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横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临波倚浪

    像是西北的地方官,经常就有人因为苦寒而不去赴任。所以此事基本上成为大明公开的秘密。

    若是朱国祯硬顶着不去,还真是没有办法。

    “陛下放心,臣这就去和朱大人好好沟通一番。”

    对于此事,方从哲还是很有信心。朱大人别的优点不敢说,但绝对好相与。

    要不然很难稳稳的进入内阁,而没有几个人攻击。

    换成是别人,早就不知道因为精力不够,被人骂成什么样子。

    老方也是劳累的命,一把年纪还要跑来跑去,可是内阁当中,也就他有这个资本。

    哪怕是李汝华,都没有这个能力去劝说朱国祯。

    虽然李汝华是次辅,朱国祯是小尾巴。但是他们两人是一同入阁,算是同年,上下之间没有多少差别。

    若是李汝华稍微早上一年,就是另一个状态。

    也幸亏老方现在年纪大之后,有方家出的减震马车,这也让原来颠簸的通勤方式好了很多。

    若是再像年轻人一样骑马,或者是坐着颠簸的马车,他的身子骨早就受不了了。

    “朱大人啊,陛下有一件事,想打听你口风,看你是否愿意。”方书安到了朱国祯家里之后,也没有废话,选择了开门见山。

    “折煞臣了,陛下有事只要吩咐下来,臣一定完成。”

    朱国祯的态度没得说,皇帝既然都来打听口风,他肯定不会反驳陛下的面子。

    老方将事情一说,正如他想的那般,朱国祯对西北经略的事情,十分上心。

    如今他虽然位列宰辅,但是因为经验和年龄的原因,更多时候都是充当一个点头的角色。

    此番去西北历练一番,回来自然情况大有改变。

    而且他不是被罢免,只是去历练,可以想象,两年时间,内阁的位置必然会给他留着,回来之后,至少也能是文渊阁大学士。

    或许在别人看来,从内阁去边疆,是发配,但是对于他来说,还真是妥妥的镀金。

    只是,朱国祯没想到,皇帝为了补偿他,直接给出了太子少保的加衔。

    有明一朝,能得到加衔的大多是在内阁效力多年的老臣,没有官升的时候,才会加衔。

    现在,仅仅是因为要补偿他,就给出了太子少保的头衔,不能不说是下了本钱。一方经略加上太子少保,朱国祯的买卖是赚大了。

    若是他没有东阁大学士这一遭,怎么可能升迁如此之快。

    同时晋升的还有李汝华、徐光启以及熊廷弼。

    熊廷弼任文渊阁大学士、徐光启任武英殿、李汝华升任文华殿。

    可见朝廷为了能让熊廷弼进来,下的本钱还是非常大。

    伴随着出征西北,李守信等人的调动和任命让人充满期待,高第的任命是正常不过。

    众多的人事变动里,只有洪承畴有些纳闷。

    他一个刑部郎中,手里经过的都是正经的案子,怎么突然间就调任监税司了?

    李怀信从东北回来,手下一个除了亲兵,谁都没有带。

    他和贺世贤之间,两人是肩并肩的战友,能在一起打仗的那种,不是某些主将和副将之间就知道争执。

    辽东虽然看上去没有多少危险,但是有黄台吉那样的对手,李怀信一点也不放心,便将麾下那些能征善战的兵马都放在原地。

    反正京城周围还有数万支援辽东的士兵尚未归队,他在辽东时候就已经熟悉。现在又有李尽忠训练他们使用火器,可以说是战斗力已经不是以前在辽东那般的差劲,应对辽东的主力或许差点,但是去没有接触过热兵器战争的西北,那还不是秋风扫落叶。

    朱国祯、李怀信,甚至孙传庭、李尽忠卢象升等人,都得到了满意的职位,偏生是洪承畴,对自己的位置纳闷不已。

    监税司啊监税司,是因为自己平日里办案太出色,所以被上官这样安排?

    正在他纠结的时候,李汝华亲自到了他的监税司衙门。

    还在堂上碎碎念的洪承畴,噌就窜起来。

    “李大人啊,我的李大人,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

    “哼,我要是再不来,你恐怕就要在背后给我插小人了吧。”李汝华指着他的鼻子说到。

    “那不能,咱是读书人,干不出那样的事情。”

    “你也知道自己是读书人,怎么,听说你十分舍不得你那些活计,怎么着,是跟尸体耗上了?有事没事就喜欢闻那些尸臭?”

