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闺门秀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Loeva

    张氏就有些不好意思:“哪儿有,不过是一时聊得兴起,就忘了时辰罢了。你没提醒我,我还没怪你呢,你竟然还取笑祖母。”赵玮笑而不语。

    赵琇笑道:“祖母进宫前还左想右想的,担心这个,担心那个,生怕太后娘娘不好相处,不知该说些什么,现在如何?早说了您不必紧张害怕的。”

    张氏讪讪地:“多年没进宫了,难免要紧张些。日后多去几回就好了。”

    赵琇惊讶:“还要多去几回?看来太后娘娘还真喜欢跟祖母聊天呢。”

    张氏捂了捂自己的脸:“说的都是年轻时候的事,宫里也没人跟太后聊这些个,外头的官眷不是个个都能跟太后聊得来。我也是运气好。太后娘娘说了,让我有空只管给宫里递牌子。她如今身体好了,平日无事,实在闷得慌,有个人说说话,还能打发时间。”她看起来心情愉快,对进宫之事再也没有了顾虑,更象是在期待着与闺蜜的约会。

    赵琇看着祖母心情大好的模样,跟兄长赵玮对视一眼,齐齐笑了。

    第二百七十六章 礼物

    没过两日,太后又再次传召张氏进宫去聊天。这一回,张氏高高兴兴轻轻松松地去了,再也没有头一次的纠结。

    她还带上了几样小礼物,分别是年轻时候京城流行过的几味点心的食谱、年轻时候在京城名声大噪的一位诗人的亲笔墨宝,还有早年间她自己画的几幅画,画的内容都是那个时候京城的四季景色或大户人家的花园美景。这些东西,如今几乎已经不存于世了:点心早已被世人所遗忘,想要吃到味道正宗的只有去江南碰运气;那位诗人早已去世,他曾经因为才貌双全风度翩翩,是京城少女心目中公认的白马王子,当然这种事不可以让外人知道;至于景色,倒是变化不大,只是太后已很少有机会能亲眼欣赏,那几户人家的花园也历经数次转手、整修,早已不复当年旧貌,太后想要回忆一下昔日跟闺蜜们在这些园子里玩乐的经历,就只能靠回想了。

    太后娘娘想怀旧,想要回忆少女时期的快乐往事,除了曾经跟她经历相似、又曾有过类似喜好的张氏,她真是没法跟任何人说起这方面的话题。最重要的是,即使有人对那些事有所了解,到了太后面前也是束手束脚的,还有可能会向外泄露太后的小秘密。相比之下,张氏的嘴就严实多了,背景也简单,还绝对忠诚可靠,太后在她面前要少了许多顾忌。两位五十岁的老太太便聚在一起聊私房话,连最心腹的宫人都不许旁听,皇上和皇后就更不可能知道内容了。不过太后娘娘聊得开心,连饭都多吃了小半碗。皇上孝顺,自然不会多管闲事,非要去弄清楚自家老娘到底跟闺蜜聊些什么。

    赵琇隐隐约约能猜到一些。虽然张氏没有告诉她,但给太后带去的礼物,都是她亲手从祖母的收藏里找出来的。食谱也是她在卢妈的口述下亲笔写的。张氏再回忆一下东西的来历,她自然不难猜出祖母翻找这些东西的用意。但这并不是坏事,祖母显然从中得到了快乐,太后也是同理,她对张氏这位新晋闺蜜的喜爱,还让赵玮、赵琇兄妹也沾了光——宫里赏下来的东西里。自然也有他们的份,就连宫里御膳房做了什么让太后尝着好吃的点心,太后也要打发人给他们家送一份来。

    张氏聊天时,常常“无意间”透露出孙子孙女的趣事与日常小细节,跟太后娘娘愉快地交流起了儿女经。让太后对赵家兄妹也产生了好感。赵玮已经进过宫几回了,太后对他并不陌生,简直爱得不行,连声说要是有孙女儿,一定要招他做孙女婿。赵琇还没进过宫,但太后也同样对她有很好的印象。张氏这趟回家,就说下次一定要带上赵琇,让她多多温习曾经学过的宫礼。免得事到临头失礼了。

