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蒙古草原,色楞格河畔,土谢图汗部的牧场,此时却布满了漠西蒙古准格尔部的军帐。

    这时在军帐中,准格尔部的首领巴图尔珲,与几名蒙古贵族聚集在一起,一边吃着烤全羊,一边笑道:清国实力衰弱,漠北漠南都成了一盘散沙,我们准格尔要担任起复兴蒙古的责任,一统大蒙古,结束满洲对蒙古的奴役!

    ``````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




第842章 准格尔汗国崛起
    西魏的崛起,除了给清和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之外,同样影响着周边的局势。

    关中兴起一个强大的政权,其影响力必然向四周辐射,压制和影响周边。

    这种情况下,实力较弱的一方,将逐渐沦为附庸,或者被兼并,而遇见实力较强的,便将形成对抗。

    西魏崛起后,击败了和硕特蒙古,同时又击败了清军,便使得这两个实力衰弱,而原本属于这两个实力控制和影响的区域,就变得虚弱,便给了其它势力乘虚而入的机会。

    准格尔是漠西四部中的一部,游牧于天山之北的准格尔盆地附近,是四部中实力最强大的一支。

    不过准格尔部实力虽强,但是首领的地位却不高,只是一个台吉,并非西蒙古的领袖,地位不及卫拉特其它几部。

    西魏国击败了和硕特部的固始汗后,使留在天山南北坚守和硕特故地的鄂齐尔图汗实力进一步衰弱,原本的平衡被打破,准格尔的巴图尔珲台吉趁势崛起,击败了鄂齐尔图汗,成为西蒙古的盟主,并在天山北麓正式称汗,建立了准格尔汗国。

    历史上准格尔的崛起,还需要十余年的时间,可是固始汗的失败,引起了连锁反应,使得原来的卫拉特联盟瓦解。

    此时的准格尔汗国雄踞漠西,南面是暗弱不堪的叶尔羌汗国,西面与强大的罗刹国还隔着三部玉兹,北面是茫茫雪原,东面是一盘散沙的漠北和漠南蒙古。

    一时间,巴图尔珲迎来了绝佳的扩张时机,其子僧格建议,先灭叶尔羌,可是西魏国在关中击败清军,斩杀满清大将鳌拜,加上豪格出走关外,清廷内部分裂的消息陆续传入漠西后,却让巴图尔珲改变决定。

