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横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临波倚浪

    “阁老,传庭不敢欺瞒您,真真切切的二甲!”

    方从哲能不激动么,进入二甲,基本上打开通向最高位置的大门。

    明初,非是翰林不能入阁,而能成为翰林之人,基本是一甲出身,也就是后来慢慢将水准降低到二甲,基本上就是入阁的底限。

    滑落到三甲的话,最高也就是六部尚书,与入阁再无机会。

    “感谢列祖列宗,我方家总算是后继有人!”

    天知道方书安是怎么从一届废物点心成为二甲进士的,或许是他方家祖先显灵,亦或者是有什么力量在冥冥之中相助。

    反正结果就是这么一个结果,他想不高兴都难。

    方世清更是老泪纵横,不容易啊,太不容易了。他们这辈没一个像话的,不是在锦衣卫吃方家老本,就是借着老父亲的荫补,当上个闲差。

    原本还以为,随着老爷子故去,方家会一蹶不振之时,又出了方书安这么一个宝贝。

    目前看,方家至少能再兴盛一代!

    人群之中都在激动,唯有方书安心里冷静的很。

    看来,大明还是不喜欢写实的文章啊!

    殿试俱是问策,考生们只要按照题目要求,写出来自己治国的方阵策略即可。

    不过,那也不是随便写写,至少文章要写的像话,看上去也能四平八稳还能偶有亮花。

    总之是不能写成平淡无奇的散文。

    但方书安可就不一样,他看见万历的策问,那是直接将后世条例分析那一了上去。

    将几条问题规规矩矩的按条分缕的写了下




176 方书安写的什么东西!
    “老臣参见陛下!”

    “草民方书安参见陛下!”

    祖孙两人见礼,只不过一个作揖,一个则是跪礼。

    但是……

    万历似乎是没听见一般,只是冷哼一声,算是回应。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方从哲心里凉了半截,看来不仅仅是没有赏赐,似乎还要一刀砍下来的样子,但是他哪里做不对了亦或者,方书安有什么地方出格

    时间并不长,但是在方从哲心里像是百年那么久。

    直到他冷汗都将内衫浸透,万历才冷冷地道。“可知为何宣你二人”

    “陛下,老臣不知,还请明示。”

    “放肆!”万历声音陡然变的暴戾,吓得方从哲扑通便跪了下去。

    “你看看,方书安写的是个什么东西!”万历伸手将桌案上的东西掀起,扔给跪在地上的方从哲。

    至于方书安,仍旧埋头跪在那里,半点声音也没有。

    但是,方从哲也不敢去拿啊……

    气氛就这么僵着,他伸手不是,不伸手也不是。

    “李恩,你死了嘛给朕拿起来,让阁老看看!他的好孙子究竟写的什么东西!”

    装死的李恩再也不能鹌鹑了,连拂尘都顾不得甩,便将东西捡起来,递给方从哲。

    老方一看,也是先惊,随后便沉浸在当中,过了好一会儿,才将卷宗放下。

    “如何”万历问道。

    “陛下,这厮,唉,文章写的实在是差劲,都怪老夫教养无妨啊,让陛下您忧心,老臣这就……”

    “这就按照上边的去办吧!”万历直接打断方从哲的话。

    什么老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定是他老眼昏花,听不清楚。

    怎么还让按照上边执行,明明方才的的意思,不是要惩戒一番么

    “陛下之意是……”

    “朕什么意思,你有如此好的孙子,为何不早早拿出来,好整日里掖着藏着。要知道,举贤不避亲,虽然他是你的亲孙子,但是只要有才能,我大明用人不拘一格,怎么在意他是你的孙儿!谁说祖孙二人不能同朝为官”

    “老臣……老臣……”

    这下算是彻底听清楚,万历根本没有要责罚之一,只不过是开个玩笑。

    饶是方从哲经历过不少风雨,还是差点在方才的情况下翻车。

    “陛下,您刚才,吓到老臣了。”

    方从哲一边扶着胸口换气,一边说着。

    “赶紧起来吧,愣着什么,还有你那装鹌鹑的孙子,给朕站起来,让朕瞧瞧。”

    方书安闻言,终于干抬起头来,正式见到活的万历。

    嗯……怎么说呢,除了有种威严外,扔到人群里就是个不起眼的白胖老头……

    “小子,感觉怎样你给朕耍猴戏,朕便也耍耍你,看你如何!”

