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门秀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Loeva
高桢还让人在屋角摆了冰盆,再在冰盆后置一个机关扇子,不紧不慢地自动扇着,将冰盆的凉气直接扇向大炕的方向。赵琇在炕边坐下,就立刻感受到了阵阵凉风。高桢还用窗下的紫金香炉燃起了香,不知放的是哪一种香料,略带着些许薄荷香气,随着凉风习习,让人闻了只觉得清新怡人。赵琇顿觉暑意大消,忍不住感叹:“桢哥,你真是会享受。”
高桢将香炉盖好,回头对她微微一笑。
赵琇感叹完,就把带来的小包袱打开,取出那件精心缝制的葛衣:“你试一试吧?你长高了些,我也拿不准这个尺寸对不对。”
高桢接过葛衣,细看了看,发现针脚细密,颜色也很合心意,脸上的微笑又深了些:“花了这么多天才做好,你也辛苦了。”
赵琇哈哈笑道:“那倒没有花这么多时间,我先给我哥哥做了一件,才做了你的,前后大概也就是花了三四天吧。”说完后她忽然觉得身上一冷,不由得奇怪,就算有冰盆,这天气也不该会让人觉得冷呀?
高桢面无表情地问:“玮哥儿也叫你做衣裳了么?”
赵琇眨了眨眼:“哥哥当然没有特地叫我做,但我平时偶尔也会帮他做几件的。这是我头一次用细葛料子做衣裳,没什么把握,怕做得不好,你不喜欢,所以特地拿哥哥练个手,觉得手艺过关了,才敢做你那一件呢。”
高桢的脸色瞬间缓和下来,又把衣裳仔仔细细看了一遍,微微笑道:“做得不错,你的手艺过关了,明儿我就穿起来。”
赵琇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虽然做得还行,不过你穿可能会有些太宽了,家常穿穿就好了,别穿出去啊,仔细让人笑话。”
高桢将衣服小心收起,瞥了她一眼:“啰嗦。”
第二百零五章 雪花酪
赵琇被高桢“啰嗦”二字砸晕了,心里说不出的委屈。她也是为了他着想嘛,衣服是她照着南边少年人喜穿的夏衣款式做的,未必合这京城人的品味,加上又做得宽松,她怕他瘦竹竿似的身材穿着这一身宽松的袍子出门,会被人笑话,才提醒一句,也是谦虚的意思,他居然嫌她啰嗦?!
赵琇闷声坐着不说话,明明屋里通风又凉快,但她还是觉得心中燥热,随手抄起一边的团扇扇着风。
高桢将衣服放回原本的包袱里,冲着窗外叫烟雨,回头看见她一脸气鼓鼓的样子,沉默了一下,问:“你生气了?”
“没有!”赵琇硬帮帮地回答。她哪有生气?她怎么会生气呢?她为什么要生气?
高桢又沉默了一下,干巴巴地道:“衣服做得挺好的,料子好,颜色好,样式看着就舒服,做工也好,我很喜欢,管别人说什么呢?要是有人说不好看,那也是他眼睛不好。”
赵琇不得不承认自己被安慰了,虽然高桢这话听起来有些霸道不讲理,但她听得高兴,手里的扇子也慢慢停了下来。她转身对着高桢道:“你喜欢我做的衣服,我很高兴,但如果别人真的说不好看,你也别骂人。我对京城的流行不太了解,平时做惯的江南风格的衣裳,跟京城人的品味有些不一样。也许人家只是觉得我做的衣
分卷阅读309
裳不合京中风俗呢?大不了我以后再给你做一件人人都觉得好看的。”
高桢心里又高兴起来了,面上还露出了几分:“这样么?那好吧,你以后每季都给我做一身新衣好了,顺道也可以练练针线,我不介意你拿我练手。”
赵琇笑着点头,点到一半就迟疑了。她有些懵,刚才她是不是给自己揽了活?每季一身新衣?以前高桢可没说过呀!
这时烟雨笑吟吟地送了两盏茶进来,打断了她的思路。烟雨几日不见她,特地向她请安问好。还送上两个小银碗:“这是厨房新做的雪花酪,这样大热天吃着正好。世子也尝一尝吧,往年你不是也很爱吃么?”
雪花酷是夏天吃的冷饮,据说是前明宫廷里传出来的。就是把冰块打成碎末,加上蜂蜜、果脯、酸梅汁之类的东西搅和成糊状。广平王府的配方用的是浓酸梅汁,渗了点蜂蜜和牛奶,洒上葡萄干和花生碎,吃着酸甜可口,还有嚼头。赵琇用小银勺舀了几口吃下,顿时就爱上了,只觉得它比冰激凌都要好吃。
高桢见她吃得香甜,顿了一顿,看着自己那碗刚吃了两口的雪花酪。就放下勺子,推到她面前。
赵琇怔了怔:“给我的?”
