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南皇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赵奔三

    按照李淳风给本王的统计数据,整本书从开始到结束,如果由道家自己编修,至少也需要三十年时间,所需银钱更是巨万。

    在得出这个数据之后,几乎九成的道家宗主都放弃了打算。

    言语间甚是遗憾。

    不要以为写一本书很简单,在古代,一些大型著作动辄都是以年为单位才能完成的,比如《四库全书写了十年,《永乐大典写了六年——这还是在有国家的权利支持下,如果没有国家支持,这个时间至少要延伸三倍以上。

    而且《万卷道藏不同于以上两书,以上两书之所以用时能够这么短,主要是因为这两本书并不是什么学术性著作,而是一本百科全书——所辑录书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或成端分别编入,尽可能的保证原著的文献价值。

    如此述而不作,很类似于现代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或者《大英百科全书这类书籍,最多也就是加入自己的理解罢了,但是这种情况也很少出现。

    但是《万卷道藏不同,这不是什么百科全书,而且一本真正的学术性著作,而且还是要汇集道家各派不同理念于一体的大书,困难定然重重,不说早期的资料搜集,就说将各家理念如何没有冲突的融合的一起,就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工作,即便集合整个教派的力量,也别想轻易完成。

    一本足可以传世的书籍,却因为编纂困难而不得出世,却是遗憾。岑文本了然的点点头:所以,殿下是想发动国家的力量,帮助他们编书?

    不错,任何事情,都挡不住国家的力量。李贞自信道:以道教自己的力量修纂《万卷道藏的确很困难,但如果是国家支持,那事情可就简单多了。

    却是如此,道教自己编纂,需要三十年,如果让朝廷来主持的话,最多十年够了。岑文本笑道:殿下有这个重礼在,相信道教也不会说殿下您吝啬了。但是,这重奖说过了,那重限又该怎么办?难道要用限制佛门的方法,限制道教吗?

    未尝不可啊。

    岑文本被噎了一下:殿下莫开玩笑。

    本王没有开玩笑,本王本来就有这个意思。看着岑文本欲言又止的表情,李贞笑着补充道:当然,针对道教的限制肯定没有佛门那么多,毕竟道教是要被立为大唐国教的,如果限制过甚毕竟不好,但是该有的限制都还是要有的。

    怎么说?

    具体条款和佛教基本上是一样的,但是关于道教的都是削弱版的。

    李贞举例子道:比如,佛门的香火钱要被收走九成,但道教却只收走七成。佛门每人发放土地数额是和普通百姓一样的,但是道教的数量却要比佛门要高两成。再比如赋税,佛教每人的赋税同样与普通百姓相等,但道教却只有佛门的七成。又或者说道观的规格,寺庙的规格多大,道观就比他们大上三成如此种种,虽然对道教的限制也有,但相对于佛门来说,他们的日子可要好过多了。

    岑文本深深的看了李贞一眼,没有说话——道教的待遇的确要宽松一点,但李贞终究是对道教套上了一个绳套,有了这个绳套在,以后道教将牢牢的控制在朝廷手中,只能成为朝廷手中的利剑,而不可能反伤大唐。

    何况,道教的待遇看起来的确要比佛门强一点,但俗话说人患寡不患均,道教的待遇比佛教好,你让佛门的人怎么想?时间长了,他们会不会仇视道教的人?这是要挑起两派的纷争啊。

    以后就算道教做大,有佛门在,也可以多一重牵制道教的绳索,百利而无一害。

    但是作为一个受了道门大恩的人来说,转眼间竟然就能翻脸不认人,将道教也给算计进去——岑文本知道,这是李贞正在从一个亲王,慢慢的向一个合格的君主转变。

    算计自己的救命恩人,这对一个人来说,的确是忘恩负义的表现,但如果这个人是一国之君的话,对这个国家来说却是一件好事。

    王者无情,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十四章 惊世骇俗的言论
    第二十四章惊世骇俗的言论