    “小子知罪,若非这般,怕是圣上您看不见小子的试卷啊。”方书安无奈道。

    “怎么说话呢,朕的大臣难道会徇私枉法不成即便是真的徇私,也是放你过去!”万历语气轻松的说着。

    “陛下,小子写的文章没有庄际昌锦绣,比起其他士子也是不如。若是安分守己的写,想必无法进入读卷官的法眼,是以,只好出此下策……”

    方书安说完,才敢打量,哪知,万历正在盯着他,吓得就往回缩。

    “你看看,你家的猴崽子,一点不像个做官的料子,哈哈哈。”万历指着方书安对着方从哲道。

    老方看见孙子的模样,也是气不打一出来。

    这孙子,关键时刻怎么净是丢人现眼。

    “老臣疏于管教……”

    “好了,不要请罪了,教出来这么个半仙儿,也是你的功劳。朕说他不像做官的样子,是说他与你们不同,身上的劲头,不适合



177 拿来主义
    方书安看着今天十分不正常的爷爷,有些纳闷,怎么一惊一乍的,哪里还有执掌大明的气势。

    “爷爷,您在担心什么,难道还以为我是蒙古诸部的奸细不成我可是货真价实咱们方家人啊。”

    “你是不是方家的种,我能不知道人皆善变,谁知你是否会和李如柏家那小子一样,他跟建奴勾勾搭搭。你与虎墩兔来往从密,老夫不担心你,也有其他人忧心于你!”

    方从哲将不少人的心里话说了出来。

    虽然说商队拉回来羊毛是几大家共同决定的成果,但是他们可都以方书安马首是瞻。

    归根到底,还是他说了算。

    现在羊毛一点头绪没有,被人议论纷纷,也是没有办法之事。

    “爷爷啊,您说的是羊毛的事情吧。不瞒您说,孙儿早就有想法和对策。”

    什么难道说羊毛不仅仅是让虎墩兔束缚手脚,还真有用途

    “孙子啊,你能有什么办法,羊毛毡才多少银子,把那些东西都砸成毡子,卖给谁”

    可见,方从哲是真的为他这孙子担心过,连羊毛的最大用途是干什么,都一清二楚。

    方书安有些小感动,爷爷毕竟是爷爷,什么事情都会替自己先行考虑。

    “说来这也是偶然机会,我曾听那些西人提起过,泰西之国有人将羊毛做成线,制成布料,最后作为成衣,比丝绸暖和许多,比一般皮毛也不差。那些地方,人们冬日里有羊毛制成的衣衫便能过冬。”

    “羊毛纺线”方从哲真没想到,羊毛还能有此用途。

    “你来给爷爷好生说说……”

    “昨天晚上我还在和青儿忙着修改最后的图纸,今早已经让她送去工坊,只要能将工具做出来,没有多少时日,您就能见到毛线产品了。羊毛价格低廉,比木棉更加便宜,比纯粹的羊皮也要便宜。穿在身上保暖舒适,莫说是大户人家,就是小民小户都能买的起。到时候,咱大明百姓又能多添置几种便宜好穿的衣服。”

    方书安说的神奇,勾起了老方的兴趣。

    从心里他是并不认为有成功的可能,但是想到方书安已然做出来那么多东西,便觉得似乎是没有什么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我的好孙儿啊,下次知道西人有什么好东西,你要多琢磨琢磨,咱大明的官员向来眼高于顶,对于那些番人之物弃若敝履,若是你能从中发现有利之事,要想办法在大明展开。如此,也不枉老朱家对咱们方家的大恩大德。”

