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这么快拿下锦州,总算是没有辜负大王的期望。

    李定国活动一下脖子,才站起身,带上头盔,手按着宝剑,掀帐出来,他远眺锦州城,脸上露出笑意。

    锦州城内的守军本来就军心动摇,洪承畴和巴哈纳溜走后,城中清军群龙无首,加上感到自己被抛弃,大部分人便直接跪地投降。

    这时魏军押着一队队俘虏出城,李定国则在部将的簇拥下来到衙署,并招诸将相见。

    大都督,城内清军大多投降,城外清军则多数被杀!虎大威铠甲上血迹斑斑,显然又砍了不少人,他抢入大堂,人未至声先到。

    在他身后,吊着胳膊,脸上是伤的李成栋提着一枚首级跟了进来。

    李元胤对李成栋小声说了一句,李成栋立刻小跑着上前,跪地进献,大都督,洪承畴狡诈,临时变卦,改变了出城方向,罪将情急之下,只能冒险发乱,幸而未影响大军夺城。这是鞑子固山额真巴哈纳的首级,被罪将砍了下来,特意献给大都督!

    李定国见李成栋身上四处是伤,身形十分狼狈,走上前来,将用布包的首级接过,递给属下,然后将其扶起,微笑道:李军门举兵为内应,助大军破敌有功,本督会上报大王。你们就安心等候奖赏吧。

    李成栋忙带着李元胤行礼道谢,然后叹息道:卑职本欲擒拿洪承畴,献给大都督,不过夜里天黑,战场混乱,最后还是让他走脱了。

    李定国微微一笑,这点你不用担心,本督在北郊的伏兵已经禀报,洪贼被拿下了。

    正说着话,外头忽然一片喧哗,众将扭头看去,便见一名将领跑进来,激动道:大都督,是袁将军把洪承畴押来了。

    带进来!李定国闻语走回座位,然后肃然挥手道。

    不多时,袁时中满面红光的走进来,大都督,卑职押解洪承畴,前来复命!

    李定国看了被士卒押着的洪承畴一眼,官袍上满是污泥,朝珠被人扯断,身形狼狈,但是头上碗帽居然还在。

    将他的满帽拿下来!李定国忽然说道。

    旁边虎大威立刻上前,一下将洪承畴的碗帽扫落,露出光秃秃的头皮,还有脑袋后面的鼠尾小辫。

    洪承畴毕竟是读书人,还是要点脸皮的,他见堂中众人指着他的头皮和辫子嘲笑,脸瞬间涨得通红,他觉得自己反正难逃一死,不禁反讥道:有何可笑,你们与我有何二至,不都是叛国之人吗?

    他这话一出,堂上笑声戛然而止,虎大威与众人脸都沉了下来。

    洪承畴见此不禁冷笑,我投清,你们投魏,各为其主而已,你们不过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虎大威是粗人,不会讲道理,但他有拳头。这时他被洪承畴的话气得脸色通红,心里明知道洪承畴强词夺理,却不知道怎么驳回去。

    俺打死你这个老贼!忽然,虎大威一声大叫,便冲上前去,一拳打在洪承畴的脸上,将他打得转了一圈重重落地。

    一旁的魏军战将见此,立刻纷纷加入战团,草你娘的,驴日的龟孙!

    众人一边骂,一边拳打脚踢,李定国见此忙急声道:好了,都住手,大王交代过,抓住洪承畴要送去王京。

    众将闻语,依然又踩了几脚,才纷纷散开,虎大威吐了口唾沫,呸,什么东西。见洪承畴不动弹,才大摇大摆的退到一旁。

    洪承畴从没想过自己会被人群殴,他一把老骨头,牙齿被打掉一半,肋骨都被打断几根,又羞又怒之下,尽然昏死过去。

    李定国挥手让人将他带下去,他心里有些不快,不过却也没有则怪虎大威一行人,而是对袁时中道:袁将军,拿住首恶,记你一功!

    多谢大都督抬举!袁时中回过神来,忙眉开眼笑谢过。

    此番他也是走运,原本以为又捞不到什么功绩,谁料洪承畴居然走北城突围,正好撞在他的枪口上。

    这运气来了,真是挡也挡不住!

    李定国摆摆手,笑道:既然洪承畴是袁将军抓住的,那就由袁将军押送回京,并向大王报捷吧!

    袁时中闻语更加高兴,向大王报捷可是个露脸的好机会。

    魏国人才济济,不在魏王眼前晃几下,就算有能力,也会被忘记。

    袁时中大喜过望,谢大都督提拔




第898章两条策略
    ?清军在锦州筑城,现在落入魏军之手,无疑是帮了高义欢一个大忙,让魏国省去了许多人力物力。

    有了锦州城,魏军便能在此驻扎重兵,辽东的豪格就被锁死在了东北。

    魏军不像明军,魏军是处于强势地位,且骑兵强大,以锦州为据点,还能随时破袭辽东。

    李定国攻占锦州后,查看了锦州城中的物资,除了缺少火炮外,可谓缴获颇为丰厚。

    当下李定国接过洪承畴的工作,继续让民夫和俘虏完善锦州城防,并让民夫继续开垦土地,以便明岁耕种。

    除此之外,便是去信关中,让藩府运来大炮,将锦州变城真正的铳城。

    ~~~~~~

    大凌河沿岸,清军营地内,豪格和济尔哈朗站在大帐中,听一名漏网之鱼哭声陈述,王爷,奴才冒死突围,锦州城完了!

