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闺门秀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Loeva

    高桢有些惊讶,太后能有什么事,不方便当着他的面说呢?这种事素来是少见的。但转念一想。他又怀疑太后大概是要跟父亲提续弦之事。顾及他的心情,因此不欲他在跟前旁听。高桢浅浅一笑,干脆利落地应了。便带着两位皇子进了西暖阁。

    西暖阁是太后平日休闲消遣的所在,南边靠窗有大炕,炕柜、炕桌上摆着各式棋具、双陆、九连环、孔明锁、针线、花样子、笔墨或是戏本子之类的东西,有女子玩的。也有男孩子玩的。高桢与两个皇子都是太后的亲孙子,平日没少过来。因此都熟悉得很。皇次子不等宫人动手,就自个儿爬上炕去,打开了炕柜左上角的抽屉,拿出两个极精巧的孔明锁来。自己留下了一个没玩过的,递了一个玩过的给皇长子,瞥了高桢一眼。犹豫了一下。

    皇长子脸上微红,大约是觉得弟弟做得太不客气了。便帮他把话圆过去:“桢哥想下棋么?我陪你下吧?”

    高桢微笑着在炕桌的另一面坐下,轻描淡写地应了一声:“好呀。许久没与大郎下棋了。”

    皇长子暗暗松了口气,忙取了围棋棋盘与棋子出来,高桢随手清理了炕桌上的东西,堂兄弟俩就开始了对弈,倒把皇次子给晾在了一边。他小脸涨得通红,手里拿着个孔明锁呆了片刻,又犯起了别扭,索性也不理会他们二人,自个儿坐到北墙下的长榻上自娱自乐去了。

    皇次子从前受皇后影响,对高桢没什么好印象。虽然先前皇后被皇帝斥责了一顿,事情经过曲直皇次子也都知道了,清楚是自家母后犯了错,实不干皇叔与堂兄什么事儿。可是早已固有的印象,没那么容易扭过来。他又跟皇长子不同。皇长子虽然也听了皇后不少调唆,可他与高桢年纪相仿,自小在一起相处的时间比较多,素来感情和睦,又有皇帝教导,受皇后谗言的影响不大。皇后犯错,让广平王与高桢受了气,皇长子心里就觉得对不住皇叔与堂兄。再有高桢在皇帝面前为他立储进言之事,他对高桢十分感激,见了面就觉得亲近,心中半点隔阂都没有。

    正因为皇长子对高桢亲近,所以今日两人下棋,下着下着,他就忍不住跟高桢说起了烦心事:“我有三四日不曾见过母后了,父皇不提,我也不敢说。先前打发底下人去看母后时,听闻母后近来又不曾好好吃饭服药,每日只是呆坐佛前,精神也越发不好。我心里担忧,想跟弟弟去探望她,又怕父皇生气。”

    高桢心里对皇后半点好感皆无,只不过是给皇长子面子罢了:“这有什么?皇后对外说是告病,其实只是禁足,身上也没什么不好的,本就不该吃药,吃了才不好呢。如今皇后只是受了打击,一时想不开,才会没精打采的,过不了多久她就会振作起来了。大郎若当真想念皇后,只管跟皇上提就是。皇上无论如何,也不会因为儿子有孝心而生气的。”

    皇长子双眼一亮,脸上便露出笑来:“桢哥说得是。我也不提别的,只说想见母后了就是。”他还有些不好意思:“本来我还想求皇祖母帮忙开口的,方才跟皇祖母说了,皇祖母没答应,只是叫我与弟弟喝茶吃点心。我心下没底,越发害怕了。”

    高桢心想,太后才不会多这个事儿呢。如今明摆着是皇帝生皇后的气了,皇后却不肯真心实意地认个错,赔个不是,哪怕是嘴上说了赔罪的话,内心还是觉得自己很委屈。她越是这样,皇帝越是不肯原谅她,夫妻俩正较劲呢。太后何必插手他们夫妻间的事?况且她老人家心里,多半也对皇后这个媳妇恼恨得很呢。若是皇帝原谅了皇后,她这个婆婆也只好做出宽厚长辈的模样来。皇帝没发话,她才不会让皇后太好过。

