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庶子风流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屋外风吹凉
辰时初刻,监国太子贾琮莅临含元殿,代天子受百官三叩九拜大礼。
大礼罢,贾琮象征性的问了些先帝陵寝及大殡之事,又问了新皇登基大典的筹备。
目光在蕴着极不正常气氛的百官间淡漠扫过后,看了王春一眼,王春上前尖声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如今,贾琮还在观政时期,不必让内阁在大朝会上排队回报当前朝政。
他也不喜这种形式主义
然而,随着王春之言,没有出乎意料,有人站了出来
掌陵庙群祀礼乐仪制的太常寺寺卿李欣德出列,大礼拜下,道:殿下,老臣有事启奏。
太常寺寺卿,正三品,已是衣紫大员。
太常寺又是极清贵的衙门,寺卿少卿非当世清流大儒不可任。
李欣德今年业已近花甲之年,面容清隽,颇有儒雅之气。
他也是真正的德高望重的大儒,从不掺和朝廷上的诸般党争,也不贪图名利,甘于清贫。
也因此,自贞元朝起,至崇康帝十四年间,掌天下权的从旧党换成新党,李欣德却是极少数地位不变反而上升的官员之一。
写的一手好文章,海内闻名。
莫说贾琮没料到会是此人打头阵,连赵青山都变了脸色
事情棘手了。
贾琮深深看着殿内跪拜之人,叫起道:大夫平身。
然李欣德却未起身,而是将头上的乌纱帽取下,放在身前,再叩首道:殿下,老臣乞骸骨。
看了眼嗡嗡作声的百官,贾琮面色愈发淡漠。
贞元朝时人家兢兢业业,崇康帝时人家还是默默当值,到了他来监国,第一次大朝会,就有三朝老臣乞骸骨。
他这是有多失德?
用目光对按捺不住怒气的赵青山微微示意,让他不要发作,而后贾琮问道:大夫,可是孤德行浅薄,不配为君?
李欣德缓缓道:殿下乃古今少见之明太子也!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罢了,事到如今,老臣也不再赘言。老臣年高体衰,无力再效忠王事,故而恳请殿下,准老臣乞骸骨,告老还乡。
李欣德往赵青山方向看了眼后,眉头紧皱,但到底没口出恶言,只再度乞骸骨。
贾琮摸不准他是欲擒故纵,还是果真看不惯赵青山的铁血做派,道不同不相为谋,不愿再同殿为臣。
不过,既然人家再三请辞,他也不好做恶人,便在百官注目下,缓缓点头道:大夫既然身子不好,孤也不能强留。赐百金良药孤手书抄录之《诗经一部,以一品之礼,送大夫还乡修养。
李欣德:
赵青山:
百官:
这就准了?!!
这可是九卿之一哪,更是三朝老臣,德高望隆!
按旧礼,这等老臣致仕,哪个不是三辞三留,甚至更多次反复,以示天家体恤老臣之心?
如今日这般,当场恩准乞骸骨者,几乎是当面告诉该臣,天子厌弃之,早早滚蛋罢!
可是,看着御椅上贾琮关怀的面色,除了赐金赐药且以一品官身致仕外,还赐了部储君手书的《诗经
这等待遇,无论如何也谈不上薄待了。
百官只能认为,储君是真的年幼,又长于宫外,未学过帝王之学,所以不谙此中道理。
然而不管是什么缘故,到了这一步,无论李欣德是真辞还是假辞,他也唯有离场这一条路可走。
一瞬间感觉苍老了许多的李欣德,再度对贾琮叩首,而后缓缓站起身,又往赵青山方向看了遍,一忍再忍,终究还是没有忍住,道了声:太傅当记臣子本分,不可蛊惑君王,更不可擅权乱政!
说罢,转身一步步出了含元殿。
在百官注视下,赵青山面色刚硬,紧紧抿住嘴唇,一脸的不屈。
然而,李欣德刚去,掌朝会宾客吉凶仪礼之事的鸿胪寺寺卿贾顾又出列,缓缓跪下,将头上乌纱摘下,放在大殿金砖上,叩首道:殿下,老臣,乞骸骨!
偌大一个含元殿,在这炎炎夏日,甚至变得有些森冷起来。
鸦雀无声间,百官心中同时浮起一个词来:
逼宫!
