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万历1592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御炎
    萧如薰点头,拍了拍翁果岱的肩膀:不论是女真,还是察哈尔,朕都不相信,只有你,朕是相信的,你为朕做过的事情,朕不会忘记,之后,朕会吩咐在边境的互市当中,给科尔沁比察哈尔更多的优质兵器。

    多谢陛下。

    翁果岱非常高兴。

    他看得很清楚,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迟早是大秦口中的一块肉,啊呜一口就下肚了,明朝灭亡之后,新生的大秦在军力上远胜明朝,战斗力极其强悍,开拓**也很强,和这样的大秦敌对,是不明智的。

    在他们收拾努尔哈赤的时候,翁果岱观察了秦军的作战,深深为之震撼,感觉自己的部落如果不能尽早依附秦,成为他的臂助,将来一定会遭遇不测。

    于是,他果断做出了向大秦称臣的决定。




一千二百九十六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科尔沁部落的投靠对萧如薰来说是一件大好事。

    科尔沁在蒙古诸多部落里面算是地位比较高而且实力比较强的一支,按照原先的历史轨迹,这支部落甚至会成为对满清帝国未来数百年的统治产生十分深远影响的一支。

    从西元1612年努尔哈赤向科尔沁台吉明安遣使求婚,至西元1912年清朝灭亡,整整三百年间,共有一百一十八位清朝公主和格格嫁到蒙古各部,其中嫁到科尔沁部的就有二十四人。

    而加到满清皇室之中巩固满蒙联姻的科尔沁部的女人也不少。

    其中最著名的,满清初年一个特别重要的女人就是科尔沁部落诞生的,她嫁给皇太极,为满清入关和巩固政权立下了十分重大的功劳。

    她蒙古姓氏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皇太极的妃子,顺治帝的生母,死后被追谥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

    终满清一朝,科尔沁部和满清皇室之间的关系就是打断骨头连着筋,沾亲带故的,谁也脱不开谁,这边有女儿嫁到那边,那边有女儿再嫁回这边,满清巩固笼络草原的政治手段十分纯熟。

    而科尔沁部和满清的联盟就是从翁果岱和他的儿子开始,原先科尔沁和努尔哈赤是敌对关系,后来努尔哈赤的势力太过于庞大,科尔沁部感觉难以敌对,为了避免被干掉,就选择了主动联合。

    科尔沁部并非是没有实力的小部落,否则满清不会耗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富拉拢科尔沁,现如今对于萧如薰而言,科尔沁也是未来实现目标不可或缺的一个帮手,不过萧如薰没有拿他们当联盟看,一开始就是臣属。

    翁果岱自己也清楚,知道自己对于萧如薰而言实在是太弱小,能够得到特殊照顾实属不易,否则萧如薰直接联合布延把科尔沁部落灭掉也并非没有可能,相反,可能性很大。

    现在科尔沁得到了大秦的庇护,而萧如薰得到了科尔沁的合作,在草原上多了一个助力,未来北伐全面进攻的时候,也会少一些麻烦。

    全部消灭掉北虏是不太可能的,拉拢一些老实的,建造城池给他们居住,然后也在草原上修建给汉人居住的城池,大力发展汉人自己的畜牧业,这是萧如薰在未来的既定计划。

    说穿了,中原王朝面对游牧民族最大的劣势就是机动力上的不足,每朝每代都会面临这个问题,但是其中也有一些成功的方法。

    成功的方法就是建造城池给那些游牧民居住,等他们习惯了居住在舒适的房屋内,不用再风餐露宿到处迁徙,他们还能回到居住在帐篷里的生活吗?

