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临波倚浪
还有河工,趁着枯水期不办,还要等到何时人手不够就分段整修,为何非要一段段整修”
方从哲主事多年,当然知道,什么是重要而紧急的事情,什么是重要而不紧急。
“兵部的事情,可以等到开春以后在展开,现在甚至可以帮着工部去整修河工。至于工部准备典礼人手不够,向吏部借人也就是了,不行还可以向西山那里,工坊里边有各种各样的工匠,满足他们的需求。
至于吏部,还真有些难度,他们确实需要补强人手,但是又不是说所有都一股脑上来,让吏部整理人选,先将典礼需求相关的人提上来,再将河工相关的人安排。随后可以分批次到任,一次进来如此多人,吏部也不怕闹出乱子,真有他们的。”
方从哲将几件主要的事情进行安排以后,再对其他不是特备重要又不是特别紧急的事情进行了安排。
唯独剩下最后一个,他不知道该怎么说。
“阁老,这最后一个您看……”王安见他不说话,只好自己硬着头皮问。
“内阁只有一人,不合祖制,我早就向陛下提议,至少要提拔两人上来。但是,人选却不应该有老夫做主啊。”
最后一封奏折,正是提议选拔两人进入内阁。
独相的感觉很爽,但是方从哲并不像再一个人呆下去,以前万历不管事情,工作内容虽然大,但是能放缓。
现在朱常洛要管的事情多,方书安筛选的范围更大。
如此一来,对于几个六七十岁的老人来说,实在是有些难。
只不过,次辅的人选,还真是个问题。
朱常洛一方面想要朝局平衡,另一方面,又想上来的人不能阻碍他改革的脚步。
如此一来,人选就很是头疼。
既要不完全是浙党齐党之类,有不要是完全保守的清流或者东林党。
要说里边推荐的一些人,方从哲倒是有几个看重的。
402 买东西的最高境界
王安心领神会,退了出去。
此话名义上是转告骆思恭,其实还不是转告给朱常洛,就是要告诉他,阴谋最终还是指向这个尚未登基的皇帝。
要是同时将骆思恭和方从哲拉下水,那么事情可就有的看。
内政和情报部门一把手同时失势,对于正在过度时期的朱常洛的打击将会是巨大的。
甚至于,如果有可能,会让太上皇重新过问朝政,那时候,事情会变得十分玄妙。
东林党人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不过么,现在他们自己也面临这一些问题。
左光斗和王化贞不是一路人,说起来,他和孙承宗更能办实事一些,一个擅长税水利,一个擅长修建城堡。
但是,因为左家儿子的事情,左光斗本能的排斥方书安。
他和杨涟差不多,但是在儿子这件事情上,却被性格影响,渐渐的靠向另一边。
而王化贞,毫无疑问,是站在摇旗呐喊第一位,他与方从哲有矛盾,又和熊廷弼有矛盾,可以说现在朝廷当权那一派,都与他不对付。
说起来,打倒两人,他就是最大的受益人。
可惜了,现在的矛头只能指向方从哲,却奈何不得熊廷弼。
若是能一箭双雕,将会是十分美妙的事情。
“左大人,还犹豫什么,现在正是好时机,他方从哲看着像是个大公无私的人物,谁知道私下里竟然对选秀女的事情下手,此时,无论是谁都不能忍。您就振臂一呼吧,相信满朝文武必定响应,到时候,看他还怎么下台!”