高桢点点头,然后试图摆出浑不在意的样子:“我已经长大了,不爱吃这种甜腻腻的东西了。”
赵琇嗔了他一眼:“你不爱吃甜的,就叫厨房少放点蜂蜜和果脯。多搁点干果碎好了。夏天吃这个消暑,你也能凉快些。我虽然吃着好吃,可不敢多吃,这东西是冰做的,吃多了会闹肚子。”这是真心话,她只要吃完自己那一小碗就够了。要是真想吃,家里有高桢送来的冰。难道她就不能自己做?还可以爱吃什么就搁什么进去呢。
再说了……赵琇瞧瞧看了高桢那碗雪花酪一眼。那是他吃过的,就算他还是个孩子,别人吃过的东西,她怎么好拿来吃呢?他跟她还没熟到那份上呢,她也没那么贪嘴。
高桢板着脸,不情不愿地将碗拉了回来。又吃了一勺,忽然觉得这雪花酪没有记忆中那么香甜了,也许他是真的长大了,不再象以前小孩子似的,还吃这种酸酸甜甜的东西。
他将那大半碗雪花酪赏给了烟雨。烟雨刚把衣服打包好了,又调整了一下冰盆的位置,正要出去,忽然得了赏,脸上立刻就笑开了:“谢世子赏。只是世子从前最爱吃这个的,就算长大了,也可以继续吃。宫里皇上娘娘们也爱吃,这可不是只有小孩子吃的东西。若是不想吃太甜的,奴婢就吩咐他们做些不甜的来。”
高桢僵硬着点点头,烟雨便拿着包袱和小碗回二进院去了。赵琇吃着雪花酪,看着高桢那一脸不自在的模样,小声问:“其实你还是爱吃的吧?”
高桢挺直腰杆,甩了甩宽大的素纱袍袖,坐正了身体:“胡说,我都这么大的人了,还贪图那一口吃的不成?”
赵琇低头抿嘴偷笑,高桢明明还是一张小嫩脸,却板起来作大人状,落在她的眼里,那是怎么看怎么可爱,偏偏他自己毫无自觉。
高桢歪头看着她,眉头皱得可以夹死苍蝇:“你在笑什么?”
赵琇连忙收住笑,抬起头来一脸无辜地摇摇头:“我没笑什么呀,你眼花了。”然后在他皱着眉头要寻根究底的时候,迅速扯开话题:“对了,我哥哥被御史参了一本的那件事,听说你帮了大忙,事情才顺利而快速地解决了,皇上还特地派人来安慰我哥哥,赏了他许多东西,叫他别担心呢。我要谢谢你,要不是你,也许事情要麻烦得多。”
高桢的思绪立刻被带走了,神色缓和下来:“这有什么?不过是随口说了句话罢了。难不成我还能看着你哥哥被那些烦人的东西缠上?”
赵琇拿不准这“烦人的东西”指的到底是牛氏一家还是御史们,决定不去深究,她只是笑着说:“你送了两车冰给我们家,就要我做一件衣裳做谢礼,可你帮我哥哥挡回御史,却一声不吭。要不是我哥哥特地找人打听,还不知道你的功劳呢。”
高桢的视线飘开了:“这算什么功劳呢?不过是一句话的事。这世上总有些人,就象是狗皮膏药似的,撕都撕不开。可若是不撕开,大家也别过日子了。我家好不容易才把它撕开了,我看到你家也有狗皮膏药粘上身,自然要帮着撕一把。你们家日子不得安宁,我……我们家看着心里也不好受。”
赵琇大为感动,她明白他说的是钟家的事,想来钟家死命缠着广平王府。跟牛氏千方百计要从他们二房身上割一大块肉下来,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如今钟家是不成了,只等着上头定案,就要落魄回乡。牛氏却还在蹦达。这回多亏了高桢援手,新皇发话了,他们一家再也不必顾忌外界的议论,面对牛氏祖孙时束手束脚,真是心里都松开了许多。
她笑着再次道谢:“总之我要谢谢你,这对你来说,也许只是举手之劳,可我们家从此能过清静日子,都是多亏了你呢。你有没有想要的东西?我做了来谢你?”