    高桢瞥了皇长子一眼,心想顺便给皇帝皇后挖个坑也好,便压低了声音。一脸诚恳地对他说:“大郎,我跟你说实话吧,你听了也别生气。这事儿皇祖母是不会管的,皇后先前做了什么事,你也清楚。虽说皇祖母大度,蒋家那边也没真的出事




分卷阅读663
    ,可是皇后哭了。萎了。却没跟皇祖母正经赔罪,你觉得皇祖母会怎么想?但凡皇后递个梯子过来,皇祖母就着坡儿就下来了。面子有了,气儿也顺了,对蒋家也有了交代,两宫自然一团和气。可若是皇后不先做出姿态来。皇祖母就帮她求了情,日后皇后再寻蒋家晦气。岂不是打了皇祖母的脸?到时候皇祖母在娘家人面前也不好交代了。”

    皇长子脸色一变,细细一想,果然是这个道理。一想明白,他的心就先灰了一半。皇后告病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虽见她的次数少了,但每隔三五日还是能见上一面的,只不过见面时总有宫人在旁陪着罢了。他也曾劝过皇后。向太后与皇帝赔罪,可是皇后每次都是一脸的灰心丧气。说什么:“没用的,我知道自己是不中用了,如今不过是捱日子罢了。迟早有新鲜美人进得宫来,到时候还有谁能记得我?”急得皇长子直跺脚。皇后但凡能明白些,也不至于到现在还被困在坤宁宫了。

    高桢微笑着捻起一子,落在棋盘上:“其实这事儿呀,还是要看皇上的意思。皇祖母若不是为了皇上的脸面,先前犯得着让娘家人先跟皇后示好么?只可惜皇后想岔了,把事情弄得更僵,也有些不把皇祖母与皇上放在眼里的意思。皇上这是恼了呢,他也需要什么人给他个梯子好下台的。若他原谅了皇后,再拉着皇后来给皇祖母赔不是,皇祖母难不成还会给他们脸色瞧?大郎与其在这里磨皇祖母,不如想法子在皇上那里下功夫的好。皇上最看中你了,你毕竟是他的嫡长子呀,再过些时日就正式立储了。国之储君,可不是寻常皇子能比的。”

    皇长子听得信服,表情也变得坚毅起来,决定从明日开始,就去找父皇为母后求情,求到父皇愿意饶恕母后为止。不过母后那里,他也要想法子私下递个话,或是悄悄儿见上一面。无论如何,都要劝得母后服软才行。若是母后不服软,他在皇祖母与父皇面前花再多工夫也是无用的。等母后过了这一关,他必定会看紧了母后,不叫她再闯出什么祸来……

    高桢瞧着他脸上的表情,嘴角微微翘起。

    他心下暗自得意,却不知道他的父亲在东次间里,也被太后挖了个坑。

    太后直接跟广平王说了,她已经知道高桢对建南侯府千金有意之事。人家小姑娘也挺好的,家世体面,长相清秀,知书达礼,身体健康,是管家熟手,还跟高桢自幼相熟,又是忠君保皇一党的,本身也是从龙功臣,这条件实在没什么可挑的了。太后娘娘很满意,只是对赵琇的年纪有些意见。

    高桢转年就要十六岁了,已经是娶妻的时候。娶了媳妇回家,广平王府就有了主妇,不必再象从前那样乱糟糟的,需要世子操心柴米油盐。可是以赵琇的年纪,没三年也嫁不过来,这三年里王府怎么办?太后实在是不想再让儿子孙子吃苦了。

    若是让赵琇先大婚进门,等过两年再圆房,也不是不可以。问题是建南侯府人口少,老夫人张氏不管家已经有好几年了,若是赵琇嫁了人,赵玮又未娶妻,谁来接手中馈?况且兄长未娶嫂子,妹妹就先嫁人,这长幼颠倒也不太合适。甚至赵琇出嫁时,家里没人操持,总不能叫人家小姑娘临出门子,还要亲自去安排自家的嫁妆、并一应仪式礼节吧?

