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这时,他吩咐众人把其他东西都丢在了车上,让人看好粮食和盐,别撒在路上,才赶着骡车,高声叫道:走,咱们回营去!

    兄弟们一声欢呼,连高义成几人,也漏出了笑容,帮帮推着车,往南面而去。

    去了一趟封丘,回来的时候又赶着粮车,还有伤员,高义欢领着几人回到开封时,已经是第五天下午,不过总算是赶上回营的时间。

    高义欢这次收获很多,特别是还抓了范东陵,他不想把功劳给刘黑子,于是决定通过他老爹,看能不能见上传说中的李岩一面。

    一行人到了大营外后,高义欢挥手让众人停下,随即吩咐道:赵大宪你有伤,先带他们回去,把银子和粮食藏好。说着他又转头指着范东陵道:兴豪你和赵柱子架着他随我来。

    二哥,王家屏那龟孙要是过来,我咋办?赵大宪问道。

    高义欢抬头看了下天色,想了一下,你就说我去了我爹那儿,稍后就回来,错不了时间。

    赵大宪坐在车上,便赶着车辆往自己的营地而去,高二哥观察了一会儿前面的营盘,看见中间一片插青旗的营地,知道那是中营所在,于是押着范东陵过去。

    ······

    大名府,府衙大堂内,保定总督杨文岳和大名知府鲁义方坐在堂上。

    你是说,建奴细作打探山东的消息,想要入寇关内,被你们察觉到不对,所以将他们一行人,全部打死了。杨文岳皱着眉头问道。

    在百姓和绿林眼中的杀鞑豪杰,进了官府的衙门,却无论如何也掩饰不住他的紧张,很快就在两位大员的目光下漏出了本来的面貌。

    高义仠跪在地上,他第一次见这么大的官,嘴巴紧张得有些不利索,回~回~大人,这几名鞑子扮成盐商,不仅打探河南的消息,还打探山东造船的消息,说是要今年入关把船全毁了。

    说着他又想起二哥的交待,大人,朝廷一定要守好关墙,不能让鞑子入关,祸害百姓啊!

    杨文岳低头沉思着不说话,一旁的鲁义方遂即问道:本官问你,你们还发现什么没有?

    高义仠满脸紧张的想了想,忽然又记起二哥临行前吩咐的一件事,于是舔了舔嘴唇,回~大人,有一个山西介休姓范的商人,同这些鞑子搞在一起,帮他们打探消息,被我们一起打死了。介休范家家财万贯,朝廷要是缺钱,可以抄了他们家。

    高二哥估计自己是想不到范永斗的钱,但是却不能便宜了这个汉奸,所以临行前吩咐了高义仠,看能不能坑范永斗一把,顺便帮明朝找点银子,充做军资。

    你又没有证据,朝廷是**度的,岂能说抄谁就抄谁?鲁义方脸色沉了一下,遂即看向杨文岳,杨公,怎么处置?

    杨文岳抬起头来,看了看高义仠,遂即开口道:既是杀奴有功,本督必须要封赏,你就留在本督军中做个小旗官吧!

    高义仠听了这话,心里却一急,大~大人,草民家里还有老娘,大人还是让草民回乡吧~

    既然有力杀奴,何不报效朝廷,你好好从军,就是报答你娘。杨文岳不由分说,脸上漏出不快之色,不耐烦的挥了挥手,你下去吧,这里没你的事了。

    高义仠脸上一阵懵逼,这与二哥说的全都不一样,他根本不晓得该怎么处理。

    杨文岳一发话,自有亲兵上前,将脑子里一片空白的高义仠带了出去。

    他一个平头百姓,在朝廷二品大员面前,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机会。

    鲁义方等高义仠被带出大堂,有些不解的看向杨文岳道:杨公,下官观此人气质,并不像什么豪杰之辈,他自己也承认,建奴细作不是他一人所杀,他不过是来报信,给几十两银子打发走就是了,为何非要留下他呢?