高桢的视线顿时飘了回来:“这种事真没什么好说的,你也不必特地谢我。不过……”他顿了一顿。“如果你打算再给我做一件新衣,我也不会介意。”
赵琇有些哭笑不得,难不成她送自己做的衣服给他,还委屈他了不成?先前明明是他自己要求的,怎么说话就这样别扭呢?
吃完了雪花酪。又聊了一会儿天,赵琇该回去了。高桢起身相送。出王府的时候,赵琇留意到二门里侍候的人和在门口身着素服迎宾的人,有许多换了生面孔,心中有些疑惑,当初广平王与高桢还在宫中斋宿时,连着近一个月的时间。这些人都是两班倒,个个她都认得,怎么如今就换了这么多人呢?
她随口问了高桢,高桢却只是微微一笑:“没什么,原来的人是调到别处当差去了。如今王府里当家的人换成了我,我自然是要起用自己的人手的。”
赵琇糊里糊涂地点了头。但坐车走到一半的路,才醒过神来。如果换了是别家,换了当家人,改用自己的心腹人手做管事,这是理所当然的。就比如当年祖父去世。原本当家的祖母从主母位上退下来,新任的建南侯牛氏立刻就让亲信挤掉了汪四平等老人的位子一样。但广平王府的情况却不同,前任当家主母是高桢的亲娘,他如今要接手家务,王妃生前的人手理应成为他的臂助,怎么会被撤换掉呢?除非他们给高桢造成了障碍。
想想钟家母女轻而易举就进了王府,再想想烟云、烟霞、烟雨这些同在王妃身边侍候的婢女对待钟家人的不同态度,赵琇觉得自己好象明白了什么。她掀起马车窗上的竹帘,偷偷打量了外头骑马的高桢一眼,心想这孩子也不容易。
高桢似有所觉
分卷阅读310
,回头看了过来。赵琇被抓包了,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连忙放下帘子坐好。
高桢的脸微微红了,稍微走了一会儿神,才重新集中注意力,操纵着身下的马,轻快地往鼓楼大街方向进发。
到了二房小宅,赵琇本打算请高桢进家里喝杯茶的,但高桢没应,推说天色不早了要回王府,红着耳根纵马跑了,临走前留下话:“别忘了你答应过我的事。”
赵琇又有些哭笑不得,心想不就是一件新衣裳吗?为什么高桢堂堂王府世子,对一两件新衣裳也这么执着?他又不是没人给他做衣裳。
手里提着广平王赐的几样新鲜果子进了门,赵琇就看到祖母张氏和哥哥赵玮都一脸笑意地说着话,她有些好奇:“祖母,哥哥,什么事这么开心呀?”
张氏笑道:“回来啦?听门房说,是世子送你回来的,怎么不请人进来坐坐?”
赵琇撇撇嘴:“他自个儿不肯进来的。不过我们两家这么熟,也不用这么客套了。祖母刚才在为什么事开心?”
赵玮笑着告诉她:“是启轩哥打发人送来的信,他们已经到通州了,预计明儿就能进京。”
赵琇顿时惊喜非常:“真的?”
第二百零六章 族人进京
赵启轩进京,可以算是赵氏族人入京的代表。表面上他是代表赵家二房旗下的产业铺子入京,事实上,又带上了六房的掌柜们。其他几房也打发了管事的人一路跟着,好观察京中情状。若是便宜,日后赵氏族人在京中开铺子也好,读书科考也好,就都心中有数了。
昔年老郡公在时,也曾有族人考虑过上京之事,但那时行商的六房被老郡公压制得狠,即便上了京城,也只能老实做生意,老郡公是半点过界的忙都不肯帮的,还不如待在江南狐假虎威自在。其他族人也满足于有侯府做靠山的富贵悠闲日子,对自家子弟科举之事不怎么上心,只一个三房心心念念着要考试,偏又资质有限,一个上京会试的都没有。因此赵氏族人大举进京,这还是头一回。
张氏早就预备着这件事了,当日她上京时,赵启轩就已经在打包行李,预备出发的,只比她晚两三日动身。不过他坐的是民船,又载有货物,而且不象她可以打郡公夫人的旗号,因此又走得慢一些。算算时间,这几天也差不多了。二房如今住的小宅地方不大,侯府又还未整修,样式程那边刚接了活,图纸都还没出来呢,没地方安置这许多人去。张氏便让人在附近鼓楼斜街一带寻了一个二进的四合院,房屋颇多,正好又是在热闹繁华的商业街地段,最适合用来招待赵启轩一行,再添置些家具、日用品、米面菜蔬,派上两个婆子,一房家人,便都齐全了。
