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为此,高义欢便急切需要搞钱,王登库靳良玉这两员满清皇商,便被玄衣卫拷打致死,让高义欢挖出了一百余万两充实内库,简直美哉。
当然,晋商留给他的并不只是银钱,还有他们原来赚钱的渠道。
高义欢通过让户部侍郎高义成,将晋商留下的毛皮作坊商铺,全都以较低的价格,卖给了商贾马洪山,而马洪山给高义欢三成股,每年分红,高义欢则关照马洪山的生意,实现了利益输送。
高义欢从王京前来太原,主要是为了就近指挥,防止辽西之战扩大化,以便迅速投入河东兵力,攻击多尔衮。
除此之外,高义欢还有一个目的,就是眼看年底,他想来看一看自己的产业,找马洪山要钱来了。
这时,在汾水河边一处手工作坊内,马洪山陪着高义欢参观了毛皮加工的整个过程,包括清洗,生产,然后在缸里下料,呆上数天,方成熟皮等工艺。
在作坊内,数百雇工忙碌着,马洪山一边陪同,一边解释,大王,这些雇工都是原来的雇工,被小民从新召回,进行生产,工钱还是按着原来的给。
高义欢微微点头,马洪山又道:这些毛皮从关外运回后,都是先阴干后刮油,刮油时需要用钝刀或薄木版,还需要用硝水清洗~
高义欢一路上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没事瞎问几句,负手观看雇工生产,马洪山不停的解说,但高大王什么都没听进去。
这时眼看着转完一圈,马洪山还没有表示,再走就得回去了,负手走着的高义欢忍不住了,他终于停下脚步,忽然看着马洪山提醒道:那啥,马员外,再过两月就过年了,今岁的分红该到位了吧!
~~~~~~
第900章发兵洛阳
马洪山听了高义欢的话,微微一愣,立时反应过来,心道:这制革的作坊,也不是很重要,不生产皮甲,就是造些革带和革靴,怪不得魏王要亲临指导,原来为了这茬啊!
进了作坊魏王就心不在焉,不太高兴,他还以为魏王对生产不太满意,现在明白过来,马洪山恨不得抽自己一个大嘴巴子,他忙道:大王放心,小民等下就给大王准备银票。
哈哈~不急~孤王就是随便问问!你不要多想嘛!高义欢脸上堆满了笑容,走,咱们继续看看。
其实,山西收复不到两年,马洪山虽然接收了许多工坊和商铺,但是原来的贸易渠道却没有完全掌握,并没有挣到什么银子,反而投入了不少本钱,不过高大王的钱他确不敢欠。
再者,羊毛出在羊身上,马洪山给魏王的银子,就算是魏王的人,地方官员谁敢找他的麻烦,而借助魏王的权势,他还能迅速形成垄断,还怕挣不到钱么?
马洪山暗地里擦了把汗,忙赔笑道:这是应该的,是小人想的不够周到。
当下一行人继续往前走,马洪山忙吩咐属下掌柜一句,才陪着高义欢继续视察。
这时高义欢达到目的,便也没兴趣看马员外的皮革厂,他看了下几样成品,觉得其实比较一般,就返回了太原。
返回的路上,高义欢又看了看太原附近的田地,现在秋收已过,看不到成片的麦子,不过田间地头成堆的麦草,却说明了今岁的收成应该不错。
傍晚时分,高义欢回到了太原行宫,周大吉上前牵住马缰,顺便禀报道:大王,刚才兴庆商号的人给大王送了一批礼物。
哦,这么快!高义欢翻身下马,将马鞭交给属下,然后一边往里走,一边笑道:东西呢?拿来给孤王看一看!
