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扇公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思绿
段大人摇头叹气,缓缓开口:“让衙役去制止那些百姓的话,又怕引更大的冲突矛盾。一旦失手伤及无辜,大理寺会难辞其咎。我已经跟百姓好言相劝,他们却是不听。真是令人束手无策。”
“段大人。”李爽出列,朗声道:“官府不与民为敌,不便出手,不如由我出面吧。我是江湖中人,我的行为不代表官府。就由我去对付那些百姓吧。”
沈梅夫唱妇随,立即接上:“对。段大人,不如由我们两人去与那些百姓周旋。”
之前,李爽与沈梅也提过这个要求,自告奋勇要出去摆平那些百姓们。然而,段大人屡次拒绝。现在,听段大人说束手无策,他们愿意放手一搏。
段大人低着头,闷闷说:“你们俩身在大理寺,这样出去,显然代表了大理寺,与派衙役出去,有何分别?再说,那么多百姓冥顽不灵,又如何说服他们?”
李爽和沈梅皆是讪讪。
这时候,东方红出谋划策,毛遂自荐:“段大人,不如将此事交给我来办。”
段大人心里很高兴,不过没有显露出来,面上表情淡淡:“东方捕头,可有何良策?”
段大人其实已经同意让东方红出面解决了。但是为了确保不出乱子,他还是得知道东方红的策略才行。
东方红没有正面回答问题,反而是信誓旦旦保证:“段大人若是同意将此事交给我来办,我一定将此事办好。”
为了不出纰漏,慎重起见,段大人斟酌着开口:“东方捕头,这里并无外人,你大可不必有顾虑,尽管将你的计谋说出来。好让众人一起参谋参谋。”
没有丝毫犹豫,东方红将自己的计策说出来:“段大人,方法很简单。一会儿,大人出去对外宣称重要证物丢失,也就是那张血书。然后,大人再表明接到密报,偷血书的窃贼就混在百姓中。”
东方红继续说:“最后,大人就命我带衙役搜查百姓。配合官府办案乃是平民百姓的职责,谅他们也不管推脱。”
闻之,段大人面露喜色,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不得不说,这个方法好极了,真可谓是一箭双雕。
一来,百姓们口口声称那张血书纯属捏造,而有人却盗走那张血书。这岂不是间接说明,血书很可能是真的。若是假的,别人偷它做什么?
二来,出动衙役搜身,必然会引起百姓恐慌。有些胆小者,定会自行离去。这样一来,势必破坏那些百姓的凝聚力。
段大人觉得东方红主意太好了。尽管很满意,却只是稳重地点了点头。
倒是云大人竖起拇指赞叹:“此计甚妙!东方捕头,你这可是帮了大理寺一个大忙。”
李爽和沈梅两人面面相觑,相视一笑。他们两人不得不承认,还是东方红脑子好使。身为官府中人就是不一样,能反其道行之。
虽说此计策有蒙骗百姓的意味,但那些百姓中了邪似的,不分青红皂白围了大理寺。还口出恶言,攻击楚天阔与段大人。
此计不过是将计就计。
东方红看向李爽:“李少侠,恐怕此事还需要你的配合。”
李爽抱拳行礼:“有需要我的地方,尽管开口,我一定配合行事。”
接下来,他么凑在一起商量具体如何布局。
不多时,众人商议完毕,计策已定。
当下,段大人招来几十名衙役,吩咐他们一会儿如何行事。
众多衙役反应机灵,很快领悟此中深意,纷纷表示一定听从段大人调遣。
于是,准备就绪后,段大人率领众人,走到
分卷阅读665
大理寺门口。
“快看!段大人出来了!”
“真是段大人!”
“来了!来了!”
那些百姓本是吵吵嚷嚷,看见段子生出来,竟是安静了下来。
段大人的表情始终很稳重,却不瞧那些百姓们一眼,装出一副冷漠孤傲的姿态。该古板时就古板,该严肃就严肃,该和善就和善。
为了树立威信,段大人不苟言笑,不怒自威。这时候,他再对百姓们和颜悦色,恐怕那些百姓们不把他放在眼里。
当着那些百姓的面,段大人扬声问李爽:“李少侠,你把事情再详细说一遍给本官听。”
他尽量提高音量,确保自己的声音能让在场的百姓全都听见。
李爽高声回答:“段大人,我真该死,有负段大人重托。您让我妥善保管好那张血书,我却将它遗失了。”
在场的百姓,竖着耳朵听,想听明白生了何事。
怪不得东方红会让李爽配合了。李爽习武之人,武功高深,说话声音更是洪亮。他一开口,声音准确清晰落入百姓们耳中。
那些百姓们露出了一脸诧异神色,伸长脖子仰望段大人他们。
蓦地,段大人怒容满面,厉声责问李爽:“为何血书会遗失?”