    岑文本很欣慰,之前的李贞固然优秀,尤其是在眼光这一方面,目光之深远,前无古人,后面估计也没有来者了,拥有看得足够远的君王,那些个国家想不发达都难了。

    但是李贞也不是没有缺点,那就是太过重情义,这对一个君王来说,是不合格的,君主不能相信任何人,更不能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任何人身上,包括自己的儿子——这一点李世民做的就很合格,他看起来对李贞是无限支持,让李贞掌控几十万大军的指挥权,但是要说李贞身边没有被他安插人手,岑文本却是怎么也不相信的。

    而李贞却做不到这一点,对于自己手下的心腹大臣,他是无条件相信的,对于对自己好的人,更做不到卸磨杀驴,这一点很不好,王者之所以无情,就是为了在心中构筑一道防线,让自己的王者之心不能有缺,佛足额极容易为敌人所乘。

    如今看来,李贞已经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了,更付诸于行动,正在慢慢改正,一旦他将自己心中的缺陷改正过来,再配上他那超前的眼光谁也不知道他的极限在什么地方。

    岑文本不知道在李贞的带领下,大唐将会走多远,但可以预料的是,李贞一旦成为帝王,必将成为一个远超秦皇汉武,更要超过他父亲的千古圣君,大唐的疆土也将远超大汉,举世无双。

    那世家和儒家呢?甩开心中乱七八糟的想法,岑文本继续问道:世家和儒家百般陷害殿下,如今他们都已经式微,殿下可是要乘胜追击?

    世家的话就算了吧。李贞摇头道:本王并没有赶尽杀绝的意思,虽然世家百般不好,但有一点却是不能否认的,那就是世家传承千年,底蕴深厚,也代表着我炎黄文化的最精髓所在,如果本王灭掉他们,那就是在断绝我华夏文化的根,断根容易,但想要再次恢复,也不知道要用多少年了。

    当然,本王也不是老好人,世家想要活下去,必须要答应本王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岑文本下意识的问道。

    分家。

    分家?岑文本一愣,继而惊叹:妙啊,人都有自私性格,之前他们是一体,自然会为大家族考虑。但如果让他们分开,那一个大世家就会分成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家庭,每个家庭都有每个家庭的想法。

    如此一来,世家就算以后想要合并,各房的心也都使不到一起去了。

    而且限如今正是用这招的好时候,只要我们的态度强硬一点,以如今世家的颓势,由不得他们不听。

    哼,只要分了家,世家就不再存在,还不是任由我们捏圆搓扁?李贞也笑道:再过个十来年,世人就不再有世家这个概念,从此大唐朝堂至少要清平一半以上。

    殿下英明。岑文本这一次是真的心悦诚服了。

    那儒家怎么办?

    儒家就不要提了。说起儒家,李贞的面色就变了,变得愤怒起来:以后就不再有儒家这个概念了

    如果说世家找自己麻烦是因为自己动了他们的奶酪,佛门找自己麻烦是因为自己是道家弟子的原因的话,那儒家找自己的麻烦就真的说不过去了。

    自己可从来没有在公众场合攻击过儒家啊,虽然自己的行为的确不与儒家教义相合,日后自己若是继位,有可能会影响到儒家的统治地位,但也只是可能而已,就因为这个,儒家就过来找自己的麻烦,而且还和世家苟合在一起,想要了自己的命——你们的反应未免有点太过激了吧?

    再说,学会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儒家学的再好也只是臣子,而自己再如何不是,也是君,现在臣子竟然为了一己私利而干扰君主的行动,甚至要想杀了君主,这样已经可以反噬主人的学派,要来还有什么用?倒不如直接推到重来的好。

    殿下此言何意?岑文本大惊:难道殿下准备罢黜儒家?殿下不可啊,儒家虽然有各种不对,但他们和世家一样,同样都是华夏文明的集大成者,如果废掉他们,恐怕对我大唐无益啊。

    我没说要罢黜儒家。李贞见状,缓声道:我当然不会罢黜儒家,我想的是,废掉现在所有儒家衍生出来的经典,重新恢复春秋时期最纯粹的儒家,然后再引百家入朝堂,与儒家争锋。

    这殿下不可。岑文本更加惊骇,连忙劝道:昔年汉武帝就是因为朝堂之中学派众多,各个学派之间互相争斗,导致朝堂不稳,政务耽搁,因此汉武帝才移大魄力罢黜了其余百家学问,只留下了儒家一门——虽然儒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有一点却是不能否认的,相对于其他百家各有偏颇来说,儒家的中庸之道,才是最适合掌控天下的学派。

