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清军与魏军作战理念不同,魏军上三种营消耗后,立时就能补充,所以喜欢用精锐来做战,而八旗兵,特别是满蒙八旗,受制于人口的因素,不敢消耗,所以清军总是喜欢把精兵捂住,驱使绿营包衣来作战,同魏军交战时,往往各方面都弱魏军一头。

    两万带甲的马军,穿着各色闪亮的盔甲,身后有不同颜色的旗帜,有的士卒枪杆上还挂着各色小旗,代表着他们各旗的身份,气势铺天盖地的奔驰过来。

    这是大清国最后的精锐,也是多尔衮的底气所在。

    ······

    旷野上战马疾驰,在距离明军阵线不远处,多尔衮勒住了马缰。

    这时迎面一队白甲兵奔驰过来,为首的正是何洛会,多尔衮一挥手,身后大纛旗,漫野的清军马军,纷纷在号角声中停下,大地上立时就铺上了一层地毯。

    冷风萧瑟,旌旗猎猎,数万马军驻立在旷野上,鸦雀无声,只有马蹄拨动地面,马头打着响鼻,天地间弥漫着肃杀之气。

    何洛会打马来到多尔衮身前,禀报道:启禀王爷,明军一部人马,沿着九里山和黄河北岸设防,看样子是不想让我们过河。

    多尔衮闻语点了点头,忽然微微皱起眉头,哪里打炮?

    轰轰轰的炮声,隐隐约约的传了过来,似乎还有阵阵喊杀,夹杂在其中。

    何洛会扭头看向明军防线一眼,开口道:王爷,应该是明军在攻打徐州城!

    多尔衮心中一凛,要是明军夺下徐州,有了城池做依托,这场战争就会打成持久战,而他却根本没时间同明军耗费时间。

    如果清军在徐州耽搁太久,让魏军击败阿济格,占据河东,然后兵出壶关,直扑北京,那多尔衮和清军主力,就被堵在了关内,想要逃回关外,都没有可能了。

    一瞬间,多尔衮明白了朱慈烺的意图,挡住他,然后吃掉徐州。

    当下,多尔衮脸色一沉,传令,大军立刻准备进攻,撕开一道口子,让尼堪知道本王到了!

    喳!身后谭泰等将,立刻行礼,然后一拔马缰,去调集兵马。

    多尔滚舔了舔有些干裂的嘴唇,又吩咐道:何洛会,你派人去上下游看看,有没有合适渡河的地点和船只!

    ······

    境山顶上,吴日生刘肇基等明军战将,俯瞰旷野上的清军骑兵,在他们身后是黄河,河水中游弋着郑森张名振高义仠等将率领的水师。

    在黄河之南,则是徐州城,那里火炮轰鸣,硝烟弥漫,一团团的白烟袅袅上升,飘到半空,被冷风刮散。

    在城池周围,蚂蚁一般的明军士卒,正在黄得功高名蘅的敦促下,对徐州城发起一波又一波的猛攻。

    九里山上旌旗招展,黄河中兵船穿梭,徐州城下杀声震天,雄鹰飞过天空,鹰眸俯瞰大地,眼中映上了一副波澜壮阔的战争画面~~~~~~

    (感谢椿树与秋螟的200打赏,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求书单)




第792章 朕绝不后退
    境山上一阵呼啸,数十支火箭腾起团团白烟,嗖的一下,歪歪扭扭的窜入山下的清军之中,炸开一团火光。

    旷野上,王旗大纛下,多尔衮用千里镜,看着九里山上几个山峰上的明军旗帜。

    一旁的何洛会解说道:王爷,境山上是明将刘肇基,此人出身于将门之家,祖辈世袭指挥佥事。曾经在辽东与我们交过手,松山之战做了替罪羊,被明廷罢免,不想几年前被高名蘅看重,得以重新启用,现在是扬州镇的主力。

