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返1977[港娱]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绿稚

    但这件事需要自己的门路,杜风号称香港太子爷,她倒要看看,杜风究竟能不能号令这天下。

    更何况,看这发展,前世在78年开放的外国银行在港设分行条件,开放银行牌照的政策,在这一世,也快要到来了。

    这仅有1065平方公里的狭长半岛,将马上会成为资本进出的自由港。政治上的壁垒被清除,加之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香港,将开始大放光彩。

    资金解决了。

    剩下的就是拍摄技术。华夏的电影为什么在前世被欧美,特别是好莱坞狠狠甩在身后?看看前世《异形》《星球大战1》出现的1977,这时候的华夏国人,只怕连特效两个字说的是什么都还不知道。

    香港当然不会随便异军突起一家能够攻克高难度电影技术的公司,这需要投资,也需要人才。需要人引领。

    他们还可以同唐氏合作,唐氏不是专攻玩具方向吗?那完全可以把电影后续的周边开发交给他们,售卖版权,或者获得分成。但陈敏娇最希望的还是能够拥有一家自己的周边开发公司。

    要知道后世,电影本身的票房不值一提,周边才是关键。

    比如一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单论电影票房来说,这部背负了原著抄袭标签的电影无疑是票房扑街,阿里影业若是单论票房收入,只能算是赔本。但是他们却通过向淘宝商家收取周边贩卖版权与形象使用版权,获得近十来亿的报酬。

    有的是粉丝为此买单。

    如果版权事业进行的顺利,那么录像带的售卖也可以成为盈利的重点。

    而这些收获,又将成为新一轮电影拍摄资金起点。

    这还不够。

    再来看看好莱坞有什么?他们有奥斯卡这种量级的奖项,有世界著名的电影学院,更有无数闪亮的星,优秀的导演,与幕后制作人员。

    所以香港的路途遥远。

    陈敏娇甚至不知道自己能够在这个世界待到多少岁,如果是上一世的年纪,那么也就十多年的时间了。而十多年,完全不可能造就帝国。她能过做到的,不过是建立帝国的雏形。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陈敏娇想起自己前世享受到一切,觉得世界好像就是一个轮回。现在,轮到她来冲锋陷阵打天下。

    她忽然有了一种历史使命感。

    很多电影人都嫌弃自己的国产电影,她现在做的事,或者即将做的事,会不会改变这个轨迹呢?让中国电影早早的抬起头来,从香港开始,把自己的文化,蔓延向世界。

    而最先要改变的是观众。她必须要潜移默化地改变大众对于电影的审美能力。现在的传媒媒介只剩下报纸和杂志了。陈敏娇思索着,现在就先以这两者作为文化宣发的重点吧。等到后世的互联网推广起来,再率先抢占机会。

    至于人才,得找个会做伯乐的人来。

    暂且先这样吧。

    陈敏娇重新翻看了一次计划书,伸了个懒腰。

    外面月早已高挂,薄云笼罩。

    她轻轻推开门,阿菲已经坐在门口睡着。陈敏娇拍了拍她的肩膀,阿菲揉着眼睛醒来。

    “去休息吧。”陈敏娇眼带笑意,“辛苦了。”

    她也对自己说。

    这条路还长,也很难,她不能放弃。

    明星积累的那一环,注定要从她开始。

    她如果不在闯不出什么来名头,又或者拍不出什么好电影。那么这个帝国只能是一个永远的笑话。一个巨星,一部好电影,总是一个好的招牌。

    她的演技……

    陈敏娇起身,来到梳妆镜前,她冲着镜子里的自己笑。这笑意温柔,然而下一秒,陈敏娇调整呼吸,重新笑起,嘴角更加上扬,眉眼也如利剑。嘲谑而冷酷。

    不行,还不够。

    陈敏娇一下收敛了表情。

    若是普通要求,这样也足够。但如果将这样的表情转换放在大屏幕里,这动作只会显得刻意和不自然。

    她需要进步。

    陈敏娇叹了口气。

    她倾身一倒,将自己的身子淹没在床的温柔里。床垫深深陷下,陈敏娇闭眼。她调整自己的呼吸,也清除着自己的杂念。

    有野心对于成为巨星来说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实力配不上野心,那只能成为一个笑话。

    人可以坦然接受自己的**,与兽共舞,但绝不能被兽驱使。

    人要掌控自己的**,才能够被称之为人。反之,则不过是披着人皮的走兽。

    毒/品就是这种存在,完全击溃人的理智,被渴求操控。陈敏娇讨厌这种失控。烟对她而言是可控制的,至于酒,那得看场合。

    物欲也是。

    陈敏娇长吁一口气。现在支撑着她的**不是金钱,不是名利,而是一种来自后世带有某种先觉先知者,对于国家未来的责任感。

    总觉得不能输阿。

    既然已经有了可以改变的机会,为什么不奋力一搏呢?

