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返1977[港娱]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绿稚

    在好莱坞,这种不屑完全不可能出现。

    制片人是好莱坞电影的主宰,一般导演都无法从他这越权。制片方据有权力决定拍摄的一切事务。从项目确认,到剧本敲定,再到拍摄工作人员的聘请,更别提拍摄全程的经费管控,换句话说,制片就是管钱的,开拍前会出预算表,开拍后又要做报销统计。好的制片还会负责后续的营销与宣传。

    然而香港的制片在这个时代就如同鸡肋。

    陈敏娇摇头。管钱不是她的长处,杜风那边自有办法。她温和地笑了下,却不失气势:“我是陈敏娇,来自天娇影视公司。这是我的剧本。我们想请你和梁摄来拍。”

    从没有编剧带着剧本找上门来,这样的待遇让郭飞敬有些激动。他缓过自己的呼吸,打开了面前的一叠纸。

    《捉鬼靓女》。

    这是陈敏娇花了一天时间写出来的东西,她几乎是片刻不停地,连轴转了24h,写了80场戏,用了了九十来页纸。陈敏娇上辈子是学院派出生的编剧,完全懂得好莱坞剧本的写作方法。当一部电影要以工序形式拍摄时,采取好莱坞的写法是最为方便的。

    一页纸,在好莱坞剧本写作约定俗成的规定中,就代表着一分钟。

    一般而言,好莱坞的制片方在看到剧本的页数以后,就能够知道这部电影拍摄完成后大概的时间长短了。

    郭飞敬越看越激动,他还从没看过这样的剧本,简明扼要,场景清楚,行文流畅,又给予了导演适当的发挥空间。更何况这个题材,香港还从没有出现过。

    陈敏娇选择这个题材,的的确确是受了林正英的影响。他的僵尸系列,算得上中国电影早期的系列巅峰了。现在天娇需要一部能够打响市场,并且持续影响的爆米花之作,选择同题材是最好的。林正英的成功不可复刻,但陈敏娇的剧本也不赖。

    她剑走偏锋,将灵异鬼怪这样所有人眼中可怖的存在同一位明朗可爱的少女相连。男人进片场,可以感受热血与美色。而女人进片场,则可以自我代入。奇幻与搞笑相结合。

    郭飞敬看剧本正看得正乐呵,门口突然传来咔嚓的开锁声,陈敏娇一回头,当真看到的是个肥仔。

    那肥仔一脸震惊,道:“陈,陈敏娇??”

    郭飞敬也有些诧异:“你们俩认识?”

    肥仔不敢置信地看着郭飞敬:“今年的港姐,谁不认识?”

    “港姐!?”郭飞敬的声音拔高了几个度。

    然而陈敏娇稳若泰山,冲着肥仔打招呼:“请问是梁建平老师吗?”

    在影视圈,就算是平辈,或者职位有差,大家也互称对方一声老师。除了大牌。

    肥仔呆呆地点头。

    “她来干嘛?”

    “带了个剧本来,说是想找我们拍拍。”

    陈敏娇看着角落里正交流的二人,弯起眼眸含笑等待。

    “我有点纠结。”

    “纠结啥!拍啊!”

    梁建平一拍大腿,下了决定。

    “这电影我们拍。”来不及阻止梁建平的郭飞敬,只能眼睁睁看着这肥仔害羞地凑近那靓女,搓了搓手说,“但我能不能,给你拍几张照?”

    搞半天还是个粉丝。

    陈敏娇哑然失笑。

    “没问题。”

    好歹这关键人物,算是解决了。

    作者有话要说:  有首小歌唱的是斑马姑娘,宓流曾终日吟唱它以思玄度。玄度于家中坐观歌月,柊影重重,梦,有鹿从蜀南而来,破室屠堂。

    寒家萌猫低调等待成长中。死宅君暗恋不断换老公的炮姐。哈哈^_^

    (不来了不来了,我怕感谢造句写太长影响大家,比心。今天双更。

    第21章

    二十一

    导演与摄影的问题得到解决,剩下的工作人员陈敏娇就全权交给了郭飞敬来解决。一是因为他在香港影视界求生多年, 已经有了自己的资源和人脉, 比陈敏娇这个空有港姐名号却毫无任何进展的女孩来说好太多了。二是陈敏娇相信郭飞敬, 在三个人的剧本商讨中, 陈敏娇已经敏锐地察觉到了郭飞敬对自己影片质量的追求。

    说来也是,一个在情/色电影中都还要追求画面美感和构图直觉的人,拍起正经电影来, 又怎么会不认真?