    多尔滚点了点头,记下了这个名字。

    何洛会又指着远处一座矮丘,王爷,那里是戚山,打的是捧日军指挥吴日生的旗号,此人乃是崇祯年间进士,受朱慈烺之命,同王彦陈子龙等人招募新卒,组建禁军。英亲王南征时,捧日军在瓜州等地,与大清军交战,支持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陈子龙入兵部,王彦入户部,吴日生便担任了捧日军指挥。此人弃文从武,大概是像洪承畴孙传庭孙承宗一样的儒将,应该比较难缠。

    多尔衮微微皱眉,心道,中原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西面出了高义欢,以及一大批西魏国的文臣武将,南面各种人才也开始冒出来,真是杀都杀不完。这样下去,八旗根本没法子比,必须要琢磨个方法,让天下少出些人才,或者将这些人,变成能为大清所用的奴才。

    这时何洛会继续道:王爷,东南方向那片丘陵,看旗号是朱慈烺的另一支禁军,打得是奉节军的旗号,将领叫王翊······

    说话介绍时,攻击境山的清军,已经排出稀疏的阵线,向山头压上去。

    清军仰头吹响号角,为首一名甲喇额真,便拔出配刀,大声喊出一句满语,清军士卒便开始缓步向前推进。

    真满洲是渔猎民族,山地作战,难不倒这群猎人。

    两千余清军,正面压上境山,他们并没有在号角声中,发足狂奔,而是脚踩着地面,迈着坚实的步伐向前。

    八旗兵中,身穿双甲的重步,一手提着圆盾,一手握住战刀,有的还拿着震天雷,猫腰走在最前,后面则是腰配战刀短斧等兵器的弓箭手,跟在刀盾兵身后,散开着压向明军阵线。

    山头明军火炮轰鸣,砸在清军阵中,溅起一团团的泥土,被砸出的泥坑中,还冒着青烟,清军步军仍然不紧不慢的向前。

    在步军之后,清军的铜炮,被战马拖拽向前,炮兵用铁锹在山坡上挖了炮坑,将铜炮推入,正用火炮轰击山头明军,炮弹溅起泥柱,支援步军上前。

    明军在徐州北面,布置了四万兵马,来阻击多尔衮,而多尔滚并不知道,徐州还能撑多久,为了防止徐州失陷,他只能选择一点突破,以便给徐州守军支援。

    虽然多尔衮很想绕开阻拦的明军,可他担心徐州撑不过绕道的时间,而绕道后,明军也可能进行阻拦。

    山坡上,两声火炮轰鸣,炮弹不是清军所发,而是明军打出,两枚炮弹,落在清军步军中,立时就看见肢体飞舞,不过清军阵形分散,并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

    清军的火炮也不断轰击,两军之间发出阵阵白烟,轰隆隆的炮声连绵不绝。

    清军的炮弹,对准了明军临时堆砌的矮土墙,铁弹砸中,土墙立时出现一个个缺口。

    这时明军各种火器,开始向接近的清军身上倾泻,一窝蜂火箭铺天盖地的向山下覆盖,而清军的刀盾手,终于开始加快速度向上攀爬。

    当清军进入火铳射程范围内时,明军的火铳纷纷开火,山破上铳焰闪烁,硝烟腾起,境山仿佛围上了一条白色的腰带。

    冲在最前的清军,立时被击中,哀嚎着滚下山坡。

    山坡上,明将阎应元见明军火铳齐射,打死了十多名清军,可有不少清军,见明军抬铳,便卧倒在地,或者拿着盾牌蹲在地上,躲过火铳射击,等明军一排打完,便又猛然跃起,前冲几步,然后再次隐蔽,顿时眉头一皱,急声喝令:自由射杀,瞄准再打!