    相比于灭叶尔羌,巴图尔珲更加热衷于统一蒙古,做蒙古的大汗,重现蒙古帝国的辉煌。

    在这种情况下,准格尔部趁着满清与西魏交战,无力控制漠北漠南的机会,开始了向东扩张,兼并漠北蒙古。

    卫拉特蒙古,也就是瓦剌,准格尔是瓦剌四部之一,他们虽然不是黄金家族的本部,却同样拥有一统大蒙古,重建蒙古帝国的理想。

    明朝早期,外交手段其实相当的灵活,那时瓦剌实力弱小,北元正统鞑靼实力强大,成祖时便采用了扶持瓦剌攻击鞑靼的策略。

    在鞑靼被明朝击败后,瓦剌趁势崛起,大有一统蒙古与明朝对抗的势头,明成祖便转而对付瓦剌,并且一战击败瓦剌首领马哈木,迫使瓦剌臣服了数十年。

    马哈木被击败后,认识到了瓦剌实力,绝对不是明朝的对手,向成祖臣服,可是他却并没有放弃一统蒙古的理想,而是将这一执念,倾注进入了下一代的身上。

    几十年后,成祖崩,马哈木的儿子脱欢继承了他的遗志,终于击败了鞑靼首领阿鲁台,最终统一了蒙古,而脱欢的儿子也先,则更进一步,险些杀入了北京。

    也先之后,瓦刺与明帝国长期征战,使得他们逐渐走向没落,而没落的瓦剌,并没有遗忘曾经的辉煌。

    这一次,巴图尔珲看见了机会,于是他决定趁势而起,统一蒙古,让蒙古再次伟大。

    漠北图拉河附近土谢图部的牧场,一处名叫忽兰忽失温的地方,有近千土谢图部的牧民在此游牧。

    清军在击败漠北蒙古后,土谢图部被清军控制,被迫臣服于清廷,可是时间没过多久,清军在关中大败,便让这种臣服便得十分不牢固,只存在于名义上的状态。

    在一片草原上,密密麻麻的扎一百多顶白色的帐篷,牧民们赶着牛羊回圈,几个漂亮的年轻女人,则站在帐外生火做饭,气氛平静而祥和。

    在营地中间,一名西魏国的商人,正让伙计将羊毛和牛皮,撞上大车,把剩下的瓷器茶叶盐巴布匹收起,准备前往下一个部落。

    虽然土谢图名义上归属满清,可是清军的衰弱,西魏的崛起,都落在他们的眼里。

    对于这些小部落,西魏的商人带来他们需要的茶叶盐巴,交易还算公道,他们便没有必要得罪西魏。

    当然,一开始还是有些不开眼的部落,他们习惯直接抢劫,而不善于交易,但魏军马军很快就用战刀和火铳教会了他们如何交易,如何热情的迎接商人贸易。

    从河东大战开始,清军转入防守,西魏在蒙古的经商环境,便有了质的提高。

    这时在营地中央,伙计们收拾着行装,穿着蒙古服饰的西魏商人,则正和部落的酋长告别,约定时间再来。

    蒙古部落分散各地,且路途遥远,西魏商人来一次不容易,通常在一次交易后,双方会约定一个时间,一个地点,再来进行交易。

    蒙古首领有什么特殊的要求,需要什么货物,都可以先提,西魏商人下次过来时,便给他们带齐。

    至于西魏能从蒙古获得的东西,则比较单一,主要是羊毛牛皮肉食和马匹,这几样东西。

    这些东西运回关中,那里的作坊进行加工,制作成毛毯皮靴革带皮帽等物,一部分销售给西魏内部,一部分运到江南,还有一部分运回蒙古又换取更多的羊毛和牛皮。

    此时,西魏商人与蒙古首领清热的捶胸道别,正准离开,营地外忽然铁蹄滚滚,一支近千人的蒙古马军挥舞弯刀,弓已经上弦,呼啸着向营地扑来。

    杀!咆哮声,撕碎了忽兰忽失温的宁静,营地里瞬间惊呼四起,老幼从帐蓬内奔出,向四面八方奔逃,蒙古汉子则纷纷上马,拿起兵器准备拼命,但他们远远不是准格尔部精锐骑兵的对手,纷纷被斩落下马。

    西魏国的商人见此,脸上大惊,顿时一声疾呼,不好,快走!