    所以太后直接向广平王下了个死命令:他必须续弦了,如果不愿意再娶,那就先纳个出身好一点的侧妃,先把王府这一摊子事儿给撑起来再说。这么一来,将来世子妃进门时,也有人可以操办婚礼了。

    广平王的脸已经瘫在了那里。

    ps:我知道今天迟了,对不起——捂脸狂奔~~~~

    ☆、第四百二十六章 避难

    广平王回到住处,就把太后的话跟儿子说了,然后吐嘈:“为了你这个臭小子,父王惹祸上身了。你说如今怎么办吧?”

    高桢也有些傻眼。他也不知道太后是如何知道他对赵琇有意之事的,虽然他也曾在暗地里跟太后说建南侯府的好话,但绝对是再三惦量过才说出口的,绝不会叫太后怀疑半分,怎的太后就猜出来了呢?莫非……是皇帝那边泄露的口风?

    不过不管太后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她老人家的态度也着实令人欣喜。高桢一想到自己终于能心想事成了,脸上的笑容就掩都掩不住了。

    然而,他自个儿的事情解决了,广平王的麻烦还在呢。虽然他母妃也去了一年多了,而他父王还年轻,不可能做一辈子鳏夫,但他身为母妃亲子,实在不太乐意有别的女人来抢走“广平王妃”的身份。

    高桢拧紧了眉头,想了想:“这事儿一时半会儿的也办不来,况且咱们家如今不过是有个虚体面罢了,外头有女儿的人家都一心盯着皇长子呢,未必乐意上咱们王府来吧?”

    广平王笑骂:“蠢材!皇长子只有一个,岂是人人都能肖想的?也不是家家都有适龄的女儿应选。我这里再没实权,那也是正儿八经的亲王府,皇上还敬着我这个长兄呢,总有人乐意烧冷灶的,说不定人还不少呢。”

    高桢想想也是,也有些发愁了。若是太后没有发话,那他还可以想办法去劝一劝,寻个理由拦一拦。可如今太后硬帮帮地下了令,广平王要做孝子。就不能硬挡回去,但又不乐意就这么应下了,那该怎么办?

    高桢面露几分难色,悄悄看了广平王一眼,犹犹豫豫地说:“父王身边……其实也该添个人侍候了。您年纪又不大,母妃去了,您总不能一辈子就这么……”话未说完。他心里就先觉得难过了。但还是要把话说完,“论理,儿子不该说这些。可是母妃于我有生养之恩,父王也是我至亲。母妃已是去了,儿子……儿子还是希望父王能过好的。”

    广平王微微动容,神情缓和下来。苦笑着摇摇头:“你这傻孩子。”

    他是真的没有兴趣续弦,就连纳侧妃这种事。也不太情愿。他身边是没什么女人,可他自从受伤之后,气血两亏,身体就一直不太好。这两年他身体虽然养得好了许多。可也提不起太大兴致。他本身就不是重欲之人,于此事并未烦心过。有时候心下觉得躁热了,有的是解决的法子。随便弄个侍女来消火。他做不出来。正经娶个续弦,也许更合太后与皇帝的心意。可他又担心继妃心大,倘若有子,更容易将高桢视若眼中钉,府中就真的没有宁日了。高桢是他嫡长子,是他最看重的血脉,他绝不会叫人欺乐了这个儿子。不续弦正室,纳个有品级的侧室,又不知道纳进来的会是什么人。况且侧妃也是有品级的,将来有子,同样有可能生出妄想来……

    广平王



分卷阅读664
    很满意如今王府里的简单形势,也不想再花心思去了解新来的人了。无论是续弦还是侧妃,人抬进了王府,他总不能把人撇在一旁,那就真的误了人家终身了。可若要他对着新人深情款款,他心里又别扭……他的情意,早在青春年少之时,就给了他的结发妻子了,哪里还能再给其他陌生的女人?

