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红楼之庶子风流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屋外风吹凉

    见贾琮如此,便纷纷暂停了战火。

    贾琮先对李道林道:开国公无需多虑,自古以来,只要君王不昏聩,百姓得以活路,能国富民强,何曾见有改朝换代之时?若君王昏聩,百姓积贫苦难,便是没有这些神兵利器,该造反的人,还是会造反。

    李道林闻言哑然,刘焕章大声拍马屁道:太子贤明!

    贾琮同样没有理会,他对武王道:父皇今日所见,可信昨日儿臣之言?

    武王缓缓点头,道:朕从未怀疑过此事,你与军机和在列诸将商议便是。只要他们同意,朕自无不可。

    听武王这般说,周遭人都安静下来,但一个个心中却凛然起来。

    武王之言,分明是说贾琮要有大动作。

    这个大动作,或许会让他们为难

    贾琮面色不慌不乱,即使被这上百曾杀的尸山血海的将帅注目着,他语速微缓,以便让众人都能听清,道:父皇前日言,要将天家内库之银悉数取出,用以补发朝廷这些年亏欠九边将士的军饷。孤深以为然!断没有让边疆战士流着血,还要流着泪。此非国之幸事,而是朝廷之耻辱。

    此言一出,不用大嘴刘焕章带头,诸将便纷纷高声齐呼:殿下英明!

    却不料贾琮话锋忽地一转,道:只是这么大一笔军资,相当于朝廷数年的国库收入,若一下拨付下去,难免会让军心溃散当然,孤不是怀疑诸将的治军能为,孤只是从人性谈起,换做孤,若是艰辛多年,骤然暴富,怕也会心态失衡,不愿再戍边苦熬。

    此节轻轻略过,也不给想要开口分辩几句将帅们开口的机会,贾琮说至正题道:所以,孤想换个法子,将这些饷银发下去。

    事关天大的利益,诸总兵副总兵及众多参将们,都有些按不住心跳和狐疑。

    纷纷心中猜测,这位主儿,到底想给银子,还是不想给?

    辽东总兵周木堂问道:太子殿下,不知想用什么法子发这笔饷银?臣等必然会告知每个士卒,此为皇上和太子殿下的仁德之心。

    贾琮点点头,却忽然对武王道:父皇,如今贞元勋臣凋零大半,几无所剩。偌大一个朝廷,若无世爵以为柱石,皇权不稳,根基不固。

    武王闻言眉尖一挑,道:太子所言言之有理。

    一众丘八将帅们听闻贾琮之言,一个个忽地连呼吸都屏住了。

    那可是爵位啊!

    大丈夫征战天下四海为家,所为者不就是封妻荫子,马上封侯么?

    他们这一次冒着抄家灭族之险,除了忠诚之外,最渴望的,就是凭借拥立从龙之功,得以封爵!

    贾琮将众人面色收于眼下,又道:原本父皇同孤说,此次诸位将军功勋卓著,当酬以名爵。只是,孤以为还少了一份能拿得出手的大义

    诸将虽粗,但也听明白贾琮之言。

    总不能以他们悄然潜伏回京,襄助武王政变夺回大位为名,进行封爵吧?

    非军功不得封爵,这是太祖之制。

    若无过得去的大义,他们自己也觉得名不正言不顺。

    就听贾琮再道:所以,孤为诸位将军,寻到了一个封爵之机。

    说罢,贾琮看了眼展鹏。

    展鹏一挥手,两名原贾琮亲兵现东府侍卫,抬了一份一人多长的卷轴而来。

    在展鹏的帮助下,悬挂在了御帐的一面帐壁上,缓缓打开。

    然而等将卷轴缓缓打开后,连武王都坐不住了,站起身来,面色隐隐震撼的看着这幅巨大的大乾周天皇舆全图!

    贾琮上前,接过一柄玉如意,在地图的西南方向圈了圈,大声道:此地,先秦名百越,秦汉为交趾,为我华夏故土。阮氏自前朝末年华夏动荡之时,割据自立,杀我中国官员,殊为可恨!交趾故民,百余年来处于阮氏暴虐统治之下,水深火热,期待王师吊民伐罪久矣。有锦衣卫自安南民间得闻两句民心诗,是曰:遗民泪尽胡尘里,北望王师又一年!

    每闻此诗,孤都不忍潸然泪下!

    故而,孤欲尽起天家数代勤俭积蓄所攒下的三千万两存银,以为军资,装备大军,吊民伐罪,收复故土!

    待功成之日,父皇与孤,又岂吝名爵封赏?!

    百年之后,凌烟阁上,诸将亦当受天家后世子孙香火祭拜!

