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将领们相互看了看,李定国站起身来道:大王,忻口之役,我军大胜,接下来就是收取洛阳山东和北直隶,局势已经明确。只是这一战,我军也损失不小,冒然夺取这些地方,又会陷入李自成崇祯朝的困境,而时间拖延太久,多尔衮又可能将关内的物资和人口向关外转移。因此,臣以为大魏还是尽早收取北直隶,所以太原如果能投降,避免我军消耗在攻城之中,对于后面用兵,是一件好事情。
当初李自成东征,摧枯拉朽一般摧毁明朝,可是过快摧毁明朝,自己的根基又不稳定,最终导致一次失败,便迅速的失去了北方。
西魏国如果占据北京,战略上三足鼎立的状态,立时结束,转而陷入两面夹击之中。
这时要是根基不稳定,便会很麻烦,所以魏军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加强对河东的控制,以及应对南面的准备,太原能降,无疑能加快这个时间。
多尔衮大败,他逃回北京后,必会有新的动作,高义欢并不怕他在关内折腾,因为西魏国各方面的实力,都已经超过了满清,他怎么折腾,也翻不起花来。
高义欢担心的是,清军撤出关内,把人口物资运到关外,那对高义欢而言,北京就是个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魏军占据北京,固然能获得光复北京的声望,但北直被清军搬空,高义欢得之,便会陷入崇祯朝的困境,对内要对付明朝,对外要对付满清,陷入两方的夹击之中。
再者满清一旦回到关外的山林中,要剿灭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因此西魏需要尽快,解决太原,不能准备太久,然后最好能够将清军围歼在关内,避免陷入两线作战的尴尬境地。
高义欢微微颔首,那好,就招降太原试一试,孤王稍后写封,让人射入城中。
当下,高义欢又与众人商议了一些安置俘虏和封赏的事情,然后便让大部分人散去。
这时帐中只剩下高义欢和陈名夏,高义欢笑道:陈先生,姜襄之辈,被封为流侯,孤王不能亏待自己的兄弟。这次拿下太原后,孤准备封赏部署,肯定是有人要封国公的。
陈名夏忙道:大王,现在就封国公,有些不妥吧。
高义欢负手踱步道:是啊,孤王才是个郡王,属下就封国公,确实不太好。不过将士们跟随孤王出生入死,所图为何?国公还是要封的,孤想好了,就先封黑虎一人,他曾有救主之功,这次忻口之战也打的不错。封他,让其他将士们也能看看孤王不是吝啬之人。
陈名夏看见高义欢颇有深意的眼睛,噗通一下跪地,忙磕头道:将士确有功绩,然大王功绩更大。如果大王体恤将士,要封徐都督为国公,那臣斗胆,请大王正式进位魏王。
呵呵~不太合适吧!高义欢笑得眼睛眯起,朱慈烺怕不太愿意啊!
高义欢心里清楚,不过他有点忍不心里的**,有点膨胀,并且他收到消息,朱慈烺似乎已经背叛他,和多尔衮搞在一起了。
大王光复河东,击败多尔衮,无论如何都该做一字王了!陈名夏满脸坚毅。
高义欢为难道:那这件事,就由先生来办。那啥,低调些,孤王不喜张扬,不要刺激朱慈烺,继续向朱慈烺表一表忠心。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
第840章 有肉香
陈名夏很懂高义欢的心意,这也是他宠幸陈名夏的原因。
中华的传统美德是谦虚,许多事情,高义欢不好自己提,他只要暗示一下,陈名夏就能明白他的意思。
这让高义欢体会到了,为什么许多皇帝,明知道有些臣子不是好东西,却还是要重用,因为实在是用得比较舒服,能把皇帝心里想的事情办好。
皇帝也是人,也有私欲,有些事情正直的大臣是干不了的,他们只会开嘴炮骂你,因此皇帝身边需要这些人。
崇祯最大的悲剧就是,居然没有人想做他的弄臣,没人愿意同他保持默契。
高义欢赞许看了看陈名夏一眼,然后微笑着挥手,好了,先生下去办吧!先生的功劳,孤王也记住了。
等陈名夏走后,高义欢回到桌案前,提笔给太原城写了一封招降书信,让人抄写几份后,射入城中。
对于招降的条件,高义欢考虑再三,决定放城中满兵,加阿济格一条生路,保证他们的安全,也不进行过重的惩罚。
这是为日后打北京做准备,要是杀太狠,北京的清军被吓得跑到关外,或者是死守北京,都不是高义欢愿意看到的。
处理完这几件事后,高义欢独自一人,负手站在地图前,陷入了沉思,想着怎么避免两线作战,不重蹈崇祯和李自成的覆辙。
高义欢目光盯着北京,眼中充满了**,拿下此地,就是他称帝之时,可是如何能不做李自成第二呢?
早前皇太极与李自成默契的配合,整垮了老朱家,他要是进了北京,多尔衮豪格和朱慈烺难免不会用同样的招数,来折磨大魏。
高义欢一阵沉吟,如何才能在攻占北京的同时,将多尔衮剩下的人马聚歼在关内呢?
