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这一战,魏军一举击败清军主力,影响力几乎可以预见,魏军将彻底掌握对清战争的主动权。
从今日起,魏军将取代八旗,成为天下间最能战的大军,魏军将士用铁和血证明了他们的胜利。
高义欢扫视战场,心中也是一阵感慨,激战一天的魏军将士,欢呼了一阵,开始清理战场,成群结队的清军士卒被押走,三五成群的魏军士卒,穿行游走在尸堆中间,将兵器收走,抬走己方的伤员,给还能喘气的清军补上一刀,给他们一个痛快。
没奈何,俺们礼仪之邦,做事就是这么仁义,这么地道。
这时一群魏军打马过来,老远脸上就情不自禁的流露出笑容,大王,俺们赢了!
是赢了!高义欢镇定的点了点头,平淡道:这早在孤王预料之中,看你们一副撮鸟样儿,就这点出息。
呵呵~大王,赢了,臣等高兴啊!众将憨笑道。
高义欢一甩披风,忽然挥手道:现在还不是高兴的时候,十余万清军可不是那么好抓,至少有数万人向北逃离。黑虎和大威已经率领马军追击,你们整顿兵马,立刻跟进,活捉多尔衮。
众多将领顿时一抱拳,齐声喝令,诺!臣等遵命!
当下众将匆匆离去,高义欢等他们走后,环视战场,不禁嗟叹,这一仗打得还是很惊险,好在胜了,而且此战一胜,天下大势已定,高义欢自己的人身安全基本就可以保证,不用担心什么兵败生死,霸业失败了。
啊哈哈~高义欢不禁仰天大笑,半响低头看了周围一圈,大声喊道:李先生,孤王不会亏待你!
高义欢没说什么事,可是李建泰却明白,高义欢说的是什么。
当时高义欢确实有宰了这个老东西的冲动,不过这时一想,他身边聪明人太多,陈名夏就在身边,肯定也发现了他想跑,但是却没有阻止,龟孙估计也是被吓住,同样想溜,所以没有出来死谏,到是李建泰这个不相干的人,站了出来。
高义欢觉得,身边留几个腐儒,虽然比较难受,但有时候也是必要的。
魏王不必客气,魏王发兵救老朽一次~李建泰微微皱眉,拱手行一礼,正要开口拒绝。
高义欢却一扬马鞭,不由分说,霸道的笑道:大魏国右都御史,就是先生了!
魏王,老朽~李建泰忙摇着头,高义欢却一抽马臀,疾驰着冲下矮丘,不给李率泰拒绝的机会,望大营而去。
雁门关,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黑夜中,这座关城耸立在夜色中,关墙上清军将士照常巡逻,完全不知道忻口发生的大战。
此时城外的异动,远处传来的马蹄声,引起了关上清军的警惕,飞速报告了守关将领。
不多时,千余清军登上关墙,张弓搭箭,警惕的注视关内,便听见远处嘈杂声越来越近,似乎有千军万马奔涌而来。
一时间,关上守军都捏了把汗,有些紧张起来,摄政王刚南下不久,不可能有敌兵来打雁门吧?
终于,远处的黑影接近关下,城上的弓手将弓弦扯圆,正要射杀接近关墙之敌,关墙下一骑冲上前来,不要放箭,是我,自己人!
不是敌兵,城上守军惊疑不定,探出半个身子,你是谁?
我是博洛!博洛屈辱的回道。
这时关下人马越聚越多,关上将领借着火炬看见,只见八旗蒙古绿营混杂,一个个身形狼狈不堪,顿时面面相觑,心里惊讶,难道吃败仗呢?
城上清军不敢迟疑,忙让人搬开障碍,清军溃兵立刻便蜂拥而入,相互拥挤践踏着,从门洞挤出雁门关。
这让城上的守军大惊失色,心中十分惶恐,谁都看得出大清遭受了大败,昔日的虎狼之师,一个个跟丢了魂似的往外窜。
大军出了雁门关,多半人便从马上滚落,然后整个人直接趴在地上,大口大口喘息,受伤的士卒则不停的哀嚎呻吟。
多尔衮骑着战马,博洛牵着他的马缰绳出关,然后把他从马背上扶下来,让守军找来凳子,扶他坐下,安慰道:摄政王,事已至此,当想今后之事,不宜在意失败了!
多尔衮光着脑袋,小辫都跑散了,他目光游离,坐在凳子上粗重的喘息,嘴里呢喃道,大清完了,大清完了。他比任何人都要清处,这一战的影响,就大势而言,已经无力回天,除非高义欢暴毙,西魏内乱,否则大清撑不了多久了。
博洛见此,叹了口气,沉默站在一旁,等多尔衮自己缓过劲来。
多尔衮痛苦的低着头,半响才缓过神来,忽然站起身,四处张望,看见出关的清军全无斗志,早就没了八旗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神采,哀嚎叹息哭泣之声,充数着关前。
博洛,这里不能待,催促大军,赶快撤出宣大,进入居庸关!多尔衮忽然急声道。
就在这时,关上守将仓皇的跑来,摄政王,关内十里,出现大量的火炬。
多尔衮面露惊恐,快跑,必是魏贼来追本王了!
