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第17章面见李岩
中权营外,高义欢等了许久,终于有人出来,但来人并不是高祖荣,而是李岩的一名亲卫。
在他带来了手令之后,高义欢一行人才终于能够进入营盘,他们被带到一顶帐篷内,亲兵丢下一句让他等着,便直接离开。
从古至今,小老百姓想见官老爷,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高二哥这个不入流的部总,想见李岩这样的大人物,基本不可能,不过幸好他有个相当于领导秘书的老爹,能帮他走一下后门。
不过李岩作为李自成的主要谋士,帮着李自成管理近百万大军,事务繁杂,就算答应要见,也不是马上就能见。
高祖荣最多也就是能寻机会说上一句,也不能硬求着李岩见他,说得太多,反而会引起李岩的反感。
高义欢在帐篷里坐了一个多时辰,天色已然全黑,李岩依然没有出现,他老爹也没再过来。
他在帐篷内等了许久,李岩的亲兵,连茶都没给上一碗。
这时,高义欢不禁有些心急,已经过了向王家屏禀报的时间,这厮一定会找自己的麻烦,不过他现在好不容易有面见李岩的机会,便也顾不上回营禀报了。
时间慢慢流逝,高义欢一屁股就坐到了三更天,他已经困得开始钓鱼时,终于有名士卒挑起帐帘进来,走到他的面前,踢了他一下,高兄弟,起来了,李将军要见你。
二哥闻声脑子顿时清醒,他忙摸了把脸上的口水,站了起来,又踢了一脚高兴豪,让他看好范东陵,遂即跟着士卒出去。
不多时,他便被带到一间大帐外,周围的帐篷都已经漆黑,唯有这个帐篷还亮着烛光,估计李岩还在办公。
亲兵在外面禀报了一句,将军,高义欢带来了。
让他进来。一个温和的声音,从帐内传了出来。
高二哥内心有点儿小激动,他来到这个世界,已经有三个多月,大批的历史名人就在周围,但是在此期间,他除了攻城时远远看了李过一眼,硬是没见过一个历史留名的人物,他也真是失败。
亲兵听了里面的吩咐,遂即挑起帐帘,高义欢整理了一下自己皱巴巴的衣服,走进帐内。
大帐内点着几根大蜡,空气有些燥热,帐中间有一个桌案,后面坐着一人,正是大名鼎鼎的李岩。
这是高义欢第一次见传说中的李公子,他穿着一件棉布道袍,头上系着逍遥巾,文人的穿着,不过他身材高大结实,有文人的气质,却又不像一般的读书人那么弱不禁风。
这时他正坐在桌案前,提笔处理公务,他穿着虽然朴素,不过整个人的气质,却很有威严。
卑职高义欢,拜见李将军。高义欢稍微观察了一下,便单膝行礼。
李岩继续拿着毛笔写了一会儿,等将桌上宗卷批示完,才将笔放在笔架上,把卷宗收起来,然后才抬头看了下高义欢,打量了几眼,淡淡道,你就是高先生的公子,起来一旁坐吧。
河南人都叫李岩为李公子,不过李岩是天启年间的举人,其实已经三十好几了。
李岩的声音似乎有股魔性,高义欢不感推辞,忙向他行礼道谢,然后在一旁的凳子上正襟危坐。
李岩又看了他一眼,不禁有些意外,观其气,觉得高义欢并非像高祖荣所说的纨绔不堪,于是问道:你父白天与我大概说了一下,不过当时我正忙着为大军筹集钱粮,所以并没有多问。现在你可以告诉我,你一定要见我的目的了。
高义欢方坐下,又站起身来,拱手道:回禀将军,卑职奉命前往封丘方向打探军情,路遇一队鞑子细作,四名鞑子被卑职所杀,另有一名为鞑子效命的奸商被卑职俘获,卑职从中得到一些信息,觉得此事因该要报给将军知晓。
李岩微微皱眉,淡淡道,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你并不在我的麾下。你既然探知到消息,为何不向上官通报,反而欲求见我呢?你可知道这样不合规矩?
李岩是举人出身,是读书人,又有豪侠气,看人用人,都比较在意一个人的品行。
高义欢这种越过自己长官,跑到他这里来的行为,无疑于钻营,让李岩有些不喜。
这一点高二哥也知道,他额头微微冒汗,他必须要有足够的理由,打消李岩对他的不良印象,否则他必然被贴上一个投机钻营之辈的标签。
若是如此,那他想从李岩这里得到帮助,就不可能了。
闯营中也是存在派系和斗争的,高义欢在陕西那帮闯将手下,想要混出头来,可能性比较低,而如果跳到李岩这个河南豪强的麾下,有同乡之情,那爬起来就容易多了。
好在高二哥对于这点有所预料,而他方才于帐中干坐许久,对于和李岩会面后可能产生的情况,也做了一些预演。
这时高义欢忽然郑重的向李岩行了一礼,目视李岩,一脸正气的道:因为卑职觉得,这条消息报上去,上面也无人会重视,只有李将军您才能意识鞑子对我们的威胁。
他这等于是说自己的上司短视,不过这确实也是实情,他们现在目光大多放在开封,哪里有闲心关注关外的鞑子。
李岩听了,脸色微微变化,他威严的扫视了高义欢一眼,盯着他看了片刻,神情忽然缓和了些,你认为建奴会对我们形成威胁。
高义欢重重点头,将军,近十余年来,明军多少精锐折在鞑子手里,今岁连洪承畴都被鞑子俘虏了。
高义欢故意提了下洪承畴,见李岩神情有些严肃,遂即又接着说道:将军,请恕卑职直言,明军打不过鞑子,我们未必就能打得过鞑子。眼下我们未与鞑子交手,可一旦闯王夺了江山,那就该我们和鞑子打了。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眼下鞑子就如一头狡猾的饿狼,在篱笆外看着我们和明军争斗,就等我们打得两败俱伤,然后坐收渔翁之利。现在鞑子既然派遣细作探查我们与明军决战的情况,就说明他们早就盯上了我们。高义欢有些激动的抱拳,将军,鞑子狼子野心,不能不防啊!