赵启轩一行人就在次日清晨,从通州码头出发,坐着马车前往京城。因有货物,同行又有女眷,便走得慢些。到了将近中午的时候,终于抵达了朝阳门。
赵玮早就派了管家汪福来带了几个人骑马到朝阳门来等候,一看到他们,就立刻派人回去报信。同时迎上去嘘寒问暖一番,然后在前引路,带他们去鼓楼大街的小宅。
从前老郡公还在时,赵氏族人进京,素来是从朝阳门入城,直奔建南侯府的。但如今张氏祖孙都住在鼓楼大街,侯府尚未整修完毕,因此他们进城后,还要再转道去鼓楼。赵启轩一行虽觉得有些麻烦,但并未多抱怨。心中反而更加兴奋。看着朝阳门内外熙熙攘攘的商铺人群,听着汪福来热情的介绍,他们都觉得,大展身手的时候到了。
赵启轩的妻子马氏带着一双儿女赵淮、赵沅也跟着来了。此番赵启轩上京,不但是要帮张氏祖孙打理产业。还要自己开店铺,说不定就要在京中长居。自打他得了二房的差使,整个人也变得靠谱起来,不再象从前那样游手好闲,马氏母子便改变了对他的态度。他要上京,他们自然得跟着。一来赵淮在京中有机会找到更好的老师教导,二来。则是马氏娘家人私下劝她,前几年夫妻关系冷淡,如今丈夫既然振作了,手里又有了银子,若是再不看紧了,好生笼络着。丈夫指不定就要纳小,到时候不但她的儿女要吃大亏,先前那十来年受的苦楚也都白受了,平白便宜了别人,岂不冤枉?现如今二房重得侯爵。在京中风光无限,不跟着来享福,那就是傻子。
赵启轩在前头骑马,马氏带着一双儿女坐在马车里,赵淮、赵沅兴奋地凑到窗前打量车外的热闹场景,时不时小声惊呼一番。一会儿说“娘,你看那房子真漂亮,盖得好高呀”,一会儿说“娘,京城里的人个个都穿绸,好有钱”,一会儿又说“娘,我们以后也会住在那样的大房子里么?”,不一会儿又道“娘,明儿我们出来逛逛行不?坐在车上看,一会儿就过去了,啥也没看清楚”。马氏含笑听着,也没直接答应,只是说:“你们去求曾叔祖母,若她老人家答应,就让你们小叔叔、小姑姑带你们出来逛。”边说还边偷偷看向车外的行人景致,心底也在暗暗兴奋着。
赵启轩骑马在外头护着车队前行,听着车里儿女们的叽叽喳喳,只觉得心里前所未有的快活。这一切都是二房给他的,他在心底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为二房祖孙办事。
赵家车队一行人不紧不慢地往鼓楼方向去了,途中与一辆马车擦身而过。那马车檐下挂着“冯”字灯笼,却是冯御史家的马车。冯太太带了一个心腹丫头,叫了陪房赶车,趁着丈夫今日去了衙门工作,儿子都到先生那里请教学问去了,不会回家吃午饭,便要往外城张善家胡同去看自己的妹妹霍太太,与她好好分说那赵牛氏的事。
霍太太见大姐前来,很是惊讶:“你怎么来了?也不事先给我递个信儿,我好让人买菜去。”现在已经接近饭点,她都做好饭了,简单的一个素菜,再蒸一小碟咸鱼干,她母子二人带个小丫头就对付着吃了,但若早知道冯太太要来,她肯定要预备得丰盛一些。
冯太太扶起向她行礼的小外甥霍知良,摆手道:“不必费事了,眼下家里恰好没人,我才过来的,事先也不知道,哪里能给你送信?”她看了看桌上简陋的饭菜,叹了口气:“你何苦这样薄待自己?哪怕是为了良哥儿好,也不该一天到晚吃这些没油水的东西。梅香,你拿一两银子,上外头酒楼里叫个席面来,不要酒,只挑好菜好汤。”
丫环应声去了,霍太太知道大姐这是有意帮衬自己,否则三个人再添两个婢女,也吃不了一桌席面,剩下的饭菜,就够他们母子吃几天的了。她心里非常感激,她儿子也是个知好歹的,郑重向姨母行礼道谢。
冯太太柔声笑道:“自家人客气什么?好良哥儿,梅香不知道你娘的口味,你跟着一道去点菜,就
分卷阅读311
点你娘爱吃的东西,省得花了钱又吃得不高兴,千万别给我省钱。”
霍知良看了母亲一眼,知道姨母必定是有话要跟母亲私下说,便答应了。梅香笑着招手示意他随自己出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