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当魏军带着数以万计的战马,还有成群结队的俘虏,出现在莎车时,叶尔羌人民立时就陷入了沸腾。

    这时,叶尔羌人对魏军的强大已经是心服口服,阿布杜拉带着叶尔羌贵族,给高义欢行大礼,大魏王解救叶尔羌,叶尔羌人感激不尽!

    高义欢翻身下马,将年迈的阿布杜拉扶起,微笑着拉着他的手道:叶尔羌向孤王进贡,叶尔羌的百姓就是孤的子民,都是魏人,卿家不用客气。

    高义欢已经得到禀报,阿布杜拉在城外被瓦剌人袭击,手下兵马死伤殆尽,所以他便也不再客气。

    阿布杜拉听见高义欢的话,心头不禁一凛,敏锐的察觉到高义欢话里的深意,不过他看见精锐的魏军甲士,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接话,半响憋出一句,大王真是爱民如子啊!

    哈哈哈~老汗王过奖了,西域的子民今后还需要老汗王替孤王治理啊!高义欢大笑着,给阿布杜拉吃了一颗定心丸。

    阿布杜拉听了这话,果然松了口气,以他的政治觉悟,已经察觉到魏国会借这次机会加强对西域的控制,不过巴图尔珲逃回漠西,叶尔羌确实也需要大魏的帮助,只要魏国不废掉他的汗位,那就没啥关系了。

    那啥,俺们进城吧!语毕,高义欢不拿自己当外人,翻身上马,以主人的姿态进入叶尔羌城。

    三个多月的围困和战争,叶尔羌城墙上千疮百孔,城内到处都堆放着各种守城物资,滚木礌石投石机,损坏的兵器折断的箭矢到处都是,城中的屋宅也被拆掉了一半,一副战后重创的样子,

    高义欢走进城内,街道两旁是一群群疲惫的百姓和带伤的士卒,他们见高义欢率领大队援军进了城,都忍不住一起欢呼起来。

    高义欢穿着金盔金甲,骑在战马上,享受着百姓的欢呼,不时举起马鞭示意,目光扫视街道两侧,看着一张张欢呼雀跃的脸孔,发现其中有不少貌美的女子。

    阿布杜拉感慨道:瓦剌人围困莎车三月,城中没有援军,没有希望,都快绝望了,如果不是大王到来,莎车必破,百姓都要遭受瓦剌人的屠戮,全城百姓都对大王感激不尽。

    高义欢向众人挥手,似乎没听进去他的话语,半响才忽然道:守护西域子民,孤王责无旁贷,老汗王不用客气了。

    从方才高义欢的话语中,阿布杜拉已经察觉到魏军想要控制西域,而以他的实力,肯定不能与魏军抗衡,因此他才反复说这样的话语。

    这时高义欢一路进到王宫,阿布杜拉请高义欢坐在王位上,他们则坐在下面,等美丽的叶尔羌姑娘,端上来一些西域的美食后,阿布杜拉才低声问道:大王击败了瓦剌,巴图尔珲已经逃回漠西,叶尔羌感谢大王的仁德。现在战事已经结束,不知道大王准备怎么处理后续的事情,又有什么事情,需要臣来配合?

    高义欢的目光移向阿布杜拉,心道这个老东西还算识相,讲话也比较有水平,比较上道。

    瓦剌虽败,但是巴图尔珲却逃回了漠西,此人不除,西域便不得安宁。高义欢沉声道:孤王进城时,发现老汗王的兵马损失颇大,恐怕难以抵挡瓦剌人的袭扰,不能替孤王保护商道。孤王决定,在天山南麓的商路上,派驻几千人马,帮助老汗王防御瓦剌,老汗王可有意见?