    这是全新的华夏,也会将是一个在电影界来说,完全不一样的华夏。

    对于前世来说,华夏甚至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迷影文化,也没有一部能够完全掀起同人创作风波的电影。

    天下霸唱的《鬼吹灯》系列,《捉妖记》系列,都属于暂开先河却余力不足的存在。比之欧美的漫威dc,比起《魔戒》或者《速度与激情》等,或者更谈浅一点,比起《暮光之城》这种后续作品都算得上口碑不佳的存在,华夏的电影粉丝,在这些电影面前,都不足以为为谈。

    风声渐微。

    陈敏娇的呼吸渐平。

    月光溜进来抚平她的眉心。

    只盼希望一切顺利。

    作者有话要说:

    本章提到的书籍乃虚构。

    今日造句。

    阿锐:我们去二次方看星河展览叭。

    束星:hou啊,hou啊!

    ~昨日营养液全员上线!

    第20章

    二十

    杜风不愧是美国名校毕业回来的金融系学生,仅仅几天, 在陈敏娇给出公司发展前景设想案以后, 就着手开始了收并与合作, 并且四处招揽人才。

    这时候的报业和杂志太过繁多, 也因此而产生了质量参差不齐且没有统一标准的原因。几乎每天都有小报业或者杂志社在濒临破产,而杜风就是抓住了契机,一口气吞下了一个已处于黄昏的杂志出版社。直接并购比自己开办的容易之处就在于, 不用重新找香港政府开具开办资格证




分卷阅读31
    和牌照。

    对于杜风来说, 能用钱解决的问题, 他就尽量用钱解决,绝不浪费任何可能赚钱的时间。

    当他把这件事告诉陈敏娇的时候,陈敏娇一下就想起了上辈子的一部电影。《公民凯恩》讲述不过也是个天之骄子自我创业的故事, 从一个报社开始, 到传媒大亨。

    至于周氏的院线, 一口气收购显然是不可能的,杜风正想办法将之步步击溃。至于如何击溃,这就不在陈敏娇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她全然把公司金融上的决策权放权给了杜风, 一是因为的的确确现有流动资金都是杜风自己一手投的,二是术业有专攻。她和杜风已经商量好, 她负责电影环节的起步策划。

    杜风享受这种感觉。他不过是把电影当作是商业品, 当作是流动的金钱。而陈敏娇却远非如此, 二者配合,却又刚好合适。

    在公司的布局方面,杜风说是找来了香港老字号的天师测算天命。那半瞎的大爷从来只收499元, 多一块不行,少一块更是不可。听杜风说,那大爷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他窥测天命本就是灾厄,若是收取报酬还超过500,那就得不偿失了。

    陈敏娇忙着看让张伯收集而来的碟片,能够在别墅一待就是一整天。别提去看公司的装修和布置现场了。杜风问她对自己的办公室有何要求,陈敏娇一句话没提,只是强调了下,公司的收发室一定要备足人手,并且最好不要错过任何一封有价值的信件。

    杜风还挺不明所以的,在他的印象,能往收发室寄送信件或打电话联系的,都是病急乱投医,或者自身水平在业内不够看的人。

    但既然这是陈敏娇的一点点小要求,那么他也不吝于满足了。

    陈敏娇却不能把自己的理由告诉他。总不能说,在上一世的好莱坞链条中,收发室其实算得上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好莱坞,更是有着“收发室试炼”一说。所谓收发室试炼,换句话说不过是好莱坞经纪行业的一种仪式,一项传统:任何刚入行的新人在好莱坞拥有的第一份工作永远都是在收发室活路。

    在电影《我与梦露的一周》里,小雀斑饰演的男主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从收发室开始。就连前世在后期能够称得上呼风唤雨的“梦工厂三巨头”都接受过这份试炼。

    这是好莱坞金牌经纪人的起点,也是无数人梦想的开始。

    一百份信件中如果有一份来自一位电影人才,那么这查看一百份信件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就获得的利益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