    济尔哈朗沉着脸,洪承畴和巴哈纳呢?

    固山被叛将李成栋一枪挑下战马,洪大人不知所踪,多半被擒!蓝甲兵哭诉道。

    豪格不禁在帐中来回踱步,昂邦阿玛,这如何是好,锦州一破,魏军主力北上,咱们这边怎么办?

    他正说着话,岳乐挑帐进来,急声道:肃王,科尔沁亲王吴克善,要回科尔沁草原,蒙古人已经拔营了!

    豪格闻语,瞬间大怒,他为何撤兵?

    岳乐忙道:吴克善收到族人禀报,魏军从北面杀入科尔沁,他必须回去救援部众。

    豪格脸色铁青,济尔哈朗噌的一下站起,快,大军赶快撤走,要是魏军主力北上,就走不成了!

    当下大营中的清军仓皇上马,营帐辎重都不敢带走,便急急忙忙的向沈阳撤去。

    徐黑虎遂即率军追杀至辽河边上,斩杀近千人而返。

    当日下午,虎大威引军至大凌河,见清军营地以空,继续前进遇见徐黑虎回师,遂即还师锦州城。

    十月初一,再得知锦州失陷,两路援军一路被灭,一路撤回沈阳后,松山堡内守军,在清贝勒屯齐的率领下,开城投降,屯齐成为第一个投降的满洲皇族。

    至此,辽西战役结束,而魏军控制辽西三城,大军腾出手来,威胁长城一线,清军只能紧守关隘。

    ~~~~~~

    北京,摄政王府邸。

    因为距离的原因,多尔衮要比高义欢早几天得知辽西战役的结果。

    这次失败,断送了多尔衮撤回关外的希望,使他成为了一个囚徒。

    这时,尼堪站在多尔衮的病床前,听多尔衮吩咐道:此前下令收缴地方粮食的旨意,立刻撤销,让各州府继续组织地方种植。

    本来多尔衮准备将关内的粮食搜刮一空,然后逃回关外,现在出逃之路被堵,只要清军赶出关,魏军骑兵一冲,立刻完蛋。

    因此多尔衮现在只能留在关内,所以必须改变原来的指令,毕竟他不能不管明年清军吃什么。

    尼堪点了点头,然后沉声问道:摄政王还有什么交代?

    多尔衮咳嗽一阵,皱眉想道:还有一事,你让人找朱慈烺沟通,向南面买些海船,或者是招募工匠于登莱秘密建造船只,招募水手,届时我们还有机会,从海上撤回关外。

    当年明朝有航海攻辽之策,早前孔有德等人,也是从山东渡海投奔的大清,这给了多尔衮一个灵感,他还没有完全绝望,大清还有机会全身而退。

    尼堪眼前一亮,点了点头,这事我会尽快去办!

    躺在床上的多尔衮挥了挥手,你去吧,最近的国事,就交给你处理了。

    ~~~~~~

    此时高义欢的人并不在王京,而是又跑到了太原。

    距离河东之战,将近两年后,太原城的面貌已经一新。

    此前城池大半被毁,古建筑损失严重,不过废墟的白纸上,却方便工部官员施展。

    如今城池街道铺上砖块,两侧有明暗下水渠道,将城中积水和生活污水直接送入汾水,让城中面貌焕然一新。

    此时,高义欢在太原行宫内,正听着袁时中的禀报,闻语满意的点了点头,袁将军,此次你立下大功,本王自有封赏。你一路辛苦,先下去休息吧。

    袁时中闻语,行礼告退,走到殿门口,心里不禁有些后悔,自己终究还是拉不下脸来,没有好好把握这次机会。

    这时高义欢站起身,走到地图前,脸上欣喜的说道:现在辽西已得,多尔衮被锁死在关内,下一步,孤王该怎么做?

    陈名夏上前行礼道:臣以为有两种方略,第一种是由北往南打,先攻河北,再取山东!第二种是先攻山东,再北上将清军聚歼于北京!

    高义欢转过身来,不禁问道:这两种策略,各有什么好处?

    陈名夏走到地图前,指着地图笑道:臣先说第二种策略,先夺山东,再攻北京。这一策略的好处就是能够尽收满清控制之地,最后将清军聚歼于北京。第一种策略嘛``````

    陈名夏顿了一下,高义欢眼睛一眯,先生继续说!

    陈名夏道:先夺河北,将清军压向山东,看南京反应,只要南京敢给多尔衮援助,或者沉不住气出兵,那大王扫荡江南的借口就更加充分了!