    众人顾不上货物,便一拔马缰冲出营盘,往南疾奔。

    远处僧格骑马驻立,感慨道:这里就是忽兰忽失温,明成祖曾经大败过我们的地方

    (感谢我去名字好难取的打赏,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



第843章 莫非有变
    三月间,整个河东之地,只剩下太原一处未拔。

    虽说太原还在打仗,但整个河东却基本已经安定下来。

    河东之地,最难解决的就是姜襄这个军阀,以及遍地的义军。

    在高义欢封姜襄为侯,送入王京恩养,大同镇接受整编,大批军官被送入位于骊山脚下的大魏讲武堂后,军队被高义欢接管,西魏便解决了晋北的这个大军阀。

    顾君恩要去李建泰后,以李建泰在三晋的威望,来安抚士绅商贾百姓,号召义军归乡种地,效果也十分明显,至于那些执意顽抗,不听招呼的人,则有镇守将军白文选发兵剿灭。

    此时,三晋地方上已经恢复安宁,一队骑兵从晋南奔向太原,沿途村落炊烟缕缕,田间地头到处都是抢种劳作的百姓。

    西魏国的新政,在恢复地方上,确实成效明显,借贷法使得百姓能够获得种子农具耕牛迅速恢复生产。

    当然,能推行此法,主要还是西魏国粮食充足,特别是玉米番薯的种植,使得北方许多贫瘠之地,也能获得不错的收成。

    此前,中国历代人口很难超过两亿,原因就是种出的粮食,只能养活那么多人,人口再增加便又得矛盾激化,陷入战乱。

    在清朝,中国的人口却达到四亿,这并不是清朝统治有多英明,而是因为多种外来作物的引进,使得许多原本不能耕种的旱地,也能种植玉米番薯等物,增加了耕地面积,才能养活这么多人。

    现在西魏有两大粮仓,又有玉米番薯等物,关中已经修建多做粮仓,来收购储存粮食,避免谷贱伤农。

    这时,骑兵一路奔驰,两侧都是绿油油的麦苗,随着风浪起伏,田间地头到处都是带着斗笠草帽躬身劳作的百姓。

    骑兵在官道上奔驰一阵,远处出现一座雄伟的大城,城池外面是纵横的沟壑,还有一座座白色的营帐。

    远处隆隆的炮声响彻大地,骑兵在炮声和喊杀声中,奔入营地。

    在魏军大帐内,魏军射入城中的招降信,并未奏效,缴获的火炮运来后,阿济格依然想要拖延。

    现在多尔衮已经不可能再发援兵,所以留着太原起不到围点打援的作用,留下太原便没了意义。

    大炮一到,高义欢便直接让火炮轰城,并开始让新军发起了试探性的进攻,准备近期结束战事,让西魏的将士能够尽快休整。

    这时高义欢正在吩咐明日攻城的事情,李来亨却挑帐进来,行礼道:大王,周荣华周将军从王京过来,有要事向大王禀报!

    高义欢眉头一皱,他有什么事情,让他过来。

    说着,高义欢直起身来,对站在沙盘旁的众将道:好了,卿等便先去准备吧!

    当下一众将领齐齐抱拳,然后行礼告退,帐中只剩下高义欢和几个文臣。

    不多时,风尘仆仆的周荣华挑帐进来,看见高义欢,忙上前行礼,臣参见大王!

    高义欢笑着将他扶起,有些疑惑的问道:周卿,你来太原有什么事情,莫非遇见罗刹人呢?

    周荣华一直负责出使西域蒙古,为西魏维持西面小国和部落的关系,以确保西魏国的商人,能够安全在这些地方贸易。

    在西魏击败固始汗后,魏国的影响力已经传播到西域,关中之战后又影响到蒙古,周遭的小国和部落,只要不是脑壳进水,便都不会招惹西魏。

    这样的环境下,高义欢想不出,周荣华找他能有什么事情。唯一的可能,就是高义欢曾经交代过他,希望他能派人穿过叶尔羌,向西重走丝绸之路,了解沿途风土人情国家势力,并绘制地图,以备今后之用。

    周荣华忙解释道:回禀大王,周主事去岁年末,已经带着使团和商队出发,但是目前还未有消息传回。臣这次来,并非汇报此事,而是有另一件事情要禀报!

    哦?高义欢疑惑道:是什么事情?

    周荣华道:大王,我们西魏的商人从草原传回来消息,漠西准格尔部的巴图尔珲台吉称汗,准格尔部正在疯狂蚕食漠北。臣以为,这件事必须要让大王知晓,所以赶来禀报。

    准格尔汗国?高义欢眉头紧皱,就是那个挑战康麻子,曾威逼北京,让小康三次亲征的准格尔汗国。

    这让高义欢有些头大了,这边满清还没解决,那边准格尔又开始冒头,让他脑中差点成了一团浆糊。

    本来,西魏就将面对怎么应付南明和清军的问题,现在又多了准格尔部,真是令人头大。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虽然准格尔部此时没与西魏交手,但从长远来看,如果让准格尔壮大,地缘上肯定会与崛起的西魏国形成对抗,不可能和平相处。