    俗话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穿鞋的中原王朝虽然国力强盛,但是赶不上这些光脚的不怕死,如果要让他们变得驯服,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让他们穿上鞋,有了牵挂,有了坛坛罐罐。

    从最根本的层面上削减他们的机动力,让他们从此有了『家园』的概念,家成了切切实实存在的东西,搬不走,如此一来,他们的野性会在漫长的时间内被削减的很干脆。

    所谓征服,就是军事政治经济一手抓,这三方面的工作完成之后,征服也就完成了,蒙古帝国现在依然在名义上存在,明朝与之对峙了二百余年都未能彻底打败蒙古帝国,萧如薰要让它彻底成为历史。

    翁果岱和布延都被稳住之后,叶尔羌汗国的庆贺使者也来了,马黑麻汗没有亲自来,而是派了使者,使者的等级很高,是叶尔羌汗国的宰相一级别的人物,给萧如薰送了五百匹战马这样的礼物,出售也算是阔绰。

    这年头战马绝对是国家战略级别的资源,萧如薰在全国选择合适养马的地方养马,在地方上鼓励富户养马,大力推行马政,为的就是积蓄骑兵力量,方便未来对草原上的敌人进行干脆彻底的打击。

    当年汉武帝举全国之力只能得到十万骑兵,明帝国的骑兵数量则远远超过汉武帝,轮到萧如薰,萧如薰感觉自己至少要维持一支二十万人左右的骑兵部队用于北伐作战,而在战前战后,这支骑兵部队的常备数量也不能低于十万。

    叶尔羌汗国甩手送上五百匹战马,虽然数量对于整个战略来说不值一提,但是作为一份贺礼来说,价值也比其他几个大一点的藩属国赠送的都要好得多,自然,他们送上大礼,所求的也不会很少。

    他们所求的无非是通商。

    萧如薰接见叶尔羌汗国的使者请他们吃饭的时候,使者就说了,希望萧如薰可以和前明一样,允许两国之间的交流往来,双方和平友好的通商,各取所需,岂不美哉?

    萧如薰对此没有什么想法,本身也是子很特殊的情况下封锁了嘉峪关断绝了往来,现在国内局势稳定,自己的帝位已经稳固,是时候开通商业贸易往来让大家感受到大秦帝国的繁荣和富庶了。

    大皇帝陛下的国家繁荣富庶,我国上下无不感到非常的向往,希望大皇帝陛下可以满足我国通商的渴求,我国上下无不感激涕零。

    他们的汉语翻译用有些蹩脚的发音对萧如薰转达使者的意思,反正使者叽里咕噜的说什么话萧如薰也听不懂。

    贵国的想法朕是明白的,早前时候国内战乱尚未平息,为了保证国家安全,朕下令封锁了嘉峪关,断绝往来,但是朕的本意并不是想要断绝往来,所以现在国家安泰,重开通商之路,朕觉得是可以的。

    萧如薰也对使者传达了自己的意思,翻译一阵惊喜,快速翻译给使者听,使者大喜过望,站起来对萧如薰行了跪拜大礼,表达了他们的喜悦之情。

    随后,萧如薰安排外交部和叶尔羌汗国的使臣商议重新建立外交往来和商业贸易路线的事情,这种小事就不是他需要在意的了。

    比起这些小事,他现在更在意的是军队那边的训练到了什么地步,眼看着还有一个月就要过生日了,这帮家伙到底可靠不可靠,能不能给自己撑起脸面,那可真的很重要。

    阅兵式从来对都不是给自己看的,而是给外人看的,让他们看到大秦强悍的军力,比让他们看到大秦的繁荣富庶更有意义。



一千二百九十七 大秦拒绝和西班牙人来往
    除了一票藩属国之外,大秦国都此时此刻还有来自欧罗巴大陆的热那亚和法兰西这两个国家的商人存在。

    他们是来财政部领取可以在大秦国境范围内做生意的商业许可以及在进行缴税的登记。

    萧如薰对大秦商人外出做生意和外国商人到大秦做生意都有十分详细的安排与规定,条条框框都架构好了,其中规定大秦商人外出做生意需要缴纳的税费额度,还有外国商人到大秦做生意需要缴纳的税费额度。

    其中外国商人到大秦做生意有着十分详细细致的规定,规定他们在五口做生意之前,必须要首先抵达北京向财政部进行讯息的报备。

    他们需要在财政部留下自己的国籍,姓名,相貌的绘画和做生意的内容,财政部的官员会告诉他们在大秦做生意的规矩和税收的比例,告诉他们该如何缴税,以及缴税不及时的惩罚措施等等。

