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红楼之庶子风流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屋外风吹凉

    然而这时,却听贾琮对贾政道:老爷,一家人难得到的那么齐,一起吃顿饭罢。今日扰了大家的清静,我在会芳园做个东道。另外还有一事,请老太太老爷太太,对了,还有姨太太相助。

    被点名的一群亲长一起看向贾琮,或审视或疑惑。

    薛姨妈哎哟了声,笑道:还有我的事?这话语气有点虚,底气不足。

    看模样,是不怎么想掺和

    贾琮呵呵一笑,道:总不能丢下姨妈不管是这样,尽管我能断定,那起子贼子成不了事,但也要防备他们破罐子破摔,拿我贾家出气。真要集中力量对付贾家,我们少不了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现在外面人都知道,东府没什么人,贾家的直系血脉都在西府,老太太老爷太太和家里姊妹们,多在西府。所以若是强攻,必然集中力量攻杀西府。所以,为了以防万一,我想请老太太老爷太太和姨妈并贾家所有姊妹们,全都去东府暂住,直到此次风波过去。

    贾母:

    贾政:

    王夫人:

    都到了整个地步了么?

    这还会是一场小风波?

    狐狸尾巴,终于漏出来了吧?

    被一群懵然的连话都说不出来的亲长这般盯着,贾琮忍不住笑了笑,道:为了宝玉嘛,他胆子那么小,万一动静大点惊吓住了,可了不得。

    宝玉:

    看着贾政瞪过来的凌厉目光,宝玉幽怨的看了贾琮一眼,整天就知道给我挖坑

    没等贾母等人出声,贾琮脸上笑容忽地一收,正色道:老太太老爷太太,你们不必多想。还是那句话,并非局势多危难,只是贾琮不想让家里亲眷们受到一点伤害,哪怕是一点惊吓。贾家有我贾琮一人顶在前面就好,没必要让阖府跟着受惊。而且没了后顾之忧,贾琮也能放开手脚,与乱臣贼子决一死战!

    这番话,另满堂人动容。

    但贾琮的真实目的,自然不是如此。

    他的本意,是想将保护范围从两个府缩减到一个府,那么郭郧独孤意他们的防卫压力将会降低一倍不止。

    战损的比例也会减少大半!

    这些都是贾琮在都中的核心力量,他甚至认得其中大部分人,实在不舍得让他们死在不必要之处。

    贾琮虽不通兵法,但也听说过人存地失,则人地皆存。人失地存,则人地皆失的战争法则。

    真到大战时,让出荣国府作为防御纵深,以火器痛击之,想来会给敌人带来极大的惊喜

    只是贾琮却不能对贾母等人明言,他想牺牲她们的家业和房屋财富,来换取他麾下亲兵减少伤亡,便只能用煽情的言语来打动。

    当然,贾琮也知道此言未必能打动贾母王夫人,尤其是贾母,她在荣国府活了大半生,几乎不可能舍弃此处。

    但是,贾琮知道他那番话,足以打动贾政。

    果不其然,听贾琮说的如此悲壮,贾政眼泪都流了下来,对贾琮颤声道:琮儿不必以我等为念,当忠于王事,也要保全自己,当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孝之始也。琮儿若是为了保护我等老废,和宝玉环儿这等没用的畜生丢了性命,我便是入了黄泉,也无颜面见贾家的列祖列宗啊说着,仿佛看到了贾琮在保护家人的战斗中浴血奋战,悲壮牺牲的残忍场景,不忍言的闭上了眼。

    此言一出,贾琮目光变得柔和了起来,贾母王夫人等人却差点没气晕过去。

    贾母干脆颤巍巍的站起身,一边往下走一边怒道:好,我这个老废物现在就走,免得连累你们贾家!

    众人闻言大惊,以为贾母要去哪,却又见被鸳鸯搀扶着走了两步的贾母顿了脚,回头招呼道:宝玉太太姨太太还有你们,都随我走,咱们去东府,就让他们爷俩儿在这留着当他们贾家的大英雄罢!