雁门关主要防御北面,加上城墙被清军用大炮轰塌,清军又毫无士气可言,已经不堪一战。
当下,刚刚死里逃生的清军,便顾不上疲惫,纷纷从新上马,继续奔逃。
清军一走,大股魏军骑兵就杀到了雁门关,多尔衮一路狂奔至居庸关,沿途不断有士卒逃离,蒙古藩兵逃回草原,绿营兵悄悄溜走,出征时的十五万大军进入北直隶,已经不足三万,其中一万五千人,还是围困大同,没有参战的兵马~~~
(感谢李晋王的1000,书友20171024093021625的1000,汉之光武的打赏,求月票,推荐,订阅。)
第838章 以人为粮
魏军一路北追,沿途不断俘获清军的逃兵,大军出了雁门关,山阴怀仁应州等地的清军全部连夜逃离,魏军穷追猛打,一直杀到大同城下。
二月十八日清晨,徐黑虎虎大威等人率领两万魏军兵临大同,城上的大同军探出头来,惊奇的发现围城的清军已经撤离,远处旷野上出现数万魏军马军。
这时两万魏军驻马城外,徐黑虎一扬大斧,朗声道:派个人过去,叫城里的撮鸟出城迎接,城上的旗帜也该换了。
太原城中,还有一万大同军,清军冲入宣大后,他们仓皇退入了城中死守,等待着姜襄救援。
清军十多万人,红黄白蓝四色甲胄十分晃眼,宣誓这他们八旗精锐的身份,让退守太原的大同军心里也有些没底,不太看好姜襄能给他们解围。
本来太原守军见清军兵势壮盛,而姜襄援兵又迟迟不至,已经有些绝望,不想清早起来,锁城的清军居然已经撤走,顿时大感惊讶。
一开始,守军还以为清军使诈,可是探马来报,清军确实开溜,而这时南面出现的兵马,立刻就让他们明白,清军可能败了。
这时魏军中数骑奔出,可才到半路,城门却忽然打开,从中奔出一波人马。
姜有光率领近百人奔出大同,一直到魏军阵前被拦住,不多时,魏军士卒便把姜有光引至军前。
徐黑虎趾高气扬的瞥了姜有光一眼,看甲胄是个将领,当下也不啰嗦,问道:你是城中守将?
某将有光,敢问将军是?姜有光抱拳,有些小心的问道。
旁边魏军战将,立刻替徐黑虎回道:此乃我大魏国大都督徐黑虎,徐都督!
徐黑虎挺着胸脯,摆了摆手,你就是姜有光?很好,你兄姜襄已经归顺大魏,你将城头旗帜换掉,然后去太原觐见大王。另外,你立刻给本督准备一些口粮,本督要去追杀多尔衮!
姜有光脸上满是惊愕,要追杀多尔衮,国公投魏,信息太多,让他一时间不知道怎么作答。
前一刻还是大明官军,现在突然就变成了魏军,让他无法接受,也不知道来人说的是真是假。
徐黑虎等了片刻,见没回声,不禁眉头一扬,不快道,怎么回事?你有什么意见?
没有,绝对没有~姜有光骇了一跳,反应过来脑袋摇成拨浪鼓,行了一礼,得嘞您嘞,小人立刻就去准备!
如果清军真被魏军击败,姜襄又投靠了魏国,姜有光可不敢得罪魏军。
两万魏军,并没有要求入城,这让姜有光松了口气,急忙让人准备了一些食物,魏军吃过后,便一路向东,继续追击,杀到居庸关外,因为后勤不足,加之没有攻关器械,才止住脚步。
~~~~~~
多尔滚预料的不错,忻口之战,确实是关系国运的一战,清军一旦失败,就再难翻身。
清军马军众多,从忻口冲出的兵马,至少有四五万人,可是因为这次失败,不少人对清廷已经失去了信心,所以出现了蒙古骑兵不打招呼,半夜脱离队伍,北返草原,也出现了大批绿营溜走的现象。
这种现象,说明了清廷多年来塑造的威严彻底崩塌,什么满洲八旗满万不可敌,十多万人都快被打出屎来了。
清国的统治主要是靠军事实力来维持,一旦军事实力出了问题,根基也就动摇了。
回到居庸关后,清军的兵马只剩下三万人,其中一万五千余人,是从大同撤退的清军,参战的十三万五千人,只有不到一万五千人逃回,主要是满洲两黄和正白三旗,以及忠诚度较高的蒙汉八旗,再加一些包衣头目。
这一战,清军可谓损失惨重,不仅精锐损失大半,将领也战死一大批,满洲骑兵回来不到七千人,除去豪格被围在太原的镶白旗,多尔衮控制的满兵,已经不到一万五千人,其中还有不少满兵是入关损失巨大,补充的关外野人,并非精锐。
现在清军兵力,只剩下洛阳耿仲明四万人,徐州河洛会三万,北直隶尼堪六万人,另外再加上逃回来的三万败军。
虽说清军总兵力还有十六万人,可是真满洲和八旗兵大量减少,维系满清统治的八旗被重创,军队成分发生巨大变化,稳定都是问题,清军已经没有再战的实力。
