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南皇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赵奔三

    而李贞现在正在做的,就是在给佛门套上一个套,用以约束他们的行为——你不是四大皆空吗?既然是四大皆空,那就要有四大皆空的样子。

    只不过,这个套有点紧,紧到了快要将佛门勒死的程度——当和尚不能吃肉,不能娶老婆,不能免税,不能没文化,不能赚钱,不能奢侈,不能犯戒,不能买卖,不能占地盘,不能收租,不能这个,不能那个除了念经,什么都不能干,而且还必须要经过每年的检查考试,否则就只能还俗回家。

    这样一来,就不信还有什么人会出家为僧的,没有人出家,难道佛门还能强行给人剃度吗?

    殿殿下当真要如此做吗?良久之后,玄奘才恢复了一点精力,但是面色依旧不好看:殿下可知,如果这一策略执行下去,那天下将再也没有佛门弟子了啊。

    如果真的按照李贞说的来,那天下恐怕也没有几个和尚了,这和直接灭掉佛门又有什么区别?等这一切实施下来,佛门的确能够留下一口气,但也只剩下一口气了,只要稍微再来一点雨打风吹,那佛门就真的要被灭掉了。

    没有那么严重。李贞却无所谓道:本王只是不喜欢那些假和尚,但对于大师这样的真比丘,本王不但不会打压,而且还会对你们礼遇有加——这点本王绝对保证,还请大师放心才是。

    但是这和尚还要开始,这玄奘想要说,这天底下又能有几个真和尚?但话到嘴边却又被他咽了回去——这话谁都能说,就是不能让佛教弟子说。

    怎么也不能考试了?佛曰众生平等,既然学子们当官都要考试,为什么和尚出家就不准考试了?何况,连佛学会的考核都通不过,还当什么和尚?这已经山是本王网开一面了,大师不要得寸进尺的好。李贞毫不客气的打断了玄奘的话,面色有些不愉道:佛门弟子,就要好好修心念佛就是了,何必要参与红尘俗事?

    可是贫僧从未听闻,这出家人还需要缴税的?玄奘指着其中一条说道:佛门弟子,每日里诵经念佛,连种地都没有时间,又哪里能交税的?

    这话本王可不认同。李贞缓缓道:首先是土地问题,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既然你们生活在大唐的土地上,自然是要按照大唐的法律来的。

    再说,你说佛门弟子没有时间种地——你说这话就不觉得亏心吗?

    别的本王不知道,但是灵感寺本王可是很清楚的,灵感寺名下的田产至少有几万亩吧?

    灵感寺整个寺庙的僧众有多少人?

    不过三百余人而已,他们就算是累死,也种不了几万亩的田地吧?

    偏偏这么多年下来,朝廷却没有收回过多的土地。

    你说,他们是怎么将这些土地种满的?

    这玄奘面色顿时更加惨白,当然是有佃户给他们种地了。

    这是当时佛门的常态,佛教有一个习惯,叫做占山为王,也就是说,只要他在这里立下了寺庙,那整座山就都会被他们划做自己的地盘,再加上一些名门大寺都是传承几百年,名下积累的土地多不胜数,一些大的寺庙,拥有几万亩土地是正常的事情,就算小寺庙,只要不是混的太差,至少也能攒下几百亩的土地来。

    那么多的土地,就凭寺庙里的那么点人,就算没日没夜的让他们干,也是干不过来的,何况他们还要诵经念佛,时间上就更加的安排不过来了。




第二十二章 堵不如疏,灭佛不如限佛(2)
    第二十二章堵不如疏,灭佛不如限佛(2)

    这些土地,其实都是由附近的百姓帮他们耕种的,而且这种工作还是有人抢着干,因为佛门的地是不用交税的,连带着他们的佃户也同样不用交税,也就是说,只要佃户将该给佛门的租子给足了,剩下的就都算是自己的了——如此行径,与一般的地主又有何异?

