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扇公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思绿
是夜,夏文萱躺在皇宫的床上,心里七上八下,静不下来。皇后去了趟大理寺,回来后告诉过她,一切已经交代好了。
她几次恳求皇后,要见楚天阔一面,皇后总是推三阻四。她并不知道,究竟真实情况如何。她提出要回相府去,皇后又百般挽留。弄得夏文萱云里雾里。
再来说说水脉。
水脉跟凤南阳分道扬镳后,随知府大人方宏义回了知府衙门。
方大人继续去调阅卷宗,寻找为楚天阔他们脱罪的方法。
水脉独自一人徘徊,焦眉苦脸。终到晚上,她才见到方大人。一见到方大人,便迫不及待跟他探讨搭救楚天阔他们的法子。
她一脸苦恼状,焦急地问:“方大人,眼看后天就要行刑了。你是否想到了救他们的法子?”
方大人告诉她,行刑时间紧迫,皇上又不在宫中。凤南阳前去寻找皇上,又一点消息也无。东方红和兰绫玉前去调查夏荷死亡之案,毫无头绪。能救楚天阔他们的办法,只有一个。乃是下下策。
他沉吟良久,才说:“办法倒是有一个。不过,此法甚是危险。恐怕得姑娘做出牺牲。”
水脉追问:“方大人,是什么方法,你说?就算是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只要能救楚天阔他们,拿我命去换都行。”
方大人一脸为难的样子,微微皱了眉,想要说什么,话到嘴边,牙齿轻轻咬着下唇。他眼神飘忽不定,一会儿看着水脉,一会儿看向别处。好一会儿才说:“不行,此法万万使不得。”
水脉脸上尽是迷茫的表情:“大人,究竟是何办法?你不妨说来听听,再做定夺。”
方大人没有回话。
书房内一时间寂然无声。
//
☆、第四百四十章辗转难眠
隔了半响,方大人才打破安静:“我命人写张状纸,你可拿状纸去大理寺状告我,请求伸冤,就说我办案不公,误判浩死刑。如此一来,浩之死,当重审。而楚天阔他们劫囚之案,也应当重审。”
水脉愣了一下,很快就反应过来:“如此说来,牺牲的人是方大人,不是我。一旦查出浩罪不至死,大人恐怕乌纱不保。严重者,革职查办。”
方大人低低叹息一声,有些无奈地望着她:“我丢官弃甲事小。若是经过重审,浩判死刑无误,他是罪有应得。恐怕水脉姑娘得担着诬告之罪。到时吃不了兜着走。若是查证,浩不该判死刑,那么楚天阔劫囚之案,有望翻案。”
水脉带着一脸忧虑的表情认真听着,一双眼睛呆呆望着方大人,似乎在思索。
方大人继续往下说:“不管结果如何,楚天阔他们不用后天处斩。起码,可以拖延一段时日。这样就有充足的时间再想搭救他们的办法。或许,到时候皇上就回宫了。”
他话音一落,水脉不暇思索问道:“方大人,你对浩死刑一案,翻案成功有几成把握?”
方大人以严峻的口气,低声说:“判浩死刑,极有可能是我误判。所以水脉姑娘放宽心。楚天阔劫囚一案,定能翻案。”
水脉一惊,脱口而出:“那岂不是连累方大人了?”
方大人站起来,在屋里踱了一会儿,然后说:“本是我错,理应担责。”
水脉表情僵住了,思索良久,才艰难做出选择:“既然方大人如此深明大义,那我答应便是了。”
为了救楚天阔他们,她没得选择。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她都要试一试。她不能眼睁睁看着楚天阔他们被砍头。
谁知,方大人话并未说完。其中,还有些曲折。他面露难色说道:“水脉姑娘,你有所不知,民告官,不论有没有理,一律先要受刑。挨得过去了才能告,我担忧你挨不过刑罚。”
水脉面无惧色,坦然一笑:“大人多虑了。我乃习武之人,功力护体,一般刑罚我还受得住。只要能救楚天阔他们,我甘愿受皮肉之苦。比起方大人名誉上的损失,我受点皮肉苦并不算什么。”
方大人脸色苦闷,口气里满是焦虑:“水脉姑娘真乃女中豪杰。你能如此舍生取义,我很欣赏。不过,我劝姑娘还是要三思。酷刑难忍啊,不死也得去掉半条命。”
水脉一脸坚毅的表情,毅然决然道:“方大人,你不必再劝我了,我意已决。既然大人甘愿牺牲,我又怎能无动于衷。大人快命人写状纸,明日一早,我就去大理寺击鼓鸣冤。”
方大人没再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