    众人:

    :昨天的本章说那叫一个热闹,在外面看盗的书友,你们损失大了。昨天无数书友在本章说里齐赞作者是当代潘安宋玉,他们心服口服。这大概是我人生的一个巅峰,可惜你们错过了,替你们感到惆怅。




第六百一十三章 天意
    看着贾母带着王夫人薛姨妈宝玉并贾家诸多姊妹,连黛玉也一并喊上,连各自丫头嬷嬷算上,差不离儿有百余人,开往了东府,平儿尤氏秦氏则带着晴雯等人连忙跟上前去招待。

    留下荣庆堂贾政贾琮贾环爷仨面面相觑。

    等人走光后,贾环壮起狗胆,先悄悄看了贾政一眼,然后低声对贾琮道:三哥,我想和你上阵杀贼。

    此言一出,莫说贾琮,贾政都忍不住气笑出声。

    贾环这二年被赵姨娘带着,虽说根子里不至于像前世那样被教唆黑了心,可其他方面与前世相差着实不大。

    瘦的跟鸡崽儿似的,个头也不高。

    这样子上阵,敌人吼一嗓子他都能被大气吹翻个跟头。

    贾琮抚了抚他的额头,笑道:去东府吧,你年岁还小,又太瘦弱。等过了这关,我给你寻个武师父,教你骑射功夫。等下回再有战事

    贾环忙抢答道:我给三哥当戈什哈!

    贾政黑了脸啐道:什么好畜生,正经的不学,偏学骚鞑子的下流做派!该死的孽障,还不快滚!

    贾环唬的面色发白,用尽最后余勇挤眉弄眼的给贾琮使了个一言为定的眼色后,一溜烟儿的跑没了,还垮着半溜肩头

    看他这般模样,贾政心里生闷气,不过回头再看看气度逸然的贾琮,又恢复了好心情,温言道:如今老太太她们都去东府了,琮儿已无后顾之忧,可放手施为矣。可还有其他要我帮衬之事没有?

    对上贾政,贾琮面上的笑容真切了许多,道:并无他事,叔父安心,或有大战,但此战必然有惊无险。

    虽如此,可贾政无论如何也想帮衬一把,贾琮想了想,道:还真有一事要劳烦叔父。

    贾政闻言大喜,忙问道:何事?

    贾琮道:为防万一,还是要将银库和存放物资的转移。但若转移到东府,琮担心老太太会多心。所以请老爷命人将西府银资择一地掩埋。另外将老太太太太处的财资,也都如数安置。

    贾政闻言微微皱起眉头,他没有想到,贾琮给他安排的活计,如此繁琐复杂,这可怎么办?

    若宝玉那小畜生但凡有贾琮一成的能为,他也不用作难了,唉

    东府前厅。

    贾琮将西府腾空之事说了遍后,独孤意等人无不大喜。

    他们倒不是怕战事艰难,而是没了后顾之忧,便能更好的放开手脚对敌!

    独孤意王程孙超赵衷四人更是当着贾琮的面开始重新布置起兵力来。

    有火器之利,与其阻敌于外,不如放进来凭借贾家高墙甬道来打巷战。

    四人讨论着战法,其他如郭郧展鹏沈浪包括贾琮在内,都在一旁安静的听着,学习着。

    术业有专攻,纵然贾琮曾率轻骑纵横万里,席卷六省千户所,看起来好似所向披靡,精通韬略。

    但人贵有自知之明,倚火器之利,以奇袭之,战胜一群泥猪赖狗般的废物,那算不得什么能为。

    当初江南六省千户之难,在于他们和地方大族牵扯太深,太广。

    有牵一发而动全身,投鼠忌器之忧。

    但就本身战力而言,六省千户所根本上不得台面。

    贾琮若以为战胜他们自己就成了诸葛武侯在世,那就太自大也太愚蠢了。

    便如此刻,贾琮其实连许多军事术语都听不明白

    战争并非只考量勇武之力,连粮秣兵甲乃至何时给战马喂草料都要思虑到。

    听起来颇为繁琐,也一点都不热血,但贾琮明白,这才是正经的兵法。

    他要学,但没选择在此刻勤学好问,因为兵法玄奥,不下于经义,又哪里是三言两语就能学到的?

    听了足足有一个多时辰后,等独孤意等人议论至一停当时,贾琮插话道:西府和东府虽皆为国公府,布局大体一致,但还是有不少差异的。你们实地去看看吧,以便更好的因地制宜。

    又对郭郧展鹏沈浪三人道:好生学着,多听多看少开口。问是问不到战场上的学问的,听进耳朵里记在心里,到战场上自己悟,才能悟成自己的。以后能有多大的前程,就看能学到多少了。

    郭郧展鹏沈浪三人躬身领命。

    待七人赶往西府,贾琮揉了揉眉心,一人坐在主座上,自己斟了盏凉茶,微微啜饮了口,轻呼出口气。

    义忠亲王

    论起来,此人才为贞元天子的元子元孙。

    莫要小瞧一个元字,在天家为元,在公候之家,则为嫡。

    何为嫡?正统也!

    尤其是在,崇康天子将整个天下弄的乌烟瘴气时,能有另一个选择时,怕会有无数人动心。

    包括,贞元勋臣!