    高义欢心道老陈这人真是坏的很,他微微沉思,问道:要是朱慈烺不援助,反而攻击多尔衮呢?

    陈名夏奸笑道:那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败北上明军,然后一口咬定他们是来增援清军。

    这太无耻了吧!高义欢皱着眉头,砸吧嘴道:这也不好操作啊!

    陈名夏笑道:那大王再考虑考虑,反正现在已经拿下锦州,关内清军被大王困住,也不急于一时,不过洛阳之地不能再拖,现在确实可以先拿下了。

    高义欢闻语点了点头,趁着年前拿下洛阳,还能不影响明岁耕种。好,下旨给金声桓,让他发兵吧!

    ~~~~~~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求支持正版)



第899章高大王的内库
    ?山西靠近关外,是中国历代以来,商业比较发达的地区,晋商也是实力最大的商帮之一。

    魏军进战河西后,对晋商进行了一次清洗,充实了魏国国库,此后魏军占据宣大,兵进张家口,又缴获了大批的钱粮和物资。

    不过范永斗等人消息灵通,河东战役开始之初,他便开始将家业转移到张家口,并于此地观望时局。

    多尔衮大军破雁门关,杀向忻口时,有几家沉不住气,立刻便组织了还乡团,准备跟随清军返回河东,但是范永斗却只派出家人注意战争的进度,并继续向关外转移财物。

    忻口大战,清军大败,宣府的清军还不知道消息,便有快马报到张家口,范永斗得知消息,立刻便带着家财出关,去了关外投奔豪格。

    同范永斗相比,那几家没沉住气的就惨了许多,魏军突然杀至张家口,他们有的丢了家资侥幸逃离,有的如王登库靳良玉则被魏军一锅端,人和家资都落入魏军手中。

    高义欢并未将他们交给三法司审理,而是下令玄衣卫绕过国家司法机构,直接严刑拷打,进行逼问,弄点私房钱花一花。

    在西方国王的金库,就是国家的国库,很长一段时间并未区分开来,而在中国,从秦朝开始国库和内库就已经分开。

    虽然从某种方面来说,天下的钱都是皇帝的,但从实际意义上来说,国库的钱不属于皇帝,内库的钱才是皇帝能够自己支配的。

    当然,皇帝也有权调动国库的银钱,只不过朝臣会看皇帝的调动是否合理,要是不合理,比如要赏赐爱妃和老丈人,又遇见比较有原则的大臣和正直的大臣,那皇帝的调动,便不一定成功,需要和内阁和户部扯皮,有时候还会被骂得狗血淋头。

    因此皇帝为了方便赏赐亲戚和喜欢的大臣,平时修缮一下宫殿,给妃子添几件首饰,都会动用内库的钱,避免扯皮,避免被骂。

    高义欢也有这种需求,不过他想捞钱,到不全是因为这一点,而是他真的很缺钱。

    高义欢有许多行为,内阁和大臣并不理解,比如投入大笔的银钱进入匠师院,又比如花钱雇佣一些在大臣们看来并没有什么用的西夷匠师,来制造什么钟表等物,以及翻译书籍。

    这些钱,内阁和户部都不太愿意给,而高义欢也和他们解释不通。

    中国的文化主要是教人怎么做人,很少探究事物的本质,在器械的制作上,确实有短板。

    高义欢找西夷来造钟表,并不是他真的需要钟表,而是为了若干年后,为各种器械的小型化,精密化打下一个基础,但在大臣看来,你自己买个玩玩就得了,花那么多钱养一帮人干啥呢?这不是想学天启,玩物丧志吗?

    此外翻译西夷的书籍,还有匠师们研究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都是大臣不能理解的。

    中国人讲究无债一身轻,没有寅吃卯粮的习惯,藩库还欠着一屁股债,户部官员恨不得一文钱掰两半花,你还在这里整这些没用的东西,不是找骂吗?

    随着文官集团日渐强大,已经有人上书骂过他,高义欢为了方便,便决定从内库拨款。

    本大王花自己的钱,你们这回没意见了吧。可是事实上,依然还是有言官说他不务正业,高义欢心里不舒服,便指使李岩把那几个不开眼的办了,打发他们去地方上做官,别没事盯着他,不过李岩却并未执行高大王的命令,反而认为言官没有过错,言官就是来指出问题,大王不解决问题,反而想解决提出问题的人,不是圣主所为。

    李岩兼着吏部尚书,无论什么时代,管人事的都是最牛逼的,说提拔就提拔,说让你滚你就得滚。李岩不赞成,高义欢虽然能绕开内阁直接发中旨,但这时他不想为这点事与李岩翻脸,便只是让玄衣卫看看那几个言官有没有黑料,暂时忍了下来。

    直接动手显得高大王心眼小,不够仁慈,他决定还是秋后算账。

    此时随着魏国制度的完善,从土寇集团进化成一个国家后,原来许多漏洞都被补上,而高义欢内库的银钱来源,也大多交给了藩府,只剩下藩府每年固定给他的拨款,以及几处庄园的收入,而着根本不能满足他的花销。
1...413414415416417...4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