    清军士卒分散,明军齐射,本就打不到什么人,再加上清军似乎极有经验,找准排铳射击的节奏后,在放铳时躲避,伤亡就更小了。

    明军放铳节奏一变,几名清军刚跃起,就被击中,滚下山坡

    多尔滚用千里镜注视着明军,微微皱眉,他能看出山头明军比较精锐,不过随即他却冷笑起来。

    ······

    徐州北城,不少清军士卒,都在向北张望。

    这时尼堪在十多名甲兵的簇拥下,匆匆跑上城墙,走到墙垛边,扶垛眺望,只能看见城池北面的山丘上,明军旗帜漂洋,却并不能看见九里山北麓的战况。

    不过这并不打紧,他听见火炮的轰鸣,就知道是援兵到了。

    哈哈~尼堪一拳捶在墙垛上,毫不掩饰自己的欣喜,我大清的援兵到了。

    他正大笑着,一员将领却连滚带爬的跑上来,王爷,明军攻上东城,城头告急!

    尼堪一个激灵,笑声戛然而止,脸上露出一丝慌色,急忙将刀一拔,喝令道:跟本王来!

    语毕,便领着一队兵马,沿着城墙赶往东城增援。

    徐州城外,明军大营内,朱慈烺站在沙盘前,陈子龙王彦张煌言等人都在帐中,为朱慈烺出谋划策。

    这时陈子龙道:陛下,多尔衮从北面杀来,方国安来报,归德西面也出现了清军,可能是河南耿仲明!

    朱慈烺牙齿咬碎,高精忠不是三十万人东征吗?耿仲明面临潼关和南阳两个方向的威胁,他居然还能抽出兵力来救徐州。这必是高精忠这个小人,想害朕啊!

    王彦道:陛下,现在局势不明,臣请陛下退到淮安去!

    朱慈烺却一摆手,这个时候,朕不能退!现在只要吴易他们将多尔衮挡在黄河北岸,方国安防住河南的清军,靖国公在结冰前拿下徐州,这一战,朕就赢了。现在朕绝不后退!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定阅)



第793章 朕先退到船上
    夏国相听出了,魏武军的火铳与关宁军的火铳,并不一样。

    他们用的火铳,射得更远,射速也快的惊人。

    此时,他看见压过来的魏武军,全是黑盔黑甲黑缨,踏着整齐的步伐,扛着火铳,跟着步鼓声前进,声势浩大,不觉间居然给了他巨大的威压。

    要是以往的战争,谁敢派出这么多铳手压上来,对他而言就是纯粹找死的行为,但是今天夏国相却不在坚定了。

    传令,敌军进入射程,佛郎机先轰,火铳次之,三十步弓箭抛射,刀盾手长枪兵迎击,与敌兵火铳手搏杀!夏国相沉着脸,发号施令。

    三百余步外,魏武军已经快要进入佛郎机炮的射程之内。

    夏国相的手高高举起,大声喊道预备!

    前排的佛郎机炮手,立刻将火炬点燃,慢慢靠近引线,只等一声令下,就要发炮轰击。

    就在这时,空中却忽然传来几声刺耳的尖啸,夏国相心头一惊,抬头一看,便见几枚铁弹,在空中一闪,便已经砸入步军阵中,顿时残肢飞溅,哀嚎成片。

    打这么远?这样的距离,关宁军所有的武器都够不到,怪不得满达海只能变守为攻。

    虽说早就听说过这种炮,但是亲自感受一番,还是头一遭,夏国相心中一凛,急忙怒吼发炮!

    此时左翼的关宁铁骑,已经被张铉率领的选虎马军缠住,炮阵失去威胁后,立刻就将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密集的关宁军步阵。

    相比于去轰击移动的骑兵,打密集的步军阵列,铜炮的威力才能真正的体现出来。

    战场上克胜军的火铳手,以横阵向前压来,前排士卒可以看见对面官军严整的军阵。

    前排的士卒看见关宁军阵前的火炮,看见盾牌后抬起的火铳,口中不禁都有些发干,握着铳杆的手心微微冒汗,不过好在身边都是自己的同袍,大家几乎是手臂贴着手臂,中间只是间隔几拳的距离,让士卒们心中有一股安全感。

