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红楼之庶子风流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屋外风吹凉

    正当贾琮对林清河大失所望之时,忽觉得眉心被一只凉沁沁的手抚上,轻轻摩挲着,指尖细软凉腻。

    他回过神来,将架在鼻梁上的墨镜取下,看到一张眉眼如画的俏脸,含笑的望着他。

    贾琮肃然的面上登时转化成笑脸,道:林妹妹怎出来了,不抹叶子牌了?

    黛玉抿嘴笑道:老顽那个有什么意趣?家里老太太她们才爱顽呢

    贾琮呵呵一声,身体在宽大的躺椅上往边儿上移了移,道:来,你也躺下。

    呸!

    黛玉轻轻啐了口,俏脸如敷了胭脂般羞红起来,咬牙道:让人看了去,我还活不活了?

    她心中虽有灵性和小叛逆,但行动上,通常不会偏差半步,从不让人说嘴去。

    贾琮也不强求,招了招手,让你彩嫔送来了一只锦墩,待黛玉含笑谢了人坐下后,他方笑道:不用担心林姑丈,我使了御医和内侍日夜照看着,只会比在东府时更好。等忙完这一段国丧后,我再带你去瞧他。

    林如海为外臣,自然不能入住皇城。

    所以贾琮就将他安置在东宫外崇仁坊的一处宅子里。

    黛玉听闻此言,本就如氤氲着朝露的眸眼,愈发闪动着灵性的光泽,看着贾琮轻声道:你且忙你的大事,父亲那里,我前儿就央叶姐姐带我去探望了,都很好呢。说着,目光又变得温和轻软起来,问道:朝廷里的事很艰难么?我从未见过你这般皱眉头过

    贾琮笑了笑,道:没事,只是有些人做事做的不好,让我有些生气。

    黛玉笑道:若有人做事不好,你可以训斥他好好做啊。

    在她印象里,贾琮可不是个只会生闷气的人。

    贾琮闻言笑的有些无奈,却耐心教道:这朝廷啊,和家里不同。譬如一个首辅,就算你不满意,却也不能随意训斥,你得维护他的权威。不然的话,底下的官儿立刻就不把他放在眼里,朝廷的政令也就很难执行下去了。

    黛玉奇道:那他做的差了也不能说?既然他做的不好,三哥哥何不换一个能做的好的?

    贾琮笑着伸手在她细嫩的俏脸上捏了捏,道:就快了,如今这个只是暂代的。也就这几日,新首辅就要进京了。

    黛玉欢喜道:那就好,连平儿姐姐都说,你这几日心情不好,她焦急的都上火了

    贾琮点点头,道:回头我同她也说说就好了。

    黛玉嗯了声,又看着贾琮问道:你何时接宝丫头进宫?可别拖太久了,虽你送了宫花儿给她,可也抓了她哥哥,外人看了她的笑话去,她心里很不好过呢。

    贾琮见她如此善良,便笑道:怎样也得过了国丧,不然不好往宫里接女人的。

    黛玉闻言,算了算,还有十来天,轻轻叹息一声。

    她知道宝钗外面看起来随和,接人待事都好说话,可心里志气却极高。

    这些日子,也不知怎么熬着呢。

    当日她只当贾琮要一去不回,才不顾一切的跟了上来,要与他生死相依。

    若是早知道他是进宫当太子,那夜她也不会跟上了

    她若不来,宝钗脸上也不会那样无光

    看出黛玉面上的黯然,贾琮心生怜惜,握住她的手安慰道:和你不相干的,敲打薛家,原就是为了宝姐姐好。薛姨妈太过精于算计,薛蟠又无法无天惯了。若不提前敲打掉她们这些坏毛病,待宝姐姐入宫后,她只会更难。至于太子妃的位置,更不是你想的那样,你并没占了谁的,本就是你的。纵然没那夜那出,宝姐姐想上位也太难。皇商之家外面听着好听,可对天家来说,与家奴几乎无异。太后和父皇都不会愿意见到一个皇商之女来坐正宫的,你叶姐姐怕也不允许宝姐姐在她上面我倒是不在乎这个,但人在这世间,不能太特立独行,凭添无数烦恼。

    说着,贾琮换了下躺的姿势,侧了侧身体,正面看着黛玉,轻声笑道:若果真依我的心愿,就该把这位置给宝姐姐算了,左右你也不爱管理宫务。等天下太平了,朝局能够自主运行了,我就带你天南海北的到处逛去,圈在这金笼子里有什么意趣?至于名分,有没有名分,你都是我最疼爱的林妹妹,永远不会变的,就如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夜你要与我共同赴死的模样

    黛玉闻言,红眼圈内泪珠儿都下来了,轻声道:那就让她来做太子妃?