    杨文岳摸了摸胡须,他是不是豪杰,本官不管,只要现在大名府的百姓认为他是豪杰,军中知道有那么一个好汉力斩四名建奴细作,且投效了朝廷,就可以了。

    鲁义方怎么说也是正四品的大员,一听就明白,现在局势糜烂,军心不振,扬文岳是想用这么个人来稍微提升一下士气,树立一个榜样,让军队知道一个人可以杀四个鞑子,鞑子并没有什么可怕。

    当下他便不再问高义仠这种小人物的事情,他沉默了一下,遂即问道:扬公,那此人所言之事可信么?

    杨文岳脸上忧郁,缓缓道:他一个草民,能知道朝廷造船的奏议,还有什么介休范家,说的应该是实情。不过眼下朝廷即将与闯贼决战,这也可能是闯贼的牵制之计,意图朝廷分兵去守关墙,减轻他们的压力。

    鲁义方神情一变,他到是没有想到这一层,那这个消息?

    杨文岳沉吟一阵,此人从河南来,让本督有此怀疑,不过李闯之流,短视无谋,不太可能想出此计。如此分析,建奴恐怕真有入寇的打算。

    大明朝在关外刚损失近十万精兵,最能打的洪承畴祖大寿也被俘降清,如果清军再次入寇,那朝廷拿什么抵挡?

    扬公,疆事大坏,如果建奴真有此意,那我们得立刻上奏朝廷,让关隘早作准备啊!鲁义方有些急道。

    杨文岳却摇摇头,惨笑道:鲁府台啊!你以为建奴要寇关,北面还能防得住么?现在除了山海关,其他几处关隘的精兵,早就丢完了。

    鲁方义身子一震,杨文岳却接着道:如果这个消息传到北京,起不到任何效果,还会让陛下加紧催我去剿灭流寇。因为只有剿灭了流寇,朝廷才有兵来防备建奴,但现在左良玉不动,孙督师刚到陕西,陛下要是催我,那本督就只有去送死了。

    眼下大明朝就那么点精兵,除了吴三桂唐通姜襄在北线勉强维持防线,其它人马都在对付李自成和张献忠。

    崇祯皇帝就是知道建奴要入寇,也没有兵力去分兵把守,只能催促援汴诸军尽快扑灭李自成,然后再去防备建奴。

    只是现在援汴诸军,也需要时间准备,才能形成配合,如果一个个对上李自成,那就只能是送死。

    杨文岳怕崇祯催他,所以决定将这事隐瞒不报。

    鲁义方心头一惊,扬公,此事不报,如同欺君啊!要是建奴真的入寇,到时候查下来,以陛下的性子,杨公怕是~

    杨文岳摆摆手,制止了他继续说下去,现在援汴诸军,准备都不充足,特别是孙督师,才刚到陕西,大军需要时间准备,绝对不能仓促行事。只有剿灭了流贼,安定了中州,我大明朝才能扭转乾坤。要是建奴真的入寇,那罪责就由杨某承担吧!

    杨公~鲁义方神情悲伤,难道大明朝真就到了这般地步?

    扬文岳闻语安抚道:眼下朝廷的策略是先定流寇,至于关外的事情也不是没有转机,本官听谢阁部说,陈尚书正与北边和议,如果能成,或许能拖延些时日。

    说着他忽然抓住鲁义方,严肃道:此事出我之口,入你之耳,你切莫走漏风声,让那些谏台的人知道了,陈尚书会有大麻烦。

    鲁义方忙点了点头,他也知道这事乱说不得。

    这时明朝的整个策略,已经清晰起来,就是稳住建奴,先剿灭流寇,然后就有兵力稳住边防。

    剿灭流贼之后,朝廷的财政就会有所好转,便能在山东造船,牵制建奴。

    如此一来,就算建奴反复,明朝也能坚守长城一线。

    当下两人一阵沉默,半响后,鲁义方又道:扬公,建奴既然派遣细作刺探山东,那就说明他们议和的诚意不足,我们既然知道,是否该做些什么?