太原城中,一队白甲兵,围住了城东两个坊,八旗兵冲入其中,粗暴的撞开一座座屋门,将里面皮包骨的百姓带走。
阿济格身穿铠甲,骑在马上,脸上充满了阴鸷,一旁的罗科铎则满脸忧郁,他生肉都不吃,更别说人肉。
此前,据说清军围大凌河,围锦州时,陷入绝境的明军吃过人肉,他没想到自己居然也有这一天。
其实要是按着原来的轨迹发展,李定国发动新会之役时,守城的清军也吃过人肉。
岁甲午(1654年),新会县被围,城中粮尽,守将屠居人以食。有莫氏者,诸生林应雒之妻,姑将就烹,莫请于兵曰:‘姑老矣,肉不可食,妾幸膏腴,可以供君大嚼也。’兵从之,姑得释,而莫就死。有李氏者,兵欲食其夫,哭拜曰:‘吾夫五十无子,请君食我。’杀之,以首还其夫,使葬焉。有梁氏女者,其父诸生学谦,女年十一,请代父死,兵不忍杀。女谓兵曰:‘君以女儿身小,不足以充一饱乎?’将夺兵刀自刭,兵乃杀之。诸生吴师让妻黄氏,亦代夫死,兵哭而杀之。是为新会四孝烈。
从这段记载可知,清军吃人,但也可以看出,早在那时,反清复明已经没有希望,绝大多数汉人已经彻底屈服于屠刀之下,他们面对清军吃人,不是反抗,而谁替谁让清军去吃,还鼓吹什么孝烈,简直无耻,让人无语。
整个民族堕落到如此地步,可以说已经没有希望,沦为了真正的奴才。
因此即便有李定国郑成功张煌言这些不屈的脊梁奋力抗争,但也大势以去,大多数人都已经屈服,抗争在他们眼中,不是好事,反而是一件可能会引起他们掉脑袋的事情,因为清军有令,帮助义军是要杀头,并且不是杀一个人的头,而是全城尽屠。
他们已经彻底屈从于清军的恐吓,连亲人被吃,也生不出反抗之心,无论李定国张煌言有多努力,也是无济于事。
此时,新会已经不会发生这种情况,可是太原却将面对这样的考验。
新会时,天下大势已经比较明确,城中守军包括被吃的百姓,都觉得清军援兵迟早会来。
当年明军咬牙坚守大凌河,也是觉得明朝还会发兵救援,可现在坚守太原,大清还能有兵来救吗?
罗科铎心里有这个疑虑,可是他不敢去问阿济格。
这时,阿济格看着眼前的场景,沉声说道:魏贼在城外炫耀武功,城中军心必然不稳定。这两个坊腾出来后,将绿营和河东汉官将领的眷属,全部集中于此居住,并派遣旗丁看守。绿营将领,不可靠的全都不用,换上汉旗来统领。另外满城中,要多储备些物资,万一外城被破,我们就退入满城继续坚守,等待朝廷再次来援。
阿济格看见城外魏军缴获的军旗铠甲,还有成群结队的俘虏,他心里就已经清楚,已经不可能再有援兵了。
清军有多少兵力,八旗有多少人,作为大清国的亲王,阿济格掰着手指都能算出来了。
看魏军的斩获,阿济格就知道,大清国危险了,而他能做的就是,在太原坚守,拖延时间,只要有太原这颗钉子在,就能给多尔衮争取重整旗鼓的时间。
喳!罗科铎忙点了点头,王爷,摄政王真的还会再派援兵吗?他心里担心,太原会是大凌河,即便吃人肉,最后还是会失陷。
阿济格锐利的目光瞪向他,正要斥责,一名满将打马过来,王爷,城外射进来的劝降信。
阿济格闻语才转过头来,接过书信,展开看了看,冷笑一声,揉成一团,高蛮子想招降本王,简直痴人做梦!他正要将信撕毁,忽然又道:射封信回复高蛮子,就说本王需要时间考虑。
黄昏时分,太原城墙上,士卒们没精打采背靠在城头。
这时,一名士卒鼻子却忽然一动,眼睛顿时一亮,惊呼道:有肉香!
城墙上靠着的士卒们,也都闻道了香味,不禁纷纷站起身来。
清军被困四个月,从开始一日三顿,后来一日两顿,到现在便只能喝粥,士卒没几个月都没吃过一口饱饭,更别提肉。
这时几个火头挑上城一框肉饼,清军士卒顿时,两眼冒光,顾不得思考怎么会有肉吃,绿营兵便一拥而上,一旁的八旗,反而后退两步,仿佛看见了什么恐怖的东西。
(感谢马小胖爱陈樱的打赏,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
第841章 间接的影响
魏军营地里,高义欢与李定国等人,商议着怎么才能,将清军主力聚歼在关内,避免两线作战的问题。
这时,李来亨挑帐进来,行礼道:大王,城中回信了。
高义欢眉头一挑,拿过来!