    贾琮笑着摇头道:还是算了,没的生出许多事来,都烦恼。林妹妹人好命也好,你家祖上三代列侯,又恩封一代。到了姑丈这一代虽没了爵位,却自己争气,中了探花郎。这样的家世来当太子妃,朝野上下,还有太后父皇那边,都说得过去。何必为了一个名位,让大家都不高兴?

    黛玉轻轻嘟了嘟嘴,可爱之极,有些幽怨道:可是我想和你一起去天南海北的逛逛,还有叶姐姐

    贾琮笑着挤挤眼道:可以变通一下嘛!等宝姐姐入了宫,你撒个娇,把宫务托给她和平儿姐姐。到时候让她们轮流留守皇宫,咱们出去快活!

    呸!谁同你去快活

    黛玉被偏宠成这般,本就娇媚的俏脸愈发笑成了花儿,却眸横秋水的看着贾琮道:别以为我不知道你的心思,宝丫头最好强,你不让她当名义上的太子妃,却让她掌着太子妃的权来哄她,不让人小觑了她去,对不对?

    贾琮哑然失笑道:我是让你去托付,不是我来开这个口,难道我藏的是这个心?

    黛玉反应过来,俏脸一下红了起来。

    贾琮开口,和她开口,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若是贾琮开口,则代表剥夺了她这个太子妃的权力,她虽不看重,但心里总会有些坎儿。

    然而贾琮让她自己去开口,则代表是她这个太子妃主动下放的权力,她能下放,自然也能收回。

    被贾琮揭破小心思后,黛玉恼羞成怒,决定不理这个坏人了,起身就要回游舫中去。

    却不想刚起身,却被贾琮握着手往躺椅上一拽,黛玉在轻声惊呼中失去了平衡,倒在了贾琮身上。

    不给她抗争的机会,贾琮就吻上了她的樱唇。

    黛玉满面娇媚,无力抵抗,只能羞涩的闭上了眼,任君采撷

    太液池上带着湿气的微风暖煦,池中蓬莱山上隐有钟声传来,似在天上人间

    荣国府,大观园。

    贾家姊妹们皆聚在滴翠亭上纳凉说笑,如今有了这样一个园子,这些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闺阁小姐们,夏日里倒有了好去处。

    只是众人却又放不开去高乐,因为愈发清减的宝钗坐在那里,总是出神。

    见她这般,探春湘云等人无不怜惜。

    这些日子来,薛家出了太多事。

    尤其自宝钗哥哥薛蟠被抓入诏狱后,薛姨妈就见天的逼宝钗去求贾琮放人。

    她倒也不闹,只是哭求

    这样做派,反而更让人作难。

    只是这一回,连素来和生母不对付的探春,都钦佩宝钗的坚决不动摇。

    探春平日来虽总教训赵姨娘要行正路,不要总耍小聪明往歪门邪道上靠,没的让人当笑话瞧。

    可赵姨娘果真有难事求到她跟前,她还是少不得心软相助。

    这二年来贾琮的沁芳园按月送来的香皂,她用不完的都让赵姨娘拿了去,换成了银子给贾环攒下来。

    虽有时急了,探春也骂两句,但再骂又能如何?

    还真能做到决绝不成?

    探春没想到,宝钗能坚持到如今

    但她也明白这种滋味有多苦,有多难熬,只看看宝钗清减的连脸上的婴儿肥都消去了,身上的衣裳都显大了,探春心疼之余,也有些埋怨起贾琮来,怎还不来接人?

    就算国事再忙,难道派一顶宫轿来接人很难么?

    当然,探春也不是不明白道理,国丧期间若是监国太子就接女人进宫,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

    或许,也正是这个缘由,才让宝钗能坚持到现在吧。

    探春只求,等国丧过去之后,他那位如今成了太子爷的三哥哥,还能记起贾家有人在想着他,念着他

    :六千字大章,周一啊,看在这么有诚意的份上,求点票票,推荐票!!




第七百零一章 重臣
    今儿怎这样乖,让做什么便做什么?

    天还未明,东宫崇仁殿内殿,一张黄花梨十柱拔步刻龙床上,纱帐内传来一道慵懒满意的轻笑声。

    随即,一道羞涩娇憨甚至有些紧张的女儿声悄悄传出:是平儿姐姐说的,三爷殿下,殿下这几日操持国事辛苦,让让我们都懂事些,不要违拗殿下的意

    那她怎不让晴雯和你一起服侍我了?

    平儿姐姐,平儿姐姐说,怕三爷累坏了身子

    咦!我这般强壮,怎会累坏?香菱,爷强不强?

    香菱反应了会儿,犹豫了下,才勉强弱弱道:强!

    贾琮见香菱的眼睛左右转动,不敢看他的眼睛,顿时气乐道:你什么意思?难道我不够强么?

    香菱闻言,为难的有些委屈,小声道:三爷有些瘦

    贾琮纠正道:瘦分两种情形,一种是瘦弱,弱不禁风。还有一种,是精瘦,虽瘦但精干!你说说,我属于哪一种?