    因为眼下大秦只允许热那亚和法兰西两国的商人到大秦来做生意,所以来到北京汇报的欧罗巴商人只有热那亚和法兰西两国的商人。

    但是这些人长得差不多,大秦官员私下里说他们长得都一个样,实在很难分辨哪个是法兰西人哪个是热那亚人,或是别的欧罗巴人。

    他们也分不清楚国籍,所以其中到底有没有其他国家的人冒用这两国的国籍,也难说。

    这个事情一直到很久以后大秦官方和欧罗巴来往的更加密切之后才有个定论,他们自己证明在这个时候是有相当一部分来自英格兰尼德兰和西班牙等国的商人买通法兰西和热那亚两国的商人帮他们冒认国籍,来到大秦做生意。

    没办法,从陈龙正抵达欧罗巴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大秦官方只认热那亚和法兰西两国的商人,只允许他们到大秦做生意。

    大秦商人也只在热那亚和法兰西两国进驻投资做生意,只有这两国的官方和民间能和大秦正常往来。

    其他的尤其是西班牙的人,因为萧如薰和西班牙人打过仗,加上萧如薰的炮厂内有很多葡萄牙人给大秦铸炮,他们的国家被西班牙吞并,所以他们对西班牙也没有好感,拼命的说西班牙的坏话。

    种种因素叠加,以至于大秦官方对西班牙非常排斥,多次对法兰西和热那亚的人说,大秦拒绝和西班牙人来往,任何和西班牙沾边的事情都不想遇到。

    这对于西班牙是个不小的冲击,西班牙国内的商人和贵族因为这件事情对西班牙王室的怨念极大。

    因为他们想和大秦做生意,但是大秦不认他们,对他们尤其排斥,而当时整个欧洲的商人都流行买通法兰西和热那亚人帮助他们伪造国籍身份进入大秦做生意,如果其他国家的人需要一两银子,则西班牙人需要三两银子。

    三倍的价格差距让西班牙人的怨念极大,可是和大秦做生意的巨大利润让他们实在是眼红难耐,只好强忍着不爽买通热那亚人和法兰西人。

    热那亚人还好,法兰西人有些时候甚至会开出五倍七倍的价格,如果双方有信仰上的冲突的话,毕竟法兰西和西班牙也是多年的宿敌了。

    这些事情就不在大秦的考虑范围之内了,本质上来说,这些欧洲商人来的越多,大秦赚的钱越多,不说大秦有大量的官办工厂专门做这些生意,民间也有很多作坊承办官办工厂处理不完的多余订单,他们也赚的盆满钵满。

    大秦财政部的人通过多次商队前往欧洲考察,知道大秦的商品在欧洲是多么赚钱,于是不仅通过欧洲商人赚钱,也通过自己组织商队赚钱,那赚的还不是一点点。

    大秦立国不到两年,去欧罗巴的萧氏皇庄商船队出发了五拨,隆武元年三月份走的那支船队回来三个月,四月份走的回来才一个月。

    这支满载瓷器丝绸茶叶铁锅等紧俏物品的船队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在欧罗巴赚了五倍的利润差价,那是萧如薰的皇商商船队,都是皇庄出产相关的商品然后皇庄出资组建船队,自负盈亏,赚得那叫一个盆满钵满。

    萧如薰哪里来的底气自负皇室开支?就是这些疯狂赚钱的商船队,他们往返一趟就能给整个皇宫赚来大半年的开支费用。

    萧如薰对自己的官员出手并不小气,经常请他们吃饭,给他们福利等等,这都是疯狂赚钱的商船队给萧如薰带来的底气。

    而且商船队从欧洲带来一些机械类的小玩意儿,比如手工的钟表和制造精美的小手铳,这些小玩意儿也被萧如薰当作礼物送给官员和将领还有皇室。

    现在大秦但凡是个官员,身上都有一只用来看时间的机械钟表,而将领们几乎人手一支小手铳,不为杀伤,只为好看和威风。

    这些能工巧匠被萧如薰吩咐商船队用钱挖来大秦给大秦办事,然后派人跟他们学习相关的机械知识,予以改进之后融入大秦的本土特色,制造出符合大秦的手工制品,在大秦境内十分畅销。