    赵琇只得每日再匀出半个时辰的时间,专门用来温习宫礼。说起来,自打她八岁那年学会了这个。就一直没有使用的机会,如今都快忘得差不多了。这一温习,她还犯了几个小小的错误呢,好不容易才重新练熟了,又开始在祖母的监督下,背诵宫中诸位贵人以及相关人士的身家背景姻亲故旧关系。背得头晕脑涨。

    这时候,方家的帖子送到了她手里。

    赵琇想不明白。只见过一面的方仁珠为什么会请她去参加生日会?大概是担心她不肯来,她姐姐方慧珠还特地写了一封恳切的邀请信。夹在帖子里一并送到,热情得让她不好意思回绝了。难道只是因为她曾参加过诗会的原因吗?

    说起来她真的不是很喜欢作诗,作得也一般,每次都要死许多脑细胞,若是遇到麻烦的题目,她没能在规定时间内作出来,脸上也不太好看。况且方家女儿开诗会,参加的人里一定有方二、方四还有刘家姐妹,一想到还要再看到其中某些人的嘴脸,赵琇就觉得头痛。

    张氏倒不觉得这有什么:“去玩玩也好,你们小姐妹们在一块儿,能有什么不能应付的事?只是作诗罢了,你作得再差,也还能见人。应邀的姑娘们未必就个个都比你才思敏捷。曹家萝姐儿想必是要去的,你与她作伴,也没什么好担心的。你整日待在家里,也没个要好的朋友,趁机见见世面也好。等你瞧了那些名门千金们有多优秀,就知道自己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了,往后多多用功,迟早能赶上她们。”

    赵琇百无聊赖地应了一声,看了眼帖子,正想扔到一边,忽然想到了一件事,偷笑着在张氏耳边说:“不知去的姑娘有没有年纪大些的?哥哥再过几年,也到了相看嫂子的年纪啦。”

    张氏一愣,瞥了孙子一眼,抿嘴低头笑道:“胡说,这种事难道还要你一个小丫头来操心?祖母心里有数。”

    她是真的心里有数。上回进宫,太后偶然跟她抱怨了一声广平王续弦之事,还有许多人家让女眷来探她口风,想打皇长子婚事的主意等等。张氏安慰对方的时候,顺口提到自家孙子的亲事也还未定下。太后就说了,如今京城官宦勋贵人家都想把自家的女孩儿往她跟前带,哪家女儿长得好,哪家女儿性情温柔,哪家女儿管家是把好手,她是一清二楚。等到赵玮要说亲时,她可以提供第一手独家资料,用不着张氏一家一家地上门去相看。如果有必要,她甚至愿意做媒人,或是直接赐婚。张氏觉得,有了太后的背书,自家孙子又这般出众,压根儿就不用发愁会娶不到媳妇。

    赵琇其实只是随口说说,并不是真的要代替祖母去替哥哥相看未来嫂




分卷阅读424
    子的意思。以赵玮如今的年纪,要考虑结婚,真让她有一种摧残祖国幼苗的罪恶感。

    不过对于方家的帖子,祖母的话也有道理。建南侯府只有他们祖孙三人。想要与人交际,谁都不能偷懒。祖母走上层路线,跟皇家保持良好关系;哥哥负责对外联络,结交朝野中值得结交的人;她正好可以跟别家的千金们打好关系,兴许还会有意外之喜呢。

    她回信给方仁珠。接受了对方的邀请。

    既然要去方家作客,赵琇自然要做些准备工作。她还是头一回去方家呢,想到方家几位姑娘有意无意间表现出来的,对武将勋贵人家的轻视,她就有些心烦。要不是方家姐妹着实热情,她看方五也还算顺眼。真的不想送上门去受白眼。不过方家再看不起武将勋贵人家,也不至于对亲自下帖邀请的客人当面奚落吧?书香人家这点礼数还是有的。

