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可是在大骂之余,僧格内心也提起了警惕,这三部极有可能倒向西魏,不过随即他又想,漠西三部是准格尔的部署,高义欢这么亲近他们,是否是故意为之,特意让自己看见。
僧格冷静下来,一时间想不透,脸上十分阴沉,他又瞟了三部使者一眼,眼中弄出凶光,不管三部什么想法,只要有这个苗头,回去后都必须设法将他们弄死。
这时,山麓之下,二十余门青铜炮,一字排开,开始发炮。
在炮身猛退的瞬间,腾起一团团的硝烟,发出轰隆的炮响,炮弹便急速射出,砸在斜坡上用石灰划出的白色圆圈内,溅起尘土一片。
高义欢带头鼓掌,身后的将领和部落首领也有样学样,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隆隆的炮声中,校阅正式开始,山麓下四万魏军精锐,一水的铁盔,革靴,身上穿着黑色棉甲,或者是擦得锃亮的胸甲,骑兵手中或持一丈三尺的马槊,或是背后背着火枪,排成整齐的队形,从校阅台下经过。
这对于铁锅都是宝贝疙瘩的西域部落来说,不说别的,光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铁盔,就足以震撼他们。
这时魏军骑兵整齐的通过,将士们脸上满是骄傲,面孔上写满了老子是精锐。
徐黑虎在队列之前,身穿黑色铁甲,手提大斧,雄赳赳的通过校阅台前方,忽然一声大喊:向右看齐!
无数双眼睛齐刷刷转向校阅台,同时高举手中兵器,动作整齐划一,场面极为震撼,而突然的变化,吓了使团们一跳,不禁纷纷后退一步。
高义欢则淡定的举起手来向将士们示意,便听下面齐声怒吼,大王,万岁!
魏军士卒喊着不伦不类的口号,可身上彪悍的气息,以及强大的威慑力,却镇住了台上众人,僧格已经脸色煞白。
天朝上国,天兵天将啊!阿布杜拉很识时务的给高大王捧哏。
魏军骑兵走过校阅台,然后龙骑兵展示排枪击毙,冲击骑兵展示墙式冲锋,还有炮骑协同等战术,校阅长上,魏军骑兵驰骋,马军飞驰如龙。
随着校阅的进行,参与观演的各部使节都彻底叹服了,其实不看魏军的先进战法,光看四万魏军精良的装备,已经把他们折服。
这时阿布杜拉再次站出来,用蒙古话高呼一声,诸位!
这时的西域国家,基本都是蒙古人,或者曾经臣服于蒙古的势力建立,所以蒙古话是他们都能听懂语言。
阿布杜拉瞧准机会,高呼一声吸引众人的注意力,然后振臂道:大魏天朝上国,兵强马壮,今后西域有大魏坐镇,我们都能安享太平。今日趁此机会,我等共同推举大魏王为我们共同的可汗,可好?
周围几个提前打过招呼的部落首领,立刻便附和道,魏王就是我们的天可汗!
校阅台上其他使者,特别是漠西四部,看见周围一片推举欢呼之声,脸上纠结。
高义欢扭头过来,盯着辉特等部,露出询问的神情,怎么你有意见?
辉特部的扎巴干,见此一个激灵,顿时挥拳大呼,跟着众人一起,机械的喊道,天可汗!天可汗!
高义欢见此,心道算你老小子识相,脸上遂即露出满意的神情。
远处的僧格却脸上大怒,一转身,带着属下,离开了校阅台······
(感谢风和景明的打赏,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求支持正版)
第882章 亡国与亡天下
虽说大魏击败了瓦剌,又用大阅来震慑了西域诸部,但事实上魏国的威望,还不足以到称天可汗的地步。
这次主要是有阿布杜拉捧哏,加上有几名首领事先听了招呼,其他人从众,才拥护高义欢为天可汗。
高义欢自然也知道这一点,不过这个称号迟早是他的,所以先拿来也没事。
中原大国做事,讲究个师出有名,有了天可汗这个称号,不仅方便管理西域,插手西域事务,今后抵御罗刹西扩时,也有大用处。
在会盟的过程中,高义欢在宴席间,与三部玉兹的使者,进行交谈,后又单独召见,详细的询问了罗刹人的事情。
大玉兹小玉兹中玉兹活动于哈萨克地区,他们已经与罗刹人接壤,并受到了罗刹人的袭扰和劫掠,每年还需要向罗刹人交税。
罗刹人越过乌拉尔山脉后,用七十年的时间,便吞并了整个西伯利亚。
现在,他们扩张的脚步,已经到了叶泥塞河,甚至在贝加尔湖北面建立了据点,等大魏一统中原,必定要与罗刹一战,遏制罗刹人继续在亚陆的扩张势头。
届时作为天可汗,高义欢便有充足的理由与罗刹人开战,即便罗刹人不来找大魏的麻烦,高义欢也可以利用天可汗的身份,给小弟出头,主动找上门去,将罗刹人逐出乌拉尔山脉之东。
天山会盟后,高义欢被各部尊为天可汗,魏国西北部边疆无忧,商路也因此打通。
西域诸部,大多以游牧为主,经济上比较落后,魏国便能通过商路,吸收西域的资源,来帮助魏国一统中原。