    阿布杜拉哪里敢有什么意见,大魏连瓦剌都收拾了,要收拾他不跟玩似的,而且叶尔羌被打残,他还要清理黑山派,确实需要魏军坐镇,来帮着防御瓦剌,来镇住叶尔羌的局势。

    大王考虑周到,叶尔羌遵从大王的决议。阿布杜拉躬身道。

    高义欢微微颔首,又开口道:伊斯玛业勒王子,千里迢迢赶去关中求援,其精神可贵。孤王很看好王子,只是有一点,孤有点意见,叶尔羌既然是我大魏藩属,堂堂王子,怎么汉话都不会说,这实在影响交流。孤已经同王子说好了,让他随孤去王京,而王子本人也仰慕中原文化,老汗王看国中有什么同龄之人没有,不妨与王子一起,去王京学习一段时间。

    阿布杜拉一把年纪,说实话不想让伊斯玛业勒离开他,高义欢明显不是让王子去学习那么简单,而是作为人质留在魏国。

    这让他心中不太愿意,但是此时他也没得办法,而他暂时也没有背叛魏国的意思,王子去魏国的安全肯定可以保证。

    既然如此,阿布杜拉虽万般无奈,但还是单膝下跪,一手放在胸前,行礼道:希望大王能够好好教育伊斯玛业勒,臣会派遣一些仰慕大魏的孩子,随同大王一起返回中原,接受大魏的教育。

    高义欢满意的点了点头,遂即又问道:老汗王与周遭的部落,是否有什么往来?

    阿布杜拉问语一愣,不知道高义欢想说什么,叶尔羌是大魏的藩臣,臣不敢与它国往来。

    孤王不是这个意思!高义欢摆了摆手,站起身来道:孤王来一次西域不易,孤想请老汗王,给周围各部落各国发去一道会盟令,就说孤王将在天山脚下同他们会盟!

    既然到了西域,兵马又在身边,高义欢自然要找机会炫耀一下武功,否则一旦回到关中,筹备对清作战,短时间内就没机会在西域炫耀武功了。

    趁着击败瓦剌,在西域举行一次会盟,炫耀武功,展现实力,威势各方势力,以此来保持西部边境的安宁,顺便制定一些条款,来保护商道,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当然,同这些部落和国家会盟时,他们要推举高某人为天可汗,那也是不错的。

    中原皇帝现在还当不成,称个天可汗,也能勉强过把瘾。

    阿布杜拉反应过来,很识相的道:臣领命,这就让人去传递消息!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举,订阅)




第880章 天山会盟中
    十月初,魏军出兵西域已有二十多天,魏军骑兵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横扫天山南麓的瓦剌和黑山派残余。