    李贞却毫不客气的喷道:那是汉武帝太懒了,或者说他太没有魄力了。

    殿下慎言。岑文本吓了一大跳,连忙四下里望了望,见没有人听,这才小声道:殿下,您怎么什么都敢说啊?汉武帝还没有魄力啊?他要是没有魄力,他又怎么会出兵匈奴,封狼居胥?

    我当然知道他在战争上魄力十足,但是他也只是打仗厉害了一点而已,真要论起治国能力啧啧。说到这里,李贞咋咋嘴:别说我看不起他,汉武帝的治国能力,在华夏所有帝王排名中,估计连前十都排不到。

    汉武帝之所以能和秦始皇以及李世民并列排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灭掉了匈奴,将匈奴感到了欧洲去,但这一战也彻底打空了大汉的国库,将他爷爷和他爹攒下来的家底彻底败光——文景时期,朝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黄老学说迅速使百姓富裕起来。

    因此到景帝后期时,国家的粮仓丰满起来了,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了,可见当时的国库究竟有多富裕。



第二十五章 标题君相亲去了
    第二十五章标题君相亲去了

    通过以上数据,就可以知道汉武帝的父亲和祖父给他留下了多少家产。

    然而俗话说富不过三代,文景二帝几十年的积累,却被武帝早早就挥霍一空。

    甚至到了武帝后期,匈奴被赶跑之后,大汉国库已经彻底空虚,百姓民不聊生,全国各地多次爆发了农民起义,最后还是汉武帝逼不得已下了罪己诏,并且下令休养生息,这才算勉强平息了民怨。就算如此,在武帝死之前,也没有彻底扭转国内矛盾,还是到了他儿子昭帝刘弗陵手里,国家才算是彻底平稳了下来。

    当然,不是说汉武帝的政治水平不好,而是说他一心打仗,而忽略了国内的民生建设,而且不懂得赚钱的法子,最终才导致了这一切的发生——话说大唐现在论打仗规模,并不下于汉武帝,但是大唐却是越大越富,不但占领了大量的地盘,而且手里的钱也一直都在增多,实在与汉武帝相比,实在是高了不只一筹。

    李贞继续道:我之所以说汉武帝在国内的魄力不足,不是没有原因的,他崇尚儒家的确避免了朝廷的混乱,但是你不能否认的是,因为儒家一家独大,这就导致到了后来儒家彻底变味。

    因为儒家独掌朝堂,别的流派不能发展,而儒家自己也因为发展过盛,最终变成了如今这个样子——先生你信不信,如果我们不管儒家,而是任由他们发展下去,他们最后绝对会变成一个毒瘤。

    这岑文本沉默不言,不用李贞问,以岑文本的战略眼光,他又如何看不出来,儒家早已经不再是纯粹的儒家,而是一个利益集合体,早就不是昔日那个为国为民的两大显学之一了。

    如今的儒家已经可以为了一点传承,就敢要了本王的命,先生您觉得等儒家的规模再次膨胀,他们是不是敢换立君主?李贞冷冷的问道,他对于现在的儒家一点好感都欠奉,现在的儒家说是儒家,其实早已经和孔老夫子创立的儒家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

    而且李贞是知道的,在唐朝时期,儒家还不算太过分,等再过个两百年,到了宋朝,赵匡胤崇文抑武之后,儒家更是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直接造成的结果就是程朱理学这个怪物的出现,儒家也因此彻底变成了一个怪胎。

    等到了明朝中后期,儒家更加过分,党派林立,他们已经不将朝廷视为效忠的对象,他们唯一效忠的只有他们的党派,于是各大党派之间互相争斗,彻底耗尽了大明王朝的最后一口元气,逼得崇祯帝吊死煤山。

    这就是儒家发展到最后的必然结果——同样是也学术垄断的弊端。

    汉武帝取巧罢黜了百家,只留下一家,对于管理朝堂的确是方便了许多,但从长远上来看,对于国家来说却是不利的。所以为了大唐以后的健康发展,重启败家是非常有必要的,不过岑文本的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百家进入朝堂,就等于朝堂上有了不同的声音,百家之间互相争斗,对于大唐来说同样是不利的。

    但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后世的华夏不就是讲究各司其职吗?