西域有哪些物资,牛羊马匹不说,光是魏军将士脚上的革靴,腰间和火枪上的革带,就全靠收购来的牛皮解决。
十一月初,天山会盟结束后,高义欢命人凿山为壁,篆刻会盟事迹,设安西都护府,任命姜襄李本深为正副都护。
此时距离魏军出征西域,已经两月有余,缴获的牛羊被魏军吃得差不多,加上北方开始下雪,魏军没有准备足够的牧草,而从关中运送粮草压力巨大,高义欢便率领大军浩浩荡荡的班师回朝。
西域各部纷纷派遣使团,商队与大军同行,叶尔羌王子伊斯玛业勒,会同一百余名叶尔羌贵族之子,也一同前往关中,接受汉文化的教育。
十一月间,北方开始下起鹅毛大雪,冰雪覆盖的大地上,魏军将士如一条巨龙,向着关中跋涉。
~~~~~~
北京城,天空飘着鹅毛大雪,紫荆城的宫殿上一片雪白。
多尔衮站在暖阁里,目光看着窗外飞舞的大雪,心就如同北京的天气一样,冰凉冰凉的。
在一个多月前,多尔衮还在庆幸,天下局势或有转机,一旦三面张网之策成功,大清国便能继续占着北方大片区域。
如此三五载之后,清军便能恢复实力,南方的明军也练出来,再加上瓦剌,足可以灭掉西魏。
可是他没想到,他刚抓住的一线希望,还没制定出完善的策略,三面包围的关键一面,就被打折了。
现在就地势和地里而言,魏国是背靠大山,后方安全无忧,随时都可能仗着地势,以高冲下,发兵攻灭大清国。
摄政王,此时的局势,我们该怎么行动?尼堪一脸忧郁的看着多尔衮的背影。
多尔滚叹气道:将淮北交还给南明,换取一批钱粮兵器,做好撤回关外的准备吧!
接二连三的打击,终于击垮了多尔衮的雄心,他转过身来,看着一脸惊讶的尼堪,继续道:再传令给耿仲明,让他将洛阳的物资转移到关外,北直隶山东的人口和物资,也要准备向关外转移一部分。另外告诉豪格和济尔哈朗,让他们改造锦州城,准备防御魏军。
魏军击败瓦剌后,来自背面的威胁解除,不用担心被瓦剌背后捅刀,以高义欢穷兵黩武的性子,魏军随时会发起东征。
以清军现在的实力,多尔衮不认为能够抵挡,因此他终究还是下定决心,筹划撤回关外。
此前,瓦剌人的出现,让多尔衮看见了一线希望,改变了他撤出关内的计划,时间仅仅过去数月,他最终还是回到了原来的轨道。
~~~~~~
十二月底,临近新年,江南各地似乎并未因为北方局势的变化,而便的忧心忡忡。
南京城中,一片雪白,除了不少士子,满怀忧郁的交谈着国家大事外,南京城中像往年一样,爆竹声连连炸响,城中酒楼茶馆里依然客流如梭,不时有小姑娘咿咿呀呀的唱词声,和满堂喝彩声传出来。
这让不少士子,摇头哀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当然也有不少读书人对此不以为然,并不将局势放在心上。
最近,江南之地,忽然流传开来一种对眼下局势的见解,在读书人中流传很广。
这篇见解,被写在一张揭帖上,名为《亡国与亡天下奚辨,内容为,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晚明时间,江南地区士人的思想便比较活跃,而江南士绅本来就不怎么忠于明朝,这篇揭帖一初,无疑是动摇了大明朝的国本。
结合此时局势来看,大概可以理解为,亡国是封建王朝更替,亡天下是民族灭亡。
若是满洲人打来,那是亡天下,大家都有责任抵抗,但如果是魏军打来,那不过是汉族内部的王朝更替,让皇帝和他的大臣去操心吧。
这种思想可以说是跨时代的,对于高义欢的千秋万代也不利,可以说是极为反动的思想,但此时魏国处于强势地位,这种思想首先重创的是朱慈烺。
因此高义欢让玄衣卫抓了个叫顾炎武的人,并写出这片揭帖,来给大舅子拆台。
此时,在南京皇宫内,朱慈烺将御案上的一张纸片撕得粉碎,忽然大声怒吼,锦衣卫,把这个顾炎武给朕抓起来!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
第883章 封建统治者中的叛徒
这篇亡国与亡天下的揭帖,可以说用心险恶,高义欢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朱慈烺之所以震怒,便是他洞察了这篇揭帖的险恶用心,他是在动摇封建王朝,数千年来形成的忠君思想。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愤怒的朱慈烺,在御书房内来回踱步,他现在最倚仗的就是天子身份和正统的地位。
正是因为有这个身份,他才能在江南站稳脚跟,才能聚集一大批忠于他的臣子,才能得到百姓的认可。
现在居然有人说,大明的灭亡,不过是异性改号,不关普通人的事情,这不是给他拆台吗?