    十万瓦剌大军,巴图尔珲只带回去一万人,他的儿子绰罗斯巴巴图尔带回去六千余人,还有一些部落首领带走一些,大概总计只有三万余人逃回漠西。

    这一战,魏军毙瓦剌王子一人,杀其首领二十余人,斩杀俘虏瓦剌人近七万,声威大振,震撼西域。

    高义欢令阿布杜拉找来石匠,立碑于巴尔楚克,写下他的功绩,以便后世瞻仰。

    此时,天山南麓的瓦剌人已经被全部扫除,瓦剌人短时间以无威胁西域和魏国的可能,大魏包围网,被高义欢轻易撕开了一道缺口,让多尔衮和朱慈烺变成了残疾。

    这时数万大军留在西域,再加上缴获的俘虏和马匹,粮食消耗惊人,高义欢便让赵大宪率领两万大军,押着俘虏,驱赶着缴获的马匹,已经瓦剌人不及带走的一半牛羊,满载而归。

    在巴尔楚克之战后,高义欢就让人去关中送信,聚集在雍凉的商贾,立刻赶着货物,还有粮食出嘉峪关向西域挺进。

    李岩为了支援高义欢,便让商队除了携带货物外,还需要带一批粮食茶叶和盐巴,送到龟兹,用粮食来抵消出关赋税。

    此时,高义欢率领四万魏军精锐,则移营天山南麓,来到唐时安西都护龟兹镇的遗址,准备会盟事宜。

    这时,在天山南坡上,遍布魏军的营寨,身穿黑色盔甲的魏军骑兵,在营地外或纵马驰骋,或者排成整齐的队形打马慢行,进行着操演,以便在会盟时震撼各部的双眼。

    和平的情况下,如何震撼周边,镇住宵小,最好的方法就是诸军大阅。

    高义欢与王世琮等人,则在一名叶尔羌向导的带领下,来到一处废墟。

    这时众人站在一处山坡上,俯瞰下面的废墟,依稀能够看见一座城池的轮廓。

    大王,请看!忽然身后的李定国,拂去一块石碑上的沙土,声音有些激动道。

    高义欢和王世琮忙走过去,便见一块石碑,上面密密麻麻的篆刻着许多汉字,不过被风沙侵蚀的厉害,许多都已经无法辨认,唯有中间几个大字还依稀可见,上书汉定远侯班超。

    王世琮也有些激动,急忙让人去取纸笔,说要临摹下来,回去研究。

    高义欢感慨道:这片土地下,有不少先人的丰功伟绩啊!

    说着,他扫视天山脚下,见下面牧草飞涨,一条条河流从天山流向远处,遂即又对王世琮说道:先生说的那几份前人的奏疏,孤王问过书秘了,看过很有感叹。大魏要控制西域,关键在于驻军的粮食要能自足,孤王决定恢复轮台屯田,内阁准备征发二十万人,组建拓殖卫所,开垦天山南麓,届时何劳转粟上青天?

    王世琮开口道:大王不是对阿布杜拉说,只住数千兵马吗?

    高义欢沉声道:这个拓殖团,可以说是随军家眷嘛。

    王世琮点了点头,高大王总是能找到理由的,他微微沉吟,不再说话。

    这时高义欢又对李定国道:阿布杜拉对黑山派的清洗可以告一段落了。

    年老的阿布杜拉,将自己此时的处境,都归结到了黑山派的背叛上。

    此时在叶尔羌境内,白山派在此前的战斗中,被瓦剌和黑山派重创,损失惨重,阿布杜拉只剩下千余士卒,实力其实已经远远小与在瓦剌入侵中壮大的黑山派。

    本来阿布杜拉是没有能力剪除黑山派,不过有魏军给他撑腰,阿布杜拉还是对黑山派进行了血洗。

    只有剪除叶尔羌内部的反叛势力,阿布杜拉的汗位才能坐稳,以后才有机会与魏国的势力抗衡,否则就真成了傀儡。

    高义欢同样不希望黑山派过于强大,所以默许了阿布杜拉的清洗,叶尔羌在短短几天之内,便血流成河。

    由白山派组成的还乡团,恨透了黑山派,勾结瓦剌人的行为,动起手来一点也不留情,成群结队的黑山派首领和骨干被拉到城外直接砍头,场面异常的血腥。

    昨日夜,黑山派一名领袖带着数百百姓跑来向高义欢求饶,他们看得很清楚,只有高义欢能够救他们一命,而高义欢考虑到黑山派已经遭受重创,上层人物或死或逃,两派的矛盾已经无法调和,于是决定出手,制止这场同族间的相互仇杀,结束这场人间悲剧。

    李定国闻语一抱拳,大王真是仁慈,臣知晓了!

    在说话间,李来亨爬上山头,大王,阿布杜拉派人来告知大汗,三部玉兹,还有撒马尔罕的布哈拉汗国希瓦汗国土库曼人都将派使臣前来。

    一旁的王世琮想起一事,忙道:大王,臣放了十多个辉特和硕特杜尔伯特三部的俘虏回去,三部以有回信,都愿意用眷属换回一批俘虏。这次会盟,这三部也会派人来参与。

    高义欢点了点头,草原上的部落,最重要的就是成年的男丁,有壮年的男子,就能兼并其它部落,获得牛羊,没有就会被别的部落兼并。

    这三部跟随巴图尔珲出征,底裤都输掉了,而巴图尔珲也损失巨大,他为了弥补准格尔部的损失,未必不会兼并掉这三部,来恢复本部的实力。

    因此这三部迫切的想要赎回一部分战士,来保护自己的部落。

    高义欢笑着颔首,这很好!让他们都过来吧!

