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红楼之庶子风流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屋外风吹凉

    这样一来,老太太老爷太太都喜欢,家里姊妹们也高兴听你言,你也能长许多见识经历,岂不齐美?

    这一番勾勒,不仅贾母王夫人等人暗自点头,连贾宝玉都有些心动起来。

    脑海中已经浮现出,他站在贾母院后面的红楼大花厅中间,周围围了一群家里的姐姐妹妹和漂亮丫鬟们,一双双美眸中满是崇拜的目光看着他,听他讲述着天下各处的奇人奇事奇女子,还有奇花奇草奇妹子

    贾母王夫人等长辈则纷纷竖起大拇指,对他赞不绝口。

    连大魔王贾政,都满面温柔微笑的夸他出息了,保证日后再不对他动粗,还会像对待女儿般温柔相待

    耳房内,贾母王夫人和贾政三人看着陷入癔症中的宝玉,流露出别样的微笑,一个个哭笑不得。

    贾母和王夫人又深深看了眼垂着眼帘而立,似什么都没发生过的贾琮。

    咳咳。

    一声重咳,打断了宝玉的红楼梦,让他惊醒过来。

    贾政狠狠瞪了他一眼后,碍于贾母在,到底不好多说,只对贾琮道:我已让你链二哥亲自去了布政坊尚书府,与你请了假。等你养好伤,再去尚书府见过你师母罢。

    去国子监读书,也等伤好了之后,你不可心急。

    贾琮虽觉得不碍事,可事关贾家体面,他自不会忤逆贾政之意,恭敬应道:是,老爷。

    贾政话罢,一直没和贾琮说过话的贾母,忽然对他开口道:听你刚才讲话,我就知你是个心里有数的。既然心里有数,就当知道老爷太太对你何等大恩。

    我们这样的人家,最重知恩图报。

    想来他们也不图你报什么,不要你金也不要你银,只要日后看顾好宝玉,就是最大的报答。

    说罢也不给贾琮答应的机会,转而厉声道:若是你敢仗着老爷的喜爱,生出什么不该有的心思,欺负宝玉,我必不饶你!

    此番厉声训斥,连贾政和王夫人都变了脸色,却不想贾琮竟不似方才那样顺应,他抬起头,昂然直视贾母道:老太太,琮虽出身卑贱,但素以老爷立世行事之道为师。

    仁孝节义,清白方正。

    俯仰之间,不愧天地。

    世人皆知琮受老爷大恩,若琮负于老爷,岂非自绝于天下?

    此等不孝不义之蠢事,琮万不会为。

    若有一日能得凌云志,琮必不会忘老爷今日之恩德。

    这话,说的贾政心潮澎湃,感动不已。

    他性子端方迂气,最崇尚读书人那一套。

    贾琮说的这般慷慨激昂,又将他赞出一朵花儿来,贾政心中自然满意之极。

    贾母和王夫人却将信将疑,有时候,不是局中人,看的反而更清楚些。

    再加上她们的出身和眼界,极少迷信读书人那一套,这也是她们从不逼宝玉读书的缘故。

    读书人什么德性,看看东府敬大老爷就知道了。

    读了一肚子的书,进士都中了,回过头来却去当了道士。

    真要当个清心寡欲的高德之士也就罢了,可若如此,惜春又从何而来

    所以对贾琮的话,她们并不全信。

    她们只盼贾琮真如他所说的那般,要做一个和贾政一般的人,她们反倒放心了。

    至于凌云志什么的,却是谁也没放在心上。

    哪怕有孔老国公看重,又有大司空为师,可等到官居一品出息时,也要几十年后了。

    那时她们在哪都不知,谁在乎这个

    只是她们万万想不到,贾琮到底在谋划着什么。贾琮的确不会负贾政,也不会负贾家,不过他报恩的方式,她们却未必愿意接受,然而到那时,却也由不得她们

    出了荣禧堂东厢耳房,贾琮和贾宝玉又回了王熙凤小院儿。

    这是方才众人嘱咐的。

    待二人进屋后,王熙凤等人纷纷询问发生了何事。

    尤其是看到宝玉一幅生不如死的模样后

    此时,袭人也来了,见宝玉如此神色,忙问道:二爷可是老爷训你了?