    “那不能够啊,下官只是……只是觉得吧,有时候面对死人要比活人容易多了……”

    洪承畴憋了半天,憋出这么一句。

    “好了,不要那么多牢骚,今日前来,就是有些事情给你安排。”

    “有事情安排?”洪承畴一听,浑身就好了,刚才那点抱怨的劲头一点头没有。

    “好啊,你小子,就是等着我们上门呢不是?”

    “哪能啊,李大人,我不过是个小官,可不敢耍心思。”

    原来,洪承畴的样子也不过是做出来给别人看的,自从来到此地之后,他就知道自己面临的不是小问题。

    毕竟他多年的查案经验,能看出来背后的蛛丝马迹,此前监税司里边都是新人,一个老人都没有。

    现在突然换将,肯定是要行动。

    至于要找他这样一个角色,必然是因为行动的内容会涉及到案情。

    “我这就屏退左右……”

    “你别了,跟我走吧,那里比此处安。”李汝华说着,招呼洪承畴出去。

    “看来是真有大事啊,这监税司衙门里都是新人,不存在隔墙有耳的情况。就是这样,仍旧要出去探讨,可见是多么隐秘的事情。”

    路都是熟悉的路,但是洪承畴很少走过此地。

    尤其是面前的院子,生疏的很。

    推开门以后,他就明白,为何会说此处安了。

    因为里边锦衣卫站得到处都是!

    谁在里边吗,不言自明。

    “这是,陛下……”

    李汝华点点头,洪承畴更加谨慎起来。

    陛下要谈一件事情都到宫外来,可见事情有多么的重要。

    到屋里的时候,发现都是老熟人。

    泰昌不用说,作为五品官,他大朝会的时候还是能见到。

    方阁老那不用说,也是大朝会见到。

    至于方书安,他不止一次见到,但是现在的场合。

    皇帝、首辅和次辅,再有他,剩下一个方书安,这样的配置,他才知道,方书安究竟有多重要。

    “臣参见陛下……”洪承畴行礼道。

    “免礼,好了,既然你来了,事情就能正式开始。书安,你来说说具体的细节吧。”

    “是,陛下。洪大人,请看此处,我们管这次的行动叫做,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

    “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

    其实根据字面意思,洪承畴就能理解的差不多。

    只是他从字面意思,看到的改革是多么巨大。如果真要推向下去,不知会有多大的阻力。

    丁银作为一项重要的财政来源,却并不进入中央财政的系统。

    有明一朝,丁银与里甲、均瑶等四差银一起,都有地方官员征用。

    正因如此,大多时候都进入官员私囊,极少应用在当地的治理。

    而在户部,也没有国丁银的数字统计,只有户丁的总数。

    甚至在行政法规上,也没有制定丁银的花费和支配问题。

    层层欺瞒之下,丁银不知包含了多大的灰色收入。

    某县有五万户,经过里正的隐瞒,收上来八成的丁银,再向上报送的时候,再减少八成。层层上报之下,大明的隐藏人口已经到了十分可怕的数目。

    正因存在这样的弊端,所以现在朝廷下定决定,将丁银等费用,直接算在田税之上,让丁银成为历史。

    而如此一来,那些隐藏的人口也就没有必要继续遮遮掩掩,他们终于能光明正大的进入工坊,成为初期工业化工人。

    至于官绅一体纳粮,那就更是个大计划了。

    自古以来,对于特殊阶层,都有免税的习惯。

    正是如此,大量的农田都被挂靠到有功名的人身上,从而避开田赋德缴纳。

    此次改革的内容便是,所有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税率进行缴税。

    如果低收入的官员或者是高负担的官员,可以上报监税司,经过审核确认之后,可以考虑给与减免。

    听到方书安的分析,洪承畴看看众人,明白他们都知道此事。

    但是,他依旧有话说。“方大人,我打断片刻。这官绅一体纳粮的事情,遇到的阻碍要比摊丁入亩困难多了……”

    “哦?你说说……”

    泰昌自然知道有困难,他想听听,洪承畴的角度,会看到什么问题。

    摊丁入亩,其实更多的是针对基层的地主等人。

    因为他们的农田基本都是如实上报,反而是官宦之家没有什么压力,因为他们的农田很多时候都是隐瞒状态。所以官员和世家大族不反对摊丁入亩的话,也就容易开展。

    反观官绅一体纳粮,主要针对的就是举人以上等等不需要纳税之人。

    他们凭借朝廷的政策窟窿,也是大量的隐瞒收入,降低纳税。

    如今要对付整个朝野在占便宜之人,怎么可能动的了?