朱慈烺不用派锦衣卫探查,就晓得这是高义欢指使人干的,而他这一手,便胜过十万雄兵。
朱慈烺想不出,如果江南的百姓,对明朝的灭亡袖手旁观,认为那是肉食者之间的事情,他还能依靠什么来抵挡魏军。
这篇揭帖,对时代而言,是一个进步,他动摇了忠君思想。
封建王朝常常将君与国家天下绑定在一起,让人觉得君等于国家,就是天下,而这篇揭帖却提出君就是君,并不代表天下,天下人要保的是汉族的文化和文明规则,而不是皇帝和某个王朝。
这就厉害了,看清了这一点,那朝廷和政府不过就是天下的一个管家,我觉得朝廷或者政府不好,我爱这个国家,这个天下,可却可以不爱这个朝廷。
就算是后世,依然有人分不清这一点,在明朝提出这种见解,可以说是大大解放了思想,也为高义欢今后的执政带来了挑战。
当然,这种思想,首先伤害的是朱慈烺,因为魏明两个朝廷相比较,现在魏国朝廷要做的更好。
高义欢也是够狠,这是自捅三刀,也要卸掉朱慈烺一条大腿,从根本上动摇他的法统地位,为自己的上台寻找到合法性。
这便是后世常用的理由,明王朝腐朽无能加卖国,没管理好这个天下,我大魏政府具有革命性先进性百姓拥戴,做的比你好,合该一统中原。
北洋军阀混战,国民政府北伐推翻北洋,基本都用的这个理由。
因此朱慈烺看见这片揭帖,立时就愤怒了,他没想到高义欢居然这么狠毒,这样明显对他自己也不利的招数也用。
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都是想尽办法来维护自己的统治,高义欢简直是统治者中的叛徒,为了得天下,不顾后果了。
这种思想传播出去,就算高义欢得了天下,以后有人要造他的反,便也能轻松找到理由。
一旁的锦衣卫指挥吴邦辅,却低声回道:陛下恕罪,臣已经查过,此人目前以不在江南,已经到关中做翰林去了。
什么?朱慈烺脸色狰狞,牙齿咬碎,乱臣贼子!果然是高精忠所为。一说出这个名字,朱慈烺就恶心的想吐,精忠真是个讽刺。
好你个高义欢,为了窃取朕的江山,真是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朱慈烺咬牙切齿。
这时一旁的吴邦辅沉默了一阵,忽然行礼道:陛下,臣还有一事禀报!
朱慈烺赤红着眼睛,抬头看向他,什么事?还有什么坏消息,一并都说了吧!
吴邦辅心中叹了口气,左右看了看,朱慈烺见此,皱眉一挥手,伺候的太监,便行礼告退。
等人都走后,吴邦辅行礼道,陛下,北面传来消息,愿意用淮北,向我朝换取一批物资和钱粮!
朱慈烺眉头一挑,真的?
吴邦辅回道:据臣探查,多尔衮或许已经下定决心,退回关外,因此他愿意用淮北来换钱粮。这个消息,臣找北京的密探印证过,多尔衮确实在准备撤退事宜。
什么?朱慈烺脸上露出慌色,前不久,不是还三家联盟,共同封锁西魏吗?怎么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先是瓦剌被魏军打残,基本退出联盟,现在多尔衮又要溜走,那岂不只剩下他一人来对付高义欢。
一瞬间,朱慈烺慌了,心中开始恐惧起来。
~~~~~~
夏去秋来,秋去冬至,转眼间,已经临近新年。
十一月间,高义欢班师回朝后,魏国各地再次恢复平静,都喜气洋洋的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
这次西征,魏军带回大批的牛羊,让关中肉食充足,不过肉食的价格却只是稍微降低,并没形成巨大的冲击。
这主要是魏国为了打仗,超发了不少银票,军队官员还有百姓手中都有银票,而有了钱就需要消费,家家户户都扛着半边羊,几十斤肉,准备过个好年,肉食多,消耗也比往常大,造成了许多物品,价格都有所上涨。
钱多物少,这又刺激了城外手工作坊的生产,虽是年底,城外的作坊内,却依然每日开工,显得忙碌不堪。
这便是变相的刺激了魏国经济的发展,而魏国藩府出售牛羊,也获得了一大笔银钱,如果在加上在西域缴获的金银,整个西征其实还赚了一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