放到大王书房了!周大吉回道。
高义欢大步走进行宫,便直接来到自己的书房,果然见书桌上放着一个托盘,上面盖着一块红布。
高义欢坐在椅子上,将红布掀开,露出一对盒子,里面各放了一枚百年山参,而盒子下面则是一个小木箱,高义欢打开一看,脸上露出笑容,将里面一叠银票拿了出来。
这都是一千两一张的大额营票,高义欢数了数,共计二百张,一共二十万两,脸上立刻露出满意的微笑。
有了这笔银子,今岁这个年就好过多了。
这幸亏是在太原,不然马洪山估计一下也拿不出这么多银子出来,而高义欢拿了这笔钱,以后自然给马洪山方便,只要他不做的太过分,高义欢很愿意长期维持这种关系。
十月中旬,高义欢在太原待了一段时间后,见多尔衮没有下一步动作,便返回了关中,并开始视察大匠院,还有书籍翻译的工作,并继续撒钱。
与此同时,得到收取洛阳指令的金声桓,开始派兵布阵,安排南阳潼关晋南三地魏军,共计五万大军,扑向洛阳。
在魏军占据河东后,洛阳就处于魏军三面夹击之中,战略上完全陷入被动。
多尔滚此前多次准备放弃洛阳,可是考虑到洛阳的政治地位和天下中都的地位,一直没能下定决心放弃,直到他决定撤出关外,才彻底下定决心。
只是他这个决心没下多久,却又因为辽西战役的结束而改变了。
原因无它,航海渡辽需要时间,洛阳守一守,不管能不能守住,都能起到用空间换时间的目的。
1650年11月,经过一个月的调兵遣将,调拨粮草器械之后,金声桓指挥三路兵马,吴世昭率领两万兵出南阳北上汝州,白文选出一万兵南下攻击怀庆,金声桓率两万人兵出潼关,三路大军会师洛阳,围歼洛阳守军。
魏军占据河东,洛阳成为凸出部后,战略上就处于极为被动的态势,洛阳清军有随时被围的危险。
因此,近两年来,清廷早就无心治理河南,只顾搜刮地方,将物资转移出河南,造成豫北盗贼草寇义军蜂起,乱成一锅粥。
金声桓兵出潼关后,就大肆宣扬,大魏三路大军合围洛阳,每路诈称十万。
魏军斥候早就探查清楚,整个豫北的守军不会超过两万人,不少将领认为根本没必要弄出这么大的声势,不过金声桓却坚持诈称三十万,不为别的,就为了显得热闹,提高洛阳战役的影响力。
豫北的义军早前就纷纷投书,希望魏军进攻豫北,现在只是听说魏军要来,便纷纷发动袭击,占据县城,等待招安。
魏军还没进入豫北,各路义军和草寇就自己打了起来,他们相互攻伐,只为了多占地盘,以便招安的时候能够获得更好的条件。
十一月中旬,魏军进入豫北,汝州绳池新安孟津河内等地便闻风而降,使得洛阳大乱,天下大震。
~~~~~~
南京,紫荆城,御书房内。
此时魏军攻下锦州的消息,已经传来了南京,同时传来的还有魏军将攻击洛阳的消息。
朱慈烺阴沉着脸,端坐在御案后,看着多尔衮给他的密信。
在信中,多尔衮提出了唇亡齿寒,希望朱慈烺能给他一批海船和水手,让他能够走海路回到辽东,而作为回报,多尔衮保证他回到辽东后,魏军攻击明军时,他会出兵牵制魏军,让魏军无法全力进犯江南。
朱慈烺阴沉着脸看完书信,一语不发,然后将书信点燃后烧毁。
过了半响,他才看向垂手站立了好一阵的阮大铖,冷声说道:粮食不用压着了,可以运给多尔衮,但是船和工匠都不能给!
阮大铖打了个寒颤,发现朱慈烺身上散发出一阵阴冷的气息,令人感到恐惧。
阮大铖一阵犹豫,不过还是提醒道:陛下,这样会不会坏了两家的关系。
朱慈烺冷哼一声,冷声道:高贼控制了辽西,建奴已经被堵在关内,给他们船,建奴便无心抵抗高贼,只会一心想着撤离。朕不给建奴船,他们就只能和高贼拼命,你不用再担心什么关系。
朱慈烺不愿给船,同此前不愿交粮,其实是一个理由,就是怕清军逃出关内。
现在魏军占据锦州,而且高义欢的都城在西安,清军就算退出关外,到时恐怕也帮不了多大的忙,应此朱慈烺觉得还不如让清军在关内拖住魏军。多尔衮没有退路,必定死战,反而能够为他争取时间。
朱慈烺这是要逼着多尔衮同魏军死磕,可是多尔衮还有实力吗?如果魏军快速击败清军,那恐怕清军不仅没有起到牵制的作用,还削弱这个帮手的实力。
阮大铖微微皱眉,陛下,现在建奴已经不是魏贼对手,这样岂不是让魏贼彻底击垮建奴。
朱慈烺沉声道:局势到了这个地步,朕不能在缩着了,会给建奴一些实质性的帮助,以便多尔衮能撑得更久。朕收到密报,魏贼正准备攻击洛阳,你替朕传密旨给靖国公,让他找个借口,在武昌挑起一些事端,增兵武昌,给魏贼一些压力~~~~~~
第901章朱慈烺急了
?阮大铖听了朱慈烺的话,大为惊恐,忙拜倒道:陛下,朝廷这么做,就是授人口食啊!请陛下三思!
主和派不仅是对清主和,对于魏国,其实他们一样不敢开战。
朱慈烺微微皱眉,有些恼怒,你们不会找别的借口吗?魏贼船只运送违禁之物,我大明进行大军操演还不行吗?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八旗的快速衰落,让朱慈烺感到了巨大的危机,让此前对魏一直退让的朱慈烺,觉得他现在已经到了退无可退的时候。
若是等清军被魏军扫灭,他再出手便已经迟了,因此他决定现在就开始支持清军牵制魏军。
当然,这种支持他依然是不承认的,明军在武昌操演,制造矛盾,高义欢要说他暗助清军,他完全可以不承认,反污魏军挑起事端。
这也是高大王拉低了道德底线,而朱慈烺也终于领悟了统治者的终极奥义无耻流氓加不要脸了。
你下去吧!朱慈烺看了阮大铖一眼,摆了摆手,这见事情,你不用管,朕另找人来办!
