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不好!要撞上了!官船上的魏军见此,顿时一阵慌乱,惊呼起来。
第902章明军挑衅
?汉口江边,大队魏军士卒站在岸边,他们身前一字排着几具尸体,都是用白布遮盖。
这时,有些大腹便便的赵柱子,按着刀柄,沉着脸走过来。
现在赵柱子,其实已经改了名字,叫赵忠,毕竟作为大魏高级将领,柱子柱子的很掉档次,不过高义欢还是喜欢叫他柱子,老兄弟们也都这么叫他,让他感到十分恼火,却又无可奈何。
此时江边的魏军士卒,忙让开一条通道,魏将李虎迎上前来,都督,捞上来三个,还有十一个失踪了!
赵柱子手攥紧了刀柄,脸上露出愤怒之色,黄闯子安敢如此?点齐兵马,本督要去给弟兄讨回公道!
江边的魏军早就怒了,大魏不打你们就该烧高香了,南面的撮鸟居然敢主动挑事,不是死催的吗?
他一吆喝,魏军将士们也都怒火冲天,纷纷扬言要找黄得功的麻烦,敢撞成大魏的官船,太不将大魏放眼里了,必须要有个说法。
一旁的高成勋见此,忙站出来道:都督,不能冲动啊!黄闯子驻防武昌后一项谨慎,明军忽然挑衅,其中必有缘由。
赵柱子微微皱眉,目光看向高成勋,难道明军越界撞沉官船,本督不管不问?
卑职不是这个意思,只是还是请示大王为好!高成勋道。
赵柱子阴沉着脸,这么件小事,本督都解决不了,还须要请示大王,那大王要俺何用?况且这一来二去,几个月的时间便过去了,本督如何给将士们交代,给冤死的弟兄交代?
本来近些年他没有功绩,高义欢却给他加了都督衔,便让人嫉妒,这个报告打上去,俺赵柱子岂不成了同僚的笑柄。
大魏现在正攻击洛阳,大王也有交代,此时确实不易挑起战端,可是这并不代表要做缩图乌龟,遇见挑衅,还是必须进行回击,让黄得功将惹事的明军交出来。
赵柱子想到此处,正色起来,这事本督定要黄闯子给个说法,俺还不信,他还敢和大魏开战不成,龟孙们真是反了天呐!
说完,赵柱子便对李虎道:你带十艘战船过江,让黄闯子三天内给本督一个说法,否则本督要他好看!
李虎闻语,立刻一抱拳,卑职遵命!然后一挥手,弟兄们,跟俺上船!
~~~~~~
武昌城头,穿着山纹铠,头戴凤翅盔,披着大红披风的黄得功,站在城墙边上,扶垛眺望江面。
在他身旁站着一名穿着三品官袍的大员,正是南京来的王彦。
此时,距离徐州之战已经过去两年,明军兵力得到恢复,而武昌城在黄得功的经营下,已经如同铁捅一般。
注视着城头持铳站立的士卒,敌台上漆黑粗大的火炮,让王彦颇为感慨,当初陛下将国公移驻武昌,真是英明之举。
此前黄得功驻防合肥,此城虽然重要,不过与武昌相比,还是差得太远。
自古以来,要扫灭江南,必占上游,顺江而下夺取南京,而要直接渡江攻击南京,其实十分困难。
历史上弘光朝廷被清军渡江攻灭,则是因为明军不是在芜湖抵御左军,就是已经投降,江防没什么兵力防守,才让清军捡了个大便宜。
太平天国时期,曾国荃猛攻安庆,虽旷日持久,损兵折将,可是却死赖在安庆城下不走,耗了一年多,炸塌城池冲入城中,方仰天狂叫,贼破矣!
这可以看出安庆城对南京的重要性,而武昌还在安庆的上游,魏军不下武昌,便无法打开通向南京的门户。
黄得功站在城头,豪迈的笑道:本帅在武昌,虽进取不足,但防守却有余。靠此坚城,加之有长江水道运送兵源粮草,魏贼纵来十万,本帅亦不惧!