    杨文岳决定隐瞒不报,是为了不影响眼下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怕皇帝催促他们进兵,坏了合围李自成的计划,或是分兵去守关墙,影响中原的决战,所以决定隐瞒下来。

    不过杨文岳对于和谈,其实并不抱有什么希望,有袁崇焕的例子在前,加上建奴居然打听到山东造船的事情,他就知道谈判多半成不了,建奴极有可能会再次入寇。

    只是大明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分兵,极有可能两面落空,他叹了口气,我写两封信,你派人帮我送到济南,还有京师去,让他们多少有个准备吧。

    说完,杨文岳又道:还有一事,大军的粮草,要尽快备齐,建奴要入寇,本官的动作也要加快了。开封城内高抚台,已经派幕僚来催我解围,我准备去一趟左营,说服左良玉北上,给流寇一点压力。

    高义欢只想着通知明朝,想要明朝有所准备,却没有想到明朝也有明朝的国情······




第16章盗卖军资
    高二哥来到中营,立刻就被守营的中权营士卒拦住,像他这样的小角色,自是不可能想入营就入营。

    闯军附属的人马虽然规矩不多,时常还有小头领带领属下脱离队伍,去另谋出路,但是李自成的五大营,军规还是比较严明。

    近两年来,明朝把注意力转向关外,让李自成有了喘息的时间,等明朝将目光重新转移过来时,李自成已经拥兵百万,其中精锐的老营已有六万人,骡马超过两万匹。

    高祖荣来到中权营给李岩做幕僚之后,高义欢曾来过中权营,通过他老爷子搞来了两本兵书,就是位列中国古代十大兵书之二的《纪效新书和《练兵纪实。

    中权营规矩虽严格些,但是人却是活的。高二哥熟练的从怀里掏出一包盐巴,塞给守门的头目周荣华,陪笑道:周哥还记得我么?我爹是李公子属下的幕僚高祖荣,麻烦大哥再帮忙通传一声。

    头目看见他,有些不耐烦,不愿意去接他的布包,上次他接了没看,以为是啥好东西,心里扑通扑通的藏怀里,给他去通报,等私下打开一看,没把他气死,布里包的居然是一张面饼。

    谁他娘的是你哥,你走开些,别妨碍老子当值,中权营是你能来的地方么。周荣华一脸不快。

    他是个掌旅,又是中权营的人,今后李自成得天下,他们都是从龙的功臣,比高二哥的部总值钱得多。

    他没好气的白了二哥一眼,想把二哥推到一边,二哥却抓住他的手,把布包往他手里塞,连连说道:大哥,大哥,你先看看,先看看,别急着拒绝

    两人背对着众人,高义欢塞,周荣华推,两人东拉西扯,像是在打架一般。

    周国荣被二哥弄得有些不耐烦,手捏着布包,正准备发火,忽然觉得有些不对劲,不是大饼的手感。

    哥哥,是盐巴。高义欢堆笑道。

    周荣华微微一愣,忙打开看了一下,伸手放嘴里舔了舔,脸上立时绽放出笑容,遂即惊讶的问道:你哪里搞来的。

    高义欢笑道:小弟出营办了点事,侥幸弄到了一些。

    因为中州的动乱,造成商贾断绝,江南的粮两淮的盐,都不能运来开封,造成粮食和盐巴都有价无市。

    高义欢在营中吃的饼子,基本没啥咸味,中权营也好不到哪里去,士卒们嘴巴都淡出鸟来了。

    在物资匮乏的时候,银子往往还没实物好用。

    既然是兄弟的意思,那哥哥就收下了。周荣华表情来了个大转弯,他一边小心的将布包放到怀里,一边埋怨道:都是自己兄弟,下次别这么客气!