    说完,高义欢扭头看向那块被风沙侵蚀的大石,忽然很有兴致的吩咐道:王先生替孤王写一篇记录此次会盟的文章,再去找一些石匠,选一块巨石,或是山壁篆刻,孤王要来个封狼居胥,勒石燕然。

    想起霍去病班超等前人的豪迈,大破匈奴之后,封燕然山,勒石记功的事迹,高义欢决定效仿,以便今后在史书上多一条功绩。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



第881章 天山会盟下
    1649年九月到十月间,大魏击败瓦剌的消息传遍西域,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此时,大魏王邀请诸部,前往天山会盟,周边部落为了探听虚实,或是畏惧大魏的实力,纷纷派遣使节前往天山,有的部落首领甚至亲自带队前来。

    时间到了十月底,各部落首领,齐聚天山南麓的龟兹镇。

    这时在天山脚下,魏军按着直属,各列成阵,组成一个个军阵,旌旗蔓延,飘扬数十里,放眼望去,蔚为壮观。

    选虎定西龙骑三部马军,加上少量的藩兵,共计四万人参与校阅。

    在天山南麓的山坡上,则是人山人海,数千叶尔羌的百姓,占据大片区域,对山下的魏军指指点点。

    这时高义欢与众多部将,还有各个部落的首领,站在一座高台上,正注视着山下的盛况。

    虽说,为了会盟,高义欢也有所准备,但是依然有许多方面让高大王不太满意。

    比如如此盛况,居然没有画师来记录着一盛况,历史要流传下去,不被后人忘却,除来文字和碑文记载,还可以用画卷的形势流传。

    一个历史事件距离太久之后,后世难免出现一些题出质疑的人,这个时候就需要官方记载民间诗文记载瓷器上的绘画以及画卷等多方来佐证,来印证确实有这么一回事儿。

    高义欢可不希望有人质疑他的丰功伟绩,因此他想让画师记录下来,这不仅是一件振奋人心的画卷,多年后,也将是他创造的一件价值不菲的瑰宝。

    只是可惜,大军出征,不可能带上画师,最后只能由几名叶尔羌的画匠来操刀。

    此时,在高义欢身后,各部落的使节,看着山下的场景,也是议论纷纷。

    这次不仅是高义欢请的各部使节前来,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刚被打的大败的巴图尔珲,也派遣了使者前来,凑这个热劳。

    当然,准格尔的使者并不是来给高义欢称臣,更多的目的是来刺探,来缓和关系,看能不能换回准格尔部的俘虏。

    这时在众多使节中,准格尔的副使用胳膊戳了僧格一下,急声道:王子,你快看,那不是辉特部的扎巴干么?

    巴尔楚克大战时,僧格并不在叶尔羌,而是去了西北面的秋明堡,寻找罗刹人,向他们买个一批火枪和火炮,可是没等东西运回来,巴图尔珲便已经失败。

    僧格心头一惊,忙顺着副使所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见一个熟人,再仔细一看,不只是辉特部,和硕特和杜尔伯特部也有人前来。

    岂有此理!僧格见此瞬时大怒,分开人群,忽然抓住一人,拧住他胸前的衣襟,怒声吼道:扎巴干,你来此做什么?

    这时交谈的几人看清是僧格,脸上立时一惊,遂即又露出尴尬之色,但很快脸涨得通红,色厉内茬的反问道:你又来此做什么?

    僧格闻语脸上微愣,对方居然敢反问自己,他瞬间大怒,挥起拳头便一拳砸在扎巴干的鼻子上。

    高义欢回头看了身后的骚动,脸上露出淡淡笑意,然后向后一挥手,便有穿着铁甲按着战刀的甲士,奔着僧格等人而去。

    有魏军甲士的到来,立时便将这两伙人分开,为了防止他们斗殴,甲士将僧格一行带到校阅台的边缘,三部使者则带到了高义欢的身边。

    僧格以一敌三,甚为神勇,可脸上还是吃了几拳。

    这时他沉着脸站在东侧,目光却看着漠西三部的使者,这几个二五仔,居然跑来参加魏国的会盟,还站在高义欢身边,地位仅次于阿布杜拉,心中立时就大骂起来。
1...405406407408409...4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