别人说这话,多半是吹牛皮,可是黄得功这么说,还是很有说服力的,让人感到安心。
这时,明将黄蜚忽然疾步走来,国公,王抚军,对岸有十艘兵船过来。
黄得功闻语看向王彦,这必是赵柱子派人来兴师问罪了。抚军以为该怎么应付?
王彦走到城墙边上,伸手要来千里镜,观察江面上的魏军战船,比明朝的战船整整小了一圈,他们过了江心,直接向武昌城驶来。
此时,魏军战船已经快要进入城上火炮的射城之内,可是却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而从这点可以看出,魏军并非是要开战。
王彦收了千里镜,忽然看向黄得功道:国公,如果俘获这支魏贼船队,赵柱子能有什么举动?
黄得功心头一惊,撞沉一条魏贼小船,只是小摩擦而已,可以说是失误,是意外,但俘获魏贼的船队,那事可就大了,便不可能说是误会了。
黄得功看向王彦,确定他没说错后,沉思道:如果真俘获,魏贼肯定会被彻底激怒,这会给魏贼直接攻击的借口,不过眼下赵柱子,似乎并没有实力攻击武昌,但他定会将此事上报上去!
王彦听了这话,心中有底,那就先派船警告,他们已经越界,让他们调头回去。
看魏贼的架势,明显是来问罪,他们人都没见到,怕是不会回去。黄得功皱眉问道:要是打了旗语,他们还是不退呢?
王彦冷笑道:那就是他们不听劝告,兵船过界,就是对大明的挑衅,国公便可派兵直接攻击。
黄得功闻语,脸上肌肉抽搐一下,这等于是要耍无赖了。
撞沉一艘魏贼小船,人家上门来讨说法,这边却再揍人家一顿,还污蔑人家过界挑事,对面的魏贼怕是要气晕过去。
黄得功沉默片刻,挥手对黄蜚道:听见了吗?
黄蜚微微颔首,听见了!
黄得功遂即一挥手,那就按照抚军的意思去办!
这时王彦又补充道:记住,如果魏贼调头逃走,不要追过界。在咱们的地界开打,咱们还是有理由说的。
第903章隐忍不发
王京,在魏军三路进攻洛阳之时,一队快马从南而来,将通关文书丢给城门守军,便疾驰往王城而去。
背插着加急旗帜的魏军骑兵,从街道上奔过,惊得城中居民纷纷躲避,惊讶的看着骑兵远去的背影,议论着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时骑兵奔驰到了兵部衙门,一阵马匹嘶鸣,骑兵马未停稳便飞身而下,然后解下背后的竹筒,一手高举着,蹭蹭的登上台阶,湖广急报!
魏王宫中演武场内,高义欢正教授着高建兴射箭,女官忽然走过来对高义欢一阵耳语。
高义欢眉头微皱,看了一眼正带着长公主长乐,给她建兴哥鼓掌的王妃,然后微笑对家人道:兵部那边有点事情,孤王要去处理一下,你们继续玩吧。
说完,高义欢便脚步生风的离开院子,王妃站起身来,将长乐抱起,注视着高义欢离去的背影,不禁微微皱起了眉头。
不多时,高义欢来到御书房,几名内阁大臣已经在此等候。
众人见高义欢进来,忙迎上来行礼,臣等参见大王。
高义欢一边摆手,一边从他们身边穿过,坐到御案后,诸位先生请做,陈先生你说一说,具体什么情况?