王化贞恨不得下一刻就将方从哲拿下来,但是左光斗知道,那是不现实。
“王大人,你也是经年老吏了,也不像想,就这么一个无头无尾的事情,怎么可能将方从哲拿掉不说其他,就是案子现在还没有着落,是不是真相还未可知,如此一来,咱们火力都指向方阁老,等到案情水落石出后,与他没有关系,那不是朝自己脸上打”
左光斗的意思,还是要查到确凿的证据,到时候,就算是案情还上理顺不同,也能给方从哲狠狠的打击。
但是,这个大多数兴风作浪的人不同,他们只需要一个名义,就能发动进攻,至于说事情真假几分,他们才不管。
“我的左大人,事情是不是真假,哪里是那么容易追查到的如今不管是骆思恭还是刑部,都是他方从哲的人手,再加上他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即便是真的,最后说不定也能做成假的。您看,那知府和知县都是方从哲的人,不管怎么说,他一个查人不明是跑不掉的。”
王化贞的意思,是咬着查人不明已是不撒嘴,但是么,一个查人不明,能把方从哲怎么样
“王大人,紧紧靠一个不轻不重的罪名,能让方阁老下台你在痴人说梦”左光斗到底是比王化贞官职高,而且他向来嘴快,说话也是刀子嘴。
“左大人,行不行,要试试才知道,光说不练,自然是不行。想要看效果,还是需要您带着啊……”
自从上次东林党人计划失败以后,周嘉谟也回了浙江,不愿意跟这些人一起掺和,比起来此前的叶向高们,王化贞、钱谦益、房可壮等人,实在是没有底限。
作为老一辈东林党人的代表,刘一燝和左光斗算是能拿的出手的两个人。
刘一燝比较起左光斗,更加的与世无争,他没有左家公子和方书安的仇恨,也就没有什么向方从哲开炮的斗志。
正因如此,想在下边搞事情的东林当中人,才聚集到左光斗周围,眼下,他算是京里能说得上话之人。
“王
403 并非铁板一块
王化贞从来就不是一个忠贞不屈的人物,就像是他名字一样,化贞,化贞,化解忠贞。
纵观王化贞的心路历程,也绝对算是一号人物,能在不同阵营左右逢源,绝对不是一般的本事!
此前攀上东林党人,有着客观原因,当时首辅为叶向高,也是东林党内风云人物。
抱紧那样一根大腿,自然会更容易青云直上。
为了靠近东林党人,他不惜与浙党和齐党交恶,谁知道,风水轮流转,此消彼长之下,齐楚浙三党竟然来个绝地反击,将东林党人几乎清空。
反观王化贞,由于此前摇旗呐喊,将齐楚浙三党得罪个遍,最后即使东林党人失势,他也只能咬牙坚持。
此时去别人门下摇尾乞怜,说不得会招来各种白眼,但是在东林党人面前,还能装作清流,能留存那么一丁点名声。
表面上是这样的做法,初步的行动还真是如此,但是要说心里边,也就只有他自己清楚。
人生在世,一为名,二为利。
王化贞是何许人,历史上早已经盖棺定论。
他的一生,也就是在追名逐利,然后和能人干仗,反而次次干赢能人。
要不是发觉出几个人,那基本上就是遗臭万年。
没有得到左光斗的许诺,他也不着急。
事前就想过,以左光斗的为人,想要几句空口白话就想套路,是不可能达成的事情。
虽然明知结果如此,他还不得不做,另一个原因就是,要先与左光斗打下基础。
要让其知道,他王化贞也是手上有资源之人。
后边等到再有什么计划之类,也好有个心理准备,不是王化贞自己弄出来的什么事情。
房可壮和钱谦益几人,现在让他们办大事,还不成熟,尤其是房可壮,充其量是个嘴炮,还不如钱谦益会算计。
唯一能堪大用的刘一燝,却明显为此事保持着距离。
其实,也是他们这些人有些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也不想,方从哲主持内阁六七年,还没有遇到过重大失误,莫说重大,就是大型失误都没有。
繁峙县紧邻大同府,过去一直是军事要冲,自从隆庆互市之后,宣大的地位急剧下降,后来被辽东超越。
伴随着宣大边关地位下降的,还有大同府知府的地位。
以前作为九边之首,担任宣府和大同府的知府,都是一等一的能人。
隆庆以后,慢慢边境废弛,宣大两地的知府,尤其是大同知府,变成没有几个人喜欢的懒柿子。
所以说,市面上那些传闻方从哲专门安排自己弟子去大同镀金的说法根本就没有凭据。
同样的资历,别人早就去了经济发达的州府,比起大同府好到不知道哪里去,升迁也更加容易。
大同府一任下来,不超神发挥的话,能评到中上是难上加难。
再说繁峙县知县,一个挨着边境不远的穷县,有些人分到此地,宁可继续想办法在京城候缺,也不来上任。