    高义仠心里妈卖批,脸上却笑嘻嘻道:大哥,那我的事儿~

    你等着,哥哥现在就让人给你通报去。说着他扭头对着一名属下大声吩咐道:马五,你去李公子那边寻下高先生,就说~就说他儿子来了。

    那叫马五的士卒,答应一声,便往营里而去。

    这时周国荣却忽然又把高义欢拉到一边,神秘的问道:兄弟,哥哥问你个事儿,这盐你还有没有?

    高义欢以为这厮还要敲他竹杠,脸色不禁一变,周荣华看了他的神情,忙解释道:兄弟你别误会,哥哥没那么贪心,哥哥拿银子和你换。你也知道,人不吃盐,嘴没味,还没劲儿,哥哥想给兄弟们搞一些。

    高义欢听了,眼睛一转,不瞒哥哥,兄弟我是还有一些,不过我不缺银子啊!

    周荣华听他还有盐巴,有些兴奋起来,不要银子,粮食换也行啊。就你给哥哥的那饼子,那能天天吃么,哥哥给你换点好面子,要肉也行。

    听到之前的饼子,高义欢脸不禁微红,不过他正为怎么换粮发愁,闻语不禁小声道:哥哥有门路搞到粮食?

    周荣华神秘一笑,不瞒兄弟,我大舅子管着几千人的军需,其它营里的弟兄,只要拿好东西过来,都能换到一些粮食。他小声道:这事我们经常干,你只要有盐,哥哥就能给你换出粮来。

    高义欢有点惊讶,他可能遇见了闯军内部,一个专门倒卖军资的**团伙。

    不过一想到,李自成管后勤的老婆,都能跟手下将领高杰跑了,那遇见这种事情便也就不奇怪。

    娘的,李自成还没得天下,队伍就这么乱,看来还是该早些上岸才行。

    高义欢稍微犹豫,便点了点头,好,我还有些盐,就找大哥你换一些,另外银子能不能换到粮食?

    周荣华见他答应,心里大喜,盐可是好东西,比银子还好使,而这些东西过他的手,他自然要赚一笔,他当即点了点头,盐没问题,不过银子换粮,价格可能比较贵哦。

    在正常情况下,盐每斤也就银五分而已,不过硬是太缺,实在没得吃时,民间也有三担米一斤盐的说法,不过现在粮食也同样稀缺。

    江南二两左右一石的粮食,到封丘已经到八两,而越靠近开封,粮食的价格便越发的贵,所以二哥想三担米一斤盐估计不太可能。

    什么价钱?高义欢沉声问道。

    周荣华脸上笑得灿烂,伸出一只手来,高二哥一看就知道这厮是个老手,不过他却不会这一套,于是故作豪爽道:大哥你直说吧,小弟我没二话。

    好,高兄弟这个朋友我交定了。周荣华沉吟了一下,既然兄弟这么爽快,那你周哥也不占你便宜,粮食就十六两一石,用盐换的话,就十斤一石,怎么样?

    高义欢眉头一皱,这可比他在封丘又贵了一大节,那我先换四石,以后有盐了再找周哥换。

    这么贵,高二哥家底也不厚实,还是先留下来一部分,看能不能从别的渠道换些。

    周荣华听到只换四石,心里有点急,他感觉到高义欢手里还有,正要再说,这时高祖荣已经来到营门处。

    高义欢见此撇开周荣华,急忙迎接上去,爹!

    看得出来,同高义欢不同,在中权营的老爷子,生活上应该十分滋润,身体健朗的很,面色亦十分红润,除了受伤后,有些跛脚,基本没有别的问题。

    怎么,上次要去的两本书看完呢?高祖荣面带笑容,是不是有什么不懂,爹虽然没读过兵书,但多少知道一些。

    高义欢摇了摇头,爹,不是问你兵书的事情,我想见李公子一面,爹你能不能帮上忙?

    尽说些胡话,李公子是你说见就能见的?高祖荣板起脸,不过最后还是温声道:你见李公子要做什么?

    高义欢指着一旁被押着的范东陵,在高祖荣耳边一阵低语
1...678910...4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