贾琮先一步挥手止住了面色涨红想要出列的赵青山,然后问道:贾卿也是年老体衰,无力效忠王事了么?
贾顾和李欣德几乎是一类人,但又有所不同。
李欣德讲究礼法和儒雅之意,贾顾却要火爆一些,他听闻贾琮之言,大声道:臣身体虽已老迈,但仍可效忠王事。只是当今朝廷上,臣效忠的却非王事!有人窃据权柄,臣岂能
好了!
就在贾顾之言引起轩然大波,而赵青山面色由红转白时,贾琮打断了贾顾之言,道:既然贾卿自觉此朝廷不配让你再效力,孤准你所请,与李卿同例,赐百金,良药,以一品官身致仕,再赐,孤手书一部。
贾顾面色陡然涨红,可看着贾琮淡然的面色,他嘴唇颤抖着,终究没再说出什么话来。
僵硬的再行一礼后,转身一步步出了含元殿。
还有谁?
等贾顾的身影消失在含元殿后,贾琮目光扫视百官,沉声问道。
还有的
礼部左侍郎杨文新,工部左侍郎冦良,吏部司官祝鹏刑部郎中
足足十八名包括二品三品四品五品的官员,致仕请辞。
这一次,贾琮却连询问缘由都不曾,一律恩准。
准!
准!
准!
一迭声的准字,如同一记又一记的惊雷,炸响在含元殿上。
但这次,却没有再额外加恩
贾琮面色也不见丝毫阴沉,等目送这些官儿出了含元殿后,竟又问道:还有没有?
此回,却是没有了
能够站在含元殿上的官员,哪一个不是十年甚至二十年寒窗苦读,经过不知多少次科考,才终于熬出来一个功名,改换门庭,成就官身。
哪个又愿意这般被随意打发了去?
他们只是寒心,这位储君的狠辣寡恩!
而赵青山一张脸也隐隐浮现灰败色,他没想到,今日竟会让储君为他挡下绝命一击。
更为此,牵连到太子的名声
这个结果,让赵青山心如刀绞,痛不欲生!
儒家忠诚最是讲究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
今日贾琮为了他这个太傅,背上狠辣寡恩之名,赵青山恨不能以死谢罪!
然而就见贾琮站起身来,俯视着金殿百官,声音淡漠道:孤素来以为,做人做事,不能强人所难。孤自幼长于宫外,所历之艰难苦痛,何曾少过?然,孤此生,从不求人!!
既然有人以为,孤之德行不足以让他们效忠,不当紧,大可离去。
他们都是肱骨重臣,他们都是朝廷的栋梁,少了他们,朝廷诸事会艰难,会麻烦
但不当紧,孤相信,总有忠义之臣,能临危受命,与孤一道,担负起这大乾的江山!
新任礼部尚书杨庭贞犹豫了下,还是开口道:殿下,离开之人,未必不是忠义之臣,只是
话没说完,就见贾琮目光凌厉的看了过来,杨庭贞面色微变,顿住了口。
然而接下来的事,让杨庭贞差点悔青了肠子,终于想起老祖宗的教诲:危莫危于多言!
贾琮逼视着杨庭贞,声音煞然,一字一句问道:离开之人未必不是忠义之臣?什么忠义之臣?杨庭贞,你身为大宗伯,怎能说出这样浅薄的话来?
国难当头啊!这等时机,孤尽起天家内库,连孤赚银子养锦衣卫的方子都要卖了,只为赈济灾民。太后得闻朝政艰难,连她老人家积攒了一辈子的家当都要拿出来当卖了,以解百姓之苦!
这等时候,他们就因为太傅澄清吏治,抓贪官拿污吏,杀那些坏份子,就因为太傅严厉强硬一些,他们就好似受了天大的委屈,乞骸骨告老还乡,撂挑子不干了,舍千万灾民而不顾,这也算忠义?
你身为大宗伯,你以为这朝廷,这天下,是谁人的?只是我刘家一家的么?
你是什么心思,当真以为孤不知?
你深失孤望!