    而且兼之古人迷信,寺庙不需要缴纳任何的税收,佛门不交税,这也就导致佛门的钱粮越来越多,和尚越来越富,越富就会买更多的土地,然后拥有了跟多的土地后,他们就会更加富庶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到了最后,土地兼并就出现了,最后摆荡国本。

    玄奘真的无话可说了,他当然不能在李贞面前说出佃户的事情来,只能低头沉默不语。

    玄奘不说话,但李贞可没有打算放过他:大师怎的不说话了?既然佛门都可以收租子了,那本王为什么不能收他们的税负?想要本王免税,可以,只要他们免除这些租子就可以了。

    玄奘面上露出一丝苦笑,但依旧没有说话,免除租子?贫僧倒是没有意见,但是这对于那些大寺庙来说,却无异于要了他们的命根子啊,没有租子,他们自然不会让农户帮他们种地,没有农户帮他们种地,那么多的田产,他们又都种不过来,空闲下来的土地早晚都要被官府收走,他们又岂能甘心?

    李贞冷冷的问道:想来大师你也明白了那些人都在想些什么,如此龌龊却有贪婪之辈,大师自己觉得,将他们留在佛门之中,真的就好吗?

    玄奘有些不甘心,又指着另一条道:就算殿下说的有理,但是这香火钱是不是有点过分了?这都是信徒献给佛祖,供奉佛祖的,你给收走,是不是有点太过了?而且殿下您收的未免也有太点狠了吧?只给他们留下一成,怕是连修缮寺庙,给佛祖擦洗身子都不够吧?

    这点大师倒是不用担心,佛学会成立之后,天下寺庙都将归佛学会管理,而佛学会则由朝廷直接管辖,也就是说,这寺庙其实是朝廷的产业,这修缮的费用,自然是要朝廷出的。李贞详细的解释道:没有了修缮寺庙的压力,剩下的一成钱,足够让那些高僧们过上正常的日子了——你们都是有道高僧,平日里只是吃斋念佛,又有自己的田产,除了香火之外,平时也没有什么花销的地方,一成已经足够了。

    可是那些钱毕竟是信徒们贡献给佛祖的

    但是这些钱有能有多少落在佛祖身上?李贞语气变得冰冷起来:长安城内有寺庙十二座,郊外也差不多是这个数量,大师你自己回去可以看看,那些寺庙中的和尚,哪一个不是肥头大耳,油光满面?如果他们不是私自挪用信徒们的香火钱,他们又哪里有那么多钱,过上这样的好日子的?

    反倒是用这些钱收养一些孤寡老人,年幼孤儿,这才是真正的积德行善,可比让那些蛀虫们花了的要好的多了。

    但是玄奘终于开口了,但话只是开了一个头,却又被卡在了喉咙里,最终也只能化作长长的一声叹息:罢了,殿下所言有理,贫僧是辩不过殿下了,只希望殿下最后,能给佛门留下一点香火,莫使我们佛门,断了传承。

    李贞点头道:这点大师大可放心,本王从来没有灭掉佛门的意思,佛门传入华夏千年而不倒,反倒是越发旺盛,弟子信徒遍布海内外,早已经与华夏文化密不可分,本王虽然看不惯佛门的腌臜龌龊,但还没有大胆到逆天而行的地步。佛门既然能存在,自然有其道理,何况就像大师说的那样,佛教教义本身是好的,只是有些人为了一己私利,歪曲了佛教大义而已。

    本王创立佛学会,也是这个意思,佛学会并不是在限制佛门的发展,他的作用更多的是起一个监督的作用,监督佛门往正途上州,而不是走那些歪门邪道,同时帮助佛门去芜存菁,让他更加健康向上的发展而已。

    所以大师大可不必为此惊慌,佛门的声势短时间内或许会被打压下去,但只要你们自己行的正坐得端,还怕没有再次兴旺发达起来的那一天吗?

    李贞这话倒是真心实意的,佛教传入华夏千年,早已经与华夏文化融为一体,成为了华夏文化的最主要的构成部分,这样的宗教既然能存在千年而不衰弱,自然是有其存在的道理的,虽然佛教的教义霸道了一点,但只要加以改正,作为一门学问传播开来,还是没问题的。

    再说,要论霸道,还是一神教更加霸道一点,尤其是教——你要么相信我,要么我弄死你,这理论比佛教可要霸道多了。连这样的宗教,华夏文化都能容纳吸收,区区一个佛教,李贞要是容忍人不下去的话,那他的气量未免他太小了点。

    但愿如此吧。玄奘又叹了一口气,又问道:还是说说佛学会吧,既然是会,那应该有会首吧?不知道殿下准备选哪位高德担任这个职位?