这些李岩都知道,他沉着脸沉默了一阵,以他的眼界,早就注意到了关外的鞑子,毕竟能把闯王打得十八骑遁入商洛山中的洪承畴都栽了,闯军真对上鞑子,他也感到忧心。
如果给闯军明军和鞑子的战力排个序的话,那鞑子是第一,明军第二,闯军则只能排第三。
现在的情况是第一和第三都在打老二,老二要倒下已是必然,可假设第二倒了,第三的闯军对上鞑子,能有胜算么?怕多半是要被爆锤。
这些李岩自然是知道,他对于高义欢居然能有这样的眼光,不禁有些惊奇,盯着他看了会儿,你父是生员,你也没少读书吧。
他说着话,其实就是把高义欢,归于他一类人。因为高义欢对于鞑子的警惕和担忧,其中包涵了一种家国的情怀和对天下的担忧。
他这么问,便是把高义欢归为忧心时局,才冒然跑来通告他,请他注意鞑子,而不再认为他是在钻营了。
高义欢察觉到李岩语气的变化,心里一喜,信口开河道:卑职确实受家父影响,看了一些书,尤其喜读岳王爷的事迹。
李岩点了点头,你要说得事情,我已经知道了。关于建奴的事情,我会让闯王提起警惕,你先说道这儿,他本欲要让高义欢回去,不过忽然又改变了注意。
闯军要推翻明朝,可推翻了明朝就得面对关外悍夷,而按照实力的对比而言,明朝打不过,闯军几年前还被明军追着打,估计很难打得过建奴。
李岩虽然早注意到了建奴,但闯军连开封都没打下,而建奴毕竟还相隔甚远,所以他原本准备以后再做考虑。
不过今天突然冒出个高义欢来提醒他要防备建奴,而且建奴已经开始派细作探查闯军,让他忽然觉得,是不是也该早作准备了。
闯营中难得有能想到这点人,眼下时间虽晚,他还是决定多一点耐心,于是他不禁收回到嘴边的话,转口问道:你既然让我防备建奴,可有什么策略啊?
第18章有些才干
李岩忽然问起,让高二哥心中大喜,终于等到一个表现的机会。
最近他常常琢磨这事,早在心中总结了几条,于是有些激动的行礼道:回禀将军,卑职以为要防备鞑子,平稳的接过大明的江山,我们至少要做到三点。
李岩见他还真有想法,身子前倾了些,你说说看,要做到哪三点。
高义欢舔了下嘴唇,第一,我们必须建立制度,任命官员,安抚流民,恢复生产,对打下的州县进行有效的统治,打造一个坚实的根基。第二,对于明朝的降军,我们必须进行改编,保持对他们的掌控。第三,我认为打击明朝藩王,没收同朱明关系密切的宗室国戚勋贵太监的家财,将宗藩封地分予百姓即可,不可以对官绅士民,进行过多的追究,我们必须尽快获取官绅的支持,继承明朝留下的资产,迅速整合北方,才能让鞑子无机可乘。
闯军独自面对清军,自然多半打不过,但如果闯军能够继承大明朝的遗产,老三和老二融合为一体,形成一个新的王朝,那关外的建奴,怕也没有机会入关。
李岩听完,内心有点惊讶,因为这些东西,他都有想过,但是高义欢却说得更加清晰和有条理一些。
之前听了高义欢的话,李岩只是觉得他是一个心怀天下,目光比较长远的人,但李岩见过不少有才的人,也没觉得他太过特别。
现在李岩却觉得高义欢是个有大才的人,是个值得提拔和重用的人。
义欢,你这三点说的不错,与我心中想法暗合。李岩称赞他一句,神情温和许多,一下来了兴致,从万历末年开始,建奴逐渐崛起,成为明朝最为严重的边患,明朝为了抵御建奴的进犯,多次抽调陕西三边兵将,却屡次为建奴所败。要是闯王能得北京,确实应该以建奴为第一强敌,不得不防。
李岩说完,脑子里不禁又回想了一遍高义欢说的三条,越想越觉得说到他心坎里了。
彼时闯军在用人上,李自成比较信任老家出来的乡党,知根知底的更能让他放心。
这也是旧时的通病,后面太平天国用人,也基本如此。
只是这些乡党多是武人,却都没有一个长远的目标,也没有对今后的规划,所以从崇祯元年高迎祥扯旗造反,到如今已然十五个年头,闯军依然还是干着抢掠的勾当。
这么继续下去,那李自成与黄巢赤眉无二,最多建立一个流氓政权,整垮大明朝,再把天下搞得一团糟。
李岩是河南的豪强,乃是名门世家,要是为了个人,他完全没有必要散尽家财来赈济百姓,参与到李闯的流寇中来。