    赵琇给曹萝捎了信去,言明自己受到了方仁珠的邀请,问她是不是也要同去,顺道问些方家的规矩、喜好等等。方仁珠过生日。才把诗会推辞到了生日的前一天,那她自然也应该准备上一份生日贺礼。据方家派来送信的婆子说,到了方仁珠生日当天,就只有家宴,不会再请外客了,那赵琇一个外人,自然只能提前送礼了。

    曹萝很快有了回信。她还没正式收到邀请的帖子,不过听她母亲说。方家是打算把族人亲戚世交之家的女孩儿都请遍的,自然不会漏下她,只是送帖子的事。有早有晚,她大概只是还未收到而已。她很高兴到时候能跟赵琇同行,对于方家的规矩什么的,她也简单提了一下,不过补充说明,客人不必讲究这些。只需要知道点儿忌讳之事就行了。比如方三姑娘才去世不久,她妹妹方六姑娘多半是不能出席的。她父亲又因卷入谋逆而丢了官,这一房的人就不要提起了。免得煞了风景。她去外祖家探望长辈们,一不小心提到了方三姑娘从前在世时的情形,就受了舅母好几个白眼,连两位表姐也在私下数落她,不该在长辈们欢喜的时候提起那些糟心事的。

    赵琇看了曹萝的话,心里就不由得感叹。听说方三姑娘也是方家嫡支的千金,曾经也是金尊玉贵的名门淑女,因此她被指婚给山阴侯时,舆论才说她才貌俱佳,配这么一位丈夫有些可惜了,又怜她体弱多病,恐不得长寿。如今她死了,还不足两个月,同是嫡支的堂姐妹做生日,热热闹闹的,根本就不必顾忌她才去世不久,家族还把她的死当成是糟心事。人情冷暖,真是莫过于此。

    不过这是方家的家务事,赵琇也没有多管闲事的喜好,不过一叹,也就丢开了。

    曹萝还提到了方仁珠的喜好。她其实并不是非常清楚方仁珠喜欢什么,但后者爱好诗词是一定的,每年过生日,别人送她的东西,也多以诗集、文房为主,偶尔有人送亲手做的针线活。不过若是要送针线,就要注意了,如果图案太俗太艳,就算方仁珠不说什么,旁的姐妹们也要笑话的。曹萝早年间学习针线的时候,就曾在方慧珠过生日时送了一个自己亲手缝的绣花荷包,绣的是松鹤延年,心想这图样吉利,方慧珠应该会喜欢。没想到方慧珠只是笑笑就让丫头把东西收起来,方家和刘家的表姐妹们却把曹萝笑话死了。她们嘲讽她这是给祖奶奶送寿礼,又嫌她做荷包用的水红缎子太俗气,没法配衣裳,最后还笑话了一下她的绣技。曹萝当时年纪还小,委屈得哭出来了,又被母亲和舅母们说是触了霉头。

    这件事给曹萝留下了很大的阴影,她之后再也不敢给姐妹们送自己的针线了。方家是书香门第,她就无论是送长辈还是平辈、晚辈,也不管是送男子还是女眷,一概只送文房四宝。反正只要东西档次够,文房四宝是最保险的选择,但即使如此,时不时还是会有人挑剔,某地出产的毛笔只是贵,其实不如另一地的笔;又或是xx纸虽然外头说好,但用起来不如yy纸清贵,等等。曹萝在信里提醒赵琇,最好是选择读书人们最为推崇的几家文房用品店里购买,才能合了方家人的品味,若是有法子,能到方家人常去的几家文房店里询问伙计,探知他家人最爱用的笔墨纸砚种类,照着买就更加万无一失了。

    赵琇有些啼笑皆非。她开始觉得,挑剔曹萝的那几位姑娘,不是品味高贵,而是脑子有毛病吧?人家送的礼,不管是什么东西,只要是真心相送的,有教养的人都应该微笑着收下来,并且道谢。当面挑人家的礼物不好,这家教真是醉人。到底是曹萝性子太软了,被那些姑娘们专门当成软杮子捏,还是她们只在外人面前装淑女,到了自己人跟前就原形毕露?方家的家教,其实是被夸大了吧?