    广平王沉默了一会儿,便问儿子:“先前你说的……南下验收海傍大坝的差事,皇上那边可有眉目了?”

    高桢忙道:“虽还未有准信,但儿子探得皇上那边的口风,似乎已经有七八分意思了。只是皇上多半只会让父王做个正使,摆着好看的,真正要做事的另有人在。”

    广平王脸上淡淡的:“我这副模样,也做不了什么实事,不过是给皇上的人做个招牌,替他压场子罢了。无妨,我就当借机会回老家散散心好了。”

    高桢听出了几分意思:“父王是想……借机避出去?”这虽然也不失为一个好主意,可是以他皇祖母的决心,只怕未必能让他父王如愿呀?

    广平王却已经拿定了主意:“今儿就去求皇上下旨吧。你去扮个可怜,就拿太后的话做借口,只说你母妃刚去了一年,即使你父王我要续弦,也不必这样着急。只是太后那里不好交代,因此想要拖一拖。好歹拖过三年,也算是对你母妃的交代了。皇上如今正宠你,会答应的。”

    高桢答应下来,回头就真的跟皇帝说了。皇帝听得好笑,又见他一脸可怜模样,只得说:“这也没什么,海傍大坝是正事,你皇祖母先前也跟朕提了,要让你们父子出去透透气。朕答应了,你皇祖母也说不出什么来。只是你要想好了,真要就这么避出去,你皇祖母却一心要为你父王挑人,谁知道会挑个什么人出来?万一等你们从江南回来,你皇祖母已经把人定下了,可就来不及了!”

    高桢哑然,想了想:“若是如此,我只得悄悄儿去求皇祖母,只给父王挑个侧妃,别续个正室来。侧妃身份低一等,生了儿子也无法与我等同,也就不容易生出妄念了。皇祖母心疼我,必会答应的,挑选时也会再三谨慎小心,说不定还会挑出三五个人选来,等我父王回京后再做决定。”到时候也差不多是明年春夏时节了,他与赵琇的婚事也可以定下,接下来筹办婚礼,还需要一二年功夫呢。若是父王那里挑剔些,把太后看中的人选挑出几个不足之处来,打回去重选。说不得等他成了亲,这侧妃还未定下呢。那时也就没必要纳侧妃了。

    皇帝也不知道是否清楚他心中的盘算,只是笑笑:“好吧,你心里既然有数,那就这么办吧。”

    皇帝第二日一大早就下了旨,定下了验收海傍大坝的钦差人选。广平王是正使。一位工部的侍郎做副使,建南侯赵玮则是另一位副使,共同襄理,命三人在十月初一前出京,赶往上海。

    广平王与高桢这头领了旨,那头就去了慈宁宫向太后告别。他们既然身有差使,就必须马上回王府去打点行装。眼下已经是九月中旬了。南下的仪仗、车船、护卫、随从、一应用品等等。都要加急办理。他们父子一离京,王府里就没了主事之人,很多事务也需要安排妥当。这二十天的时间。已经非常紧了。

    太后心里也有些后悔,只是广平王南下之事,原是她向皇帝开的口,皇帝做了孝子。她也不能变卦,只得安抚了大儿子大孙子一番。高桢私下去求她。她也满脸心疼地表示:“放心吧,皇祖母绝不会叫人欺负了你!一定会挑个性子好、品性佳的。若是挑中了谁家女儿,就命人报到江南给你父皇知道,等他点了头才办事。”

    这话却把高桢原本的如意算盘给破坏了一半去。不过他也不着急,笑嘻嘻地谢过了祖母,然后就陪着广平王出宫去了。

    在宫门出。他们还遇上了曲水伯府的车驾,对方一见广平王府的仪仗。就立刻避让一旁。只是高桢骑着马,瞧见那车驾不是一般人能坐的,差人去守宫门的侍卫处一问,得知是曲水伯夫人进宫看望皇后来了,便立刻禀报了广平王。