当下,两人各自回房歇息去了。
是夜,水脉纳闷地躺在床上,思绪万千。想着楚天阔和迟乐在天牢中,心中惶惶,辗转反侧不能入眠。脑里不断闪
分卷阅读429
现的,是楚天阔的身影,他的形象在心中挥之不去。
她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被砍头,这种煎熬的感觉,真是生不如死。她早已下定决定,即使豁出自己的性命,也要救他们。她愿为真爱而奋不顾身,就算是飞蛾扑火,也在所不惜。
外面秋风扫落叶,原在楼头的残月已西落,斜挂在杨柳树的树梢头,烛火一点点消逝。她就这样失眠了,睁着眼睛从天黑看到天亮。
‘咯咯咯咯咯咯……’
黎明报晓的声音传来,一缕朝阳从东边照射而下。早晨的太阳,把饱满的光辉,投射在大地万物上,带来了希望和光明,大地因此变得生机勃勃。
然而,水脉却因整夜失眠而萎靡不振。好不容易盼到天亮,她早早就起来。匆匆梳洗完毕,便急着离开知府衙门,前往大理寺。
走出知府衙门大门,她猛然想起方大人还未将状纸交付于她。于是,她又折回去找方大人。
昨夜,方大人已命人连夜写好状纸。等他见到水脉时,却又犹豫着不肯把状纸拿出来。
方大人一脸凄苦的表情,沉重道:“水脉姑娘,此事,你还是再仔细斟酌一番。”那口气,沉闷得就像霉雨天气一样。
大西国律法规定,如果平民百姓状告朝廷命官,无论最终结果如何,百姓先有罪。
平民想告官,先要递上状纸,然后要接受刑罚。刑罚有很多种,比如打板子,夹手指,滚钉子板等等。这是对百姓是否真有冤情的考验。
而且,还有一条规定,就是民告官,如果没有成功,还要罪加一等。无论如何,除非迫不得已,否则千万不要选择这个下下策,千万不要做那种不怕死的‘亡命徒’。
这个规定看起来十分不人道,但实际上却是必要的。试想,如果平民百姓可以随便告朝廷命官的话,会给大理寺等一些审判机构造成多大的压力。
闻言,水脉愣了一下。要她再斟酌?莫非,方大人反悔了?毕竟此事关系到他的声誉与仕途,可能因此毁了他的前程,毁了他的一生。方大人反悔也是情有可原。她能理解。真是如此,她也无可奈何。她又怎么能强求方大人,让他为了楚天阔他们丢官弃职,名誉受损呢?
她胸中忽然引起了一阵郁闷,若是方大人反悔了,她自己又有何办法救楚天阔他们呢。那昔日红润的脸,像一朵凋谢了的花,没有一点光彩。
眼看明日就要行刑了。她忽然心慌意乱起来,背后冒出层层冷汗。这与平日沉着冷静的她,完全判若两人。
见水脉沉默不语,方大人以为她已反悔,轻轻叹了口气:“水脉姑娘,我尊重你的选择。你的命也是命,让你为了救他们而搭上自己的命,我于心何忍。为今之计,只能期盼凤大人能找到皇上了。”
说这话,他觉得好虚。只剩一天时间了,等待凤大人搬来救兵,似乎希望渺茫。
水脉这才明白过来。原来,方大人是担心她挨不过刑罚。她顿觉有愧,方才,她还以为方大人是顾虑到他自己的前程。
//
☆、第四百四十一章击鼓鸣冤
一个惨淡的笑容,在她的脸上浮现而出,声音带了几分伤感:“方大人,你把状纸交给我吧。我已深思熟虑过,只要能救楚天阔他们,我愿这么做。”
方大人非常为难,终是把状纸给了她。
水脉拿上状纸,转身就走。
背后传来方大人关切的话语:“水脉姑娘,等等,时候还早,用过早膳再走吧。”
然而,水脉似乎没有听到,只顾着埋头往外走。此刻,她愁眉不展,心神不定,哪有心思用膳?她满脑子想的是救楚天阔他们。
在朝阳初升之时,水脉怀揣着状纸,赶到了大理寺。
大理寺门口的两个小厮,很有眼力劲,一下子就认出她来。想来也是,凤城第一美人的称号可不是浪得虚名。这么美若天仙的姑娘,无论走到哪,都会是关注的焦点,让人记忆犹新。
其中一个小厮,笑着跟她打招呼:“姑娘,你是来找大理寺卿段大人吗?”
不得不说,有一副好的容貌,是与众人交流的关键。若非看上水脉的美貌,想必那小厮也不会如此主动与热情。
水脉面无表情,愁肠百结,她努力想挤出一丝礼貌的微笑。只是,心中忧烦,实在做不到强颜欢笑。她淡淡开口:“这位小哥,我是来告状的。”她说着,从怀里拿出状纸,递向那名小厮:“我状纸已经带来了。麻烦你转交给段大人。”
尽管她的情绪低落,言谈举止却一如既往的大方得体,并未失了分寸。不得不佩服她的睿智与涵养,在此情形下,仍能谈吐自如。这要换了烟香,早就急得大呼小叫了。
那名小厮并未接过状纸,而是惯例询问:“请问姑娘所告何人?要告何事?”