    在赵琇心中,方家的评价顿时掉落了几个档次,快跟钟家平起平坐了。正巧,两家都是所谓的书香名门呢。

    至于送给方仁珠的生日礼物?她暂时还没发现小姑娘有什么大毛病,这一次会用心去准备的。但如果腊八那日,真有人挑剔她送的礼这不好那不好,那就别怪她不客气了。她可不是软杮子,想捏就捏!

    第二百七十七章 彩笺

    赵琇首先去翻找自己的收藏。

    腊月初八就要赴会了,眼下已经是十一月末,这时候要专门做什么精致的针线活,未必来得及,又会累着自己。况且赵琇很少拿自己做的针线送外人,她跟方仁珠不过是初识,虽然看着对方脾气还不错,但谁知道日后交情会如何?若是因为什么事产生了矛盾,她一想到自己亲手做的针线落在了不喜欢的人手里,任人挑剔,心里就觉得膈应。因此针线活第一个就被她排除在外了。

    她决定从自己收藏的文房用品里挑选一些,若是没有合适的,就到文房铺子里现买。不过现买回来的东西,送礼固然是不容易出什么差错,却又太过平常了,显不出她的手段来,她自然是要略做加工的。

    考虑到她的书画水平比诗词水平和女红水平都要高一点,她决定要做一套彩色花笺送给方仁珠。上次诗会的时候,曹萝拿了上等好纸来誊写各人的诗,却有几位姑娘私下议论太素太平淡了。而方仁珠给她送的信里,各人做好的诗都是用专门的彩色诗笺抄好的,因此她推断,方仁珠小姑娘大概有点小女儿情趣,喜欢用漂亮雅致的文房用品。这还不容易么?她小时候也喜欢买些印了漂亮图案的信纸什么的,很多还有香味呢,不是为了用来写东西,而是用来收藏的,有时候还会跟好朋友一起欣赏,相互炫耀一下。古代的纸张没有那个条件,但她可以自己做啊!

    要做彩色花笺,花好办,自己画就可以。纸却不好找。这个时代也有彩笺,就是颜色不一,有些颜色不正,有些颜色极重,惯常是用泥金墨在上头书



分卷阅读425
    写的。赵琇觉得。若照小女孩的喜好来看,方仁珠大概不会喜欢这种,所以要挑那些颜色浅淡的彩笺,最好是纸质稍微硬挺些的,上头没什么杂质,纯色的粉蜡笺就不错。

    可惜赵琇本身很少用这些东西。她写字就是拿中上等的宣纸对付了,偶尔写个帖子,要用彩纸,也很少用精致昂贵的纸品。一来是没有这个需要,二来是嫌贵。她参与管家也有些年头了。对自身的日常用度都会下意识地计算成本,难免要小气一点。当然,身为富贵人家的女儿,她也不会亏待自己,用的笔墨纸砚都是好东西,就是不爱用花俏的玩意儿罢了。往常不觉得,如今跟京城的大家闺秀有了来往,要准备送人的礼物了。她才发现自己跟别人比起来,原来这么不讲究。

    翻遍了小书房,赵琇才找出了两匣子彩纸来。一匣红的,是预备逢年过节时用的,另一匣深灰蓝的,却是先前广平王府有丧事时,预备着写帖子的,纸质倒是都很好。不过眼下都不合适。

    碧莲得知她要找什么东西后,便笑道:“这些东西。姑娘平日极少用,临时要找。哪里找得出来?不如上老夫人那儿问问。老夫人收着不少好东西呢,兴许里头有呢?”