    而陈敏娇之所以要把自己关在别墅里疯狂地看近几年内香港出产的电影,不过是为了给接下来她要拍的片子找到一个合适的摄影。

    毫无疑问,她是编剧。

    现在她和杜风根本没有足够的影视资源去接触现今的优秀编剧,更何况,在陈敏娇看来,现今的剧本也不够优秀。

    没有新浪潮的香港电影如同一滩死水,在拍摄与剧作方面都毫无创新。能够完成地把一个故事讲述明白,大概就是所有人的唯一追求了。

    陈敏娇最后把目光锁定在了一部情/色电影上。她拜托张伯利用人脉查询了导演和摄影的信息。

    在这部色/情电影的片尾出现的名字,一看就是敷衍了事的假名。jake与john。陈敏娇看了就发笑。

    张伯跟着杜家混迹这么些年,随随便便差两个人也算是轻松。两天后给了陈敏娇答案,并且拿给她一张写有了地址的卡片。

    导演郭飞敬,摄影梁建平。

    陈敏娇下车,同张伯道谢,沿着弯弯扭扭的小道往里走,又一边在心里默默琢磨着。

    两人隶属于seea独立制片公司,但说是独立制片,就张伯得到的信息来看,整个公司不过他们几人。郭飞敬和梁建平,前者是学院派里走出来的导演,赴港打拼,后者是从实地里打磨,野蛮生长。两人一拍即合,也都怀才不遇。拍过正儿八经的作者电影,但是学义与周氏不愿意将片子放映。

    “你这细路,好生些!!”

    那追赶着嬉闹小孩而来的中年妇女一边训着孩子,一边朝陈敏娇道歉。

    “sorry啦!”

    陈敏娇的没事还没说出口,这女人就慌忙地撒腿去追野孩子了。在这个地方拍电影,陈敏娇环顾了下四周的破楼,她的头顶满是挂着等待晾晒的衣物。

    还真是艺术来源于生活。

    陈敏娇顺着到往里走。

    郭飞敬和梁建平之所以拍了情/色片,倒不是被人逼迫,而是为了赚钱。自古情/色与暴力最有吸引力。然而吸引陈敏娇的不是这部片子的卖点,而是运镜的游刃有余,节奏恰当,是导演对于人物调度的熟稔。

    他们拍的《水蜜桃之夜》虽然本质三俗,但隐隐可以看出,那种刻进骨子中的美感追求没有被抛弃。朦胧而清新。

    听张伯说,这情/色片也售得不好。

    想来也是,购买情/色片的人大概只想看赤/裸的行径,而非有气氛烘托的,甚至隐隐约约探讨了一些伦理问题的电影。

    ——到了。

    陈敏娇的思索和她的脚步一同停下。面前seea的标牌歪歪扭扭,其中一个e已经掉色。

    她屈指叩门,三下后却没有回音。

    正当她打算离开时,门嘎吱嘎吱地打开了。一个满脸胡茬的瘦弱男人瞥了她一眼,问,“找谁?”

    陈敏娇略微打量了下他。

    “请问郭飞敬导演在吗?”她语气平和。

    那瘦男人呼噜了把自己的胡茬,说:“我就是。”

    他已经多久没有被称作是导演了?郭飞敬不记得了。他把陈敏娇领进去,也就几十平的房间,灯光昏暗,墙壁被画得乱七八糟,周遭摆放的东西也是破破烂烂。

    又乱又脏。

    郭飞敬搓了搓手,有些不好意思:“你坐。”他说完立刻把沙发上的袜子给丢开。

    陈敏娇扫了一眼,单手拎起一个小铁凳,拿了过来,坐下。

    郭飞敬讪讪地坐在她的对面。

    “梁摄不在吗?”陈敏娇问。

    郭飞敬摸了摸鼻头:“那肥仔,出去喝酒了。”

    “你是来?”郭飞敬问。

    陈敏娇拉开挎包,拿出一份手写文件。

    这个时代,打印机还停留在点针水平,并且普遍用于批量印刷。若是打印一份剧本,那么简直是再奢侈不过的事了。完全没有必要。

    郭飞敬接过,有些惊讶。也有些不屑:“你是制片人?”

    在香港电影的行业中,制片算是早期兴起的职业了。但是整个制片行业却不成风气,混乱不堪。最后甚至可能单纯沦为在片场定制组饭拿外卖的人,还附带一个名号是现场制片。

    所以郭飞敬的不屑是有缘由




分卷阅读32
    的。
1...1415161718...8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