    武王看着满脸慷慨激昂凛然之色的爱子,又看了看连素来沉稳持重的李道林都隐隐激动起来,悄悄的吸了口气。

    当年,他若有太子三成的腹黑功力,又怎会连妻儿都保不住

    水深火热,遗民泪尽,吊民伐罪,天家数代勤俭积蓄

    武王有点方

    不远处的御辇内,黛玉藏在窗帷后,看着御帐内的动静,听着贾琮激昂的声音传来,凝露般的美眸中满满都是崇拜之色!

    连她一个柔弱女孩,都恨不得化身花木兰,陪同贾琮一道去吊民伐罪,帮助泪尽胡尘里的遗民

    而叶清一张国色天香的脸,却快扭曲成了苦瓜。

    她忽然觉得,纵然她是男儿身,和这位争天下,可能最后赢的都不会是她。

    她尽最大的努力,也做不到这种程度。

    她实在寻不出该用什么辞藻来形容此刻的心情,千言万语最后却只能化成正慷慨激昂的那位同她说过的那句:

    卧槽!!

    :再报一遍群号:三七九三零三零七六。订阅的书友可以进去逛逛,完本过年时应该会写几个番,关于晴雯的屁股香菱的胸,当然,肯定是很纯洁的那种




第六百九十九章 军心可用
    太子殿下,打仗不止要有军资,更重要的是军粮

    李道林又来泼冷水,让诸将大怒。

    贾琮摆手道:开国公放心,如今夏粮刚收,大军行进途中沿县,各府不必再递解入藩库,直接供给大军便可。如此,还能省下不少他们的运输损耗。至于入安南之后的军粮,就更不必担忧了。

    看了诸将一眼,贾琮缓缓道:孤已经派人去安南收购粮米了,安南稻米一年三熟,水利充沛,因而粮价极低。孤麾下锦衣卫押运司千户,并另一支人马,正入安南大肆收购粮草,运回桂省暂存,大军不虞缺粮。至于入安南后,自可就粮于敌。所以,粮饷草秣方面,不用担心。

    武王:

    李道林:

    诸将:

    用银子买来别人便宜的粮草,转过头来当军粮再征伐别人,这操作

    贾琮不给他们恭维的机会,当然,他也不知道这些人要不要恭维,他大声道:既然父皇将此事托付于孤,那孤就操持此事。今日六月十六,孤希望十月初一前,大军能在邕城完成集结。孤知道,路途遥远,行军艰难,时间很赶。但孤也要告诉你们,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连屎都吃不上!爵位有限,不可能人人封国公,人人封武侯。大乾百万边军,也不可能人人都入安南参战。这千里之路,便是一场拉练,是一次大军演。率先在邕城集结的十万大军,率先入安南,头功必为其所取。

    但孤要强调一件事,行军途中,各军务必要严厉整顿军纪。没有钢铁般的军纪,一定带不出一支铁打的大军!

    哪支队伍若做出骚扰百姓甚至天怒人怨的事来,孤绝不轻饶!

    除此之外,沿途各县府乃至省府,将会提供最大的帮助,让大军能够最快畅通。

    诸将,孤不得不提醒诸位一回,此战意义之重大,绝对超乎你们的想象。

    若年事已高已无壮志雄心者,没有关系,你们这次可以留在都中,多陪父皇说说话也好,孤可以体谅。

    但若仍想沙场争雄者,这将是千载难逢的一次机会。因为后面一系列的国策,都基于此战。

    贾琮说罢,就看着诸将的反应,静静的御帐内,尽是一些粗沉的喘息声和一双双泛红的眼睛,有些骇人。

    泼凉水的依旧是李道林:殿下,九边大军如此出动,那谁来戍守边关?

    贾琮道:大同军镇不动,辽东军镇不动说着,他摆手止住了辽东总兵周木堂跳起要抗争的意图,用玉如意在辽东及漠南漠北蒙古草原三处位置上,化了三个圈,道:千百年以来,此处皆为异族肆虐纵横之处。华夏强盛时,则异族龟缩,安分守己。一旦华夏势弱,这些异族又会如恶狼一般扑上来,杀戮我炎黄子民,妄图奴役亡我华夏。他们仗着自马背上长大,有骑兵的优势,肆无忌惮。

    但从今日起,孤要告诉他们,攻守易势了!

    草原再非他们的自留地,寇可往,吾亦可往!!

    孤要在这三处,建三座雄城,如刚钉般,死死驻扎于此!尤其是漠南漠北两处,屯两镇二十万大军。

    大军施行军垦制,并就粮于草原。那么多蒙古王爷,受我大乾册封,如今朝廷派大军前往,他们岂能不出些牛羊做军粮物资?无此孝心者,便是心怀异心之辈!

    大军要时时注意扫荡草原上的马匪,和假借马匪行事的乱军,坚决铲除。

    此事办成,将一举永劳的解决中原王朝千百年来的边关大患!可记大功!