水脉立马接上:“我要告凤城知府方弘义,告他断案不公,草菅人命。”
闻言,两个小厮脸色一变,很是吃惊。他们又是担忧又是无奈地看着她,好心好意提醒:“姑娘,此话当真?民告官,可是要受刑罚的。”
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走路。这两个小厮,虽说只是看门的,然其呆在大理寺耳濡目染,自然见识多了。虽然没有参与过审案,却也知晓民告官的过程。
未告之前,先受酷刑,不死也得去掉半条命。所以,听水脉说要告知府方大人,忍不住出言提醒。
这些水脉自然清楚不过,方大人早已悉数告知她。她焦急说道:“这些,我已知晓。我既已决定这么做,就做好受刑的准备。还得麻烦两位小哥帮忙通传一声。”
两名小厮面面相觑,皱了皱眉,有些无奈地耸了耸肩。想到如此花容月貌的姑娘,要受酷刑,令人扼腕叹息,让他们于心何忍。
水脉急得焦头烂额,想再开口催促,硬是生生忍住。
片刻后,其中一名小厮苦口婆心劝她:“姑娘,劝你要三思。万一,你告不成,还搭上自己的命,不值当。
水脉只觉心中烦闷,深呼吸一口气,幽幽道:“多谢小哥关心。我不得不这么做,还望小哥帮帮忙。”说着,就要把状纸递与他。
那名小厮还是未伸手接状纸。见水脉态度如此坚决,两个小厮也不再相劝,直言相告:“姑娘,并非我们不肯帮忙。民告官,规定要走几道程序。先,你要去击鼓鸣冤。”
小厮边说边用手指着不远处。
水脉循着他们手指的方向望过去,就在大理寺衙门口,专门设立了
分卷阅读430
一面大鼓。那鼓就叫鸣冤鼓,含冤的老百姓可以击鼓鸣冤。
小厮继续往下说:“你击鼓鸣冤后,鼓声传到大人耳里,他自会派人来询问。并且,此举会引来过往百姓关注。然后,大人升堂,传召于你。上了公堂,状告者必受酷刑,挨得过去,才能告。”
耐心听完小厮的一番言论,水脉非常不解,狐疑道:“为什么要这么大费周折?麻烦小哥直接将状纸呈给段大人,是否可行?”
小厮看出了她的疑惑,无奈道:“这是民告官的必经程序,常人都得这么做。”
潜台词大概就是,如果上头有人,可以走后门。
既然是必经程序,水脉也不再多费口舌。对她来说,多耽搁一刻,楚天阔他们就多一刻危险。万一此法行不通,她还得另谋他策。她顾不上思考其它,径直大步向那面鸣冤鼓奔去,拿起鼓槌用力敲打。
鸣冤鼓鼓声如雷,震动了整个大理寺,惊动了附近的百姓,引来好多百姓围观。
过往的百姓,看见她,吓了一跳,忙不迭阻止她:“姑娘,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快快离去。”
水脉置若罔闻,不顾旁人的狐疑和议论,只是执着地一次次敲打着。她不是不知道击鸣冤鼓得付出代价。但是,为了救楚天阔他们,她愿意这么做,即使赔上自己的性命在所不惜。
在敲打了一会儿后,大理寺衙门的大门打开,有一官差前来询问。
水脉将她所要告之人,要告之事,原原本本对那官差说了。
那官差听后,摇了摇头,叹息一声,往大理寺内走去。
留下水脉莫名其妙留在原地。她站在鸣冤鼓前,吸了口气。这是什么意思?到底是接受了她的告状,还是拒绝?怎么没有明确表示?
她心有不甘,甚是忧烦,拿起鼓槌又用力敲打下去。
很快,在她周围聚集了许多围观的百姓。
人群中,有一位好事的大爷,不停地开口问:“姑娘,你击鼓鸣冤,到底所谓何事?”
虽然那位大爷上了年纪,人却还很硬朗,声若洪钟。尽管鼓声阵阵,水脉还是听清了他的问话。
她停下手中敲打鸣冤鼓的动作,用仅存的理智思索起来。她不知大理寺的官差,会不会受理此案。刚才,从里出来的官差,不一言就走。有可能进去禀报大人,也可能是对她置之不理。
她寻思着,不如将此事公之于众,煽动百姓舆论的压力,逼得大理寺不想接受此案,也得接受。于是,一番思索后,水脉皱着眉,提高声音说道:“我要状告凤城知府方大人。告他办案不公,草菅人命。”
//
☆、第四百四十二章是什么风
此言一出,众人皆很吃惊,露出一脸不可置信的表情。素闻凤城知府方弘义,为官铁面无私、善于断案、专为老百姓伸冤除害的,是个人人夸赞的清官。怎么这姑娘却说他办案不公,草菅人命?
“姑娘,这玩笑开不得。知府方大人是个人人尊敬的好官。你却如此诬陷他,小心惹祸上身。”人群中,有一人不满地喊道,声音大如洪钟。
人人敬仰的好官,为了救楚天阔,却要背上办错案的坏名声,实在是有损声誉。不过,这也是方大人自己的选择。他这么做,让人更加钦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