陈名夏站起身来,将一份军报呈给高义欢,然后开口道:大王,是这样的。赵都督上报,武昌黄得功挑衅大魏,先是撞沉汉口巡检司的官船,造成船上十五人全部遇难,后又攻击大魏兵船,击沉汉口水师三艘战船,扣押五艘战船。赵都督大怒之下,发兵与明军水师在江上一战,结果又被击败。
高义欢一边听,手指一边敲着桌案,等陈名夏说完,高义欢才展开军报看了一遍,眉头立刻皱了起来。
赵柱子在军报中,大骂黄得功无耻,无故撞沉魏国船只故意挑衅,他派李虎过江说理,讨要说法,结果人还没到岸边,就被告知侵犯了明国疆界,要求退回北岸。
李虎听了后自然大怒,明军越界撞沉魏军船只,现在居然给他来这一手,李虎自然不理,继续向前,结果明军水师忽然动手,大炮轰击,战船接舷,十艘兵船只有两艘逃回汉口,连高义欢的侄子李虎也被明军俘虏。
最可气的是,明军攻击魏军后,居然反而声称魏军越界挑衅,明军正当防卫,予以歼灭,还警告赵柱子不要挑衅。
这可就真把赵柱子气坏了,从来都是魏军耍流氓,没想到却被明军耍了一回。
接下来,更气人的来了,赵柱子大怒之下想找回场子,想着魏军水军也训练了好几年,于是点齐兵马与明军一战,结果居然又没打过。
被明军耍了流氓,又拿明军水师没办法,这可就真的伤自尊了。
眼看事情越闹越大,武昌局势开始紧张,明军在武昌增加兵力,加上高成勋劝说,赵柱子不敢不报,便只有报来王京,请魏王发兵找回场子。
高义欢看完后,沉默半响,脸上却并没生气,反而忽然笑道:呵呵~朱慈烺终于长大了。他随即将奏折丢在桌上,对内阁几位阁部道:黄得功的为人孤王了解,这么不要脸的事情他做不出来,肯定是有人出得坏主意。
说完,高义欢脸上陷入了沉思,此前他真没将他的大舅哥放在眼里,因为朱慈烺脸皮太薄,肯定斗不过他。
楚国贵族项羽,斗不过流氓刘邦,袁术比不上袁绍,袁绍又斗不过曹操,而曹操又拿织席贩履的刘备没有办法。
现在看来,朱慈烺也开始不要脸了,而人一不要脸,那战斗力立刻飙声。
当然这种不要脸,并不是普通人霸座那种不要脸,而是明明不要脸,却能让一些人认为他要脸,甚至认为他是道德楷模,而这种行为,自然也最令对手生气。
这次赵柱子如此生气,就是因为他知道明军不要脸,可偏偏明军还有理由可讲,可以扯皮,你的水师是越界的吧,是你自己找上门的吧,我没跑汉口去打你吧。
这些都是武昌百姓能够看见的,魏军水师越界,明军警告无效后,发起了攻击,反而能够提升民心士气。
这让高义欢提起了警惕,以后不能在轻视朱慈烺,这厮快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这时,高义欢沉吟一阵,开口问道:几位阁部,以为眼下此事该怎么处理?
内阁几人,显然商议过,李岩站起身来说道:大王,内阁以为明军在武昌挑衅,借机增加兵力,意图是牵制大魏,为满清分担压力。
高义欢微微颔首,他也是如此判断,魏军攻战锦州,发兵洛阳,眼看将要横扫北方,朱慈烺见此自然着急,因此在武昌挑衅,妄图分散魏军的精力。
李岩接着说道:不过,明军增兵武昌,加上明国以与孙可望讲和,臣以为不得不防啊!