    满帐将帅都被贾琮的霸道和雄心所震惊,也振奋!

    贾琮所勾勒出的前景,光明到让他们觉得耀眼!

    能有一个如此尚武的储君,实乃军方之幸!

    倒是那几个随时准备起草诏书的翰林们,一个个面色震惊而担忧。

    他们大都听不懂贾琮在说什么,却知道一个道理:

    好战必亡!

    可是,如今朝中文臣早已形成共识。

    武王不喜新党,若非有储君在,怕朝廷早被武勋将门占据。

    所以,就算之前曾和储君发生过剧烈冲突的新党,此刻也唯有全力扶持储君坐稳储位一途可行。

    只是如今看来,这位太子,并非垂拱而治的圣天子啊

    武王此时也开口提点了句:太子,草原风大,冬日风雪暴起,可积十尺深雪,筑城艰难。

    这还没算高到无法想象的成本

    贾琮却笑了笑,道:父皇放心,儿臣手下有能工巧匠,发明了一种石灰泥,效果堪比糯米汁浆,但造价十分低廉。又有人改良了烧砖火窑,极大的节省的烧砖时日和产量。有此二种营造利器在,草原筑城,远比曾经简单,花费也不会很高。

    武王闻言,出神的看着贾琮,忽然放声大笑起来。

    一直不长脑子的宣府总兵刘焕章此刻福如心至,大声道:此为天降圣明太子于我大乾,臣为吾皇贺,臣为大乾贺!

    这老丘八冷不丁来了这么一出,连武王都唬了一跳,随诸将侧目看向刘焕章。

    刘焕章见没带起动静,反而让人看二傻子一样围观,恼羞成怒,冲周围主将大骂道:看甚看?**恁娘的!俺老刘也是读书种子,书香门第!

    哈哈哈哈!

    满帐将帅纷纷大笑起来,不过目光却依旧在面色淡然的贾琮身上。

    天家有此方略在,实在是军方之福!

    过去十四年,他们这些功臣一直被禁在九边不得动弹,克扣军饷,千方百计的打压削弱,让人寒心。

    但今日,他们终于看到了盼头!

    军方,必将大兴!!

    若能以军功搏富贵,哪个狗娘养的才会愿意窝在边关苦寒之地,敲诈勒索种地喝兵血。

    大丈夫,当持三尺青锋,提十万雄兵,纵横天下!

    入夜,慈宁宫。

    寿萱殿内,叶清一边和黛玉一起,陪太后用膳,一边极尽讽刺的拿贾琮开涮。

    今日她是真被打击到了

    原本她极自信自己的胸襟抱负,颇有望遍天下年轻俊杰无敌手的寂寞感。

    但今日,贾琮实打实的给她上了课,让她明白什么叫井底之蛙。

    她想破脑袋都想不通,贾琮哪来的这等眼界?

    她也想不通,贾琮藏在何处的诸般底蕴

    所以只能拿贾琮的无耻来说事。

    但是她自己也明白,这等说嘴对于真正办大事的人来说,根本是个笑话,通常只有弱者才会喋喋不休。

    可她还是忍不住,太气人了!

    贾琮无所谓,可武王却听不下去了,咳嗽了声让叶清闭嘴后,对贾琮道:太子今日,颇得军心,比朕所料想的更好。方才便有二三十位大将同朕陛辞,要连夜折返回边关,准备起兵南下。还有些人最迟不超过明日,大都也要开拔。不过太子,会不会过急了些?

    太后虽听不懂这些,但她却知道一事:哎哟,这是要打仗了么?还在国丧期,如何能轻动刀兵?

    贾琮忙道:太后放心,并未动刀兵,只是让九边大军往邕城集结,十月之前都不会有战事,还早。

    太后得闻不在国丧期间起刀兵,也就作罢了。

    贾琮又对武王道:父皇,趁着九边大军还未彻底堕落,还有挽救的余地,儿臣才作此安排。这十数年,曾经天下无敌的边关大军,几乎被养废了。若是将这几千万两银子的饷银真的一下发下去,那连最后挽救的余地都没了。

    如今咱们有银子,各府夏粮已收,也有粮草,万事齐备,如何行不得?

    至于大军行动所需要的民夫,可从齐鲁之地招募,不是服役,而是以工代赈,发银米,极大的分流灾民。

    将这一条大道趟熟了,往后也利处多多!

    武王被说服了,点点头道:你心里有数,那就多半无事。只是千里奔波,会不会太艰难了些

    贾琮用锦帕擦拭了下嘴角,又净了净手,道:父皇,大乾的百姓,自古以来,都是最善良最淳朴的百姓。他们其实并不怕苦,也不怕艰难,只要有活下去的希望,他们甘愿吃苦受累。他们怕的是,看不到活下去的希望。
1...570571572573574...62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