    方从哲的觉悟就是不一样,身为天朝上国的首辅,还能想到将各方的东西拿来给自己用,若是换做一般的官员,多半会认为是奇淫技巧。

    不过啊,老方的格局还是有些小,这些事情最终造福的可是大明的百姓。

    虽然他老朱家对方家也算是照顾有加,但方家世代锦衣卫,也不知道付出多少鲜血与汗水。

    当然,这个事情现在是不能和老方争论的,不然给他一个大不敬的帽子,那可就不好。

    不与长辈吵架,也是为人子孙的一条原则。

    反正万历已经答应他可以组建技工学院,还有羊毛也得到爷爷的肯定。

    只要有这两人点头,两件事情在大明还真没有困难。

    从这次对话,方书安察觉到,万历也开始有危机感。

    以前他春秋鼎盛,自然要任性的和百官对抗,现在么,大局已定,并且身体开始出现异样。

    虽然脾气闹过,但是不能将大明的江山葬送。

    作为大明几个聪明的帝王之一,万历对自己治下的事情心知肚明。

    就拿监税司的事情来说,提到的时候,方书安分明感觉到万历的眼睛在冒光。



178 监税司预案
    “圣上已经准许我们开建技工学院,羊毛的事情同样重要,但是这个要更加紧迫一些。”

    “哦那太好了,多培养些精通算学、格致的高手,要比只会干活的工匠好多了,至少他们懂得思考和设计。”

    朱由校也是满脸兴奋,现在能谈的上进行设计和试制的也就是他与方书安二人,两人要兼顾太多事情,做起事来根本施展不开。

    “人选上可有何建议”方书安问道。

    “人选,这你恐怕问错人了,咱们都是大门不出,出去就是青楼,哪里知道谁合适。”李尽忠悠然到。

    “莫要胡说,那是你,传庭与象升和你不同。”方书安打了李尽忠一巴掌,说着。

    “俺这不是随口一说么,看你们也没有主意。”李尽忠捂着被方书安打疼的胳膊道。

    “那我先说几个人吧,各位看看是否合适。”

    方书安筹谋已久,心里早就有了人选,但是这话还是要朱由校开头,既然他没有想要塞进来人的意思,那就好办了。

    刘綎受伤之后回到京城养伤,虽然祈骸骨之事没有被批准,但是并没有对他进一步的安排。不管是辽东还是原驻地都无需回去。

    其实变相已经交出了指挥权,只不过是朝廷怕有什么突发情况,还需要这样的老将来坐镇。

    按照方书安的规划,虽然开头叫做技工学院,但是里边文武科学一项都不能少。

    有刘綎这一面大旗在,他不去实在是可惜。

    至于徐光启和宋应星,也是必须要请过来的人物。

    徐光启在计划里是要充当朱由校的老师,同时在多一个身份兼职学院的教授也不是不可。

    反倒是宋应星会有些难度,刘綎是名满天下的猛将,徐光启也是进士出身。只有宋应星是屡试不中。

    开始方书安还真有些为难,不过转念一想,学院里边不仅有传授专业知识的教授,还要有负责教授实验能力的实验师。

    整个大明朝,能找出来几个超过宋应星实验水平的人可不多。

    除了这三个人之外,还真没有其他人选。

    “我们需要一个大儒来坐镇,哪怕他不出面,只要充当祭酒便可。”

    孙传庭说到。

    谁知,方书安摇摇头,“既然请过来,就能给学生们讲授课程,至于祭酒,可不是他们能担任的,我自有分寸。”

    “可是,有一面大旗的话,不是方便我们招手学生么”孙传庭不知道方书安的计划是什么,但是他仍然要将自己的意见表达出来。

    “我准备的这一面大旗,更加要有吸引力,只不过现在不是时候,咱们暂时空缺也罢。”

    虽然他们的技工学院名字不咋样,招收的也是匠人以及落第的举子。

    但是并不代表标准就低,一代大儒充任祭酒,也就是书院的水平。

    放眼大明,书院多了去,那样的话,根本就拉不开差距。

    他的初衷可不是再建一所普通书院,而是要成为全新的形态,培养出要能带动大明前行的中坚力量,能靠行动和实践说话,而不是夸夸其谈的党争之徒。

    至于校舍,倒是也不难,香山脚下有些园林,当中不少皇庄,既然万历批准,那就去求来便是。

    当然了,新校舍需要建设周期,前期就现在工坊里先进行着,不然他们当初修建恁大建筑群,也是未雨绸缪。

    挂牌是个大事件,需要黄道吉日。

    现在八字还没一撇,所以众人决定先把摊子支起来,等到合适时机再举办仪式。

    临时场地好办,直接把工坊那里一角圈起来,将从辽东带回来的孤儿和工坊匠人家的学徒们都搬过来,就有了学院的雏形。
1...5859606162...2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