    。

    (iishu)是,,,,!




575八百年,汉儿重回!
    【】(iishu),

    洪承畴自然有着自己的想法,现在突然要动,那对于整个大明上下来说,不亚于再开辟一条战线,无论怎么看,都将是十分巨大的变动。

    所以他考虑再三,还是说,“前后脚行不行,既然手上有数据,先将摊丁入亩的事情办下去,将那些试图隐藏的人动用非常手段。”

    他初步了解过现在的情况,知道下边的税官们,手里都有不少资料。

    所以现在要做的就是先将不影响大局的事情解决掉,后边再去干别的。

    洪承畴这番话,其实别人也明白是什么意思。

    李汝华也有些担心,虽然现在他们钱粮都不缺,但是有备无患才行,谁知道西北是什么局面。

    战争从来不是谁想要怎样就能怎样,背后说不定会有各种各样的因素,都会影响战争的进程,所以啊,还是要在现有的准备之外,再做些预防性措施。

    “我看啊,先发行一批西北债券,顺便征集粮食。虽说现在钱粮都不少,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我看可以。”方从哲也同意他的观点,虽说他也坚信方书安说过的话,很短时间就能完成西北这场战事。

    但是谁敢拍着胸脯说是一定能办到呢。

    “也好,就按照你们提出来的办法,这几个可以同步开展,等到都差不多了,再行官绅一体纳粮之事。”

    泰昌已经迫不及待的要看效果了,在他漫长的皇子和太子生涯里,对于下边那些事情很是清楚。此前一直没有合适的方法,或者是即便是有,也很难有时机去执行。

    现在有众多的成功案例在手上,他的声誉也达到了巅峰,如果不趁着现在搞定改革的话,继任者想要再弄,机会很少。

    一口吃不成胖子,泰昌虽然着急,却知道这是最好的打算了。“也只能如此。”

    只是,朝廷的决议还没有开始执行的时候,另一个奏报差点将他们的准备打的稀烂!

    烟草税,得到的回报十分惊人!

    自古以来,盐铁专营都是朝廷挣钱的大买卖。

    可是在烟草税面前,这两个连小弟弟都算不上。

    方书安他们的卷烟推出去才两三个月,产生的收入已经有八十万两!

    烟草当中,一半都是税收,也就是说,撑死三个月的情况下,烟草就创造了四十万的税收!

    要知道,盐政一年也不过两百万的收入。如果再经过发展,烟草税毕竟超越盐税!

    李汝华得到这份数据的时候,一点也不敢相信,但是他们看见完整的税务证明,才知道,烟草的收入是多么可怕!

    难怪当初方书安曾经说过,在大明,烟草只要有秩序的控制,毕竟会是最稳定的税收来源之一。

    李汝华将这情况拿到紫光阁时,人们都十分吃惊。

    按照现在的势头,一年有一百六十万两,看上去没有盐税多。可是,这才是第一年,以后等着市场更加成熟,产生的利税更是不可限量!

    泰昌看着数字,又是摇头又是笑着道,“我现在总算是知道,为何书安当初会说,烟草这个东西百害无一利,但是必须留下。你们说说,如此大的利税,要是当初浪费了,哪还有机会?”

    徐光启也是叹气的说,“烟草确实没有多少好处,可是啊,人们还真都离不开他,若是禁了,人们肯定会自己偷偷的种植。如果是不禁,让他们随意的买卖,同样也没有多少好处。反倒是现在这样,包装上好一些,能代表着身份,同样价格高一些,让那些能不吸食烟草的人就不吸食,真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好主意啊。”
1...252253254255256...2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