    佛学会只是本王暂时的一个构想,原本并没有马上就实施的打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一个有足够威望的大师担当会首重任。说道这里,李贞忽然停了下来,双目直勾勾的看着玄奘:不过现在嘛,本王准备将佛学会提前,因为本王遇见了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

    玄奘秒懂李贞的意思,难以置信的指着自己:殿下说的不会是贫僧吧?

    正是大师。李贞也没有否认,直言道:大师在没有去天竺之前,就已经是佛门高僧,经过此次天竺之行,威望更是突破天际,注定要流传万古,不但在民间广受崇拜,就连佛教内部,也都会威望大增,甚至开宗立派,成为一方宗主,绝对不是问题。



第二十三章 限制宗教,王者无情
    第二十三章限制宗教,王者无情

    殿下过奖了,贫僧愧不敢当。玄奘连忙拒绝,他太知道李贞说这话的意思了,无非就是抬举自己,然后让自己担任这个佛学会的会首,但是说实话,对于这个位置,他还真有点发憷——佛学会是一个监督管理佛门的部门,以后估计是要挂靠在朝廷部门之下的。

    且不说担任这个职位会不会耽误自己的时间,打扰自己翻译佛经,就说这个会首的座位,下面可是烧着火的啊,随时都可能将自己给活活烧死——这可是注定要得罪所有佛门同仁的,即便取经归来给自己带来了无尽的威望,但事关佛门生死存亡,只怕也会有不少人恨不得弄死自己的。

    大师莫非是不敢?李贞稍微激了玄奘一下。

    玄奘却点了点头,老实的承认了下来,苦笑道:阿弥陀佛,不瞒殿下,贫僧确实有点不敢,这得罪人的活计,即便是贫僧也不敢坐啊。

    何况贫僧虽然将经文从天竺取了回来,但还需要贫僧整理翻译,光是这一项工作,就够贫僧做一辈子了,对于管理一个佛学会,贫僧实在是有心无力。

    既然如此,那就算了。李贞语气变得冷漠起来:没有佛学会,那就只能让朝廷自己来了,只是本王要提前给大师道一个歉,朝廷官员毕竟不是和尚,对于佛门经义未免有认知不足的地方,如果有什么地方冲撞了贵教,还请大师不要介怀。

    玄奘只听得背后汗毛炸起,冷汗瞬间便布满了后背。

    李贞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如果自己不答应出任这个会首的位置,那他就避开佛门,准备让朝廷自己来搞,佛门没有相熟的人在佛学会中照应,那以后朝廷要是下达不利于佛门的命令,佛门可就真的只能束手待擒,再也没有一点反抗的力量了——在佛门力量被大为打击之后,如果再搞这么一出,那佛门就真的要变成朝廷的奴隶了。

    罢了阿弥陀佛,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玄奘沉默良久,苦笑一声:既然殿下看得起贫僧,那贫僧再过推辞,就显得贫僧不识抬举了。只是要贫僧担任这个会首也可以,不过有一个小小的要求——那就是希望殿下暂时不要向陛下提出这个提议,等贫僧回到长安之后,由贫僧向圣上提出,不知殿下意下如何?

    这个当然没有问题。李贞想了想,点头答应了下来:正好,再有两个月,父皇组织的南洋献俘大典也要来临,本王在岭南的事情也正好有了一些收获了,正准备借此回京想父皇汇报一番呢,大师可以随本王一起回去。

    这本来就是李贞的打算,玄奘现在的名声还没有传遍大唐,如果这时候就组建佛学会,他坐这个会首的位置,难免有人不服气。

    所以在此之前,自己必须要帮他宣传一番,将他的名声在最短的时间内拔到最高,最好要比历史上还要轰动才好——这两个月时间,正好足够。

    多谢殿下。

    送走玄奘,屏风后面走出来一个人,笑道:殿下,如此欺负一个老实人,可就太失王者风度了啊。

    老实人?李贞显然心情也很好,闻言同样笑道:先生您竟然会认为一个有胆子敢偷渡出国,独自行程五万多里,就为了求取真经的人,会是一个老实人?