    赵琇被她提醒了,便去了张氏那里问。张氏倒还真有一些,得知是要送方家千金的生辰礼,便笑道:“送什么花笺,这也太简薄了些。我这里有一盒前朝王俊卿的浣香斋琴书友墨,既雅致,又不会太过贵重,送读书人家的女孩儿最合适不过了,你只管拿去就是。”

    赵琇睁大了眼:“我去年过生日时,见这墨造型别致,还求祖母把它给了我呢,您硬是不肯,说给我糟蹋了,怎的如今我说要送礼,您倒爽快起来?”

    张氏哂道:“这怎么一样?你拿了这墨去,也不过是用来练字的,即便是珍视些,顶多就是用来写个帖子,还不叫糟蹋么?送给方家姑娘,就不一样了。人家自小熟读诗书,好歹还能拿来写个诗作个词呢,这才不辜负了好笔好墨。”

    赵琇抿抿嘴:“您这话说得人心酸,我练字,抄的也是好诗好词好文章,比人家姑娘自个儿作的还好呢。怎的人家用来写字,就不辜负了好笔好墨,我用来写字,就成了糟蹋?我才不要送这个呢。送彩笺就足够了。我跟她又不是很熟。”

    她赌气走了,张氏倒是没生气,反而笑话道:“这丫头,一点小事就闹起性子来了。”

    卢妈在旁劝她:“其实咱们姑娘也是熟读诗书的,老夫人收着那么多好东西,给姑娘一些又有何妨?这个琴书友墨给了姑娘,老夫人还有别的呢。”

    张氏却摇头:“都是旧年收的东西,本来我一个人用不完,给孩子们使使也无甚要紧的。但琇姐儿不过是练练字,抄抄书,偶尔写个信啊帖子的,哪里用得着这些?与其让她白糟蹋了,我还不如继续收起来,等日后需要时再拿出来用。再说,玮哥儿日后要科考,要与读书人交际,这些东西都可以送礼,他将来有了儿女,也可以用。既如此,还不如把东西留着日后有大用处的时候?琇姐儿就是埋怨我把她想要的东西拿去送礼罢了。可这是她头一次上方家做客,方家是什么人家?京城有名的书香门第,他家女儿教养最是出色。琇姐儿去了他家,若一不小心被他家姑娘比下去了,脸上也不好看。送份好些的礼物,也能让方家领她的情,对她多照看些。”

    卢妈叹道:“老夫人说得虽有理,只是姑娘年纪还小呢,未必能明白老夫人的苦心。都是一样的年纪,都要过生日,她想要这墨,老夫人做亲祖母的不肯给她,却愿意给方家五姑娘。姑娘心里怎会好受呢?”

    张氏笑着摆手:“没事,那孩子心宽着呢,一会儿就好了。”

    其实赵琇回到房间,气就消了。她又不是真的小孩子,怎么还会为了一块墨给自己不痛快?只是祖母那边,她是不指望能再弄到好的彩纸了,万一祖母又说。有一刀非常珍贵的上等好纸又或是哪个古董砚台可以拿来送给方仁珠,她是接还是不接呢?

    她想了想,就传话到前院,让人去城隍庙那边的文房铺子传赵泽,把铺子里的彩笺彩纸每样都拿些过来给她看。再要些彩墨和画笔,种类规格她列了个单子,一并让人捎过去了。

    赵泽很快就带着东西过来了。他是侄儿,血缘又近,倒是不必回避,赵琇直接就在书房见了他。

    赵泽非常恭敬地给她行了礼。又问候了张氏和赵玮两位长辈,然后将带来的纸品一匣一匣摆开给她看,做了简单的介绍,又问:“姑姑是想要彩笺做什么呢?若是家常使用,这一匣蜀地出产的薛涛笺就极好。有十个色,色色娇嫩,最适合闺中女儿。这一匣是南京十竹斋的花笺,他家的饾版拱花笺最有名了,用来自用或是送人都是极好的。”

    赵琇照着他的介绍一匣一匣地看过去,漫不经心地回答:“我要做几张花笺送人,需得寻几种颜色浅得娇嫩又不俗气的彩笺,最好是没什么杂质的。不要洒金,不要虎皮纹,不要罗纹。最好是质地硬挺些的。”
1...160161162163164...3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