李岩与这些陕北流寇不同,他抱着儒家济世的情怀参加闯军,是为了让李自成接受儒家治国的那一套,建立一个正统的新王朝,而不是为了帮李自成把天下弄得一团糟。
李岩这个初心,同高义欢所提的建议正好稳合。
他怀着理想进入闯营,可是进入后才发现,想要让一群流寇从抢掠,变成打天下,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归根结底,闯营中的读书人太少了,所以他入营后不久,就又推荐了牛金星,但是在营中他却依然难以找到志同道合之辈
这时他看高义欢,不禁有些喜欢,遂即有意提拔,不过他是李自成的幕僚,只能建议,却不能直接给高义欢什么官位,你现在隶属于后营,我不好直接用你,但是我会把你的建议告诉闯王,向他推荐你,另外也会跟李过将军说一说,看能不能给你换个位置。
说着李岩有些感叹道:你父处事甚为谨慎,你的才干不下于你父,做一个部总,确实是屈才了。
高义欢听了立时大喜,他也觉得自己太委屈了,不过有李岩这句话,他这一趟就值了,他忙抱拳行礼,卑职谢过将军栽培。
你不用谢我,是你确实有才,而我也只是为闯王推荐人才,尽自己的本分而已。李岩摆手笑道。
高义欢在后营不过是一个不起眼的部总,后营主将李过,怕是根本不晓得他这么一个人,他想要进一步,机会太渺茫。
现在李岩有意要用他,又觉得他有才干,那他估计可以进入一个快车道,很快便能崭露头角。
在一群武夫和流贼之中,李岩无疑是孤独的,他有很多东西都无法与人诉说,也没什么人愿意听,或者他说出来等于对牛弹琴。
他说过几次,别人听不懂,不理解,他便也就不再说了。
这时他觉得高义欢见识不错,一时谈得兴起,不禁便多说了些,阐述了自己在内政方面的策略,又说了他建议攻下开封后,先下襄阳,再西进关中,最后会师东征的兵略。
不觉间,时间就过了一夜,李岩见帐外已经天亮,才想起今日还有事办,于是吩咐道:今天就说到这里,你父是我的募宾,我吩咐一句,以后你可常来。
高义欢忙起身行礼,那卑职就告退了。说完,他想起带来的范东陵,于是又问道:将军,卑职擒来的那奸商该怎么办?
李岩想了下,把他留下,我要派人审问之后,将供词带给闯王,陈述建奴窥视中原之事。
高义欢点点头,遂即退出大帐,外面一轮红日,已经漏出半边脸来。
一夜未睡,高义欢心里却非常高兴,有李岩的认可,他觉得出头的机会很快就要到了。
这时他叫了高兴豪和另一弟兄,把范东陵留下,便高高兴兴的出了中权营,完全将向王家屏汇报的事情,抛到了脑后。
午时,高二哥不紧不慢的回到营地,门口高义成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他见高义欢回来,顿时急忙起身,迎接上来,二哥,王家屏那龟孙把赵大宪带走了。
高义欢听了脸色一变,这个龟孙果然要找他麻烦
第19章升为掌旅
高义欢听了高义成的话,心头一沉,他早就料到王家屏会找他麻烦,没想到这么快就动手了。
其他兄弟呢?高义欢冷脸道。
二哥,今天早上你不在,发生了不少事儿。高义成道:王家屏清早就带人过来,说我们误了军情,要拿办二哥。二哥不在,他们看见粮食,又要把粮食拉走,大宪哥不干,被他们打了之后带走了。其他兄弟也被带走,说是要解散咱们这一总,老东家已经去刘黑子的帐篷了。
高义欢心里一惊,我爹过来呢?
今早坐着骡车过来,比二哥早到半个时辰,问了我几句,就去找刘黑子了。
怕是昨天高义欢跟高祖荣说了五日期限的事情,高祖荣见他与李岩谈了一宿,不晓得什么时候结束,怕这边有麻烦,所以就先过来了。
高义欢听说老爷子来,心里有了些底气,再者今天搭上了李岩的线,他也不打算在给刘黑子和王家屏面子了。
这个王家屏自己不上进,就他娘的喜欢找老子麻烦,拖老子后腿,生怕老子爬到他上面,真是可恨的紧。
既然老爷子过来,刘黑子多少得给点面子,高义欢镇定了些,边往里走,边问道,银子和盐还在么?
还在,大宪哥看情况不对,让我先藏起来了。高义成跟在身边回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