    呵呵,是老臣想岔了岑文本讪笑一声:不过这玄奘确实是一个人杰,如果此次他能顺利回到长安,那一定会声名大振,连带着会将陷入颓势的佛门,也会重新复苏——殿下今日率先一步将他收入麾下,这一步真是走的太妙了。

    本王也是这么想的。李贞嘴角泛起一丝冷笑:本王倒是想要看看,当那些所谓的佛门高德,在看到他们无比推崇的人,亲自提出佛学会的构想之后,会是一个什么表情。

    哈哈哈那一定会很精彩。岑文本也笑了起来。

    不过殿下,这光打击佛门一家,恐怕不是殿下您的全部计划吧?

    当然不是。李贞摇头道:不光是佛门,儒家世家,那些隐藏起来的势力,甚至连道门,我都没有放过的打算。

    什么?道门?岑文本瞪大了眼睛:道家可是一直都站在殿下这边的,不但在对抗佛门这件事上出力甚多,甚至还封殿下为镇元圣子,将殿下的地位抬举到了仅次于道尊的地步——您现在要限制他们这这有点说不过去吧?

    先生是想说,此举未免有点卸磨杀驴的意思是吧?李贞淡淡一笑,轻声解释道:本王当然没有卸磨杀驴的意思,道门在本王最危险的时候,出手救了本王一命,本王自如是感激的紧,事后也会给他们足够的报答,怎么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但是恩情归恩情,国事归国事,这点是要必须分清楚的。

    道教对本王有恩,本王自然记得,但宗教是需要限制的,这是毋庸置疑。

    否则借着朝廷的名义,任由他们肆无忌惮没有限制的发展下去,明日的道门早晚都会变成今日佛门的样子——先生也不希望将来某一天,我们大唐再来一次限道吧?

    殿下高瞻远瞩,臣佩服。岑文本听了李贞的分析,心悦诚服。

    但紧接着问题又来了:只是殿下又要奖励道门,又要限制他们的发展,这中间的平衡——可不好取啊。奖励的轻了,限制的重了,殿下免不了会被人说成是天性薄凉,但如果奖励太重,限制又太轻的话,又起不到相应的效果不知道殿下准备如何做?

    此事,说易也易。李贞斟酌片刻,道:我们干脆重奖重限就是了。

    重奖重限?此言何意?

    李贞淡淡道:待本王此次回京,就想父皇请求,册封道教为大唐国教,册封道家诸位宗主为天师,许以金银巨万。

    只怕,他们对这些并不如何在意。岑文本道:道家之人修身养性,喜欢隐居山野,避世不出,朝廷对他们的封赏固然丰厚,但对于他们来说都是身外之物。

    先生别急,本王的话还没有说完呢。李贞道:这只是封赏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待此次本王回京,就准备向父皇进言,请求朝廷出资,集合道家大贤,搜集天下道门典籍,以此为基础,去芜存菁,帮助他们修著一本集合道家各派理论,收纳各家精华于一体的《万卷道藏,弘扬道家传承。

    这个好。岑文本面露喜色:道教之人清心寡欲,对于物质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要求,但《万卷道藏乃是集合道家典籍之精华,这是事关传承的重宝,想来道教应该会满意这个赏赐的。

    这是自然,他们本来就有这个计划。李贞笑道:说起来还要感谢李淳风,他在一次拜访本王的时候,曾经无意中提起过,几位道家宗师在一次聚会的时候就有过这个提议。

    但是后来经过他们的研究之后发现困难重重,道家自上古时期以来,到天师张道陵创立道教,再到如今各派林立,几千年来贤者无数,名人辈出,每人都有著作传世,传到如今,整个道教究竟还有多少典籍,他们自己都数不清楚。

    光是统计这些典籍,如果只凭道教的力量,不说这其中需要耗费多少钱财,就说这时间,就至少需要三年时间。

    统计完毕,各家派别的理念不同,如何将他们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合理的大纲,这又是一个艰难的工作,估计他们要吵三五年才成。

    将理念结合在一起,这才能算是初步完成前期准备工作,这才算可以开始编纂,但这一步也是最困难的,即便集合道家所有的力量,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1...255256257258259...47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