李爽扯着嗓子回话:“偷血书的人,就混在这些百姓中。”
他随手一指,指向那些密密麻麻的百姓们,惹得百姓一片哗然。
李爽收回手,双手抱拳行礼,大声恳求:“段大人,我一定将血书追回。请段大人允许我在这些百姓中揪出窃贼。若是不能追回血书,我甘愿受罚。”
闻言,那些百姓一愣,人群中爆出不小的恐慌。不少百姓骚动起来,在心中打了退堂鼓,想离开了。
“这……”段大人犹犹豫豫地,不知道该不该答应李爽的要求。
沈梅暗暗给李爽点赞,他的演技真是在线,演得有模有样的,就好似真的血书从他手中丢失了。
“慢着!”这时候,东方红跳出来阻止:“搜身这类的事,应该由衙役来。”
李爽高声回答:“段大人,我真该死,有负段大人重托。您让我妥善保管好那张血书,我却将它遗失了。”
在场的百姓,竖着耳朵听,想听明白生了何事。
怪不得东方红会让李爽配合了。李爽习武之人,武功高深,说话声音更是洪亮。他一开口,声音准确清晰落入百姓们耳中。
那些百姓们露出了一脸诧异神色,伸长脖子仰望段大人他们。
蓦地,段大人怒容满面,厉声责问李爽:“为何血书会遗失?”
李爽扯着嗓子回话:“偷血书的人,就混在这些百姓中。”
他随手一指,指向那些密密麻麻的百姓们,惹得百姓一片哗然。
李爽收回手,双手抱拳行礼,大声恳求:“段大人,我一定将血书追回。请段大人允许我在这些百姓中揪出窃贼。若是不能追回血书,我甘愿受罚。”
闻言,那些百姓一愣,人群中爆出不小的恐慌。不少百姓骚动起来,在心中打了退堂鼓,想离开了。
“这……”段大人犹犹豫豫地,不知道该不该答应李爽的要求。
//
☆、第六百二十六章群臣争议
百姓们闹事,惊动了皇帝。皇帝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此案引发了百姓关注与热议,恐怕有些脱离了他的掌控。
事实上,他也并无打算偏袒皇儿楚天阔的意思。如果案子水落石出,皇儿楚天阔确实做了违法之事,他不会护犊子的。但是,只怕百姓们这么一闹,会干扰到大理寺卿段子生的断案思路。
皇帝不由得有些担忧起来。
次日,上早朝时,群臣们就此事纷纷向皇帝发难。
殿阁学士苏秦就事论事,道出了实情:“皇上,近日里许多百姓口中都在议论太子楚天阔劫囚之案。他们聚集在皇城,已经干扰到了皇城秩序。请皇上定夺。”
这话就是一条导火索,犹如往平静的湖面投入一枚大石头,引起了一阵阵涟漪。
“皇上,百姓们不满大理寺,大理寺卿对此案一拖再拖,他们才聚集起来抗议闹事。若是放任此事不管,怕会引起更大的暴乱。”太师少保站出列,附和殿阁学士苏秦的话。
皇帝的面色一沉,思索着应对之策。
礼部侍郎柳大人发言:“皇上,昨日百姓已经闹到了皇城,此案不能再拖了。”
见群臣自主提起此案,相爷见机行事,浑水摸鱼。他站出来,传达百姓的舆论。
他贼喊捉贼,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皇上,此事不能怪那些百姓。大理寺卿段子生偏袒楚天阔,迟迟不判案,案子一拖再拖,才会导致了百姓不满。”
顿了顿,相爷装出一副含冤莫白的模样,委屈地说:“不知是谁,为了替楚天阔他们开脱,竟是捏造了一份假的血书,来污蔑老臣。他们还丧心病狂地逼死了侯老爹。”
闻言,大理寺卿段子生有些恼了,他站出来,愤愤然开口:“相爷何出此言?真相未明之前,谈何污蔑?侯老爹之死是意外,他为何咬舌自尽,仍在调查中。血书乃是证物,不管是真是假,案子存在诸多疑点。臣不过是依法办案,怎能说臣偏袒楚天阔?”
皇帝还未开口,老奸巨猾的相爷抢先说话:“段大人,你又何必动怒?老臣不过是说出百姓的舆论罢了。难道段大人还不知此事已经人尽皆知?空穴不来凤,若无此事,百姓又怎么会如此言论一致?”
大理寺卿段子生反应迅速,立刻顶了回去:“相爷说得极是,空穴不来风。百姓为何会有如此一致言论,恐怕要归功于相爷了。”
这话没毛病。百姓的舆论一致将矛头指向楚天阔,最受益的人是相爷了。如果不是相爷授意人这么做,恐怕很难解释得通。
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能听明白段子生的意思。
相爷心中一惊,面上却很镇定,只是愤怒的火焰在他血管中燃烧,随即就怒容满面。他愤怒地指着段子生:“段大人,你这话又是什么意思?百姓的言论与我何干?公理自在人心!”