    此时一阵闷雷般的炮声响起,有经验的士卒立刻就意识到,是关宁军中的佛郎机开始发射,魏武军的铜炮气密性强,炮声响亮,而佛郎机炮的气密性差,炮声则是哑的。

    前排的士卒立刻抬头,便见关宁军阵前腾起一团团的白烟,身边立时就被打出一个空缺。

    魏武军列的是横阵,阵列纵深很浅,关宁军正面射击的威力有限,将阵线击穿,也就杀伤四五人,不及魏武军炮阵,从侧面斜着射杀关宁军,一炮过去能犁出一长条斜线。

    一时间,战场上炮声轰鸣,硝烟弥漫,双方的炮队,都再猛砸对方的步军阵线。

    这时前进的魏武军士卒,看见对面的佛郎机,不停的喷出一团团的浓烟,一枚黑色的弹丸,猛地砸在阵线前,溅起一团泥花,炮弹立刻又跳了起来。

    阵线上,不时传来一阵惨叫,那是前进的士卒被炮弹打穿,阵线上不断有士卒向后倒飞,腾起血雾团团。

    这让不少士卒,有些心慌,但后排补充队列中,立刻又有持铳的士卒,上前填补空缺,在步鼓声中继续向前。

    在魏武军被炮击时,对面的关宁军已经被打出许多空缺,严整的阵型出现了骚乱。

    全司,铳上肩,第一排持铳到胸!魏武军三百余人,为一个小横阵。

    阵线接近一百五十步时,各司的掌旅先后下令,横阵中立刻想起一阵哗哗声,第一排的士卒纷纷双手握铳,将铳杆斜提到胸前,后排的士卒则将铳扛在肩上,铳杆随着士卒的步伐而起伏,场面令人热血澎湃。

    咚咚咚的步鼓声中,数千魏武军动作整齐划一,步伐一致的向前推进,以均匀的速度,拉近两条阵线间的距离。

    夏国相眉头已经拧成一团,距离越近,他便感觉到越加强烈的危机,想要阻止魏武军靠近,但是关宁军除了佛郎机炮外,并没有其他武器,能够射这么远的距离,只有等魏武军贴近五十步内,进行火铳对射了。

    进入七十步,一声唢呐声响起,各司的步鼓忽然停歇,各司掌旅猛然大喝全司止步!

    哗啦一声响,前进的横阵停了下来,手持火铳的士卒纷纷猛踩地面站定。

    跟在火铳兵后和两侧的冷兵器杀手队,也停下了步伐。

    战场上,鼓声,步伐声忽然消失,魏武军在距离关宁军,七十步内忽然停下。

    关宁军装备的鸟铳,破甲距离在五十步内,魏武军却在七十步外停下,夏国相心头一紧,可他还没来得及做什么,对面魏武军却在一片预备声中,同时把火铳抬起,将黑洞洞的铳口,对准了关宁军。

    自生火铳射程大于鸟铳,七十步以内就能破甲,而关宁军的鸟铳五十步内才能造成大量杀伤,所以魏武军不用贴上去。

    关宁军最前面的并非火铳手,而是刀盾和长矛,贴太近,敌兵直接冲过来,贴身肉搏,那火铳兵根本不是冷兵器对手。

    排枪轮射,在正面杀伤力是巨大的,不过缺点就在于贴身肉搏,还有两翼和骑兵的突袭。

    在明朝燧发枪的排枪阵与传统步阵的对决,是在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战役中,老将陈泽与荷兰排枪阵的交手。

    精锐如郑军,也难以正面击溃荷兰人的排枪阵,而是运用兵法,正面且战且退,诱敌深入,然后从侧面包抄,击溃荷兰人。

    一片击锤被扳开的咔咔声响起,齐齐放平的火铳,全都处于击发状态,对面的关宁军脸上露出了恐惧之色,战场陷入寂静。

    射击!又是一声唢呐,各司掌旅嘶声力竭的发出一声怒吼。

    前排的士卒,齐齐扣动了扳机,击锤在火门中撞击出一片火星,抵在士卒肩头的铳杆立刻向后一震,冲口向上一甩,在一片巨响中,向前喷射出一片橘红的铳焰和白色的硝烟。
1...367368369370371...4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