他接过李来亨递过来的箭头,解开上面的纸条,扫视了一眼,眉头立刻扭了起来。
大王,阿济格怎么说?李定国问道。
高义欢冷哼一声,哼,他说要考虑考虑,把孤王当朱慈烺么?以为孤王那么好骗。
那大王的意思是?李定国道。
高义欢沉吟片刻,等大炮运到,龟孙不给答复,直接轰城。另外在将各部新军调来,围定攻打,都准备见见血,今后好承担大任。
李定国点了点头,扭头对身后参议道:记录大王的命令,按令执行。
这时高义欢又走回沙盘旁,沉声道:刚才说到哪儿呢?
大王说到,湖广造船,还有增加襄阳兵力的事情。
······
江南,扬州,朱慈烺在此已经待了数月时间,可是依旧没有回南京的意思,而是将扬州设为行在,表示北伐还没结束,朕也还未失败。
在这几个月的时间内,南京朝廷遭受了重创,积蓄一扫而空,好在是江南之地富庶,只要有时间就能缓过劲来,不过有一个损失,却是不能挽回,便是朱慈烺依靠的老臣高名蘅,回到扬州承担下大败的责任后,不久便在扬州病逝。
这让朱慈烺心痛不已,正是高名蘅的迎接,他才能来南京登基,继承国祚,也正是高名蘅坐镇江北,南京朝廷才在江南站稳脚跟。
现在高名蘅病逝,无疑断了朱慈烺一臂,让朱慈烺痛心不已,他大哭一场,追封高名蘅为广陵侯,赐谥号文忠,葬于扬州北郊。
高名蘅病逝,加上北伐失败,让南京朝廷中的主战派一下落了下风,主和派从新上台,两边又开始打起嘴炮,眼看着主战派被压制,朱慈烺只能将马士英调到淮安,让他督师江北,减少阮大铖的实力,同时方便暗中与满清沟通。
为了转移主战派的注意力,朱慈烺下密旨给两广,让瞿式耜杨文岳等人,收复被西军控制的州县,引燃西南的战火,将南京朝廷的注意力,转向西南。
这一手,果然见效,主战派也知道清军不好打,可是西贼好打呀。
想当初,李自成势大,官军打不过李自成,而朝廷又催得急,便都追着张献忠打。
朝廷让剿流寇,张献忠也是流寇,这样一来,官军能交差,还有功绩上报,打过张献忠的都说好打。
现在清军干不过,西魏不敢惹,那还是打西贼,提振一下士气,磨炼一下队伍吧。
再者总结崇祯朝的经验,攘外必先安内,趁着西魏与清厮杀,大明正好将西贼解决,消除明朝西南方向的隐患。
南京朝廷上下,很快达成共识,决定先剿灭西贼,但是另朱慈烺感到羞耻的是,去剿灭孙可望的人马也打输了。
明军居然又败了,而且是败在孙可望手里,让朱慈烺几乎气疯了,他都开始怀疑,大明的军队还要不要脸了。
扬州行宫,御书房内,朱慈烺双目赤红,暴跳如雷,说,你们给朕一个解释,前些日子不是还打得好好的,都快打进云南,怎么忽然间就翻篇了呢?
书房内,几名大臣低头垂手,半响没人说话,最后王彦道:陛下,这个情况臣等也没想到,据两广的揍报,是因为西军使用了战象,而且是从侧翼包抄过来,前方军队没有准备,兵力较少,又不是禁军精锐,所以被击败。
孙可望在得知明朝要对他下手后,并没有急着北上迎战,而是先控制升龙周围,并让艾能奇刘文秀节节抵抗,将杨文岳的军队,引向云南,然后他再从升龙北上,在镇南关附近用大象击败了瞿式耜,包抄明军侧翼,使得杨文岳大败,并乘势夺下太平廉州雷州高州南宁等地。
朱慈烺在书房内来回踱步,朕不听这些,朕只想知道,你们准备怎么击败孙贼,收复失地,挽回颜面!
如果明军连孙可望都打不过,便真的有些伤自尊,让朱慈烺有些崩溃了。
陛下,上次失败是因为没有准备,低估了西贼的实力,加上缺少精良的火器克制战象,兵部准备掉禁军过去,必定能击败孙贼!王彦忙道。
朱慈烺闻语一阵沉吟,忽然冷静下来,沉声道:捧日奉节休整如何?可以重新一战吗?
回禀陛下,已经休整近五个月,也补充了一些新卒,击败流贼应该没有问题。
朱慈烺沉默了一会儿,让奉节镇过去,这次不能再失手了。另外让郑芝龙也出些兵马。
臣遵命!王彦当即躬身行礼。
这时,书房外内侍却忽然禀报,史可法来见。
朱慈烺微微皱眉,让史阁老进来!
史可法走进书房,看了一群年轻的官员们一眼,脸上有些不满,他走到朱慈烺身前,先行一礼,然后呈上一份奏疏,道:陛下,西魏高精忠的奏疏,声言魏军在忻口大破多尔衮,已经收复河东全境,向陛下请功,望陛下能封他为魏王,为大明朝镇守北方,替陛下驱除鞑虏,还于旧都。
什么?多尔衮败了!朱慈烺腾的一下起身,遂即又发现自己语气不对,忙改口,咬牙切齿道:高精忠收复河东呢?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