    工家(科学家和工人)负责技术的研发和生产兵家(军人)只管打仗法家(法务部以及法院)负责审判和律法的修订,农家(农民)负责种地,纵横家(外交官)负责对外沟通,小说家(记者和作家)负责宣传工作

    大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又通力合作,也没有见各个部门闹得天翻地覆,将国家搞得一团乱遭啊,反而在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国家反而是越来越好,成功成为世界两极之一。

    可见专一注重某种学术,并不是一件好事,反倒是多面开花,才能让国家进步。

    李贞作为一个后世来人,有了后世的经验,自信有能力协调各家的纠纷,不会出现百家混战的局面。

    岑文本继续沉默,他已经被李贞说的有点动摇了。

    那殿下准备怎么做?许久之后,岑文本才通红着双眼,用干涩的声音问道,可见刚才李贞的话究竟多么有冲击力,只是这短短一会儿,就将岑文本的心力耗费了一干二净。

    这个不急,还是等以后再说吧。李贞并没有过多解释,想要融合百家,这种事情还不是现在就能做的——儒家虽然被重创,但毕竟已经传承一千多年了,底蕴深厚,这次重创也未必就能伤了他们的元气,必须继续打击儒家的势力,打好基础,等自己继位之后再执行这个政策才是最好的。

    是臣多嘴了。一见李贞不说,岑文本立刻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连忙住嘴不再询问。

    他不再有问题,但李贞却主动问了起来:不过说起来,先生,你觉得这一次银岛争夺战的胜利者是谁,又究竟是谁最终夺走了银引呢?

    嗯?岑文本怪异的看了李贞一眼,没有说话,但是表情中流露出来的意思却很明显——不就是你吗?为什么你要这么问呢?

    李贞秒懂,摸着鼻子苦笑道:我就知道先生会怀疑会是本王做的。

    岑文本道:不光是臣,现在整个天下都知道,是殿下您夺走了杨家的银引,并且先下手为强,灭掉了弘农杨氏,出手干净利落,心狠手辣。

    李贞却摇摇头:但本王要告诉你们的是,弘农杨氏的确是本王做的,可是盐引之事真的和本王没有一点关系,你们信吗?

    这怎么可能?岑文本惊呼,难以置信道:要不是殿下您做的,那会是谁?何况弘农杨氏都是殿下灭掉的,银引又怎么可能不是您做的?既然不是您做的,那出手的究竟是谁?

    这实在是太惊人了,岑文本非常震惊,如果李贞所言不假的话,那就说明在暗中,还隐藏着一股不小的势力,暗中窥视着大唐。

    本王灭掉弘农杨氏,就是因为恨他们调查不清楚,就随意将锅扣在本王身上,并且还动手欲要刺杀本王,但银引之事真的不是本王干的。李贞眼中杀气大炽,一直到今天,想起当时的情况,李贞都觉得后怕不已,那一次的刺杀实在是凶险至极,弘农杨氏不但出动了大黄怒,更用了热武器,一颗手雷当时也落在自己身边不远处,要不是死士帮自己挡了一下,自己就算不死也得重伤。因此李贞才会暴怒,下令以雷霆万钧之势,灭掉了弘农杨氏。

    竟然不是殿下,那究竟会是什么人?岑文本皱眉沉思道,他倒是没有怀疑李贞在说谎话,既然李贞连灭掉弘农杨氏这种事情都没有否认,那如果真是他抢走了银引,没道理他不会不承认的。
1...256257258259260...47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