两人都在原地呆满一任,由于考评一般,而且没有人惦记他们的位子,所以目前都是第二任。
就这,还有人说什么阴谋论,那不是脑子秀逗了么
所以,刘一燝早早的便和左光斗等人保持着距离。
在他们争论热乎朝天时候,刘一燝收到了周嘉谟的来信。
信的开头也就是问问家长里短,说些过去的故事。
他仔细看了看,确实没看出什么有意思的部分,才再度浏览。
“呵呵,邀请老夫回浙江啊,看来你们也是不想老夫参与进去。”
他看着书信,自言自语。
&nbs
404 小事变大事
不管是东林党人还是方从哲,当然没有那么快就行动,说到底是一件需要仔细部署的事情,不是就一口气或者一腔热血就上。
那是愣头青而不是深谙斗争哲学的官员。
最主要的原因是,方从哲此次就没想着主动出击。
按理说,知道对方的想法,趁着他们还没有动手,来个提前反击,会是最佳时机。
但是没有更好的理由前提下,他们也不知道该如何开展行动,贸贸然凭借主观意图,那和对方有什么分别
方书安能看清背后的意思,老方自然也能看明白。
现在双方还是在试探和准备,看看彼此的实力究竟会拿出多少来进行比拼。
爷孙两人很有默契,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等待。
不过么,等待的方式还是有些差别。
方书安回到家中,看见他爷爷四平八稳的在亭子里喝茶,就知道爷孙俩想到一起去了。
他一身羊毛纺的斗篷,里边还裹着让裁缝帮他定制的大衣,仍旧有些难以抵御初冬的寒气。
昨日大风呼呼的刮,应当是西伯利亚的寒潮到了,人们纷纷裹上厚重的行头。
但是,风到寒处,无论捂得多演示,都难以逃过去。
现在没有太好的保暖措施,风吹着人脸,像是刀子一样锋利,发生一系列冻伤时间以后,方书安便和刘綎商议,暂时取消每日的训练,只是三五天会有一次拉练,保持学员们的体力。
军事训练的好处显而易见,不说别人,就是偶尔来参与训练的朱由校,身体都比原来更加强健,要不是他更喜欢搞科研,说不定此时已经向另外一个正德皇帝发展。
朱由检小小年纪,倒是能忍着,一段时间的训练,整个人精气神发生很多变化。
若是说普通的军事训练,皇室并不缺乏相关的教育。
朱常洛看中的,是方书安在里边加入的一些理念,比如有意识的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成为小组指挥官的能力,配合如何进行日常的救援和防护。
以上内容,作为皇室,学一些对他们也有实际用途,虽然不见的会成为多么重要的技能,但是在关键时刻,能起到保命作用就是很好的结果。
“听闻你将训练停了”老方第一句话就是关于学院学生们的训练,因为他和朱常洛都在等着学生们出山。
方书安提起茶壶,先给老方续上,最后给自己倒些。天太冷,要不是一直喝着热茶、守着炭炉子,人还是真的待不住。
“爷爷,没办法啊,学生们冻伤的厉害,尤其是耳朵,很多人都不成样子,发给他们暖耳,仍旧不行。索性,孙儿就给他们停了,只是保留着拉链留存状态,等到开年继续。”
“你的训练是要伴随着整个求学生涯”老方很是关心学生们的训练。
“如果可以,孙儿想让其伴随整个生涯,但是恐怕二年级时候,他们的课程太多,时间不够,到时候只能保持三五天一次的频率。”
方书安思考一番,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莫非,你在第二年安排的课业很多”
“爷爷,主要课程都安排在第二年,第一年不过是让他们加强些认识,由于学生水平差异较大,有些人底子很差,学会东西需要多一倍时间才可。
既然是招来的学生,就以教会他们为目的,因此教学开展的极慢,尽管说的很详细,但是有些内容相对而言,仍旧是晦涩难懂。”
方书安说的当然是涉及到自然科学的部分,由于此前没有相关基础
405 死等不是等死
祖孙俩谈话的时间不短,从凉亭到室内,从白天到黑夜。
两人平日里一个比一个忙碌,想要找到对上的时间都不容易。
现在有机会,当然要好好利用,交流一下心得以及经验。
确定细节之后,便继续各自的事情,不过节奏放缓不少。
方书安正在写一份学院未来的规划书,他不知道为何要写,总觉得,冥冥之中有一个声音在召唤,似乎不完成此事,就无法安静一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