阮大铖闻语,悻悻告退,朱慈烺坐在御案后沉默一阵,对太监道:去,请陈尚书王侍郎过来。
不多时,陈子龙和王彦来到御书房外,两人通报后走进来,便见朱慈烺负手站立在一副地图前。
如今朱慈烺已经二十一岁,做了六年的皇帝,同南下时惶惶不可终日相比,确实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
陛下!两人互看了一眼,然后一起行礼。
朱慈烺没有回头,而是出声道:两位卿家上前来看!
当下两人上前,注视着一副局势图,朱慈烺道:魏贼刚破锦州,又兵发洛阳,兵威之盛,以令建奴胆寒。今日阮阁老禀报,建奴欲向朕购船,朕以为建奴已然丧胆,只想渡海而归,已经难以牵制魏贼了。
说完,朱慈烺才转过身来,他身穿黄龙袍头戴翼善冠,年轻的脸上蓄着短须,俊朗不凡,颇有威仪,只是眉宇间满是忧愁之气。
王彦上前一步,开口问道:陛下答应建奴的条件没有?
朱慈烺摇了摇头,没有,朕給了些粮草,不过拒绝了给船。
好!王彦赞叹一声,这样一来,建奴便只有与魏贼死战了。
朱慈烺看着心腹大臣意见与他一至,心中甚慰,继续道:洛阳之地,天下之中,影响巨大。闯贼得之,声势迅速壮大。如今魏贼已据西安,现又争洛阳,声势必然更加壮盛,建奴在其兵锋之下,恐怕覆灭只在一两年间。朕准备下旨,让靖国公在武昌制造事端,牵制魏贼,分担建奴压力,两位卿家以为如何?
陈子龙与王彦对视一眼,一时不答,魏军占据西安,再进占洛阳,等拿下北京时,天下四大古都魏据其三,再加上成都太原开封,王气齐聚于魏,明就算以正统自居,也难以相抗天下大势。
王彦道:陛下,臣赞成陛下的决议。若此时不进入对抗之态,让朝廷上下提起准备,一旦魏贼灭清南下时,朝廷冒然间必然难以抵挡。此时出手,一是能让将士心理上有备,其次是能牵制魏贼,让建奴多撑一段时间。不过~
说道这里,王彦停了下来,朱慈烺不禁问道:不过什么?
王彦拱手作揖,不过,以臣看来,建奴气数已尽,即便我朝分担压力,建奴也会被灭,而魏贼必然拿我朝举动来做文章,言我朝暗助建奴,为其反叛寻找正当理由,动摇陛下的正统地位。
朱慈烺点了点头,想起那篇《亡国与亡天下的揭帖,他就知道高义欢肯定会这么干。
朱慈烺沉声道:高贼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朕就算不作为,他亦必反,朕不能因为担心魏贼污蔑,就坐以待毙,束缚手脚。
王彦见此,遂即说道:陛下言之有理,局势如此,我朝必须要有所动作,对今后也该有应对之策。此时我朝就该发力牵制魏贼,不过为了维护大明正统地位,臣以为我朝却也不能一直暗助建奴。
朱慈烺有些糊涂了,卿家何意?
以眼下局势来看,建奴灭亡只是早晚之事。臣以为在建奴快亡之时,我朝要寻找理由牵制魏贼,延缓建奴灭亡的时间,但当建奴将亡之际,我朝却要立刻改变策略,北上攻击建奴,继续抢占道义高点,让魏贼无法制造谣言!王彦作揖道。
朱慈烺立刻就明白了,王彦的意思是先用建奴为大明争取时间,当建奴无用之时,便果断出击,摆出正统王朝收复失地的姿态,让高贼没有正当借口开战。
如果不考虑多尔衮的感受,这确实是个好策略,朱慈烺点了点头,可随即却道:只是如此一来,怕便难以与关外建奴合作了。
王彦笑道:陛下,不管我们怎么做,关外的建奴都会是我们牵制魏贼的一支力量,这点是不会变的啊!
朱慈烺闻语,恍然大悟。
~~~~~~
武昌城位于长江与汉水交汇之处,与武昌一江之隔就是魏国于对岸筑造的新城汉口。
这里是魏军与明军对持的最前线,魏军在城中驻兵一万,另外还有一支三千人的水师驻扎于此。
自从几年前,魏军攻击左镇,兵临武昌城下后,魏军与明军便一直相安无事。
这些年来,两军虽然隔江对持,但是却并没有什么紧张的气氛,明军不敢惹魏军,而魏国上层也交代了驻军,不要挑事。
这日在长江上,一艘魏国汉口巡检司的官船,像往常一样在江面上巡逻,盘查过往商船。
忽然,一艘明国水师战舰,驶过了江心,来到了魏国管辖的航道。
头儿,你看!官船上一名魏国士卒,忽然一声惊呼。
船上的巡检,忙扭头去看,便见一艘明朝大舰,船首翘起,高如城楼,正破浪冲来。
快打旗,告知他们越界了!巡检皱着眉头,眼中有些惊讶,他还从没见过明军战船出现在汉口附近。
官船上,士卒忙打旗语,可是对面的明军大船却并不降帆不摆舵,反而继续冲了过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