    广平王命高桢去问候一声。虽然他身为亲王,曲水伯府的车驾避让是理所当然。可曲水伯夫人是皇帝岳母,说来也是广平王的长辈,叫人知道了,未免要念叨一声广平王失礼。因此广平王自个儿不出面,就让儿子去问候,省得别人挑理。如今他要领差使出京,最好还是别让御史揪着参了。

    高桢很快就回来了,接着王府的车驾先一步离开,曲水伯夫人的车进了皇城,双方相安无事。只有高桢心下暗暗嘀咕了一句,奇怪曲水伯夫人怎会忽然进了宫?记得前些时候,曲水伯夫妻入宫“探病”,也不知跟皇后说了些什么,引得皇后大怒,从此就再也不肯召见父母了,只有她弟弟谢襄飞时不时进宫开解,但每次都是来去匆匆。此番曲水伯夫人忽然进宫,莫非是皇后那边又有了什么变故?

    曲水伯夫人进宫,是皇后通过弟弟递了话,想要见母亲。曲水伯夫人进了坤宁宫,被宫人引着进了正殿,瞧见皇后端端正正地坐在上座,虽然气色还是不好,但总算穿戴正常了,身上是件半旧的皇后常服,头上也顶着金凤,唇上也涂了胭脂,看起来比先前小佛堂里要强得多,顿时放下心来。行礼的时候,她的眼泪都要掉下来了,还道:“瞧见娘娘如今玉体好多了,臣妇心中也就安心了。”

    皇后听得眼圈一红,连忙忍住泪意,微笑道:“母亲不必多礼。来人,给夫人看茶。”

    母女俩坐下说话,宫人来上了茶,便都退下去了,只有两名皇后从娘家带来的心腹守在殿门处,留意门外情形。

    没了外人在场,皇后的神情就缓和了许多,母女俩低声哭了一场,彼此都觉得心里好受些了。曲水伯夫人趁机说了些家里的情形,自然,是在为曲水伯说好话的——说他并不是为了一己之私,才生出另送侄女入宫分宠的想法,而是为了皇后与皇长子着想,觉得若宫里迟早要进人,与其放了不知根底的人进来,还不如谢家自个儿把名额给占了呢。

    皇后神情淡淡的:“我知道父亲的苦心,怎敢有怨怼之意?”却没有问叔婶堂妹们如何,只问这几个月里自家的情形。尤其是谢襄飞,为着她一点私心,误了这个弟弟的亲事,她如今懊悔不已,担心风声传开后,他声名受损,说亲会不顺利。

    因此她便问曲水伯夫人:“家里对弟弟的婚事,如今到底是个什么章程呢?虽然皇上说了他会做主,但也不知他会给弟弟挑中什么人呢。还是家里先看好了人选,我再帮着请旨吧。”她自嘲地笑笑:“看在大郎份上,这个脸面,



分卷阅读665
    皇上想必还是愿意给我的。”

    她对母亲立誓:“只要是弟弟看中的人,不管是谁,我一定要为他定下来,方能安心!”

    ☆、第四百二十七章 请罪

    皇后娘娘信誓旦旦,但曲水伯夫人却听得忧心:“娘娘不必如此。襄哥儿的婚事,自有皇上做主呢。无论如何,襄哥儿总归是皇上看着长大的,又不曾犯过错。皇上怎会胡乱定了他的婚配?”

    皇后却仿佛吃了秤砣一般:“母亲不必担心,这事儿就包在我身上。弟弟的婚事是因为我才生了变故的,我理所应当赔他一个好媳妇儿。您也不用担心皇上会因此恼恨了我,我如今已经什么都不顾了,再大的气也忍了下来,就只为了皇儿们与娘家人的安康。倘若连弟弟的婚事,都无法替他做主,那我又何必受这等委屈?!”
1...250251252253254...363
猜你喜欢