    更何况, 陈敏娇已经放话了, 这电影拍出来一定会上院线放映。说是院线,其实现在的香港还只是戏院制度,完全没有达到后世影城的水平。

    郭飞敬这人这辈子还没有一部电影是真的拍出来后被放映的呢!他和梁建平, 可比陈敏娇还热忱。

    好的导演, 搭配好的摄影, 遇上好的剧本,加上一个有潜力的好的演员。

    怎么看,郭飞敬都有信心将这部片子做好。

    没错, 陈敏娇打算充当这部电影的女主演。一个活泼明朗带了点逗乐的捉鬼女孩。在她的打算里,如果第一部反响不错, 那么后续将会继续拍摄。但她不会再参演, 所以她想要王惠玲演女二号, 并且从第二部开始,如果王惠玲表现良好,那么就让她挑起这块大梁。

    她不可能在这个系列里耗费太多的时间。而为了给这个系列打出名气和制造噱头, 第一部必须由她主演。

    趁着港姐的热度还没散去,吸引观众去电影院买票。

    在商讨之下,陈敏娇和郭飞敬敲定了日程安排表。

    7月20日到7月28日是前期筹备,八月正式开拍,争取在半个月之内杀青。花上十天的剪辑和冲印胶片的时间,赶着八月的尾巴和九月的开始进行放映。

    其实这种速度对于习惯了后世大陆拍片的慢进程的陈敏娇来说,完全是使她诧异和不适应的。但是入乡随俗,她不得不努力改变自己。

    在后世,一般来说,从影视公司立项到剧本成形就需要一年的时间了,更别提筹拍和杀青,如果碰上爱扎戏的演员,那么时间还得因为该演员而无限后延。当然,碰上大牌导演例外。

    小导演完全是不敢对演员呼来喝去的,甚至可能完全被演员夺权。在后世那个只在乎资本的环境中,演员就算演技烂,只要粉丝愿意买单,制片方就愿意把他们捧着,而导演就必须忍着受着。

    陈敏娇在圈子混了好些年,也听过一些传闻。央视有次拍摄电视剧,请来的演员和一个老牌导演吵架,不和。制片方转头换了导演。

    这不是陈敏娇想要看到的状况,如果想要拍出好电影,就必须适当的削弱演员的重要性。演员可以是灵魂,却不能是主宰。

    中国人爱说慢工出细活,但在英国管制下的香港却习惯了快速的生活节奏。在陈敏娇过去所处的世界中,八/九十年代,多的是不到一月而拍出的香港电影。




分卷阅读33
    那时候香港电影界有个说法,叫七日鲜。这个名号,还是王晶的父亲,王天林导演自己提出的。

    在这种环境下,平均每天就有一部香港电影诞生。

    这样的产业模式有好有坏,虽然烂片迭出,但经典也存在。

    比如郑伊健的《古惑仔2之猛龙过江》,十一天拍完,抢占春季档期,在港拿下了2249万的票房。哥哥参演的92版《家有喜事》,票房直达4000万,位列香港十大卖座影片第二名,然而这一的经典,却只花了十三天时间。警匪片《枪火》,以250万港币,十九天内,鬼才杜琪峰完成了这部别具一格的电影。

    十多天,对于后世的许多中学生来说,只不过是闭眼睁眼吃饭睡觉打游戏蹉跎的寒假的一半。然而黄金时代的香港影人,却用这样短暂的时间,在电影史中留下了灿烂的痕迹。

    -

    7月17日。

    杜风刚刚和周氏院线的人缠斗完毕,或许是看着杜风像个冤大头,周氏那边一开始开价极高,要价惊人。但是杜风给出了自己的杀手锏。

    陈敏娇给了他一个很好的情报,周氏想发展电视业,而杜风这边,刚好有门路拿下了港英政府颁发的电视台牌照。周氏想要发展子台建立品牌和扩大影响,却苦于政府无人,现在杜风送上门,一来二去,双方握手言和。

    周氏旗下的十家影院全部转让给天娇,其余五家股份共享,天娇吃大头,周氏啃鱼尾巴。由于电视牌照是用杜家的名义的拿下,杜家占有了零星的股份,杜风意思意思让周氏花了一港币转走了牌照的所有权。

    接下来几天,杜风要做的就是按照陈敏娇给出的规划去改变影院。找到合适的排片人,对每一部递交上来申请放映的片子进行审核,合理规划他们的放映时间,并且从中抽取票房提成。

    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天娇院线需要一部能够打响名号的电影,吸引所有独立制片人来到他们的院线投放电影。

    而这部电影,必然就是陈敏娇一手创造出的《捉鬼靓女》。

    陈敏娇坐在杜风的办公室,就等着他进来,进门的第一话就是冲着他笑盈盈地说,拿钱。

    杜风没好气地问她,要多少。

    两个人都心知肚明,这钱是电影的预算。

    陈敏娇算得上是《捉鬼靓女》的制片人,因而也是她自己做的成本预算表。她把手里的小表单交给杜风。

    “58万?”杜风吃惊地看着表单上的数字。

    他又看向陈敏娇,这个女孩正捧茶品茗,闲淡镇定。听到了他的声音,倒是有了些表情,调侃道:“怎么,嫌多?”