高义欢站起身来,走到地图前,沉声半响,忽然转过身来,淡然笑道:现在朱慈烺就盼着孤王增兵湖广,可孤王偏不如他的意。我大魏只是水师弱于明军,步军战力却是冠绝天下,以湖广的兵力,不能进攻武昌,防守却是有余的。传令给赵柱子,让他把这口气给孤王咽下去,无论明军怎么挑衅,都不要主动出击,孤王这边要按部就班,先灭了满清。
李岩沉思道:大王如此安排,明军继续挑衅下去,那孰是孰非,天下人也就自然能看清了。
陈名夏站起来道:春秋时郑庄公故意放任共叔段,以期其走上造反的道路,最后发兵将其剿灭。明军在武昌挑衅,其目的是为了牵制大王灭清,而大王不理会明军,朱慈烺必再挑衅。如此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天下就都能看出朱慈烺故意欺辱大魏,而大王多次隐忍,便能让天下人知道大王的退让与不易。届时大王灭清,再灭明时,就能像郑伯克段于鄢一样,为天下人理解。
理是这个理,可是陈名夏说这么直接,将他比喻为郑庄公,还是让高义欢有些不高兴。
高义欢不想继续这个话题,于是转移话题道:湖广水师训练多年,也耗费了不少银钱,怎么就是打不过明国水师呢?
第904章进击的孙可望
?从赵柱子的战报中,可以看出魏军水师与明朝战船,简直不是一个级别的。
官船被撞沉,讨说法的船只被击沉,被俘虏,最后点齐兵马去找回场子,也是被明军水师打得屁股尿流。
这样的结果,显示出了魏明水师间存在巨大的差距,而以这样的水师,魏军今后怎么建瓴而下,怎么横扫江南?
李岩沉思道:臣听说,明军水师大多来自东南沿海,而我们的水师多募集于湖广的渔民。大海上波涛汹涌,需要操控大船,才能出海,而湖广的渔民却只是操纵小舟。两者相较之下,差距立显。
高义欢微微颔首,这确实是个问题,还是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郑家占据台湾,满清据有整个中原,人力物力不能相提并论,可满清依旧费了极大的力气,再加上叛徒投靠,才击败郑家的水师。
现在明朝的水师,主要就是来自浙东和福建沿海。同蒙古人天生就是骑兵一样,这些地方的人,天生就能够操船,能够出海,有地域的基因在里面,而魏军水师还真没法子相比。
李岩继续说道:臣对水战并不了解,不过曾看过名将俞大猷的记载,其中有一言,大王或可参考!
高义欢眉头一挑,先生请言。
俞大猷说,而今水战之术无它,大船胜小船,大铳胜小铳,多船胜寡船,多铳胜寡铳而已。李岩开口道:俞大猷是抗倭名将,他的话想必是多年经验之谈,而以此言来观我大魏水师,确实船小船少,铳小铳少。
高义欢细细琢磨此言,心头有些惊讶,这不就是大炮巨舰,近代大海军的思路吗?这种想法已经相当的近代化了。
现在随着火炮的出现,水上的战法也在进行飞速的变革,可是道理容易懂,要造大船,要能操控大船的水手,却并不容易实现,因为湖广这里确实没有造大船的人才,也没有操作大船的水手。
高义欢微微沉吟,看来魏军水师想要超越明军水师,可能性相当渺茫,他只能想一想,看是否有什么弯道超车的办法,来提升水师战力了。
这时高义欢叹了口气,摆手道:水师的事情,先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又提回武昌的事情,这次明军挑衅,孤王忍了,不过内阁不能真当没发生过,也不能认为孤真的咽下这口气。
说着高义欢注视王世琮道:现在湖广的将士们,必定一肚子火气,孤王让他们隐忍,难免伤害士气。因此礼部训导司要做好引导工作,让将士们知道,孤王要集中力量抗清,为了顾全大局,才不理会明军的挑衅。
王世琮站起来行礼,臣明白,明军不抗清,反而制造事端攻击大魏,大王要忍辱负重,顾全大局。
高义欢满意的点了点头,王世琮显然领悟了他的精神,就是要把朱慈烺当反动派,嗯,就这么引导,另外要将明军武昌挑衅,撞沉大魏船只的事情,编排成戏曲,画成小人书,进行宣传,让百姓和将士认清朱慈烺的嘴脸。
自从出了那份揭帖后,朱慈烺对江南的言论,已经管得比较严,让高义欢很难在江南施展,不过魏国却是他能控制的,他便先将魏国上下的思想和认知统一起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