    就是不知道,他到底勾连了多少人

    不过,不管他勾连多少人,想来都得不到好下场。

    任何小瞧崇康天子的人,都将会大吃一惊。

    越是日久,贾琮越以为,这个皇帝深不可测!

    或许崇康帝现在还不知在背后弄鬼的人到底为何人,却不妨他以近乎阳谋的手段,逼迫对方露面出手。

    铁网山打围,是崇康帝唯一出京的机会。

    若真龙不离开龙巢,那么藏在阴暗中的人永远只能用见不得光的手段行事。

    但这种行事,或显阴毒狠辣,却终究成不了大事。

    幕后之人煞费苦心做下那么多事,难道只为了躲在黑暗中恶心人?

    当然不是!

    所以,他们绝不会放过这次极佳的机会行事,哪怕,他们知道这是引蛇出洞之计。

    或许他们自负,他们的力量已经强过崇康天子。

    这一役,想来又是一场腥风血雨

    贾琮眼睛微微眯起,看着堂门外渐渐昏暗下来的天色,又似看破重重墙围,看向了龙首原方向。

    当年如骄阳一般炙烈光明的武王,深藏十数年后,终于也学会谋算天下了么?

    只是不知这渔翁,到底做得成做不得成

    重华宫,太上皇清修之处。

    皇太后看着蒲团上盘膝而坐,一身道袍显得清隽仙气的贞元皇帝,落泪道:非是臣妾不识大体大义,九皇儿当初做下那等事,合该受罪。可是,小九儿说,他到时候了,就快要不行了。皇儿前半辈子受尽宠爱,他也没辜负这番宠爱,立下了那么些战功。后半辈子因被妖女迷惑,犯下大罪过,凄凉无比。功过是非,眼见就要到盖棺定论的时候,只是臣妾这当娘的,还想再见他最后一面,送他一送。

    太上皇一直闭目诵经,听闻此言,过了好一阵后,方顿下,缓缓抬起眼帘,看向叶太后,道:自古天家无亲情,父子手足,乃至母子。你心里还能存下这份母子情义,倒也难得。只是如今,非朕为帝。可与不可,也无需同朕多言。问过皇位上那个,能行便行罢。

    皇爷!

    叶太后听闻此言,有些不安的唤了声。

    她并非糊涂人,怎不知太上皇此言所为何事?

    当初三位太妃同时自尽,留下血书控诉崇康帝逼迫母妃。

    一时间风声大急!

    崇康帝看似听朝为母妃服哀,却派重兵将整座皇城围的水泄不通。

    尤其是,重华宫。

    做到这一步,哪里还有父子亲情可言?

    若贞元帝当时果真想以太上皇的身份做点什么,说不准此刻早已龙御归天多时

    但这等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此刻太上皇这般说出,几乎点破,让叶太后十分不安。

    毕竟,这样算下来,她两个儿子,都以兵威压过太上皇,还都差点干掉了他

    太上皇并未理会皇太后的不安,他细眸微微眯起,成一条线。

    眸中偶尔闪动出一抹精光,苍老古拙的面相似笑非笑道:老四自幼性子阴僻孤拐,沉默寡言,朕言其喜怒不定,难当大任。后来他得了皇位,想来多有人笑朕昏庸不识人。呵呵,朕就看他这一回,到底能不能算过天意。

    神京城南,五十里外。

    铁网山圣驾行在。

    无数火把灯笼将整座大营照的明如白昼。

    数万御林军层层叠叠守卫在行在大营内,弓弩拒马齐全。

    甲胄上的寒光耀眼。

    行在内,崇康帝高坐皇位之上。

    其下,宗室宗正忠顺亲王刘兹义忠亲王刘涣顺承郡王刘靖顺勤郡王刘智慎靖郡王刘熙克敏郡王刘荣武功郡王刘慧等宗室诸王并众宗室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

    大乾传承百载,宗室庞大,纵然被崇康帝命宁则臣以辣手大肆清洗了番,可剩下的,依旧有百十人之多。

    这还不算各支中并未承爵的子弟。

    除却宗室王公外,承袭武爵的开国功臣并贞元勋臣,亦悉数至此。

    连新承母丧的成国公蔡勇,都全身披挂齐整的位列朝班。

    再有就是,以宁则臣为首的文臣军机大臣。

    整个大乾皇朝的核心力量,皆聚于此。

    崇康帝眼眸横扫行在内诸臣下,声音淡漠道:大乾立国百年,亦难逃武备渐渐松弛荒废之规律。然如今看似四海皆平,而朝廷衮衮诸公当牢记,忘战必危。元辅曾谏言于朕:‘子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1...499500501502503...62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