    香菱微微呼出口气,腼腆笑道:那三爷属于精瘦,虽瘦但能干!

    贾琮看着娇憨的香菱笑容澄清的迷人,不由哈哈一笑,将光溜溜的她搂进怀里,见香菱又如鹌鹑一样紧张的闭上了眼,也就愈发喜欢,伏身欺负起来

    嘤嘤嘤!

    辰时二刻,贾琮带着一大家子,在皇庭内做完早操晨练,又一并用了早膳后,才前往大明宫,与太后和武王请安。

    这等做派,在崇康帝时几乎是不敢想象的。

    崇康帝时,皇子们丑时末刻就要起床,也就是凌晨三点。

    先去给天子请早安,然后去景阳宫随师傅晨读。

    一直到卯时末刻,也就是早晨七点,再一并去慈宁宫,与太后请礼。

    等见完长辈后,才能用早膳。

    否则便是不恭敬。

    连天子尚且如此,何况皇子?

    对比之下,再看看贾琮如今的作息

    丑时他还搂着美婢呼呼大睡,卯时他还在按着美婢啪啪行乐

    妥妥的昏君种子!

    不过,他这等作风,在太后得知后,非但没有责怪,反而大开方便之门,甚至准许贾琮不必每天来慈宁宫请安。

    在她看来,如今贾琮最大的任务根本不是当个圣君振兴社稷,而是广纳妃嫔,广播龙种,为天家多留些血脉。

    如今天家人丁稀少的,这让太后有时能从梦中惊醒过来。

    一旦眼下这条独苗出了丁点闪失,太后都不知道死后如何有面目进宗庙

    自古而今,越是这样的独苗,越容易出问题。

    若是能早早诞下几条血脉,反而能分担这种不安的压力,增加太子的福祉。

    所以,那些劳什子礼数,对太后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若是贾琮能首先和叶清生出孩子,那太后怕能笑掉最后几颗大牙

    元寿来了!

    虽叮嘱过贾琮不必每天都来,可看到自家孙儿还是天天来请安,太后还是很高兴。

    而她打小最宠爱的幼子也常在慈宁宫坐着,就让苍迈记性越来越差的太后,愈发高兴了。

    贾琮起身后,在武王身旁落座。

    武王关切问道:朕听说,太子近来心情不好?

    贾琮闻言,没有直接否认,武王并非糊涂之人,他笑了笑,道:朝政嘛,总难顺人心意。不过并不妨事,只要用心,办法总比难题多。坐在这个位置,原该承受这些。

    武王满意的点点头,笑道:太子比朕强,有容忍之量。朕听说,齐鲁孔家联合山东的几大豪强大族,不仅连常平仓的粮食给昧下了,连太子让皇商送进齐鲁的赈济灾粮都耍花样买了下来。太子难道再投鼠忌器?孔传祯虽对太子有大恩,但

    贾琮没等武王说完,就忍不住笑道:父皇放心,儿臣非公私不明之人。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其实入山东的赈济粮食,本不会轻易被他们弄走,是儿臣故意的。一是想看看,这些经世大儒们到底能做到哪一步,二嘛,也好让天下人看清他们的嘴脸。儿臣这些年经营起的上千说书先生,正满天下传颂着他们的美名。所以,他们想节俭粮食,一颗也不浪费,儿臣就成全他们。左右粮荒还未彻底发作

    武王闻言,看着贾琮俊秀非凡的脸上,快藏不住的杀气,忽然想起贾琮的发家史,然后自我怀疑起来,他怎会去担心贾琮碍于孔传祯的恩情,就会畏首畏尾呢

    干咳了声,武王看着贾琮问道:锦衣卫已经调过去了么?

    贾琮点点头,道:民心如此,儿臣只是顺应民心行事。

    武王:

    你搞了一千多张能将死人说活的说书先生去为人家扬名,挑动风向,竟说成是顺应民心?

    见武王满脸无语,太后还听得不是很明白,叶清却哈哈大笑起来,道:九叔,看到了没,这就是元寿,咱们的太子!

    武王也跟着笑了起来,不过还是回护了句,道:原该如此,历代天子,能想到以此法笼民心者,绝无仅有,太子知道变通,是好事。

    叶清不满道:九叔你问问他,怎就总能将这种事说的大义凛然,好似道理总在他那一般!人家牖民先生待他那样好,他就一点旧情不容?

    不等武王回话,贾琮便道:那是因为我本就占着道理大义!牖民先生慈爱之恩,我从未忘却,所以衍圣公府不会断绝。我只是抄了不义之财,帮牖民先生清理门户罢!

    叶清见不得贾琮如此得意,哼了声,道:纵然你有千般道理,可此事终免不了被人说嘴去。孔家不是旁人家,牖民先生又待你有大恩。要我说,此事就不该你来出头,你都还在观政中
1...572573574575576...62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