    哪里是嫌多。58万,对于杜风来说不过是零头未到。这分明太少。

    “陈敏娇。”杜风义正言辞地看着她,“你是不是对我有什么误解?”

    他很有钱的,真不用这么省的。

    陈敏娇当然读出了他的潜台词,无奈地笑笑。

    “想什么呢?只是这电影也就需要这点成本而已。”

    器材租赁,人员工薪,场地费用,加之杂七杂八的东西。

    “我没算自己的片酬。”陈敏娇把茶放下,骨瓷与玻璃亲吻发出脆响,“后期营销和宣传也暂时没算入。”

    呼。杜风松了口气。

    “周氏那边怎么样?”陈敏娇好奇杜风的进度。

    杜风将进展交代清楚,又主动提出一件事:“我想把天娇的股份多分你一点。”

    陈敏娇有些诧异,“为什么?”

    她和杜风的赌约都还没有完成,这个人怎么就急着给她送钱了。

    “因为你值得。”杜风敛去了平时的嘻嘻哈哈和流里流气,认真地说。

    他从陈敏娇的策划中就看出来了,这个女人,有能够与野心相匹敌的实力。为了能够将这样一个人才牢牢地攥紧在手里,适当地放出利益,是应该的。天娇影业,不,应该说是天娇集团。如果没有陈敏娇,就算他手上有再多的钱,都不可能有更好的发展。

    一个点子,能够价值千金。

    杜风早就把合同准备好了,现在就等着陈敏娇一个点头。

    原本陈敏娇只是想给自己一个安稳,求一个乱世中的平静。然而现在,摆在她面前的,却是撼动乱世的未来权力。

    人往往不会提前预知到自己的道路。

    就像陈敏娇,本来打算去麦当劳打小时工的她,现在,手握了40%天娇集团的股份。她和杜风,四六开。

    前期的收入陈敏娇一概不要。她只要《捉鬼靓女》上映以后的一切分成。这是她的骄傲,也是她领取自己劳动成果的权利。

    股份的事情解决,杜风想起另一个问题来。

    “《电影杂刊》,你觉得如何?”杜风企图寻求陈敏娇的意见,“我打算按照你的规划,尽快建立一本属于香港人民的自己的电影杂志。”

    陈敏娇思索片刻,问:“那报纸呢?不如再开个《每日港影》,提供香港电影的资讯。面向普通群众。而《电影杂刊》则半月一期,汇杂两岸三地的专业影视信息。”

    在港澳未回归之前,还没有海峡两岸的说法。为了让杜风理解,陈敏娇采取了旧说法。

    杜风有些不赞同:“两岸三地,台湾我理解,但是内地,有必要吗?更何况,现在的内地,根本无法深入去获得采访资源。”

    内地像是一座封闭的城,从没有像香港和台湾,打开过自己的门。

    “要有长远目光。”陈敏娇不退让,坚持自己的想法,“迟早会打开的。如果到时候才做准备,有可能会错失先机。你想过吗?内地的电影市场一旦打开,那将是一座宝藏。”

    改革开放,已经不远了。

    杜风退步,在电影方面,他的确不如陈敏娇有想法。他是个纯粹的牟利商人,而陈敏娇却是个在意电影行业发展的影人。

    他只好说好。

    第22章

    二十二

    “神秘新戏开拍,或再成烂片。”

    “成为港姐后她却做了这一行……”

    “从花瓶到电影制片与主演, 她到底在想什么?”

    7月23日, 香港的小报充满了这样的报道。

    然而这样的报道的出现绝不是巧合, 是陈敏娇一手策划的营销手段。由于前期筹备时间的骤然缩短, 《捉鬼》剧组7月22日就正式开机了。

    开机仪式很简练,但是也足够的尊重。港人重风水和拜神,这样的开机风俗是无可避免的。36mm的摄影器材被红布遮盖着, 录音设备由于带杆而只是用红条捆上了蝴蝶结。砍了一半的乳猪头被搁置在桌子的正中央, 香火缭绕着, 水果有规律地摆放在一边。

    导演说开机,摄影掀开机器的红布,其余主创一同持刀切猪。




分卷阅读34
    完毕后会点鞭炮, 寓意“一炮而红”, 大卖更是被惊喜包装后放在桌子边, 暗示“票房大卖”。

    整个组人员精简,总共算下来,也不过三十几人。
1...1516171819...8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