头紧皱,沉默半响,心中开始盘算,高精忠杨言东征,人马却被堵在了蒲州,见朕大军收复两淮,心里嫉妒朕那是必然。他不想让朕光复北京,也是肯定的事情,但朕不可能因为他高精忠的一个情报,就止步光复大业。难道朕没有锦衣卫吗?高精忠这个人还是有些脑子的,他不可能指望一份情报,就让朕止步徐州。因此西魏可能确实察觉到清军的动向,担心朕被击败,拖累西魏东征,所以才传递这么一个消息。

    想到这里,朱慈烺不禁有些恼火了,高精忠这是明显瞧不起朕啊!他被清军堵住,居然来担心朕,真是可笑至极。况且,就算清军真的过来,那又怎样?朕是吓大的吗?

    朱慈烺脸色变化,半响后,沉声道:朕大军进抵徐州,兵锋向北威胁北直隶山东向西威胁洛阳,多尔衮确实不可能无动于衷,很有可能抽出兵马来阻击朕,但是卿家也不用太过担心,大军一路北上,士气正盛,就算清军来援,朕三十万大军也不惧。当然,防备还是要有,卿家替朕传旨,让方国安注意河南方向,再派一支兵马,渡过运河,为大军前哨,监视北面,给大军示警即可。
1...365366367368369...4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