    贾宝玉摇头叹息,未语泪先流

    见众人狐疑的看向自己,贾琮抽了抽嘴角,道:老爷太太让宝玉和我一起去国子监读书。

    众人恍然大悟,湘云还拍手道:总算有个好去处了。

    袭人放下心愁,嗔了湘云一眼道:可别往人心里扎刀子了。

    黛玉悠悠笑道:也不算什么,想来老太太不会让宝玉见天儿的去,去二日,歇二日也就是。

    贾琮有些诧异林黛玉的聪慧,道:老太太是有此言。

    湘云撇嘴道:这算什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能学到什么?

    熟知宝玉心性的探春在一旁忙拉了她一把,可到底还是迟了,宝玉面色涨红,额前青筋暴起,嘴唇都哆嗦起来,怒道:姑娘快去别的地儿坐坐吧,仔细我这里腌臜了你会做学问的人!

    湘云也不是好相与的,从小一般长大,哪年不狠拌几次嘴,她扬眉还嘴道:这又不是你的地儿,这是凤姐姐的地儿,凤姐姐撵我走我才走,和你什么相干?

    宝玉一张脸已经成紫色了,一跺脚道:好好好,你不走,我走!

    说罢,踉踉跄跄的离去,袭人不放心,忙跟在后面一起离去。

    等宝玉走后,湘云心里又委屈又懊悔,一时间也落起泪来。

    偏黛玉笑着说起了风凉话:你这又何苦来哉,方才说那么些气话,这会儿心疼,我瞧刚才竟也不必。

    说罢,不给湘云反驳的机会,飘飘然离去。

    看到这一幕幕众生相,贾琮面色隐隐古怪:

    这才是红楼的正确打开方式啊




第七十章 和睦
    布政坊,尚书府。

    孙子和管家一起将贾琏送走后回到书房,就见宋岩面沉如水的坐在太师椅上。

    老管家服侍了他一辈子,是位忠仆,反倒比孙子自在些,劝道:老爷何必着恼,那位链二公子不是说了么,老爷学生是自己摔伤的,不妨事。

    宋岩老眼中目光凌厉,冷哼了声。

    其孙宋华悄悄瞟了眼祖父,见他怒气难消,还是忍不住问道:祖父大人缘何会收一勋贵子弟为弟子?

    宋岩二子三孙,二子皆在外省为官,只留长孙在都中,一面读书备考,一面代父尽孝。

    尚书府虽然教子严正,比贾府更有所过之,不同的是,尚书府严在点上,而贾府却严在肆意打骂上

    面对长孙的疑惑,宋岩淡然道:子厚,莫要以偏见之心看待勋贵子弟。

    勋贵子弟固然良莠不齐,多纨绔膏粱,但也不是没有少年英杰。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汝当学以致用。

    宋华闻言,忙躬身道:孙儿牢记祖父教诲。

    见他如此,宋岩点了点头,又道:你资质不差,又勤于学,文章火候已至。

    今科未下场,来年多半上榜。

    于课业一道,日后你可多指点你小师叔一二。

    明日去贾府见见你小师叔吧,等他入学后,往后每三日,接他来府上住一日,教其课业。

    宋华闻言,面色止不住苦涩起来,他今年都快十九岁了,连亲都说好了,只等金榜题名后就成亲,却不想要喊一十岁的稚童为师叔。

    只是虽心中有一万个不甘,他也不敢违逆宋岩的吩咐。

    连阳奉阴违都不敢。

    与贾家不同,尚书府的规矩是,有异议可以提,甚至还能辩论。

    可吩咐下去的事,若是再敢心存二志,那宋家家法却不是顽笑的。

    所以宋华只能认下这个从天而降的小师叔。

    待宋华下去后,书房里只有一对老主仆时,宋岩才忍不住叹息一声,道:贾存周虽为仁人君子,却无治家之能。

    放任贾恩候骄奢淫逸,残暴霸蛮,必为败家之源。

    可怜贾琮摊上这样一个父亲,何其不幸

    老爷,您先前让老奴派人去打听贾家那位三公子生母的情况。老奴托了好几圈人,才查到一点消息,却也不知道准还是不准

    老管家驼着背,老态龙钟道。

    宋岩闻言,忙问道:林伯,你查到了些什么?