    大王,这个准格尔,就是昔日瓦剌一部!陈名夏立刻就道:现在局势于明成祖时,有些相像,当年明军击败北元本部鞑靼,使得鞑靼对蒙古的控制力减弱,瓦剌乘机崛起,控制蒙古,成为明国强敌。现在我们大魏击败了清军,使得清军对蒙古的控制力衰弱,瓦剌必然再次趁势而起,成为我大魏心腹之患。

    高义欢看了陈名夏一眼,赞许的点了点头,老陈滑是滑了点,可是水平也还是有的,希望他比孤王早死吧。

    先生说的不错,可是眼下能有什么遏制准格尔的办法?高义欢眉头紧锁,现在大魏的精力必须要放在满清和南明的身上,如果惹上准格尔,孤王就被人围殴了。

    陈名夏沉吟道:那就只能暗中给瓦剌使绊子,牵制他们的扩张。

    高义欢眉头一挑,脸上露出阴险的神情,很感兴趣的问道,先生有什么想法?

    陈名夏一阵沉思,正要开口,帐外却一阵喧哗,紧接着李来亨挑帐进来,大王,太原城里出事了。

    高义欢与几人忙涌出大帐,便见营地里的士卒,哗啦啦一片涌向寨墙边,纷纷朝太原城里张望,只见城中火光冲天,将半边天空都映得通红,士卒们议论纷纷,难道失火呢?

    围城数月,城中能拆的能烧的,应该都烧得差不多了吧,不至于走火,莫非有变?陈名夏疑惑道。

    高义欢也不明白,目光盯着太原,眼睛眯了起来~~~~~~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



第844章 死和死不一样
    城外魏军大营内,高义欢与众将士商议傍晚时分的事情。

    这时李定国道:大王,看动静肯定是城中发生了内讧。刚才斥候禀报,城内有喊杀声传出,不过现在火焰已经被扑灭,应该是起事之人,已经被鞑子控制。

    可惜了!高义欢摇了摇头,这伙人怎么不和本王联系,就突然动手,这不白死了么?

    今天我军攻城,城内的人应该是想直接夺门与我们配合,却没想到我们只是试探进攻!黄秉忠沉思道:不过,太原已经是孤城,不可能有援军来救。城中的八旗不说,绿营兵只要不是傻子,便没必要给鞑子继续卖命,他们这样的结果只有一死,完全是没有理由的。因此臣以为我们还有机会,大王可以再派人射出招降书信,重点招降那些绿营。

    李定国也一抱拳,大王,臣赞同黄督都的见解。

    高义欢微微颔首,好,秉忠,那这事就由你来办!

    诺!臣领命!黄秉忠当即抱拳。

    ~~~~~~

    太原城中,巡抚衙门内,阿济格坐在主位上,光着发青的头皮,脸上满是阴狠之色,眼中几乎冒火。

    王爷,叛军头目已经被控制,余众全部被抓住!罗科铎疾步进来,气喘如牛,身上甲胄满是鲜血,手中战刀也还在滴血。

    很好,把叛徒压上来,余众全部斩杀,他们的家眷也挑出来,一并杀了分食!阿济格冷声说道。

    今日魏军开始攻击太原,阿济格上城巡视,起初一切正常,可当傍晚时,一股绿营兵却忽然发乱,想要迎接魏军进城,幸亏阿济格早防着他们,城门都是八旗把守,加上城外魏军攻击力度不强,所以被迅速平定下来。

    军队哗变,这是任何将领都不能容忍的,尤其让阿济格动怒的是,绿营兵在这个时候作乱。

    太原城中半数都是绿营兵,要是不能控制住这群奴才,不用魏贼攻打,太原也十分危险。

    阿济格满脸怒容,必须要制服这群奴才,让他不敢生出违背主子的想法来。

1...389390391392393...4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