    这样一大笔一大笔的收入基本上满足了萧如薰的日常开支,国家税收因此可以基本上用在国家建设之上,如此这般的建设给了大秦在基础建设上充沛的资金和活力,因此,大秦的建设十分可喜。

    大驰道,教育建设和大修理,这些都是十分花钱的事情,但是大秦就能动员起相当可靠的力量进行建设和修缮,完善地方上的一些要紧的设施,这和中央拨款与地方动员脱不开关系。

    为这样的修缮提供资金的欧罗巴商人也很受到萧如薰的重视。

    本来萧如薰还想借此机会邀请热那亚和法兰西的高层来大秦一起见个面交流一下,但是后来发现时间太紧迫,三个月的时间根本不足以让他们赶过来,只好将这个念头打消了。

    但是这年头可以远赴海外做生意的商人哪个在自家国内没有一点身份地位?

    稍微问一下就能问出这个领主那个官员的亲属,因此这些有特殊身份的欧罗巴商人也得到了萧如薰的邀请,一起参加阅兵式。



一千二百九十八 卑微吧,仰望吧,跪下抱头唱征服吧!
    随着时间的临近,阅兵式的各项工作都开始进入了收尾环节。

    军队也好官员也好都开始进入了高度紧张的戒备期,一次两次三次的彩排让他们的精神高度紧张,皇帝时不时前来抽查情况更让他们十分的紧张。

    比如军队的练习,萧如薰隔三差五就要抽点时间从皇宫里出来,去军营里面看他们的情况,搞得他们一起紧张兮兮的。

    到现在为止,参加阅兵式的一万人已经选拔出来了,个个都是精英,个个都是精锐,赵虎等人的『阴谋』没有得逞,江大海的水师陆战队有一千五百人通过了审核进入到了阅兵式队伍之中,这让赵虎等人非常不爽。

    但是皇帝拍板了,他们也不敢不答应,现在最主要的是训练,而不是意气之争。

    一排排一列列排成一条直线,如此严格的要求也是他们闻所未闻的,即使是这些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一往无前的勇猛士兵也觉得难度极大,互相之间的配合很成问题。

    横着看一条线,竖着看一条线,斜着看还是一条线,赵虎等人的脑袋都给转晕了,忙活了好几天才理清了顺序,要求士兵们走路都要走一样的步伐,前后距离一模一样,不准多也不准少。

    为此,他们还引入了奖惩制度。

    走的好的,奖励多吃肉,走的不好的,人家吃肉的时候就在一旁啃馒头,看着人家吃肉,走的再好一点,还能得到银子的奖励。

    这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大量士兵为了这样的奖励而不断的奋发向上努力练习,终于走的有模有样,在萧如薰来视察的时候走的相当不错了。

    虽然和萧如薰记忆中的方阵相差甚远,但是萧如薰也不会拿他们去和那些士兵相提并论,二者之间没有可比性,在这个时代,以秦军这样的训练度和组织度,已经独步全球了。

    萧如薰相信,这样的步伐和方阵走出来,能震撼住的恐怕不仅仅是藩属国和欧罗巴人,连自己人都会被震撼住。

    这种声势,这种组织度,这种熟练的程度,和历史上那些天下强军也没有什么区别了吧?

    如此这般的步伐和方阵需要多大的功夫才能练就?

    如此这般的声势需要多大的功夫才能实现?

    如此这般的威武和精良的兵器所结合会产生什么样的战斗力,这是他们的军队和『精锐』可以抗衡得了的吗?

    他们只有仰望,没有其他的办法。

    当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和大秦的力量并不在一个数量级上的时候,当他们意识到没有追赶的希望的时候,连嫉妒和恐惧都没有了,只剩下仰望了。

    对大秦全方位的仰望。

    军事政治经济制度上,全方位的仰望,他们的国家精英阶层都会倒向大秦,没有任何的争议。
1...570571572573574...59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