    老管家道:十来年前,贾府那位国公爷还在时,他那位大公子就是神京城里出了名的浪荡纨绔,声色犬马,怎么被教训都改不了。

    后来就在平康坊内一座名为翠云阁的青楼里,遇到了一位叫芸娘的新出阁花魁。

    当时芸娘还是个清倌人,却被贾家大爷一眼相中,强硬买下,却没给多少银子。

    不敢带回贾家,就金屋藏娇起来,养了二年后,生下老爷新收的门生没两月,那位芸娘就病死了。

    翠云阁被人强买了芸娘,却没得多少银子,没过多久也关门了。

    十多年过去,那芸娘相貌如何,品性如何,外人皆不得知。

    老奴也是托了好几圈关系,才问出这么点名堂来。

    宋岩闻言,心中却有了数,愈发坚定了对贾琮神秘身份的认定。

    若非如此,断不会将消息掩盖的这么彻底。

    念及此,他走至窗前,临窗一叹

    皇宋已成青史之灰,一去不复返。

    但宋岩以为,天下士子都欠赵家一份恩情。

    历朝历代,再没有哪一朝会如赵宋那般善待读书人。

    也没有哪一朝的君主,会言明要与士大夫共天下,且勒石为法,终宋一朝,不杀士大夫及言事者。

    正是这样前所未有之宽松环境,才诞生了汉家天下有史以来最璀璨的文华之邦。

    独尊儒术始于汉,但真正大盛,却是于宋。

    是皇宋,奠定了文人掌管天下话语权的真正根基。

    所以,天下文人都欠赵宋一份恩情。

    这便是宋岩初次见面,就要收贾琮为弟子的缘故。

    这也是他和衍圣公孔传祯的共识。

    原本孔传祯曾考虑亲自收为弟子,可那样一来,动静就太大了。

    会将贾琮推向风口浪尖,对他的成长极为不利。

    宋岩出面,虽也难免让人瞩目,可相对而言,情况会好太多。

    毕竟,宋岩无论如何都无法与孔圣后裔相比。

    对于贾琮的身世,他们也并不准备大肆宣扬,除了极个别的几个可信得过的老人外,他们甚至连贾琮本人都不会告诉。

    赵宋到底已成前朝,绝不可能再有复国之日。

    谁都不会做此妄想,那也不是什么好事。

    孔传祯宋岩等人只想让贾琮这个流淌着赵宋血脉的后裔,过的好一点,不被屑小欺辱了去。

    能够长大成才,不负血脉之贵。

    仅此而已

    荣国府,墨竹院。

    自一群小儿女闹出矛盾后,在王熙凤小院的聚会就散了去。

    贾琮则带着新得的丫鬟晴雯,回了墨竹院。

    甫一入门,却见庭院内竟站满了人。

    小红春燕和四个小丫头子们不算,柳嫂子也在。

    除此之外,林之孝家的竟也在。

    贾琮忙给几个年长的嬷嬷问好,林之孝家的带头还了礼后,目光隐泛光彩的盯着贾琮看,笑道:打今儿往后,三爷的日子愈发好过了。日后三爷中了举人进士,做了官儿,那才是风光的时候!

    贾琮面色却没一点骄矜之色,谦声道:都是老爷太太爱护,二哥二嫂几番庇佑,还有嬷嬷和姐姐们百般照顾之功。

    若非如此,琮怕难熬至今日。

    林之孝家的一直观察着贾琮,心想若是个刚得志就猖狂的,那最好快快将女儿调走,必然长远不了。

    可见到贾琮非但没一丝骄奢自大,还将话说的这样齐全,让人挑不出一丝不是来,便愈发觉得贾琮不凡之处。

    又将贾琮细细打量了好几回后,她目光落在贾琮身后默默跟着的晴雯面上。

    看到那张极妍丽的脸,林之孝家的心里其实多有妒意。

    若是她女儿小红能生这样一张脸,拿下贾琮根本不在话下,还有八成把握,日后让小红成宝玉的房里人

    可惜啊,这张脸生错了地方。

    只是这些心思,她都会埋在心底。

    不说这丫头多半会得贾琮的喜爱,单提她背后的赖家,就绝不是林家现在能招惹的。

    因而林之孝家的笑着夸赞道:真真是好颜色,出落的倒不比寻常人家的主子小姐差。还劳姑娘日后多担待一点我家那笨丫头,她嘴笨,不会说话。若有不周到惹着姑娘的地方,姑娘看在我的面上,多宽恕她一回。
1...5859606162...62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