多尔衮逃入居庸关后,并没有留在居庸关,而是留下博洛守关,又急令尼堪派兵支援,自己便仓皇回到北京。
清军残兵不敢白天入城,半夜三更从西便门悄悄开进北京,然后连夜召集满洲贵族,召开闭门会议。
~~~~~~~
太原城被魏军包围了近四个月的时间,城中各种物资消耗巨大,已经难以为续。
这日太原城上,清军士卒无精打采的站在墙垛边,阿济格和罗科铎从台阶走到城楼处,远眺北方。
不久前,魏军移营北郊,然后拔营向北而去,阿济格就知道,应该是多尔衮的人马进入了晋北。
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七八天,也不知道战事如何,阿济格每日都会登城眺望,准备与多尔衮里应外合。
王爷,不用担心,摄政王一定会击败魏贼,为我们解围的!罗科铎舔着干裂的嘴唇说道。
希望如此!阿济格叹了口气,抽出千里镜观看北面,忽然眉头紧皱起来,遂即腿一软,身体一踉跄,险些跌倒,幸而罗科铎眼疾手快,一把将他扶住。
王爷,怎么回事?罗科铎惊呼一声。
阿济格一手扶住墙垛,脸色铁青,不用他回答,罗科铎已经看见北面旷野上,涌现出无数身影,他惊恐道:是魏军!难道?
罗科铎,准备死守吧!阿济格神情忽然坚毅起来,如果摄政王败了,只有我们坚守太原,才能给摄政王,给大清重整旗鼓的时间!
可是粮草罗科铎脸色苍白。
阿济格愤恨的一拳砸在墙垛上,冷声道:城中不是还有人吗?把他们吃了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
第839章 招降太原
魏军在忻口击败了清军,斩首四万,俘获敌军近五万人,缴获无算。
朱慈烺给多尔衮当了回运输队长,多尔衮又将缴获的东西全都送给了高义欢,还搭上了数万匹健硕的战马。
这一战后,魏军斩获颇丰,不过损失也不少,战死近万人,带伤万人,还折了刘铉王昌高友才等几员战将。
高义欢在忻口收拾战场后,得到徐黑虎的禀报,多尔衮逃入居庸关,便令虎大威镇守宣大,夺取张家口怀安保安州等地,让徐黑虎先回太原。
二月底,得胜而归的魏军,押着成群的俘虏回到太原。
高义欢令人押着俘虏,围着太原转了一圈,并将缴获的物资衣甲旌旗堆积在城下,炫耀魏军的武功,还让人将缴获的红夷大炮,全部运到太原。
现在关中与河东的联系,主要是蒲津浮桥,而红夷大炮这种重炮很难运送,所以魏军手中并不多。
此时,在魏军大营内,高义欢召集文武,正在商议战后事宜。
大帐中,高义欢大马金刀的坐在王座上,两侧坐着西魏国的文武大臣。
高义欢意气风发,首先对河东布政使道:顾卿,忻口一役,孤王大破多尔衮,河东之地大势已定。你们河东三司,要尽快恢复对河东治理。
臣,领命!顾君恩站起身来躬身行礼,遂即又道:大王,臣有一事请大王恩准!
高义欢心情很好,挥手道:但说无妨!
李司宪在河东之地名望盛高,臣希望大王能让李司宪,协助河东三司来安抚地方。顾君恩看了李建泰一眼道。
那边李建泰准备来个身在曹营心在汉,学徐庶不给曹操办事,正要推辞,可他屁股还没离开座位,高义欢已经笑道:这个没有问题。孤相信李先生为了河东百姓,是愿意为大魏做事的。
在忻口,高义欢便任命李建泰为右都御史,随即又散播消息,李建泰和姜襄都已经投靠西魏,并为魏军光复河东,出了大力气。
对于姜襄,高义欢采纳了陈名夏的建议,厚爵待之,束之高阁,已经让人送去西安,给吴三桂作伴去了。
现在西魏还未一统,给姜襄一张饭票,能够树立典型,以便减少魏军横扫南方时的阻碍。
对于姜襄,只要剥夺他的兵权,也就没了什么威胁,高义欢点头同意,给了他流侯的爵位,而对于李建泰,高义欢则是准备用一用,同样也是为了树立典型。
高义欢说完,扭头看向李建泰,老先生没得问题吧!
臣领命!李建泰不好直接不给高义欢面子,况且他确实也想为河东出力,只能答应。
高义欢微微一笑,然后扭头过来,孤王再说一说太原之事。我军大胜,太原已经城未孤城,不可能再有增援,孤王准备招降阿济格,你们可有意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