礼部尚书,乃是国朝第一清贵要职。
几乎已经半只脚迈入了内阁。
在当前内阁阁臣大半缺少的时候,杨庭贞多半以为,他是要补入内阁的。
却没想到,赵青山一点规矩也不讲,竟然胡乱作为,强行拉扯起三名佐尔小吏入阁。
这让杨庭贞心中如何能服?
但他做梦也没想到,贾琮会连一点体面都不给他留,就差将他最后一点阴私之心揭破。
怎么样,孤也严厉了,孤也不留情面,你杨大人要不要也乞骸骨请辞?
贾琮之言,将杨庭贞一下给怼上了墙。
若是之前,杨庭贞被骂的狗血淋头,哪还有脸面留下?
官员是世上最不要脸的一类人,可以睁着眼说瞎话,没有丝毫负罪感。
但也是最要体面的一类人,因为没了名望,颜面扫地后,将寸步难行。
可是,因为贾琮之前那番话,现在他若还敢请辞,便正中了在国难之际,撂挑子走人的大臣。
这已经不是忠不忠的问题,这已经上升到了道德层面。
贾琮这一番话,比准了那些官员的请辞更狠!
彻底将他们打入了无德佞臣的行列。
那些官员,但凡心性强些的,听闻这番话后,都难再苟活下去
杨庭贞自不敢迈入此列,只能强忍着火辣辣的面皮,拜下道:臣虽浅薄昏聩,但仍有忠君报国之心,不敢请辞。
这一答,虽撇清了自己,却也算给之前离去的官儿们,投下了一块落井之石
贾琮却未再答他,而是对赵青山道:太傅,有人进宫告状,说太傅有不臣之心。还有人猜疑说,孤是拿太傅当刀使,清洗朝堂后,就可以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诛太傅以安天下。正如当年孤还为锦衣卫指挥使时,有人断言,孤必不得好死一般。
但今日,孤就同先帝当初告诉孤一样,告诉太傅,也告诉天下人:
若如太傅和当初之贾琮这样,不计己身名利荣辱,一心忠于王事忠于社稷的忠臣都难得善终的话,那么这个朝廷,必难长久,早早晚晚要亡国!!
所以太傅不必担忧谗言,更不必担心没了下场。
尽管放手去施为!
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
黑白不能颠倒!杀贪官污吏澄清吏治还能有错?
若如此有错,孤一肩担之!
你们大可再来逼宫!
说罢,贾琮一挥龙袍,大步折回后宫。
王春面色同仇敌忾的瞪着百官,尖声宣道:退朝!!
说罢,也赶紧追上前去。
金殿内,赵青山泪流满面,带着魏毅范浩董新三人,大礼拜下:臣等,恭送殿下!
林清河并左中奇岳宗昌等高官见之,无不心中一叹。
自今日始,赵青山再难制衡。
清查吏治,其势不可挡矣
更让他们心惊的是,贾琮的帝王心术之狠辣。
逼宫二字一出,乞骸骨的那些官儿,皆难得善终啊
尤其是那些身上不干净,想趁此机会逃离朝堂的官员们,怕接下来,就将迎来第一波残酷的打击。
赵青山,从不是善类
今日那些官员险些让太子下不来台,这让身负太子之恩堪比天高海深的赵青山,怎能放过?
心中一叹,林清河左中奇等人纷纷对视了眼,摊上这样一对君臣,他们要做好长期伏低做小的心理准备了
:解释一下啊,那个粉丝名称叫红楼金钗,不是说你们就是红楼金钗,卧槽那还能看么?你们就是女装大佬也不行啊,辣眼睛!我是祝大家能一人得一个像金钗一样的好老婆,喜欢哪种性格的得哪种,当然,像我这样出色的,自然都要,嘿嘿!
第七百一十五章 妖女
慈宁宫,寿萱殿内。
武王面色极差。
而太后却如同在哄小孩儿一般,在哄着她的幼子
皇儿不高兴,该打板子的打板子,该摘乌纱帽的摘乌纱帽,该下狱的下大狱,实在不行就是杀了他们的脑袋也是一道旨意的事,何苦恼成这般?
武王面色铁青,道:太子如今监国,自有他的盘算,朕不好出手,以免坏了他的章程朕只是恼火,那群混帐好大的胆子!朕还没死呢,就敢逼太子的宫!朕若是来日驾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