一股压不住的怒火冲了上来,一拱拱地顶上相爷脑门子。他恼羞成怒,口不择言起来:“段大人对此案一拖再拖,大概是黔驴技穷,办不明白此案。段大人若是无能力办理此案,大可引咎辞职,让有能耐者接管。”
相爷这话说得极为直白。当着皇帝的面,如此直接的怒怼段子生,他这也才嚣张了,简直不把皇帝放在眼里。
不得不说,相爷此话说得极为不妥,简直是自掘坟墓
分卷阅读666
。一番话看似合情合理,却是漏洞百出。
满堂的朝臣,无不惊异地看向相爷。只知道相爷嚣张,却不知道相爷如此嚣张。
皇帝听不下去了,大喝一声:“夏如海,你放肆!”
满堂雅雀无声。
这一声大喝,将众人震慑住,包括相爷。这时,惶恐代替了愤怒,他开始忐忑不安起来。
近些时日,皇帝已经开始清算,已经查处了一批夏氏官员,有的入狱,有的罢官,有的贬官,搞得人心惶惶。相爷自己也是心中惶恐不安。
他一向谨言慎行,刚才不过是在气头上,与段子生争论,才会不计言行。
兴德元年,洪高德称帝,建立大西国,定都凤城。政权建立初期,周边国家对大西国虎视眈眈,无端挑起战火,洪高德皇帝御驾亲征。出征前,西宫娘娘许贵妃怀有身孕个月。皇帝拟诏,若生皇子,取名洪承业,立太子,若生公主,封常玉公主。
洪帝离宫后,夏皇后使计让许贵妃滑胎,谁知,天不遂她愿,许贵妃腹中胎儿出生,居然成活了。
“陛下本就宠爱许贵妃,现如今,她又生下太子,眼看咱主子皇后宝座要保不住了。”
“可不是吗?听西宫里的宫女说,那太子生得白白胖胖,甚是可爱,面容酷似陛下,眉目间有一股正气,长大后定是个好皇帝。”
这是皇后宫里的小宫女在私底下悄悄议论。
即使她们不议论,夏后也知道,自己不设法除掉太子,恐怕以后日子不会好过了。
她随即招来自己的哥哥相爷和御前侍卫总管楚祥共同商议对策。他们密谋好了要火烧西宫,由楚将军执行。
在关键时刻,楚将军放弃了加害太子的念头,以自己的亲儿子换取太子出宫。
许贵妃哭哭啼啼间,把心一横,拿起发簪,用簪子尖在太子左肩上刺下“天”字。刺在儿身,痛在娘心,刺完字,许贵妃痛的肝肠寸断。她颤抖着双手给太子挂上块玉佩,那是皇上亲赐的,当今世上,仅此一枚。
许贵妃给楚祥磕头,声泪俱下道“楚将军,请受我三拜,你的大恩大德,本宫来世再报。”
“娘娘,万万使不得,快快请起……”说话间,听到外面有脚步声,楚将军抱起太子,从侧门匆匆逃走。
许贵妃晕了过去。
来人正是御医凤南阳。传说此人原是江湖中人,外号算命先生鬼见愁。他能掐会算,不仅医术高明,而且武功不凡,。他抱走楚将军儿子,施展轻功,在皇宫中穿梭自如,轻易甩掉宫中侍卫的追捕,平安出城。
夏后命人火烧西宫,许贵妃及一干人等葬身火海。在清点尸体时,发现少了一个婴儿尸体。加上楚祥将军下落不明。夏后和相爷断定,太子极有可能是楚祥抱走了。于是,夏后暗中派人追杀楚祥将军。
兴德四年,皇上凯旋而归。
夏后精明能干,把此事瞒得滴水不漏。洪帝并不相信许贵妃当真死于意外。他时常做梦梦见太子,一直派人暗中调查此事,然而一直查不出真相,楚祥失踪,凤南阳也消失匿迹。
兴德五年,皇后生下一子,洪帝取名洪承安。皇后心想,皇帝对这儿子,显然没有寄予厚望。夏后心想,即使皇上迟迟不下诏,册立新太子,他日洪帝驾崩,皇位迟早是她儿子的。不过,她还是有所顾虑,二十四年前,她派人追杀楚祥,楚祥伤重而亡,太子却不知被何人救走。
二十多年来,太子音讯全无。倘若太子还活在世上,那么他将是洪承安继承皇位的最大威胁。况且,一旦此事揭发,她跟相爷必将大祸临头。
洪高德皇帝在位二十四年,他励精图治,知人善任,国力强盛,百姓安居乐业。洪帝日渐衰老,越来越想念失去的大皇子,终于病倒了。
得知洪帝病倒,凤南阳潜入宫中见皇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